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20: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品析语段。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丁香结】
1.这段文字极美的写出了雨中丁香 。
2.根据自己想像的画面,写一写为什么“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课内选文阅读。
草原(节选)
①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把选文画“________”的内容补充完整。
4.“无边的绿毯”是指 ,“白色的大花”是指 。
5.“染”“勾勒”是画国画的技法,结合上下文想开去,“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能让你想到
阅读与理解
一朵早醒的桃花
①残冬季节,世界颓败了,天地间亮丽的色彩全都熄灭。
②小院里那株矮小的桃树落尽了叶子,苍黑的裸枝守着它丑陋的疤痕,伛偻在荒秽的角落,卑怯而孤寂。
③我想念一朵小花。
④这是一朵早醒的桃花,它曾经开放在这株树的一根枝条上,灼灼的颜色将我照亮。至今它那轻柔的枝条还拂动我的记忆,使我舒畅难禁。
⑤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⑥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它张开纯真的眼睛,看这寥落的小院,看满院的秽土和残枝败叶,看那白寂的墙和苍灰的楼房,它的眼色越过萧索的棚栏,投向那冥漠的茫茫天宇。
⑦高邈的天空连同它覆盖下的万物冰冷地斜睨它,这朵早开的小花,它太小了,太轻、太微弱了。
⑧但它毫不羞怯地染红自己,红得那么深,那么浓艳,那么沉醉,无忌无讳地红,不掩不遮地红,在天边灰暗的背景上孤独地灿烂。
⑨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
⑩它控制不住生命的喜悦,笑出声来,声音是那么甜柔新鲜,昏梦的枝条和上下的根须都听到它这无所不在的声音。于是生命在粗糙的皮下波动、流淌,聚成苞蕾,又有一朵开了,又一朵……一簇簇一团团的花,占领了所有的枝条。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
于是引来一阵阵和暖的风,在它们的花瓣上亲昵地抚摸,把它们美艳的故事,四处张扬。于招来一滴滴露珠,依偎着它们的娇靥旋舞虹彩,于是引来一群群异乡的蜜蜂,围绕它们嘤嘤飞鸣,倾听那些甜密的销魂的诉说。
观赏者们群集而至,他们从灰袍中伸出头来,赞美说: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
但那朵最早开放的小花此刻却隐没了,人们不认识它,不知它寄托在那个位置。那朵站得最高的花不是它,那朵开得最煊赫的花不是它,那颗曾经被它染红的露珠,那只曾经被它迷醉的蜜蜂,都不记得它。
在这世界的一个季节里,它开放过一阵,最先孤独地红过、香过、美丽过,它自己也没留下记忆,就消逝了。
为此,我悼念它,这朵早醒的小花。
6.在第四段至第九段中找出最能概括“早醒的桃花”形象的词语是什么?
7.“早醒的桃花”的“早醒”有什么意义:请从三方面来回答。
8.天空和白扬为什么“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毫不羞怯”表现了桃花怎样的精神?
9.作者表面写早醒的桃花,实际上是要表达一种什么感情?(“早醒的桃花”象征什么?)
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迷人的夏季牧场
碧 野
就在群峰环绕中,一片绮丽的千里牧场展现在你的眼前。墨绿的原始森林和鲜艳的野花,给这辽阔的千里牧场镶上了双重富丽的花边。牧场上长着一色青翠的酥油草,清清的溪水沿着两岸的草丛在漫流。无边的草原是这样平展,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在太阳下,那点点水泡似的蒙古包,闪烁着白光。
当你策马在这千里草原上尽情驰骋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成千上万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膘肥体壮,毛色格外发亮,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特别是那些被碧绿的草原衬托得十分清楚的黄牛、花牛、白羊、红羊,在太阳下就像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
特别诱人的是牧场的黄昏,落日映红了周围的雪峰,像云霞那么灿烂。雪峰的红光映射到这辽阔的牧场上,形成一个金碧辉煌的世界,蒙古包、牧群和牧女们,都镀上了一色的玫瑰红。当落日沉没,周围雪峰的红光逐渐消退,银灰色的暮霭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的红火光,那是牧民们烧起铜壶在准备晚餐。
当家家蒙古包吊壶三脚架下的野牛粪只剩下一堆红火烬的时候,夜风就会送来冬不拉的弦音和哈萨克牧女们婉转嘹亮的歌声。这是十家八家聚居在一处的牧民们齐集到比较大的蒙古包里,欢度一天最后的幸福时光。
深夜,整个草原沉浸在静谧中。如果这时你披上一件皮衣走出蒙古包,在月光或繁星下,你就可以朦胧地看见牧群在夜的草原上轻轻地游荡。夜的草原是那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遐思……
10.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风平浪静:
(2)金碧辉煌:
11.本文按照 的顺序,描写了 、 、 时千里牧场的绮丽风光。
12.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这句话的作用是衬托 ( )
A.牧场的辽阔。 B.牧草的肥美。 C.牧民的勤劳。
13.本文是怎样围绕“迷人”这个中心意思来写的
14.结尾写“夜的草原是那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遐思……”想象一下: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什么 试着写一写。
课外阅读。
红叶与白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 bāo yù fàng ( )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ù gài ( )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5.按照内容,补充词语。
( )雨声 ( )天 ( )飘散 ( )雨点
16.把短文中的拼音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7.联系短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徘徊:
遮蔽:
18.文中的“唤”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
19.用“——”画出文中的反问句,并把它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1)“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写出相照应的句子。
(2)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我”心中为什么会受到感动?在生活中,你曾受过感动吗?请把自己受过的感动用几句话写下来。
21.你还学过哪些描写荷花的诗篇?请把印象深刻的一、二句写下来。
阅读理解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长的山脉之一,长约1700公里,最高海拔约2000米。林区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年产木材300多万立方米,是我国四大木材生产基地之首。
大兴安岭地处我国高纬度地区,气候较寒冷。许多树木不宜在这里生存,所以树种比较单纯。但这里夏季多雨,日照时间长。在大兴安岭的峰(蛮 峦)沟壑(hè)中,到处是由高大的落叶松构成的林海。在茫茫林海中还生长着针叶樟子松、阔叶树、白桦、栎、杨、水曲柳、红柳等树木。
大兴安岭的落叶松是一种高大的落叶乔木。它的木质坚硬,耐腐,可以用于建筑、桥(梁 粱)、矿山、铁路等建设上。它的树皮还可以提取烤胶。
在林区众多的植物中,杜香、蔷薇、榛子、山丁都是人造板的好原料。黄芪、柴胡、沙参都是极好的药(才 材)。各种野花遍布山岭。
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大型的珍贵动物有黑熊、棕熊、驼鹿、梅花鹿,珍贵的毛皮动物有水獭(tǎ)、紫貂、雪兔,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飞龙是珍禽中的佼佼者。
大兴安岭地下的矿藏也相当丰富。已探明的有:黄金、铅、锌、铍等。
茫茫大兴安岭,满山遍野都是宝。美丽富饶的大兴安岭多么令人向往和自(豪 毫)啊!
22.选择正确的字填写在后面的横线上。
峰(蛮峦) 桥(梁粱)
药(才材) 自(豪毫)
23.遍布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是?
24.短文具体写了大兴安岭的那几类动物,分别是什么?
25.通过阅读此小短文,你作何感想,写出来好吗?
阅读。
夏之韵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②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举着朝天喇叭筒似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26.读短文第一自然段,完成练习。
①第①句从 的角度,写了夏天 。
②第②句从 的角度,写了夏天 。
27.最适合填入短文第二自然段横线上并体现这一段中心意思的是( )
A.夏天是充满生机的 B.夏天是多姿多彩的
C.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D.夏天的旋律是富于变化的
28.用“﹏﹏﹏”在文中画出短文的中心句,并说说短文围绕这个中心是从哪几方面进行叙述的。
29.作者说文人笔下多是“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这个观点并不正确。请试着写出两句古代文人描写夏天的诗句反驳作者的观点。
30.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夏季“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结尾处又写“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31.下列对短文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自然段中“你看”以后的部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夏日田野的磅礴气势
B.第三自然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表明夏天的生机勃勃
C.第四自然段结尾既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D.这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主要通过对田野的景象和虚拟的场面描写并辅以议论来抒发情感
参考答案:
1.格外妩媚 2.微雨的天空是迷蒙的,像一块天幕,点点淡紫的丁香,点缀其中,像夜空中的繁星,迷蒙的空气里,透出带水汽的香。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阅读语段,根据“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可知雨中丁香具有妩媚、姿态美好、可爱、吸引人的特点。
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阅读语段,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与平时不样的景象,给人一种梦幻、迷离、朦胧的感觉,让人仿佛在欣赏一幅印象派的画作,久久回味,妙不可言。在作者眼里,丁香和微雨连在起,能创造出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美,所以才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3.又想坐下低吟一道奇丽的小诗 4. 草原 羊群 5.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和天相接, 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解析】3.考查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根据背诵完成,书写时注意“想、低、吟”的正确书写。
4.考查比喻句。
比喻句是一种使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句子,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比喻句的好处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结合本句“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句话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
5.本题考查根据句子进行想象。
“勾”就是勾勒大概。“染”则是同时用色笔和水笔,先着色笔,再用水笔把颜色烘染开,使其色调渐淡或渐浓的笔法,结合文章草原上的小丘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和平地之间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染得“翠色欲流”,是说一片翠绿,又浓又润,像要流下来似的。流到哪里去呢?“流入云际”。,这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和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
6.早醒灿烂孤独 7.(1)独自营造春天,生命年华绚烂美丽。(2)使死寂的世界顿时溢满了生气。(3)追随者摹仿它,拥有和分享春天。 8.最早开放时,独自忍受无边灰暗的背景。群花开放时,大家不认识它,不记得它。 9.赞扬桃花早醒,唤醒群花的先觉精神。
【解析】6.考查对课文关键句子的理解。
从第⑨自然段“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以及第 自然段别的花的“这些春的使者,生命的先觉者,领风骚的佳丽,真是三春第一红,百卉第一香啊”可知,它才是最先开放的,“早醒的桃花”形象的词语是早醒灿烂孤独。
7.考查了句子分析理解能力。
结合第⑨自然段“它就在这一根丑陋的枝条上,独自营造着春天,充实它绚烂的年华,享受它美丽的生命。”可概括出这朵桃花独自营造春天、生命年华绚烂美丽。
结合第⑥自然段:在这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的冬天它独自开放,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可概括出这朵桃花使死寂的世界顿时溢满了生气。
结合第⑩自然段“这些追随者,摹仿它的颜色和姿态,拥有和分享着春天。”可概括出追随者模仿它,拥有和分享春天。
8.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读短文,结合短文第⑤自然段句子“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据此分析得出这对小花它无力没有改变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的世界。所以天空和白扬为什么“冰冷地斜睨”早醒的桃花。“毫不羞怯”的意思是一点也不害羞胆怯,从这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桃花勇敢、执着、自信、乐观的精神。
9.本题主要考查对主旨的掌握。
作者描写了一朵早醒的桃花,它在残冬季节,世界颓败时,在天地间开出了亮丽的色彩,绽放出旺盛的生命力。这朵桃花是勇敢自信的,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给灰暗的世界带来亮色,又表现出它的无私精神。本文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早醒桃花”象征着生命的先觉者,即孤独的奋斗者、勇敢无畏的开拓者、引领风骚者。
10. 文中形容牧场像平静的海面一样平展。 文中形容雪峰的红光映照下的牧场光彩夺目。 11. 时间 白天 黄昏 夜晚 12.B 13.本文围绕“迷人”这一中心,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夏季牧场的迷人:一是千里牧场有绮丽的自然风光;二是草原上牧草肥美,牛羊马群膘肥体壮;三是牧民过着快乐、富足、安详的生活。 14.漫流的小溪流水淙淙,犹如老者哼唱悠悠的小曲;月下的水面波光粼粼,犹如银光闪闪的珍珠。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中词语语义的分析,写出对应的词义,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全文的主要内容分析,写出符合词语的词义。
11.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从文章中可以看出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写到了白天、黄昏、夜晚时千里牧场的绮丽风光。
1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它们吃了含有乳汁的酥油草……好像每一根毛尖都冒着油星”这句话的作用是衬托牧草的肥美。
1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围绕“迷人”这个中心意思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夏季牧场的迷人:一是千里牧场有绮丽的自然风光;二是草原上牧草肥美,牛羊马群膘肥体壮;三是牧民过着快乐、富足、安详的生活。
14.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出符合题目中心思想和主旨的内容即可,要符合原文的逻辑以及社会正能量。
15.繁杂的 浓阴的 轻轻地 心中的 16.含苞欲放 覆盖 17. 作者不安地来回走动。 有东西遮挡。 18.叫 19.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没人能为我遮挡。 20.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把母亲比作荷叶。因为在我伤心或遇到困难时只有母亲才能安慰我,就如荷叶保护红莲那样。 略 2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
【解析】15.略
16.略
17.略
18.略
19.略
20.略
21.略
22. 峦 梁 材 豪 23.落叶松。 24.大型的珍贵动物,珍贵的毛皮动物,鸟类。 25.①大兴安岭美丽富饶,我真想去大兴安岭看一看。
②大兴安岭是我国的山脉,我为祖国有这样美丽富饶的地方感到骄傲。
【解析】22.本题考查字形辨识。
形近字:是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的字。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峰峦:连绵的山峰。
桥梁:架在水上或空中,把两边接通的建筑物。
药材:指可做中药的原料。
自豪:因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集体、个人取得成就等而激发出来的荣耀感。
23.本题考查关键信息的提取。
结合语段“在大兴安岭的峰峦沟壑中,到处是由高大的落叶松构成的林海”可知,遍布大兴安岭林区的主要树种是“落叶松”。
2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语段“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也是繁多的。大型的珍贵动物有黑熊、棕熊、驼鹿、梅花鹿,珍贵的毛皮动物有水獭、紫貂、雪兔,鸟类有一百多种,其中飞龙是珍禽中的佼佼者”可知,大兴安岭主要有大型的珍贵动物、珍贵的毛皮动物、鸟类这三类动物。
2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本题为开放性题型,答案不唯一。结合文章内容及你自身的理解,表达出自己的感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大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大宝库,它向我们诠释着大自然的魅力,让人向往。
26. 视觉 草木的丰茂 听觉 恼人的蝉鸣 27.C 28.充满鬓个夏天的晏一念贤张、热烈、急促的族律。
短文是从事物的变化、色彩的变化以及人们的活动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的。 29.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0.不矛盾。前者猜测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夏季正当春华秋实之间,是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所以作者赞美夏季。 31.D
【解析】2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①结合第①句“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可知,描写的是人们看到的场景,是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的。通过“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可以分析出,夏天草木丰茂的场景,生机勃勃。
(2)结合第②句“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可知,描写的是人们听到的,通过“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可以分析出,是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的。
2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寻找中心句。
通过第二段关键信息“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可以分析出,夏处于一个交替的季节,充满了变化。作者为了验证这一观点,还描写了麦子刚刚割过后,田间的场景。选项C正确。
28.本题考查中心句。
结合“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可知,这一自然段描写的是:秋天的颜色。故选:C。
29.本题考查句子理解,古诗积累。
答案不唯一,只要积累夏天写景的古诗即可。
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出自宋代赵师秀的《约客》解释:梅雨时节家家户户都被烟雨笼罩着,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全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30.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句子“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是写历代文人的想法,“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是因为夏季忙碌的,人们要辛苦的劳作,等待收获,介于春秋之间,是个具有生命交替的旺季。因此不矛盾。前者猜度历代文人的想法,后者表达自己的感情。
3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A.正确。结合“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举着朝天喇叭筒似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可知,句子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夏的特点。
B.正确。从“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可知,第③段由景及人,通过写农民的勤劳忙碌,表明夏天的生机勃勃。
C.正确。从“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可知,结尾既揭示了本文的主旨,又与文章开头照应。
D.有误。这篇文章不是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是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对夏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