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关镇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7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10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漂白粉与盐酸可混合使用以提高消毒效果 B.温室气体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C.棉花、麻和蚕丝均为碳水化合物 D.干冰可用在舞台上制造“云雾”
2.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中所含键的数目为
B.常温下,铝放入足量浓硫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
C.向密闭容器中充入,加热使之充分分解,生成的分子数为
D.和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
3.下列反应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足量氨水加入溶液中:
B.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气体:
C.过量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D.向溶液中通入: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Z的焰色试验显黄色。常温下,Z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的H=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
B.X与W属于不同周期、不同主族元素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D.Z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与Y单质反应,能置换出W单质
5.中科院科学家设计出一套利用和太阳能综合制氢的方案,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电化学装置中,电极为负极
B.该电化学装置中,电极的电势低于电极的电势
C.电子流向:电极→电极
D.电极上的反应式为
6.物质的类别和核心元素的化合价是研究物质性质的重要视角。以硫及其化合物的类别和价态变化为坐标的二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溶液可鉴别e和f
B.a→b→d→f→h都可一步直接转化
C.b溶于沸腾的g溶液中,产物可能为
D.a可与c反应,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
7.藿香蓟具有清热解毒功效,其有效成分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发生水解反应 B.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C.含有2种含氧官能团 D.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8.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的能量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三种化合物中,最稳定的化合物是B B.反应B→C的
C.整个反应的决速步骤为A→B D.反应A→B进行时一定需要加热
9.关于反应:① ;
② ;
③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的燃烧热为
B.在③进行时,若加入催化剂,可以使减小
C.若有与足量水蒸气按③反应,则放出的热量是
D.若生成相同质量的,放出的热量大于
10.根据如图所示能量关系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与的能量之和为
B.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C.由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D.热值指一定条件下单位质量的物质完全燃烧所放出热量,则热值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下,将和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放热,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B.和反应的中和热,则和反应的反应热
C.在时,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D.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完全吸收它生成的生成正盐,需的溶液,则丁烷的燃烧热为
12.、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反应生成,该反应历程(化学吸附至脱附)可以用图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可表示为(*表示吸附态)
B.②过程表示分子的形成及脱附过程
C.反应过程中有键、键、键生成
D.该合成反应是放热反应
13.已知: ; 。现有的碳粉和氢气组成的混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共放出热量,则混合物中C与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B. C. D.
14.已知: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15.烷烃中的氢原子被卤原子取代的反应是一个自由基反应。例如:甲烷与氯气光照得到一氯甲烷的反应分为两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基)的电子式为
B.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为
C.浓度大小对生成的反应速率有较大影响
D.
16.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如图为和反应生成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和完全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B.通常情况下,和混合能直接生成
C.和具有的总能量小于具有的总能量
D.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17.足量块状铁与的稀硫酸反应,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的产量,可以采用如下方法中的①加溶液 ②加固体 ③加固体 ④升高温度 ⑤将块状铁改为铁粉 ⑥将稀硫酸改用的浓硫酸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④⑤⑥ D.④⑤
18.已知:。某化学小组欲探究该反应过程中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如下实验(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编号 酸性溶液体积 溶液体积 水的 体积 反应 温度 反应 时间
I 2 2 0 20 2.1
II 2 1 20 5.5
III 2 0 50 0.5
A.,
B.实验Ⅲ中用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
C.实验I、Ⅲ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D.若改用酸性溶液,将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9.一定温度下,把和混合盛入容积为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经反应达平衡,在此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同时生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
B.
C.平衡时,相同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
D.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则该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20.已知反应: ,其反应机理如下:
① 快
② 慢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速率主要取决于②的快慢
B.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活化能小
D.增大浓度能增加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数目,加快反应速率
21.已知化学反应:,①当时,,②当时,。以上两式中v为反应速率,k为速率常数(一定温度下为定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和的浓度相等时,升高或降低温度,反应速率不变
B.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目不变,故改变压强反应速率不变
C.增大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反应速率一定变为原来的4倍
D.当温度低于时,改变的浓度,反应速率基本不变
22.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置于密闭真空容器中(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下列各项:
①;②密闭容器中压强不变;③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④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⑤密闭容器中不变。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②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 D.全部
23.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可得出相应正确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水,再加入淀粉溶液 先变橙色,后变蓝色 氧化性:
B 向蔗糖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水浴加热,加入少量新制的悬浊液 无砖红色沉淀 蔗糖未发生水解
C 石蜡油加强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的溶液 溶液红棕色变无色 气体中含有不饱和烃
D 加热试管中的聚氯乙烯薄膜碎片 试管口润湿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氯乙烯加聚是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24.铝土矿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铝、氧化铁和二氧化硅,工业上经过如图所示工艺可以冶炼金属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②中除加试剂外,还需要进行过滤操作
B.a、b中铝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C.③中需要通入过量的
D.④进行的操作是过滤、加热,而且d一定是氢氧化铝
5.对利用甲烷消除污染进行研究,。在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分别加入和,测得随时间变化的有关实验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别 温度 时间 0 10 20 40 50
① 0.50 0.35 0.25 0.10 0.10
② 0.50 0.30 0.18 0.15
A.组别1中,内,的降解速率为
B.由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控制的温度
C.时,表格中对应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
D.内,的降解速率①>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工业以软锰矿(主要成分是,含有、等少量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高性能的磁性材料碳酸锰()。其工业流程如图所示:
(1)浸锰过程中,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该反应是经历以下两步反应实现的:
i:
i:……
写出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滤I所得滤液中主要存在的两种金属阳离子为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写出氧化过程中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浸锰”反应中往往有副产物生成,温度对“浸锰”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为减少的生成,“浸锰”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__;向过滤Ⅱ所得的滤液中加入溶液时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加入溶液后,生成沉淀,同时还有气体生成,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生成的沉淀需经充分洗涤,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3分)某实验小组用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中和热的测定。
I.配制溶液:
(1)若实验中需要配制溶液,则需要称量固体___________g。
(2)从图中选择称量固体所需要的仪器___________(填字母)。
名称 托盘天平(带砝码) 小烧杯 坩埚钳 玻璃棒 药匙 量筒
仪器
序号 a b c d e f
Ⅱ.中和热的测定:
测定稀硫酸和稀氢氧化钠中和热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3)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取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①请填写表中的空白:
温度 实验次数 起始温度 终止温度 温度差平均值
平均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6.2 26.0 26.1 30.1
2 27.0 27.4 27.2 33.3
3 25.9 25.9 25.9 29.8
4 26.4 26.2 26.3 30.4
②近似认为溶液和硫酸溶液的密度都是,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则中和热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③上述实验数值结果与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配制溶液时俯视刻度线读数
c.分多次把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
d.用量筒量取溶液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④若将硫酸改为相同体积、两倍浓度的醋酸,测得中和热为,溶液与硫酸反应中和热为,则_________(填“<”“>”或“=”)。
⑤实验中改用硫酸跟溶液进行反应,调整反应物用量后所放出的热量与原实验___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下同);所求中和反应反应热与原实验___________。
(15分)I.化学反应原理对化学反应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1)还原的反应机理及相对能量如图所示(表示过渡态):
反应过程中速率最慢步骤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在2004年起已利用焦炉煤气制取甲醇及二甲醚。已知中的C与O之间为三键连接,且合成甲醇的主要反应原理为。
下表所列为常见化学键的键能数据:
化学键
键能 348 414 436 326.8 1032 464
则该反应的__________。
(3)甲醚()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和制得,总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为 。该过程可分为以下两步反应完成:
1.甲醇合成反应:
ii.甲醇脱水反应:
起始时向容器中投入和,测得某时刻上述总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此时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
Ⅱ.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利用反应:,可减少排放,并合成清洁能源。
(1)该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步骤来实现:
①
②
总反应的__________。;若反应①为慢反应,下列示意图中(图中物质都为气态)能体现上述反应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2)在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测得和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从到, __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a点时v(正)_____v(逆)(填“>”“<”或“=”,下同);第9分钟时_________第3分钟时。
(3)通过传感器可监测的含量,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电极上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②写出电极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0分)根据如图所示框图关系填空,已知反应①、③是我国工业生产中的重要反应,X常温下为无色无味透明液体;C焰色试验火焰呈黄色,J为红褐色沉淀;D、 E常温下为气体,且E能使品红溶液褪色;A固体中仅含两种元素,其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F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每生成,放出热量,则反应①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关镇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化学答案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D C B C B B C D C D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D B C B D A C D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2分)
(1)
(2)、
(3)
(4)(1分) 防止受热分解,提高原料利用率(1分)
(5)
(6)取最后一次洗液于试管,滴加盐酸酸化的溶液,若无白色沉淀产生,则洗涤干净
27.(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
(1)5.0(2分) (2)abe(2分) (3)玻璃搅拌器
(4)①4.0 ②(2分) ③ac(2分) ④> ⑤不相等 相等
28.(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5分)
I.(1)
(2) (3)
I.(1)(1分) C(1分)
(2) >(1分) <(1分)
(3)①还原(1分) ②
29.(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0分)
(1)(1分) (1分)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