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28分)
1、听写词语。(10分)
2、比一比,再组词。(4分)
墓( ) 萎( ) 慎( ) 宅( )
暮( ) 委( ) 镇( ) 它(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5分)
(1)一道残阳铺水中( ) A.夕阳 B.残缺的太阳。C.被云遮住的太阳
(2)可怜九月初三夜( ) A.可爱 B.值得怜悯 C.可悲
(3)梅雪争春未肯降( ) A.降服、投降 B.服输 C.降落
(4)骚人阁笔费评章( ) A.阁楼 B.同“搁”,放下 C.放在高处
(5)只缘身在此山中( ) A.缘故 B.沿着 C.因为
4、选择恰当的词语,打“ √”。(4分)
(1)蟋蟀要花很长的时间,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坦 平整)。
(2)蟋蟀常常(郑重 慎重)地选择住址。
(3)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震惊)。
(4)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坚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5、词句练习题(5分)
(1)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这些细丝很像蜗牛的触角。 ②蟋蟀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③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④这怎么可能是一种巧合?
A、比喻 设问 拟人 反问 B、拟人 反问 比喻 设问
C、比喻 反问 拟人 设问 D、拟人 设问 比喻 反问-
(2)选择正确的关联词。(3分)
虽然……但是…… 如果……就…… 即使……也……
①屋子的内部( )没有什么布置,( )墙壁很光滑。
②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 )感到疲劳,它( )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外,触须轻微地摆动。
③( )你想取得好成绩,( )得刻苦学习。
二、课内精读。(29分)
(一)课文传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7分)
1、爬山虎刚长出来的叶子是 的,不几天叶子长大,就变成 的。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4分)
2、下列动物的“家”的名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狗窝 鸡窝 鸟窝 B、蚁穴虎穴 鸟穴
C、羊圈 猪圈 狗圈 D、鼠洞 狗洞 蛇洞
3、 ,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是:
。(2分)
4、一场秋雨一场寒, 。 ,秋霜早。
八月暖, , 。
上面都是关于 的谚语,我还知道 。(6分)
5、读句子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3分)
A、细致观察法 B、连续观察法 C、实验观察法
(1)牵牛花开了1花形像个喇叭,红红的,白白的,真是风姿妩媚,一朵一个姿态( )
(2)妈妈给了我三个蒜瓣,让我把它养成小蒜苗。我给它浇上水,一天天地观察。( )
(3)我开始观察含羞草,只见含羞草有一根细绳子似的主茎,主茎上有许多的分茎,每根分茎上有许多的小叶子。我不由得摸了一下叶子,叶子折向分茎,而分茎呢?卷向主茎。我心想:含羞草的叶子为什么要收呢? ( )
(二)精彩回放: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12分)
以前,我只(就是说 仅仅是)知道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可不知道它怎么能爬。今年,我注意了,原来爬山虎是有脚的。①这就是爬山虎的脚。②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③茎上长叶柄(bǐn bǐng)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④爬山虎的脚长在茎(jin jing)上。
爬山虎的脚触(cù chù)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如果你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图画上蛟龙的爪子。
爬山虎的脚要是没触着(zháo zhe)墙,不几天就萎了,后来连痕迹也没有了。触着墙的,细丝和小圆片逐渐变成灰色。不要瞧不起那些灰色的脚,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要是你的手指不费(花费 费用)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1、文中的括号里给出了加点字的不同含义,请联系句子用“ ”选出正确的解释。
(2分)
2、我会划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2分)
3、 第一自然段中①--④句的顺序混乱了,请按照一定的顺序正确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 )——( )。(将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4、 作者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爬山虎的脚进行细致地描写的。 一、形状。 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二、动作,我是从( )等词语感
受到的。三、颜色,我是从( )等词语感受到的。(3分)
5、请你仔细找一找文中的比喻句,并且用“—— ”划出来。(1分)
三、课外阅读。(8分)
“飞翔”的蜘蛛
有一天黄昏,我发现一只黑蜘蛛在后院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
带着这个疑问,我把院子里所有的蜘蛛网都搅毁了。
后来,细细地观察,我才发现它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行,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落在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或者说它满意了,再把丝收紧。收第一根丝要半个多小时,直到成一条直线。以后的进程一般比第一根丝的安置要快多了。尽管它很复杂,但蜘蛛对此十分熟练,操作起来,仿佛是一种愉快开心的表演。
蜘蛛本不会飞翔,但能够把网结在半空,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忍的小动物。它的网织得精巧而且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
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得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记住了: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半空。
奇迹是执着创造的。
1、短文的第2自然段是作者对自己的( )描写。(1分)
A、神态 B、动作 C、心理 D、语言
2、题目““飞翔”的蜘蛛”中的“飞翔”为什么加引号?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因为蜘蛛本不会飞翔,但它能凌空结网,让人感觉它好像会飞。
B、因为蜘蛛结网时能飞,但与小鸟的飞翔不一样,所以加上了引号。
C、作者想特别强调蜘蛛是会飞翔的。
D、因为这篇文章主要讲述的是会飞翔的蜘蛛。
3、第4自然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 )。(1分)
A、话题转移 B、补充说明 C、引出下文 D、声音延长
4、蜘蛛是怎样把网结在半空中的?我能在短文的第_ 自然段中找到答案。作者对蜘蛛结网不但观察的 ,还 观察了一段时间。(2分)
5、读完短文后,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四、综合性学习。(5分)
四(1)班,开展了“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活动。下面是某组同学的调查情况:全班共有60人,近视的学生有15人。
1、根据对近视学生和不近视学生的观察比较,该组得出了以下结论。(属于不近视学生的习惯的请打“ ”,属于近视学生的习惯的请打“x”)
(1)喜欢趴在桌子上写字。 ( )
(2)喜欢在阳光下看书。 ( )
(3)不喜欢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 ( )
(4)喜欢做眼保健操。 ( )
2、请你向同学们提出三条保护视力的建议。
五、习作练习。(30分)
生活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细心观察,用心感受,就能发现它们的秘密。请你把你的观察与发现写一写,告诉大家。题目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