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
1.20 ℃时,氯酸钾的溶解度是7.4 g,它表示( )
A.20 ℃时,100 g氯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氯酸钾7.4 g
B.20 ℃时,氯酸钾在水中溶解7.4 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 g水溶解7.4 g氯酸钾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7.4 g氯酸钾
2.20 ℃时,15 g A与30 g水混合正好形成饱和溶液,40 ℃时,20 g水最多能溶解5 g B物质,则A、B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SA>SB B.SA<SB
C.SA=SB D.无法确定
3.常温下进行下列各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第3题图
A.对比实验①和②,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对比实验①和③,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C.对比实验②和④,可研究不同溶质在相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D.对比实验③和④,可研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4.我国是世界上产盐最早的国家,有着悠久的制盐历史,用现在的观点来看,他们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
A.蒸发溶剂
B.同时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和蒸发溶剂的方法
C.冷却热饱和溶液
D.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5.要将KNO3、NaCl、MnO2组成的混合物一一分离,加水溶解后,其正确的分离方法是( )
A.先结晶后过滤 B.先过滤后结晶
C.只需过滤 D.先蒸发后过滤
6.[2022·湖州]如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氯化钠(g)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硝酸钾(g)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在20 ℃时,要溶解36 g氯化钠至少需要100 g水
C.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来提纯硝酸钾
D.将80 ℃的氯化钠饱和溶液和8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各100 g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质量分别是2.4 g和137.4 g
7.[2022·济宁]利用20 ℃时KNO3溶液(有少量未溶解的KNO3晶体)见图Ⅰ,进行下面实验:①加入NH4NO3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Ⅱ;②加入NaOH固体后,实验结果见图Ⅲ。分析实验过程判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第7题图
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
B.随温度升高,硝酸钾的溶解度增大
C.图Ⅰ、图Ⅱ中,硝酸钾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D.图Ⅲ中,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8.[2022·西宁]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第8题图
A.40 ℃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 ℃仍是饱和溶液
B.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C.50 ℃时,在100 g水中加入60 g甲完全溶解,形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D.若将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由50 ℃降至40 ℃时,乙析出的固体更多
9.[2022·威海]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9题图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B.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
C.将24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 ℃,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10 ℃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10.[2022·无锡]NaCl、KCl、MgCl2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第10题图
A.80 ℃时,KCl的溶解度比NaCl小
B.t ℃时,NaCl和KCl的溶解度相同
C.t ℃时,KCl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D.NaCl中含有少量MgCl2,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aCl
11.[2022·朝阳]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第11题图
A.t1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乙中混有少量甲,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C.t3 ℃时,将40 g甲物质加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t3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2 ℃,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甲=乙
12.[2022·大庆]硝酸钾在农业市场用途十分广泛,属于复合肥,工业上常采用硝酸钠与氯化钾反应制得硝酸钾和氯化钠,利用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可将其分离,具体流程如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2题图
A.溶解时需要不断搅拌目的是加快物质的溶解速率
B.过滤1操作时要趁热过滤,目的是防止硝酸钾结晶
C.滤液1一定是NaCl的饱和溶液
D.粗产品还需进行的操作是洗涤、干燥,洗涤最佳的洗涤剂为常温下的蒸馏水
13.如表是1个标准大气压下,氧气在淡水和海水中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淡水中mL/L 海水中mL/L
5 ℃ 9.0 7.2
25 ℃ 6.04 4.95
A.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25 ℃时氧气在海水中的溶解度比在淡水中小
C.淡水鱼不易在海水中生存
D.温度对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没有影响
14.如图是CO和N2两种气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CO的溶解度大于N2的溶解度
B.两种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30 ℃时,N2的溶解度约是0.015 g
D.冬天在生煤炉的屋里放一盆清水可以防止CO中毒
15.[2021·济宁]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1),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2)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15题图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16.[2021·青海]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将100 g 60 ℃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
第16题图
选项 操作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硝酸钾的溶解度
A 从60 ℃升温至80 ℃ 变大 变大 不变 变大
B 从60 ℃降温至40 ℃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小
C 恒温蒸发部分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不变
D 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 g硝酸钾固体 不变 变大 变大 变大
17.[2021·广州]提纯含少量NaCl杂质的KNO3,部分实验过程如图甲。相关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7题图
A.①→②,KNO3的溶解度不变
B.①→②,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
C.②→③,溶液中NaCl的质量增大
D.②→③,溶液中KNO3的质量减小
18.[2022·宜昌]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如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氯化 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次氯酸钠 22.7 26.7 34.8 50.0 52.4 56.5
①0 ℃时,100 g水里最多只能溶解 g氯化钾。
②30 ℃时,将30 g次氯酸钠加入装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 g。将此溶液恒温蒸发10 g水,烧杯中固体的质量为 g。
③50 ℃时,将氯化钾和次氯酸钠的饱和溶液各100 g分别降温至20 ℃,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大小关系是:氯化钾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次氯酸钠。
(2)我们常用含次氯酸钠的“84”消毒液定期对教室消毒。配制2 000 g质量分数为0.05%的消毒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0%的“84”消毒液 g。
19.[2022·辽阳]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第19题图
(1)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物质是 (填“甲”“乙”或“丙”)。
(2)甲、丙溶解度相等的温度是 ℃。
(3)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一种)。
(4)t3 ℃时,甲、乙饱和溶液质量相等,其中所含溶剂质量较多的是 (填“甲”或“乙”)的饱和溶液。
(5)t3 ℃时,取甲、乙、丙三种物质各5 g,分别加入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降温至t2 ℃,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20.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如图为工业上生产纯碱的流程以及Na2CO3和NaCl、NH4Cl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0题图
(1)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
(2)50 ℃时,将碳酸钠饱和溶液降温至45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从下列判断中,选出有错误的一项 (填序号)。
A.50 ℃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为NH4Cl>Na2CO3>NaCl
B.20 ℃时,将三种固体各40 g分别加入100 g水中,都能形成饱和溶液
C.小于10 ℃时,用降温结晶法可从NH4Cl和NaCl(少量)混合溶液中分离出NH4Cl
D.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40 ℃降温至0 ℃,Na2CO3溶液中析出晶体最多
参考答案
1-10 DDDAB DD CBB
11-17 CDDCB CD
18 27.6
75
10
大于
10
19 丙
t1
加溶质(或蒸发溶剂或降温)
乙
甲=乙=丙
20.t温度时,氯化钠、氯化铵溶解度相等
不变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