(共32张PPT)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1111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1.定义:
在_________下,某固体物质在_____溶剂(通常为水)里达到
_________时所溶解的_____,叫作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
溶解度。
溶解度四要素:
温(一定温度)、饱(达到饱和)、百(100 g溶剂 )、克(单位是克)。
一定温度
100g
饱和状态
质量
知识精讲
2.意义:
20 ℃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其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t ℃时,溶解度(S)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P%)的关系:
P%= _____________。
20 ℃时,100 g水
中最多溶解36 g NaCl
×100%
4.影响因素:
(1)内因:溶质、溶剂的性质。
(2)温度:
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____。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_____,如_____。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如_______。
KNO3
不大
NaCl
减小
Ca(OH)2
5.物质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20 ℃):
注意 物质溶解性应利用20 ℃时的溶解度判断,其他温
度时的溶解度无法判定。
6.表示方法:
(1)列表法。
(2)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
①溶解度曲线的定义(如图):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
得到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
变化的曲线。
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Ⅰ.点:曲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对应温度时的溶解度,如A点表示物质N在T1 ℃时的溶解度为a g;两曲线交点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时的溶解度相等,如C点表示物质M、N在T2 ℃时的溶解度相等,均为c g。
Ⅱ.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改变的趋势,如物质M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物质N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Ⅲ.面:曲线下面的点,表示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如D点表示
T1 ℃时物质N的不饱和溶液;曲线上面的点,表示溶液饱和且有未溶固体,如D点表示T1 ℃时物质M的饱和溶液且有未溶固体。
③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温度不同无法比较)。
c.判断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趋势。
d.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e.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
f.确定混合物分离、提纯的方法。
气体的溶解度
1.定义: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下
1体积水_____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
注意 与固体溶解度的区别:气体溶解度一般按体积计算,
固体溶解度按质量计算。
一定压强
一定温度
最多
2.影响因素:
(1)内因:气体的性质。
(2)外因:
a.温度:在一定压强下,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___。
b.压强:在一定温度下,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___。
小
大
结晶
1.定义:
固体物质从它的_____溶液中以_____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2.种类:
(1)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__的物质,如
_____________。
(2)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____的物质,如
____________。
饱和
晶体
不大
氯化钠(NaCl)
较大
硝酸钾(KNO3)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典例1 “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根据这一条件及溶解度的含义,下列说法是正确的( )
A.100 g水溶解36 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
B.20 ℃时,100 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 g食盐
C.20 ℃时,把136 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 g食盐
D.20 ℃时,食盐水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C
经典例题
变式1 10 ℃时,KNO3的溶解度为20 g,则此温度下KNO3饱和溶
液中质量比关系正确的是( )
A.溶液∶溶质=4∶1
B.溶液∶溶质=6∶1
C.溶质∶溶剂=1∶6
D.溶液∶溶剂=5∶4
溶解度曲线
典例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A.M点表示在该温度下,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30 ℃时,向130 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入20 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20%
C.50 ℃时,物质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D.10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中甲的溶解度最大
变式2 t2 ℃时,将甲、乙各80 g分别放在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恢复到t2 ℃,现象如图一,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甲对应的溶解度曲线是b
B.M点表示t1 ℃时甲、乙的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t2 ℃时,将90 g甲完全溶于水,至少需要100 g水
D.图一烧杯②中所得溶液为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可变成不饱和溶液
结晶法分离混合物
典例3 在横线上填写分离各混合物所用的主要操作方法。
(1)除去浑水中的泥沙: 。
(2)从CaCO3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中提纯Na2CO3固体: 。
(3)从混有少量NaCl晶体的KNO3晶体中提纯KNO3晶体: 。
配制热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
过滤
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变式3 下列各组物质,只用结晶法就可分离的是( )
A.酒精和水
B.KNO3和NaCl
C.MnO2和KCl
D.CaCO3和河沙
气体的溶解度
典例4 某公司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塞,“魔水”会自动喷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不变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减小
C
变式4 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若图中t2 对应的温度为30 ℃,则t1对应的温度可能是( )
A.大于30 ℃
B.等于40 ℃
C.小于30 ℃
D.任意温度均可
1.下列关于氯化钠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100 g水中溶解30 g NaCl达到饱和状态,则NaCl的溶解度为30 g
B.20 ℃时,可把30 g NaCl溶解在100 g水中,所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0 g
C.20 ℃时,把30 g NaCl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所以
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0 g
D.20 ℃时,100 g水中溶解36 g NaCl恰好达到饱和,则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2.20 ℃时,0.8 g某物质溶于10 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该物质属于( )
A.微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易溶物质
D.难溶物质
3.[2022·滨州]20 ℃时,NaCl溶解于水的实验数据如表。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中所得溶液是饱和溶液
B.20 ℃时,10 g水最多能溶解4 g NaCl
C.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D.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 g
4.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20 ℃时,100 g H2O最多能溶解36.0 g NaCl
B.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在20~40 ℃之间有交点
C.可用冷却海水的方法获取大量食盐
D.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可将KNO3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5.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图中P点表示10 ℃时丙的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含有
乙的质量为30 g
D.50 ℃时,同质量的甲、乙、丙饱和溶液降温至10 ℃,甲溶液中析出固体最多
6.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对
某物质的饱和溶液进行实验时的变化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
是( )
A.t1 ℃时,乙溶液和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 ℃时,50 g水中加入30 g甲形成80 g溶液
C.如图2滴入水后,饱和溶液变浑浊,则该饱和溶液的溶质是甲
D.将t3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 ℃,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