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少年闰土
①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鸟。他说:
②“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 )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 )起一个大竹匾,( )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 )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③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④闰土又对我说:
⑤“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1.在第②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动词。
【撒 缚 扫 支】
2.“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的原因是什么?
3.从选文中一系列捕鸟的动作可以看出少年闰土 的特点,从“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可以看出闰土 。
4.“红的绿的都有”是说贝壳的 多,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是写贝壳 多,可以用成语 来形容。
5.下列对文段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捕鸟必须得是大雪之后,因为下雪之后鸟雀没有食物吃,需要到处觅食。
B.闰土邀请“我”夏天去他家一事,反映出了闰土的热情、天真。
C.“我”和闰土一起在海边拾贝壳,“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作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种花 鲁迅先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地方栽种,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的书籍,像《花镜》《兰蕙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的停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jǐn)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的一个四合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际,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在广州,他的书桌上放着一盆水横技,“就是一段树,只要浸在水中,枝叶便青葱得可爱”。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从童年的四季桂,到墓前的广玉兰,花木是鲁迅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看戏 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地方戏。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学时,他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后,在繁忙的写作之余,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鲁迅常同许广平一起,携带海婴去剧院看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新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 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序(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养鱼 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给鲁迅先生10尾金鱼,鲁迅先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鲁迅先生很熟悉金鱼的生活习性,顾虑到缸面的水苔太密,会影响鱼呼吸氧气,他常暂搁手中“金不换”笔,仔细地把这些东西除去。
绘画 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20世纪30年代曾为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设计过封面,也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活无常”画像就是他于1927年6月25日亲笔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
6.按提示填空,体会句子的意思。
①“夏秋之际,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徘徊”在文中指 ,这句话写出了 。
②画“ ”的句子中“兴致盎然”的近义词是 ,“小心翼翼”在文中指 ,这句话写出了 。
7.短文介绍了鲁迅先生哪五个方面的兴趣爱好?
8.鲁迅先生把培养爱好和兴趣看作是 、 的手段。
9.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0.读了短文,你对鲁迅先生有这么多的爱好有什么想法呢?
课外阅读。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
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1.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
(1)
(2)
1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1)契机:
(2)以手掩面:
13.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括号中。
(1)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
(2)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
14.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15.理解题目“生之喜悦”的含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夹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岭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16.文中加点的两个“这里”具体指代的是 。
17.“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 ,说明它们给泥墙根一带带来了无限的 ,表现了“我”的 心情。
18.画“﹏﹏”的句子运用了运用了多种感官来描写事物,请你从多角度出发分析一下这个句子的特点。
19.“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句子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为什么?
20.从文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的 。
课外阅读。
鲁迅与萧红
一九三四年十月,一个二十三岁的东北姑娘,突然闯进鲁迅先生的生活,她立即引起鲁迅先生的注意。先生待她如亲人,又视她如调皮的女儿,她就是萧红。
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①然而,当她找到鲁迅先生以后,她的希望产生了,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了。
在这以前,这世界上已经有了一个寂寞的萧红,一个在生活中挣扎搏斗的东北姑娘。萧红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间有些怀疑的眼睛,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孩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
鲁迅先生的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
②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地奔跑。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
2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举目无亲:
(2)一见如故:
22.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1)句①中
(2)句②中
23.你认为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 )
A.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B.萧红文学才华出众。
C.鲁迅与萧红纯洁的友谊。
D.萧红与鲁迅一家相处融洽。
24.读了本文,你对鲁迅先生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延伸阅读
中年闰土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25.用“_______”画出描写中年闰土外貌的句子。
26.从文中找出表示“我”看到中年闰土时的心情变化的词语。
( )→( )→( )
27.闰土“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请你揣摩语境,联系全文,想想他们可能想说什么。
参考答案:
1.扫 支 撒 缚 2.闰土说捕鸟须大雪下了才好,“我”盼望着下大雪好捕鸟。 3. 动作敏捷 见多识广 4. 颜色 五颜六色 种类 各式各样 5.C
【解析】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撒:散落;洒下。缚:捆绑。扫:用笤帚清理污秽。支:架。
第②自然段,由关键词“一块空地”可知,句意是清理出一块空地,应填“扫”;由关键词“短棒”“一个大竹匾”可知,应填“支”;由关键词“下秕谷”可知,应填“撒”;由关键词“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可知,应填“缚”。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第②自然段,读句子“这不能。须大雪下了才好。”可知,“我”想捕鸟,闰土说下了雪好捕鸟,所以“我”盼望着下雪。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第②自然段,由“撒”“缚 ”“扫”“支”“罩”一连串的动词可以看出,闰土捕鸟时动作熟练的特点,读句子“稻鸡,角鸡,鹁鸪,蓝背……”可以看出闰土捕的鸟种类很多,并且见多识广。
4.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概括。
“红的绿的都有”说的是颜色,贝壳的颜色很多,可以用成语“五颜六色、五色缤纷”来形容;“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有”是写贝壳有各种各样的,种类多,可以用成语“各式各样、形形色色”来形容。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C.第⑤自然段,读句子“现在太冷,你夏天到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可知,闰土只是邀请“我”去海边捡贝壳,题干表述错误。
故选C。
6. 鲁迅先生在花下来回地走 鲁迅先生对花的喜爱 兴致勃勃 鲁迅先生十分谨慎地将金鱼放进金鱼缸中 鲁迅先生对金鱼的喜爱 7.篆刻 绘画
看戏 养鱼 8. 增长知识 变换方式积极休息 9.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敬佩、赞美之情。 10.我们应该向鲁迅先生学习,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这样不但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陶冶情操,也是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解析】6.本题考查词语与关键句子的理解能力。
①徘徊:表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或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在文中“徘徊”指的是鲁迅来回在花下走。
结合句子“夏秋之际,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可知,这句话写出了鲁迅爱花,借着花香解除疲劳,产生灵感。
②兴致盎然:对某种事物兴趣十分浓厚。近义词“兴高采烈”指兴致高,情绪热烈。
由文中“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可知,小心翼翼是指鲁迅很小心的把金鱼放到金鱼缸里。这句话写出了鲁迅对金鱼的喜爱。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种花 鲁迅先生喜爱花草”“看戏 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地方戏。”“篆刻 鲁迅先生喜好篆刻”“养鱼 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绘画 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可知,鲁迅的五大兴趣爱好是种花、看戏、篆刻、养鱼和绘画。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可知,鲁迅先生把兴趣和爱好看作增长知识和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9.本题考查思想感情。
《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是一篇散文,这篇文章介绍了鲁迅先生种花、看戏、篆刻、养鱼、绘画这五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说明鲁迅先生是个爱好广泛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10.本题考查人物分析。
这篇文章介绍了鲁迅先生种花、看戏、篆刻、养鱼、绘画这五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说明鲁迅先生是个爱好广泛的人,而且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作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我们应该向鲁迅学习,培养多方面的爱好,扩大知识面。
11. 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12. 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本文中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关键。 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本文中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 13. ② ① 14.因为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身体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15.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
【分析】11.本题考查学生信息筛选能力,注意认真阅读原文。
学生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两句摘抄下来即可,可以从正面直接描写其痛苦的句子,也可以侧面表现其痛苦的句子。如: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
12.本题考查了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结合“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可知,“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本文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含义。
结合“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可知,“以手掩面”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本文中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
13.本题考查对破折号用法的辨析,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1)破折号前内容为“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后面的内容转为病痛来的时间。所以作用为表示语意转换,选②。
(2)破折号后解释说明了为什么感激痛苦,所以作用是①。
14.本题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分析。
通过阅读可知,“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可知,因为痛楚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感激。
15.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要在理解短文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通过阅读可知,威廉·马修每天早上身体都要经受难以忍受的痛苦,但他却为这种痛苦而感到喜悦,因为痛苦说明他的身体正在康复。所以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
16.泥墙根一带 17. 拟人 悦耳 乐趣 快乐 18.“碧绿”是运用视觉来描写菜畦的可爱的,“光滑”是运用触觉来描写石井栏的,“高大、紫红、肥胖、轻捷”也是运用视觉来描写的,描写鸣蝉运用的是听觉。作者运用多种感官,写出了百草园动物、植物的特点。 19.不矛盾。作者最后一次见百草园已经相隔七八年的时间了,所以用“似乎”。而回忆起儿时快乐的时光,百草园又历历在目,所以用“确凿”。 20.喜爱
【分析】1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词语的理解能力。找准关键词“这里”,联系文中的上下文,我们得知“这里”指:泥墙根一带。
17.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以及感悟句子的能力。拟人:是给予动植物或者无生命的物体人的动作。从“低唱”、“弹琴”我们得知是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蟋蟀们的声音动听,悦耳,从作者的用词方面,说明泥墙根一带带来了无限的欢乐与乐趣,表现了作者高兴、快乐的心情。
18.本题考查的是从多种感官分析句子的能力。做这道题要多读几遍句子,联想人的感官,找到答案。
人的感官有:视觉、触觉、味觉、听觉。结合自身的感官,答案。“碧绿”是颜色,使用人的眼看到的,是视觉;“光滑”是物体表面给人的触感,是触觉;“高大、紫红、肥胖、轻捷”,等这些词语是人看到某种物体时来形容的词语,是视觉;“鸣蝉”的叫声很明显是听觉。
作者运用人的多种感官,描写了百草园的动物与植物特点。
19.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句子中词语的运用能力。似乎:是好像,含有不确定的意思;确凿:是十分肯定的意思。两个词语放在一起并不矛盾,联系文章作者鲁迅最后一次见百草园已经相隔七八年的时间了,用“似乎”合适,而作者回忆起儿时的时光,又历历在目,用“确凿”合适。
20.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整体的分析能力。从作者对百草园三味书屋的回忆中,回忆了儿时欢快的时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
21. 指萧红初到上海时,人地生疏,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指萧红与鲁迅先生一家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22. “心里的冰块”指萧红的内心对未来没有了热情和憧憬,“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鲁迅先生一家给了萧红无私的关怀、照顾和同情,使她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健步地奔跑”指的是萧红闯进文坛,成为了青年女作家,“汗珠”喻指鲁迅先生对萧红的教育和帮助。 23.A 24.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并指导、帮助他们成长的老师和长者。
【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解答本题时,联系上下文来完成。结合“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可知,举目无亲的意思是:指萧红初到上海时,人地生疏,身边没有一个亲人。
联系上下文可知,一见如故的意思是:指萧红与鲁迅先生一家初次见面就像老朋友一样合得来。
2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1)从“一个陌生的东北姑娘,从遥远的关外来到举目无亲的上海。原来一颗对未来充满憧憬的心,被几年的流浪生活打击得已经冰冷了。”可知,“心里的冰块”指萧红的内心对未来没有了热情和憧憬,从第三第四自然段可知,“冰块开始融化了”是因为鲁迅先生一家给了萧红无私的关怀、照顾和同情,使她重新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2)从第六自然段可知,“健步地奔跑”指的是萧红闯进文坛,成为了青年女作家,“汗珠”喻指鲁迅先生对萧红的教育和帮助。
2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细读文章可知,这篇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鲁迅对青年人的帮助。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里的人物的理解与认识。回答时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鲁迅先生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并指导、帮助他们成长的老师和长者。
25.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26. 兴奋 吐不出口外去 打了一个寒噤 27.闰土心里想:“您现在是我的老爷,是我尊敬的人”。鲁迅心里想“闰土哥,我多么希望您还能像小时候一样给我讲有趣、稀奇的事,我们能无话不谈啊!”
【解析】25.本题考查对外貌描写的理解和分析。外貌描写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解答本题从文中找出描写闰土外貌和衣着、体型、姿态的句子即可。
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阅读文段可知,“我”初见闰土时很兴奋,有很多话想说,但又说不出口,但是当“我”听到闰土叫“老爷”时,打了一个寒噤。
27.本题考查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从人物的身份进行合理的想象。文中“我”和闰土都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当初天真的小孩了,在闰土的心中,文中的“我”是老爷,是要尊敬的人,不是曾经的玩伴。而对于鲁迅来说,他还是希望能个闰土像以前一样无话不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