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21:1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现代文阅读拓展训练-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课内阅读。
四季之美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只是到了中午,寒气渐退,火盆里的火炭,大多变成了一堆白灰,这未免令人有点儿扫兴。
1.春天最美是 ,夏天最美是 ,秋天最美是 ,冬天最美是 。
2.短文描写夏天的美是从两个方面来说的:一是明亮的 ,或漆黑的暗夜,此时有 ;二是 的夜晚,此时有 。
3.一般人写黄昏时,经常会写什么?而作者与众不同地描写了哪些景物?
4.当你读到“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时,你脑海中会浮现出哪些文中没有写到的自然景观呢?
5.我国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也描写了一天中的一个时间段,请你根据理解,选择合适的词填一填。(填序号)
藤 树 鸦, 桥 水人家,古道西风 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①昏 ② 小③ 枯 ④瘦 ⑤老 ⑥流
课外类文阅读。
美丽的兴凯湖(节选)
王晓廉 李积成
它不是海,却像海一样辽阔,像海一样磅礴。从遥远的地平线上聚集的白色波涛,连接成一道道雪墙,鼓动着,喧嚣着,一齐奔涌向前。一段波涛从高处跌落了,另一段波涛又卷起来,彼此呼唤着,牵扯着,追赶着,或迎着旭日,或驮着晓月,一排排向岸边扑来。毫不疲倦的兴凯湖波涛,就这样奔腾着,轰鸣着。
有时候,兴凯湖很温柔,很平静,平静得没有一丝波纹,一点浪花。澄澈的湖水尽头与天空的青黛色连成一体,让你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青天。眼前的鸟儿在飞翔,你却辨不清是贴水低掠还是在高空振翅。蓝天上飘拂的白云倒映在水面,清晰异常,使你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鸟儿,正在云天翱翔。
6.第1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态描写的方法,突出了兴凯湖 的特点。
7.用“_____”画出第2自然段中静态描写的句子。
8.为了突出兴凯湖的静,作者用 和 作衬托,进一步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给人的感受。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庐山
朋友,你到过庐山吗?庐山秀丽的风景一定给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你最喜欢的也许是“险峰”,也许是“花径”,也许是“仙人洞”。而我最喜欢的却是庐山的云雾。你听了也许会发笑,云雾谁没见过,不就是迷蒙蒙一片吗?不,我所见到的庐山云雾却是别具一格的。
我随爸爸妈妈来到庐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啊,多美呀!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儿,笑着向游人致意。我们乘着汽车,在银蛇般的盘山公路上向上奔驰。车才行到半山腰,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如丝的细雨落了下来。这时,山上起了雾,到处变得迷蒙蒙一片,整个庐山好像披上了一层层薄薄的白纱,真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我们来到山顶,雨过天晴。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向远处眺望,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我是误入了仙境?那对面山上的云雾几乎把山淹没了,隐隐约约露出一点儿山顶。云雾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一个接一个地滚滚而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我觉得传说中的八仙随时都会出现,乘着龙船在这云海上行驶。几位年轻人看到这壮观的景色,兴奋得一蹦三跳,欢呼着,奔跑着。谁知,更有奇观在后头,转眼间,那云雾像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一阵风似的迅速向一侧移动,被它遮盖的大山立刻变得清清楚楚,以它雄伟的风姿展现在游人面前。
啊!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变万化,奇妙莫测,令我久久不能忘怀。
9.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别具一格:
(2)亭亭玉立:
10.用“ ”在文中画出一个既使用了比喻又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11.作者是按 顺序写庐山云雾的,用“﹏﹏﹏”画出表示这种顺序的句子。
12.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填序号)
(1)“我向远处眺望,不禁吃了一惊,难道我是误入了仙境?”作者感到吃惊的原因是( )
A.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
B.“我们”所在的山顶白云飘飘,对面山上的云雾却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2)下列描写云雾的句子属于静态描写的一项是( )
A.到处变得迷蒙蒙一片,整个庐山好像披上了一层层薄薄的白纱。
B.云雾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一个接一个地滚滚而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C.那云雾像被一种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一阵风似的迅速向一侧移动,被它遮盖的大山立刻变得清清楚楚,以它雄伟的风姿展现在游人面前。
13.苏轼曾写了有关庐山的特点的诗,这两句诗是:“ , 。”
阅读。
鸟的天堂(节选)
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4.选文的作者是( )
A.贾平凹 B.巴金 C.叶圣陶
15.“耀”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光线强烈地照射。②光荣。③光芒;光辉。④炫耀。在“耀武扬威”一词中,“耀”应选第 种解释;在“照耀”一词中,“耀”应选第 种解释。
16.选文中描述的榕树的特点有: 、 、 。
17.选文中画“______”的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外阅读。
打开心中的那把锁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而逃生,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 挣扎)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
英国一个小镇的居民决定向伟大的胡汀尼挑战,有意考验他。他们特别打制了一个(坚固 结实)的铁牢,配上一把看上去非常复杂的锁,请胡汀尼看看能否从铁笼中出去。
胡汀尼接受了这个挑战。他穿上特制的衣服,走进铁牢中。牢门“哐啷”一声关了起来,大家遵守规则转过身不去看他怎样打开锁。胡汀尼从衣服中取出自己特制的工具,开始工作。
30分钟过去了,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最后,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始终听不到期待中的那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精疲力竭 竭尽全力)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下来,结果牢门却顺势而开。原来,牢门根本没有上锁,那把看似很厉害的锁只是个样子。
小镇居民故弄玄虚,考验了这位大师。门没有上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曾经有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他一直苦练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他失望地对教练说:“我实在是跳不过去。”教练问:“你心里在想什么?”他说:“我一冲到跳线时,看到那个高度,就觉得我跳不过去。”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
他撑起竿又跳了一次,(果然 竟然)越过。
其实,只要打开心中的那把锁,便可以突破阻挠,粉碎障碍,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18.用“√”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
19.用“ ”划出短文中揭示中心的语句。
20.认真读短文,完成填空。
胡汀尼是一位 ,他的绝活是 ,然而面对英国某小镇的居民的挑战,他 。你觉得其中的原因是 。一位撑竿跳的选手一直无法越过某一个高度,但最终他越过了,这是因为 。
21.写出你读了短文后,从下列句子的悟出了什么,注意加点的词语。
教练告诉他:“你一定可以跳过去。把你的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从中你悟出了 。
22.由胡汀尼的失败,你想到了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失败了吗?短文中说“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请你联系生活实际或者你的见闻,对这位一代魔术大师讲讲自己的看法或对他提些建议,可以举个事例谈。
课外阅读理解,认真回答后面问题。
融雪
一场大雪之后,世界忽然陷入荒凉。所有事物都躲在大雪的怀抱里。沉寂了一个夜晚后,太阳探头探脑地出来了。世界忽然一片光亮。山峦、田地、树木,都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大地铺着厚厚的棉被,仿佛在哪里,你都可以安稳地睡上一觉。
等你细看的时候才发现,屋檐上、树叶上,已经有水珠悄悄地滑落。在阳光下,白雪再也坚守不住它的高贵。
我是从屋檐上感受到融雪的乐趣的。当瓦片上的雪开始融化,瓦楞里就开始涌出细细的雪水。屋檐前的雨水开始滴嗒成声。我们一群小孩在雨水里进进出出。假若水滴刚好掉入脖子,便会引起我们一阵一阵的惊叫。每一次进出,我们都显得小心而紧张,就像躲避横飞的子弹。
累了,我们就坐在庭院里休息。人还未坐定,山腰上就传来“哗哗”的声音。原来是树上的雪块开始坠落了。这里一处,那里一处,这边的雪还没有落尽,那边大块大块的雪已经开始滑落。一时间,远远近近的落雪声响成一片。山腰上细雪飞舞。那纷飞的细末,在阳光下发出好看的光芒。
我们再也不甘心就这样看着,于是拿了木棒去山腰上敲雪。棒子一落在树上,雪块就纷纷坠落。那些掉在地上的雪块就像一枚枚炸弹,迸出无数的雪花。那些雪花,在空中洋洋洒洒。阳光把它们装扮得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霎时间,大树小树旁边开满了光彩夺目的花朵。
23.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空。
( )的棉被 ( )地睡觉
( )的雪水 ( )地滑落
24.“探头探脑”的意思是 。
我还积累了像这样含有人体部位的四字词语有 等。(写两个即可)
25.文中两处画线句中,“横飞的子弹”指的是 ,表现了 ;“一枚枚炸弹”指的是 ,这样比喻是因为 。
26.你和朋友们在雪中曾经有过哪些快乐的游戏呢?分享给大家。
参考答案:
1. 黎明 夜晚 黄昏 早晨 2. 月夜 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 蒙蒙细雨 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3.晚霞 归鸦、大雁、夕阳、风声、虫鸣。 4.雾凇等。 5. ③ ⑤ ① ② ⑥ ④
【分析】1.本题考查寻找文中关键信息,注意仔细阅读文章。
从“春天最美是黎明”可知,第一空为“黎明”;从“夏天最美是夜晚”可知,第二空为“夜晚”;从“秋天最美是黄昏”可知,第三空为“黄昏”;从“冬天最美是早晨”可知,第四空为“早晨”。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仔细阅读文章分析作答。
第二自然段时描写夏天的美。这一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月夜”的描写,从对萤火虫进行描写,侧面表达夏天月夜的美;第二部分是对“蒙蒙细雨”的描写,写了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
3.本题考查寻找关键信息,注意仔细阅读文章。
一般人写黄昏时,经常会写晚霞、散步的人们、归家的人们、江边、大海等。而作者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 归鸦、大雁、夕阳、风声、虫鸣。”这些在黄昬时有的景物来表达黄昏,使得文章句子形象生动优美。
4.本题考查日常生活积累,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可以让人想到雾凇或树桂、冰雕、下雪等自然景观。
雾凇: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沉积物,是非常难得的自然奇观。
5.本题考查古诗积累,学生注意平时要多积累。
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原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的主要内容写的是在深秋村野,出现了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表达了作者羁旅他乡的孤寂及家乡的思念之情。
6. 动 波涛汹涌 7.澄澈的湖水尽头与天空的青黛色连成一体,让你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青天。 8. 飞翔的鸟 飘拂的云
【分析】6.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结合原文的内容“从遥远的地平线上聚集的白色波涛,连接成一道道雪墙,鼓动着,喧嚣着,一齐奔涌向前。一段波涛从高处跌落了,另一段波涛又卷起来,彼此呼唤着,牵扯着,追赶着”可以得出这是对浪花的动作的描写,所以这段话中主要运用动态描写的方法,从这些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兴凯湖的壮观和波涛汹涌的感觉。
7.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中句子的理解和辨析。
结合原文的语句,可以得出文段中的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得出静态描写有 澄澈的湖水尽头与天空的青黛色连成一体,让你分不清哪是湖水哪是青天。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结合原文的内容“眼前的鸟儿在飞翔,你却辨不清是贴水低掠还是在高空振翅。蓝天上飘拂的白云倒映在水面,清晰异常,使你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只鸟儿,正在云天翱翔。”可以得出为了突出兴凯湖的静,作者用鸟和云进行衬托,更进一步看出了景色的开阔以及给人表现出的水天一色的感觉。
9. 指庐山云雾具有一种特别的风格。 形容山峰挺拔美丽。 10.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儿,笑着向游人致意。 11.游览 我随爸爸妈妈来到庐山脚下 我们来到山顶 12. B A 13.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分析】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
别具一格:另一种独特的风格。文中指庐山的云雾与别的云雾不同,有独特的风格。
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文中形容山峰挺拔美丽。
10.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文中“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着手站在那儿,笑着向游人致意。”可知,把“山峰”比作“仙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笑”赋予山峰人的动作,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1.本题考查对文章顺序的理解。文中由“我随爸爸妈妈来到庐山脚下,抬头向上仰望”“我们来到山顶,雨过天晴。”可知,文中是按照游览山峰的顺序来写的。
12.(1)本题考查了对文章的理解。熟读原文,由“那对面山上的云雾几乎把山淹没了,隐隐约约露出一点山顶。云雾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一个接一个地滚滚而来,好像要把我们吞没,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我觉得传说中的八仙随时都会出现,乘着龙船在这云海上行驶”这一段可知,庐山上的云雾几乎把山淹没,“我们”所在的山顶白云飘飘,对面山上的云雾却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2)本题考查描写手法。 静态描写,是指记叙文中对人物、景物作静止状态下的描摹状写,创造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的一种写作方法。
由“滚滚”“推动”“移动”可知,选项B、C运用了动态描写,A运用了静态描写。
13.本题考查了古诗词的积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出自宋朝苏轼的《题西林壁》。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都呈现不同的样子。
14.B 15. ④ ① 16. 大 茂盛 充满生命力 17.表达了作者对南国的树的喜爱,对南国美丽风光的赞美。
【分析】1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鸟的天堂》作者是巴金。
15.本题考查字义。要根据所给词语进行判断。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因此选择④。
照耀:(强烈的光线)照射,因此选择①。
16.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根据文章第一段中“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可知榕树的特点是大。
根据文章第二段“榕树正值茂盛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可知这里提到榕树非常茂盛,极富有生命力。
1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榕树硕大无比以及勃勃生机的喜爱与赞叹。
18.挣脱 结实 精疲力竭 果然 19.其实,只要打开心中的那把锁,便可以突破阻挠,粉碎障碍,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20. 魔术大师 开锁 失败了 他把自己的心锁住了 他打开了自己心中的锁 21.想要成功必须打开自己心中的锁 22.人不能骄傲,要不断超越自己,就得排除所有心里障碍。
如:有的同学越大的考试越发挥失常,称为怯场,都是不能解开自己心中的那把锁的缘故,我想对大师说,人不能被固定程式所困扰,很多时候,我们困惑着、犹豫着、彷徨着,我们不知道前面的路该怎么走,其实“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我们自己把无形的锁牢牢地锁在了我们的心上。只要我们迈出心灵的桎梏,我们就会迎来灿烂的阳光。
【分析】18.本题考查根据语言环境辨析词语的能力。注意结合词义来分析。“挣脱”:奋力摆脱。“坚固”坚硬、结实。“精疲力竭”: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料所说相符。
19.本题考查对中心句的把握。找中心句,要熟读全文,明白文章讲述的主要内容,然后从中找出能概括这个主要内容的句子,即是中心句。中心句一般在段首、段尾或中间。本文的中心句是选文的最后一句,这句话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20.本题考查根据短文内容填空。注意结合句子:“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绝活儿,他能在极短的时间内打开无论多么复杂的锁,从未失手。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要在60分钟之内,从任何锁中挣脱出来。条件是让他穿着特制的衣服进去,并且不能有人在旁边观看。”“门没有上锁,但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其实,只要打开心中的那把锁,便可以突破阻挠,粉碎障碍,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可知答案。
21.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注意结合句子,“你一定能跳过去。把你心从竿上‘摔'过去,你的身子也一定会跟着过去。”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你只要打开心门,相信自己,给予自信,就一定能成功。
2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题目要求谈给魔术大师讲自己的看法或提建议,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要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本题答案不唯一,如,可以围绕“打开自己的心门”展开,合理即可。
23. 厚厚 安稳 细细 悄悄 24. 伸着头东张西望 头重脚轻、牵肠挂肚 25. 细细的雪水 雪水落下的速度快,我们在屋檐下的水滴中穿梭的情形 坠落的雪块 雪块掉落在地上像炸弹一样迸裂开来 26.打雪仗。同学们三五成群在打雪仗,大大小小的雪球,流星一般穿过雪幕,盲目地四处飞扬。一个个白球儿连成一条弧线,交错相连,像一颗颗闪光的球。
【详解】(1)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横线上应填上形容词(或限制词),细读短文就能找到答案。
(2)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第二空考查分类掌握成语的能力。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和识记,做起来就不难。书写时注意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要依据词语的意思来记忆。
(3)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5)联系实际写在雪中曾经有过快乐的游戏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