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8.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20:34: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是中国人
在生命的历程中,总有一个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些话语让我们心潮澎湃,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奋然前行。
偶然读到吉鸿昌传记,不禁心潮翻滚,感慨万千。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的胸卡,上面用中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的人。
“我是中国人”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我是中国人”是铿锵作响的五个字,更是慷慨激昂的宣言;是民族责任心的表白,更是民族自尊心的呐喊!能够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不卑不亢地喊出来,便是英雄。
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孙中山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戚继光矢志抗倭,谭嗣同以身殉国,邓世昌为国捐躯,钱学森毅然回国……每当国家陷于危难之际,炎黄子孙便奔走呼号,慷慨赴难;每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中华儿女便重整山河,解民倒悬。这不正体现了这一脉相承、世代相表的爱国之情吗?这不正是民族责任心吗?多少爱国者以自己的行动在中国历史上矗立起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让我们大声地喊出来:“我是中国人!”
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 )
(2)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
2.读短文第2自然段,你从吉鸿昌的言行中体会到了什么?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吉鸿昌的拳拳爱国之心。
B.吉鸿昌敢于向美国人挑战。
C.吉鸿昌面对恃强凌弱的美国人不卑不亢。
D.吉鸿昌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3.短文第4自然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请给它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4.短文列举了吉鸿昌佩戴木制胸卡、孙中山 、戚继光 、谭嗣同以身殉国、邓世昌 、钱学森 等例子,表现了炎黄子孙 ,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 。
5.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更应该体现在生活中。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该怎样做来体现自己的爱国之心呢?请你写一写。
阅读。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 )的青铜礼器,下至( )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6.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 的作用。
7.先按照课文内容补全选文,在思考填空。
所填词语都是表示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我们感受到__________,从而加深了对侵略者的________________。
8.用“ ”在文中画出两处高度评价圆明园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句子。
9.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描写昔日的辉煌?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只想送给你温暖
杨晔
迈克尔 格林伯格是一位非常受欢迎的纽约人。他( )不是明星( )不是富豪,( )很多人都认识他,尤其是穷人。
他有个雅号——“手套伯格”。他是怎么得到这个称呼的呢?他看上去像一个商人,穿着一身西服,手提着公文包。可这公文包里装的却( )文件材料,( )很多副手套。
寒冷的冬天里,格林伯格不像其他纽约人那样目视前方匆匆赶路。他会边走边四处张望,如果看到有人没戴手套,他就会走上前送给这个人一副,然后继续前行,寻找更多“冰冷的手”。他似乎不善言谈,送人手套时,也没有太多的话语。
年复一年,每个冬天里,格林伯格都不厌其烦地演绎着同样的手套故事。而在一年之中的其他季节,他则忙着买手套。
现在,很多纽约人都理解了他的善举,纷纷送手套给他。大家想让他转赠温暖。
格林伯格坚持送人手套已经有21年了。当年他刚开始送人手套时,还是一个腼腆的小伙子,如今两鬓已有白发。当年,他送人手套时,老人会说:“谢谢你,小伙子。”如今他送人手套时,会拍着人家的肩膀说:“小伙子,其实冬天不是很冷。”
格林伯格的行为不是偶然的。他的家族世代相传着一个理念——帮助他人会使大家都感到快乐。他说,一副手套虽然并不贵重,但它会使你感受到冬天里流淌着温暖的力量。
10.本文约5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 分钟。
11.在短文第1、2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2.从文中来看,迈克尔 格林伯格为什么会被称为“手套伯格”?
13.迈克尔·格林伯格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A.得到他人的感谢。
B.给人温暖,让大家感到快乐。
C.得到更多手套送人。
14.由迈克尔·格林伯格的行为,你想到了哪些名言或警句?选一句写下来。
丝绸之路
①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它犹如一座桥梁,为东西方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它东起我国的古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
②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频繁地进行贸易。西方的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西亚和中亚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汉代将西方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桃、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唐代则将它们的名称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等。与此同时,中国的物产和技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到各地,如丝绸、农桑、造纸术、印刷术、漆器瓷器、火药、指南针等,为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唐朝时期,“丝绸之路”最为繁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据《唐会典》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使交往,每年取道“丝绸之路”前来长安这个当时世界最大都市的各国客人,数目皆以万计。
③在进行物质贸易的同时,通过“丝绸之路”进行的文化交流也曾十分活跃。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传入内地。据推测,佛教从印度经“丝绸之路”传到新疆克孜尔,再到甘肃敦煌,然后传入内地。沿着“丝绸之路”留存下来的佛教石窟,著名的如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等,大多融合了东西方的艺术风格,是“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如今它们都是世界文化遗产。
④“丝绸之路”这条古道路程漫长且历史悠久,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他们的一些故事都与这条路有关。如今,中国以互尊互信、合作共赢、文明互鉴的诚意,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这个宏伟的倡议,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生命。
15.下列事物不属于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是( )。
A.胡椒 B.海石榴 C.玻璃器皿 D.瓷器
16.文中画“”的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依次是( )。
A.下定义、打比方、列数字
B.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
C.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D.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17.“丝绸之路”得名的原因是( )。
A.沿途盛产丝绸
B.丝绸贸易最具代表性
C.专门进行丝绸贸易
D.用丝绸交换其他货物
18.下列说法中,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内地,“丝绸之路”的鼎盛时期是唐朝
B.“丝绸之路”是一条物质贸易的专用通道,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
C.“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丝绸之路”合称“一带一路”
D.《西游记》中描写的故事确有其事,唐僧的原型是西天取经的玄奘
19.短文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丝绸之路”促进了古代文明的发展?
20.第③段画“ ”的句子中的“据推测”能否删去?为什么?
课外阅读我能行。
回自己的祖国去
在美国阿尔巴城的一座优雅别致的洋房前,一辆小汽车停了下来。华罗庚下了车,疾步走进客厅,冲着他的妻子喊了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什么?”他的妻子惊喜地叫了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华罗庚扬了扬手中的报纸,“这一天总算盼到了!”
妻子快步迎上前去,接过报纸,心情激动地边看边说:“我们怎么办?”
我们 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 回去 回自己的祖国去
“那房子呢?”
“原封不动!”
“汽车……”
“借给别人。”∥
1950年初春的一天,华罗庚夫妇领着三个孩子来到旧金山海湾。一些美国朋友赶到码头为他们送行。有位美国教授紧紧握住华罗庚的手,说:“先生,您真的要走?”
“嗯,回自己的祖国去!”
“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
“不!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
华罗庚与送行的人一一握手,快步登上船舷,和家人一起迎着海面的春风,向送行的人们招手:“再见吧,朋友!”
2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疾步:
(2)原封不动:
22.在文中的“ ”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3.“如果把这一切抛到贫穷落后的土地上去,难道不觉得遗憾吗?”句中的“这”指的是什么?
24.华罗庚为什么要回到自己的祖国去?
25.文章用“∥”分成了两部分,请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
买上帝的男孩
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着街边的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店主有的说没有,有的嫌他在捣乱,都不爱搭理他。
天快黑了,第29家商店的店主,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热情地接待了男孩。他笑眯眯地问男孩:你买上帝干嘛 男孩流着泪告诉老人,他叫邦迪,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是叔叔帕特普鲁抚养大的。叔叔是个建筑工人,前不久从脚手架上摔下来,至今昏迷不醒。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邦迪想:上帝一定是种奇妙的东西,我把上帝买回来,让叔叔吃了,他就会好的。
老人听完眼睛湿润了,问:你有多少钱 1美元。孩子,眼下上帝的价格正好是1美元。老人接过硬币,从货架上拿了瓶上帝之吻牌饮料说: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邦迪喜出望外 ,将饮料抱在怀里, 兴冲冲地回到了医院。 一进病房,他就开心地嚷道 : 叔叔, 我把上帝买回来了, 您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
几天后,一个由世界顶尖医学专家组成的医疗小组来到医院,对帕特普鲁进行会诊。他们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终于治好了帕特普鲁的病。
帕特普鲁出院时,院方告诉他,有个老人帮他把钱付清了,那个医疗小组就是老人花重金请来的。他原来是某公司的董事长,退休后开了家商店打发时光。
帕特普鲁听后激动不已,他立即和邦迪去感谢老人,可老人不在,出国旅游去了。后来帕特普鲁接到了老人的一封信,信中说:您能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是太幸福了,为了救您,他拿着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您的生命。但您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26.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喜出望外:
27.在短文中的横线上写出恰当的语言。
28.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文中的哪些内容让你感动 为什么
参考答案:
1. 怒不可遏 不卑不亢 2.B 3.这正体现了这一脉相承、世代相表的爱国之情。这正是民族责任心。 4. 喊出口号 矢志抗倭 为国捐躯 毅然回国 热爱祖国,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心 民族自豪感 5.作为小学生,我们的爱国之心表现在认真学习,天天向上,锻炼身体,为将来更好地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解析】1.考查了对文中词语的理解,结合语境来理解。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2.考查对段落内容的理解判断能力。
短文第2自然段,从吉鸿昌的言行中并没有体现他敢于向美国人挑战。
3.考查了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去掉“不”把否定词改为肯定,变问号为句号。
4.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填空。
从“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孙中山喊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戚继光矢志抗倭,谭嗣同以身殉国,邓世昌为国捐躯,钱学森毅然回国……每当国家陷于危难之际,炎黄子孙便奔走呼号,慷慨赴难;每当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时,中华儿女便重整山河,解民倒悬。”可知,表现了炎黄子孙热爱祖国,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心,激发了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
5.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理解能力。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方式和途径很多,例如:为祖国认真努力学习,看见国旗,立正敬礼,唱国歌时,态度端正用心,充满感情。积极参加国庆节日,敢于表达爱国热情等等。
6.承上启下 7.先秦时代 唐宋元明清
时间 圆明园宝物的多而珍贵 仇恨、憎恨 8.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9.作者之所以用较大篇幅写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是为了突出侵略者毁灭圆明园的罪行,从而更能激发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我们祖国的热爱。
【解析】6.略
7.略
8.略
9.略
10.2 11.既 也 但是 不是 而是 12.他坚持21年,在冬天把手套送给没戴手套的人。 13.B 14.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解析】10.本题考查的是阅读的时间,记录下来阅读时间即可。
11.本题考查的是关联词语的填写,要注意合适的关联词语的填写,注意分析全文的内容,以及上下文的语境。
12.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迈克尔 格林伯格被称为“手套伯格”是因为他坚持21年,在冬天把手套送给没戴手套的人。
13.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由原文内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迈克尔·格林伯格这样做的目的是给人温暖,让大家感到快乐。
14.本题考查的是主观性题目,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写出符合题目中心思想和主旨的内容即可,要符合原文的逻辑以及社会正能量。
15.D 16.D 17.B 18.A 19.东西方频繁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20.不能删去。因为“据推测”说明文中关于佛教传入内地的路线只是推想或猜测的。如果删去“据推测”,则表明该路线已经得到证实。
【解析】15.第二自然段中:西方的珍禽异兽、珠宝香料、玻璃器皿、金银货币,西亚和中亚的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等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国。汉代将西方的东西冠以“胡”字,如胡桃、胡瓜、胡椒、胡萝卜等;唐代则将它们的名称冠以“海”字,如海棠、海石榴、海珠等。可知瓷器不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故答案为D。
16.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
列数字也叫列数据,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方法,使语句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数字要准确无误,估计数字要有可靠根据。故答案为D。
17.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因此得名。可知答案为B。
18.第二自然段中:唐朝时期,“丝绸之路”最为繁荣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流呈现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景象。第三自然段中: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早在西汉末年就传入内地。可知A选项正确。
19.段落大意是对文章的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的概括。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a、找出重点句法。这些句子多数是总起句、概括句、小结句、过渡句;b、合并层意,归纳段意;c、分清主次,抓住主要事件归纳段意;d、分析中心,归纳段意。短文第二自然段写东西方频繁的贸易往来,第三自然段写东西方文化交流。
20.说明文的特点是“说”,而且具有一定的知识性。这种知识,或者来自有关科学研究资料,或者是亲身实践、调查、考查的所得,都具有严格的科学性。推测:根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据推测”说明文中关于佛教传入内地的路线只是推想或猜测的。如果删去“据推测”,则表明该路线已经得到证实。所以不能删去。
21. 快步、快速行走。 保持原来的样子一点儿不加变动。 22.“ ?” ,“ , !” 23.华罗庚渊博的学识。 24.因为华罗庚要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这样才不会遗憾。他是一个中国人,他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 25.华罗庚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把学识献给祖国,为祖国效力,准备和家人一起乘船回国。
【解析】21.本题考查记叙文词语意思的理解。
(1)疾:快速的意思。疾步:快速行走。
(2)原封:没有开封的,保持原来的样子。原封不动:保持原来的样子一点儿不加变动。
2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
这句中提示语“华罗庚斩钉截铁地说”在中间,因此这句的前后需要用双引号,而提示语在中间时,“说”后不需要用冒号。“回去”和“回自己的祖国去”是短暂停顿,中间用逗号,“回自己的祖国去”语气强烈,后面用叹号。
23.本题考查对文章指示代词的理解。
这句是美国教授送别华罗庚夫妇时的话语,根据“您学识渊博,令人敬佩”分析“这”所指代的内容。
2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可根据短文中“把学识献给自己的祖国,永远不会遗憾。我是一个中国人,我要为祖国尽力!”这句华罗庚的话语,结合他的爱国情怀进行分析作答。
25.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
题干要求概括第二部分的主要内容,结合第二部分内容,根据华罗庚报效国家的决心以及回祖国的做法可概括出:华罗庚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把学识献给祖国,为祖国效力,准备和家人一起乘船回国。
(1)喜出望外:因为意外的惊喜而感高兴。
(2)孩子,把它拿去救你叔叔吧!
(3)A.医生说,只有上帝才能救他。”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叔叔的病很重,很难治好。
B.小男孩邦迪心中的“上帝”指的是吃了能治病的奇妙东西。
C.我认为“真正的上帝”指的是人们的爱。
(4)让我感动的是:文中的小男孩拿着1美元硬币到处去买上帝和那个老人出钱救了邦迪的叔叔而不图感谢让我感动。
【详解】本题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为了救叔叔,拿着1美元区购买“上帝”的故事。本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本题主要考查的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只要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体会文段中的词语,就不难解答奔道题目。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要求学生认真的品读课文,这样就能更好地解答本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