撷来曲一首,慰我乡愁心——《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诵背此曲。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曲中的意象特征,领悟融情于景和反衬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把握曲中的意象特征,领悟融情于景和反衬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领悟作品意象叠加的写景技巧,学写小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入秋思
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的一首短诗《乡愁》,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教师:是啊,从诗中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可以说乡愁是中国诗歌中历久弥新的主题。每个落日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曲作家,七百年前他也是一位“充满乡愁气息的”、“奔波在外”的人,他就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马致远,走进是他的《天净沙秋思》,去感受他秋日的那份思绪。
二、知人论世初识曲
1.找学生介绍马致远。
2.教师补充介绍: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他是元朝著名的曲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有“曲状元”的美誉,代表作有散曲小令《天净沙 秋思》和元杂剧《汉宫秋》。马致远年少时曾热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载,可以说,他一生穷困潦倒,几乎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他在羁旅途中写下的。
3.说说“曲”这种文体:曲是继诗词之后,在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进入戏剧的唱词,称为杂剧,另一种一是散曲。散曲,是为配乐所写的歌词,包括套数和小令。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如《一枝花·不伏老》,含四支曲子。小令,又叫“ 叶儿 ”,体制短小,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首短词,和词相似,会有曲牌名和题目,因此《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就是题目。
三、涵咏吟诵明曲韵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方能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让我们以诵读来亲近这位名家,读懂这片漂泊羁旅的游子之心。听同学们听范读,注意节奏、停顿、情感。学生根据范读画出停顿,班内展示。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这首散曲押尾韵“a”,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前三句是典型的整句排列,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句式工整,要读出一气呵成、淋漓痛快的酣畅美和节奏感。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读得曲折跌宕,读出落魄无助的生存境遇。让我们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读一遍。这样朗读我们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间,长短结合的形式美。
四、品析意象悟曲情
意象是包含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事物。意象组合起来,就能营造出一种环境和氛围,表达出作者的一种心境和情感。
请同学们自读《天净沙·秋思》,圈画出这首散曲中出现的意象,思考:请同学们自读《天净沙·秋思》,圈画出这首散曲中出现的意象,思考:
1.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2.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学生根据自己的圈画理解意象特点,发挥想象,把握景象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在班内交流。
教师明确:
3.这些景象共同营造了一种凄凉、悲伤的氛围,衬托出作者的思乡之愁。枯藤老树昏鸦”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小桥流水人家”是一幅清新、宁静、温馨的乡村山水画。反衬出游子的孤独和思乡之愁。乌鸦有家,在老树;别人有家,在山村;夕阳有家,在山后——唯独我,只有一匹老马伴我在天涯古道,千里之外不见家!
4.最后两句,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阳”点出了时间,并照应了上文的“昏”字。“断肠”句直抒胸臆:游子远离家乡,孤独漂泊。秋景苍凉,时近黄昏,怎不叫人寸断肝肠呢!
教师总结:“所有景语皆情语”。因为“断肠人在天涯”,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树、马、道都是萧条的、凄凉的,其实是人的落魄与哀愁的写照,这就是融情于景。这景与情和谐的统一于这首散曲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羁旅之悲。让我们将景语化为情语,体验游子的悲苦与心酸。(学生朗读)
五、合作探究觅曲法
《天净沙·秋思》是散曲中最为有名的,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其显著特点就是意象的叠加使用,形成了萧瑟凄凉的意境,用最简单的景诉说心中最真的情。接下来我们再欣赏两首《天净沙》,是和马致远同时期,同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所写,屏幕出示:
天净沙·春【元】
白朴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天净沙·秋【元】
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四人为一小组,合作研读其中一首,先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曲作中的画面,再说说是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小组派代表班内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通过品析白朴的两首《天净沙》,进一步体会到了散曲创作中意象叠加使用的妙处,选取特定场景中的景物赋予个人情感,就可以创造出我们心中的意境,抒发内心的情思。
六、厚积薄发填曲词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形成个人能力。接下来,我们尝试以“天净沙”为曲牌名,填写曲子,我们暂且不去严格平仄,但要注意一下要求:
1.注意字数,第一、二、三、五句每句 6个字,第四句为 4个字,共 28个字。
2.注意押韵,曲子中一、二、三、五句必须押韵,第四句可押可不押。
3.注意运用意象叠加的方法进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自己命题,自己构思,做《天净沙》后班内交流。
教师总结:
虽然我们离作曲填词的严格要求还很远,但大家在刚才的创作体验中已经初步感受到意象排列组合的神奇,并能把意象叠加的方法灵活运用。
七、课堂检测,巩固知识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 ,“秋思”是 _______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_______,是元曲作家。他与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 并 称 “ 元 曲 四 大 家 ”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_________ ”。
3.《天净沙 ·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样,都是用名词叠加展现情景交融的美妙境界。八、课后作业
1.积累作业:课后积累并背诵含“秋”字的古诗词,准备进行飞花令。
2.能力作业:发挥想象,把这首《天净沙 秋思》改写成 3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运用情景交融的手法。
3.兴趣作业:斟酌修改课堂上写的《天净沙》。
九、课堂小结
同学们,马致远用一首短小的元曲诉说心中的乡愁,为悲秋之作添上了一抹无法褪去的哀戚之色。有楹联曾这样写道: 七百年面目全非不复存古道西风瘦马, 十万里江山大变尚容有小桥流水人家。
希望同学们无论在何方追逐梦想,请记住勿忘故乡。为了梦想,我们带着思念离开;但总有一天,我们会为了思念回来,文字之美永不褪色,希望同学们能拿起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中每一个发光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