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再塑生命的人 同步讲义
知识点01 默读疏文脉,分析人物形象。
【即学即练1】(一)、看标题《再塑生命的人》,思考:再塑生命的人”是什么意思 文中究竟是谁再塑了谁的生命
参考示例:“再塑生命的人”指重新给予自己生命、带给自己生命的希望、改变自己命运的恩人。文中指莎莉文老师再塑了海伦·凯勒的生命。
(二)、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
参考示例:本文叙述了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引导下学会认识世间具体事物,懂得“爱’的含义,并感受到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的事,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读写文老师的相关语句,总结莉文老师为“我”做了哪些事 体会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分析莎莉文老师的人物形象。
参考示例:莎莉文老师初次见面就把“我”紧紧抱在怀中;送给“我”布娃娃,教“我”拼写“doll”这个单词;教“我”认识和理解“杯”和“水”的含义;在“我”无法区别“杯子”和“水”的时候,就带“我”到井房散步,让“我”一只手接触水流,并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使“我”领悟到“水”这个词指的是流过手心的清凉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和求知欲,让“我”开始学习知识并产生幸福感。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有耐心、有爱心、循循善诱、关心爱护学生、教育讲究方法、循序渐进、善于抓住教育时机、有智慧的老师。
(四)课文1-4段,作者在莎莉文出场前铺垫了哪些内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者在文章开头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参老示例:到“我”家的时间及对“我”的重要性,介绍“我”内心的烦躁、苦恼以及对光明的渴望。作用: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既为下文埋下伏笔,又与下文经过莎莉文老师的教导,“我”对生活充满期望形成对比,突出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重要性。
因为“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这一天”莎莉文老师来了,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通过强调“这一天”,从侧面说明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响之大。
(五)为什么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再塑生命”表达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示例:因为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凯勒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再塑生命”一词表达了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感激之情。
(六)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本文对 “我”进行了哪些描写?由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示例:“我”学习的艰辛和收获快乐的动作行为或心理描写,如,“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第9段侧面描写,写“我”发脾气,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想走出黑暗、沉寂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我”的学习过程是如此艰难,每一点进步都需付出很多的努力,从侧面烘托出莎莉文老师工作细致、耐心。
海伦·凯勒是自强不息、勤思好学,或者遇到挫折不屈服、热爱生活、懂得感恩,坚毅、情感丰富、有强烈的求知欲的女孩。
(七)海伦是个高度残疾的儿童,在莎莉文老师的引领下却创造出了生命的奇迹,从他们身上,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参考示例:海伦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与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密不可分,但也是她主观努力的结果。我们要从老师身上学习其爱心,从海伦身上学习她好学自强、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以及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执著。
(八)本文突破了“以写老师为主”的惯例,既写老师,也写自己,而且写自己的篇幅比写老师的还多。你认为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写自己的种种感受,写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变化等等。都是为了从侧面写老师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写老师的可敬可爱。
知识点02 品读关键语句。
【即学即练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1.品析抒情句:“啊!世界是还有比我理幸福的孩子吗?”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示例:直抒胸臆,写出了“我”内心浓烈的幸福感,说明莎莉文老师为“我”开启了知识的大门,“我”学会很多文字后感到无比的快乐和幸福,感到了世界的美好。
2.赏析修辞句:“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
参考答案:用比喻的修辞从反面说明了受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接受了教育的人,生活的航船才能冲破阻碍旅途的大雾,找到准确的航向,从而靠近理想的人生港湾。
3.品析议论句: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参考答案:海伦·凯勒突然悟到“水”的含义,此句单独成段进行议论,写出此事对海伦·凯勒的震据,她知道了世间万物和文字之间的联系。莎莉文老师用“水”开启了海伦·凯勒智慧和情感的大门,使她充满了求知欲和对未来的希望,在海伦·凯勒心中,莎莉文老师是光明的使者。
4.请谈谈你对文章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字面意思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文中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莎莉文老师是再塑生命的人,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比的敬爱和感激。
5.将题目“再塑生命的人”换成“影响我一生的老师”可以吗?联系文章内容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不可以。“我”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灵魂被唤醒,理解了自然,懂得了什么是“爱”,生命获得了新生,原有的生命被重新塑造,“再塑生命的人”这个标题很好地揭示了这个中心。而“影响我一生的老师”虽然也能表达出文章的内容,但相比而言,却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所以不如原来的标题好。
知识点03 借助旁批,理解重点。
【即学即练3】下面描写海伦·凯勒的语句,是作者在莎莉文老师的引领下走出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结合旁批,用一二个词语概括作者此时的心情怎样?
(1)我不知道未来将有什么奇迹发生,当时的我,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疲倦不堪了。(示例:愤怒、苦恼、疲倦)
(2)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你的心怦怦直跳,唯恐意外发生。(示例:怯懦、惧怕)
(3)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 示例:渴望、迷茫)
(4)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高兴得脸都涨红了,立即跑下楼去,找到母亲,拼写给她看。(示例:自豪、欣喜)
(5)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布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破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示例:烦躁、愤怒)
(6)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示例:希望、快乐、自由)
(7)想起刚才的所作所为,我悔恨莫及,两眼浸满了泪水,这是生平第一次。(示例:后悔、珍惜)
(8)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 (示例:喜悦、幸福)
考点:了解心理描写及其写作技巧。
【知识点】
1.心理描写: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是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之一。当然,心理描写还可以细腻、生动、真实地展示人物的心路历程,从而更好地解释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2.心理描写的作用: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3.心理描写的方法一:直接描写式。句子中含有“想”等关键的字眼作为明显的标志。“想”字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前,或出现在心理活动之后。这是最为常见的运用最广泛的一种人物心理描写法。如:“推开房间,看看照出人影的地板,又站住犹豫:‘脱不脱鞋 ’一转念,忿忿想到:‘出了五块钱呢!’再也不怕脏,大摇大摆走了进去,往弹簧太师椅上一坐:‘管它,坐瘪了不关我事,出了五元钱呢。’”
4. 心理描写的方法二:内心独白式。是用抒情的笔法展示人物的内心矛盾和思想斗争来刻画人物心理的方法。如:我一边跑一边想:看样子是难以逃脱了。扔了米跑吧,山上急等着用用粮食,舍不得丢,——而且就是扔了也不一定能逃得脱;不扔吧,叫敌人追上了也是人粮两空。怎么办呢?……
5.心理描写的方法三:梦境描绘式。梦境是人所想的集中表现,它同样能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主题等。如:“这里宝玉昏昏默默,只见蒋玉菡走了进来,诉说忠顺府拿他之事;只见金钏儿进来哭说为他投井之情。宝玉半梦半醒,都不在意。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有人悲戚之声。宝玉从梦中惊醒,睁眼一看,不是别人,却是林黛玉。”
6.心理描写的方法四:心理分析式,即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读者对人物的所思所想更加明了。如:“她觉得自己本是为了一切精美的和一切豪华的事物而生的,因此不住地感到痛苦。由于自己房屋的寒伧,墙壁的粗糙,家具的陈旧,衣料的庸俗,她非常难过。这一切,在另一个和她同等的妇人心上,也许是不会注意的,然而她却因此伤心,又因此懊恼,那个替她照料琐碎家务的布列塔尼省的小女佣人的样子,使她产生了种种忧苦的遗憾和胡思乱想。她梦想着那些静悄悄的接待室,如何蒙着东方的帏幕……”
考法:(一)、说说句子“我感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一种同亲人隔绝、同大地分离的孤独感油然而生”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示例:心理描写。表明作者很害怕、很孤单,为下面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做铺垫。
(二)、修改语段: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很是伤心。
要求:选择上面所讲五中方法的一种,不少于100字。
参考示例: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卷子终于落到我的桌子上了。它反躺着,静默着。我不停地在心里念叨:“上帝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听录音机,不看电视,不打游戏机了。唉!都怪我自己,老想着打游戏机,考试前一天还趁父母不在家偷看了一个小时的电视。老师啊,发发慈悲,手下留情,我以后上课一定好好听。
解析:符合语境,想象合理即可。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看拼音写汉字
(1)回想此前和此后jié rán bù tóng( )的生活,我不能不gǎn kǎi( )万分。
(2)经过数个星期的愤怒、苦恼,已经pí juàn bù kān( )了。
(3)驾驶着一条大船,xiǎo xīn yì yì( )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
(4)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huā tuán jǐn cù( ),měi bù shèng shōu(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感慨(kǎi) 走廊(láng) 预兆(zhào) 疲倦不堪(kān)
B.搓捻(cuō) 奥秘(mì) 企盼(qǐ) 小心翼翼(yì)
C.航行(xíng) 模仿(mó) 迁徙(xǐ) 截然不同(jié)
D.缝制(féng) 绽开(dìng) 繁衍(yǎn) 恍然大悟(huǎng)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①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率,把它率坏了,心中觉得特别痛快。
错字: 改正:
②一阵陈寂之后,树叶哗啦啦齐声作响,强风似乎要将大树连根拨起。
错字: 改正:
③我觉得大地在一阵一阵地振动,像有什么沉重的东西吊到了地上,这振动由下而上地传道了我坐着的枝干上。
错字: 改正: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做事总是小心翼翼的,不敢疏忽,生怕出错。
B.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
C.城外的垃圾场垃圾成山,泡沫塑料满天飞,真是美不胜收。
D.看着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我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5.本文作者海伦·凯勒(1880-1968),是19世纪 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是盲聋哑人。1964年,她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主要著作有《 》《我的生活》《我的老师》等。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6.下面一段话中,有一处语病、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在我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之后,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②我看不到海伦丝毫的恐惧、凄凉和悲哀,看到的是她那光明的内心世界、坚强的意志和她那对生活的爱。③我不禁感慨:只要你的心是坚强的,那么,哪怕你永远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你也能感受到满世界灿烂的阳光
(1)有语病的是第 句。修改:
(2)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是第 句,将“ ”改为“ ”。
7.词语专题积累活动。
(1)“截然不同”表示两者不相同、区别很大的意思。你还能说出哪些表示此类含义的成语
(2)“花团锦簇”是形容色彩斑斓的意思,你还能写出几个形容色彩丰富的词语吗
8.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
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9.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学会接纳生命里的每一天,无论好与坏、悲与喜,坦然面对世间的千变万化。
②沉淀自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人生最好的升华。
③人生是一个不断取舍、不断超越的过程。
④有句话说得好:“水的清澈,不是因为它不含杂质,而是在于它懂得沉淀。”
⑤让自己在岁月的洗礼中,变得温柔而强大。
A.②①⑤④③ B.③①⑤④② C.②①③⑤④ D.③⑤④②①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22长沙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树洞里
——一名清华贫困生的匿名自述
①我来自单亲家庭,家里是困难户。我从小体弱多病,家里的医疗条件比较差,在我小的时候,甚至连用电也需要看运气,说不上什么时候就断电了。所以我家最可靠的治病手段就是热水,最可靠的取暖设备就是柴火。
②每当我生病了,爸爸就劈柴火、烧热水,一杯一杯地倒给我。喝得撑了,身体难受,不愿意喝了,爸爸就想办法安慰我,很原始的办法。生病了,爸爸就把暖水袋灌满,放到我的脚边,身上盖两层厚厚的被子,脑袋上蒙着毛巾,浑身上下只露出两个眼睛,就像一个粽子。脚背被热水袋烫得红红的,我就忍着,一动不动,忍到出汗,距离退烧也就不远了。
③从我上大学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钱了。我是当年高考省前十名被清华大学录取,入学的时候有5000元的新生二等奖学金,和5000元的助学金,还可以从学院不同名义的企业类型的奖学金中获得一种,大约是3000元。扣掉6500的学杂费,留下3200元钱买电脑,买必须要用的电子设备。剩余的3200元分到8个月,每个月只能花400元,精打细算地把握每一份支出。
④你们知道T35吗?我非常感谢这趟列车,它至今都在,这是唯一一辆从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绿皮列车,它的硬座票价是140。每年暑假,我都是用学生票70块钱,坐一宿回家。这张票很难买,更多的时候,是拿一个小马达,席地而坐,看一宿书也就到家了
⑤在我统计的钱里,我没算水费。因为教学楼、图书馆都有免费的水。我一般都是拿着两个空瓶子,10点左右回宿舍之前灌满,作为晚上喝、漱口,这个习惯我坚持了两年。别说奶茶了,连一块五一杯的饮料我也没喝。还记得,刚军训的时候,中午解散以后,大家去食堂吃饭,排得最多的人的地方是哪知道吗?是饮料窗口和西瓜窗口。我看到大家吃西瓜,都是咽咽口水,默默地喝水瓶里的水,心静自然凉。
⑥大一时,我们班级在第一次组织大家出去玩的时候,我提前问了一下花销,大约人均150。我那时候真的没有这些钱,花不起,就撒谎说自己有事,也就没有去。所以,我们班级的纪念册里,第一次出游的照片没有我,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遗憾。
⑦就这样,时间一晃,来到了大三,我的生活发生了一些变化,在大城市让我发现,省钱是一方面,还有另一方面就是赚钱。于是,我和很多同学一样,选择了去做家教。我的第一份家教在北京森林公园附近,林萃路那里,一方面是因为坐车很耽误时间,没有什么地铁和车方便到那里,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省点路费,每次这6公里的路,我都是骑自行车,那是一段充满收获的日子。
⑧大四我保送了清华的研究生。系里的负责老师也在邮箱发了邮件,询问是否有人需要助学金,我陷入沉思之后,决定拒绝。我知道,从客观上说,也许我依然属于园子里困难的那批人,依然可以去争取。但是,我现在可以自力更生、养活自己了。那些钱就像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还是把它们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⑨研究生和本科生不一样了,可以做助教,我的导师也会叫我们写一些东西,给一些补助。家教这件事也没有落下。生活进入了平稳期,上天是眷顾我的,在我的求学生涯,一路遇到了好的老师,好的同学,好的朋友,他们都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致谢里,我回忆了这一切,也将他们和我的论文一起永远录入到数据库中。
⑩我想说,我自己也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照亮哪怕其他一个人也好。所以,我做了第二个决定,从研一开始,我每个学期拿出了3200块钱,资助四个孩子这一学期的生活费、学杂费等等。可以支持他们读完一个学期。这是一个公益组织,是我的家乡那边的希望小学,我实地考察过,也有他们的名单,我能力有限。这也是我力所能及做的第二个决定:把爱传递下去。
当然,做我的学生还是很严格的,我每学期回家的时候都会去看他们,给他们四个小家伙开一天的会,让他们知道外面的样子,也让我知道他们的样子。咱们学校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我不知道大家如何理解这句话。我认为,厚德载物就是说,我们所得到的一切,应该有相应的德行去支撑。
直到今天我也认为上天是眷顾我的,我的家里都身体健康,不需要我去照顾,我遇到了这么多优秀的同学、老师。是所有人一起的努力才帮助我找到如今的工作,开始未来的生活。我接受了这一切,那么我就该做出相应的回报,匹配我的德行,去资助像我一样的孩子,我想就是未来我要做的。
希望未来有一天,我的能力能像是清华的校友一样,能成立基金会。我想我会亲力亲为,去真正做一些实事。
(摘自知乎,选文有删改)
10.作者主要记叙了求学历程,最详细的是大学经历,请细读文章,依据提示填写表格。
时间 事件 心理
每年暑假 乘坐T35列车坐一宿回家 ①
② 中午解散看到大家吃西瓜 心静自然凉
大一 ③ 最大的遗憾
大三 骑自行车六公里做家教 ④
大四 保送研究生拒绝助学金 陷入沉思
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画横线的句子。
生病了,爸爸就把暖水袋灌满,放到我的脚边,身上盖两层厚厚的被子,脑袋上蒙着毛巾,浑身上下只露出两个眼睛,就像一个粽子。
12.文章的主人公哪些品质让你印象深刻?《在树洞里》被称为现实版的《送东阳马生序》,请结合文章以及链接材料谈谈如何面对求学之路上的困难。
【链接材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9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 截然不同 感慨 疲倦不堪 小心翼翼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1)截然不同,jié rán bù tóng,意思是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全然不一样。
感慨,gǎn kǎi,有所感触而愤慨或慨叹。
(2)疲倦不堪,pí juàn bù kān,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3)小心翼翼,xiǎo xīn yì yì,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
(4)花团锦簇,huā tuán jǐn cù,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美不胜收,měi bù shèng shōu),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2.D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重点字音。
D.绽开(dìng)——zhàn;
故选D。
3. 率 摔 陈 拨 沉 拔 振 吊 道 震 掉 到
【详解】试题分析: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摔”是左右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4.C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诚之意,现在形容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符合“不敢疏忽,生怕出错”的语境,符合语境;
B.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符合“突然间”理解的情境;
C.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是褒义词,和“垃圾成山”的情境不相符,不符合语境;
D.油然而生:指某种思想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和“自豪感”的情境相符合;
故选C。
5. 美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美国现代女作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880年6月27日,在亚拉巴马州塔斯喀姆比亚市常春藤巷出生。1882年2月,因突发的疾病猩红热丧失了视觉和听觉。1887年3月3日,开始学习美式手语。1894年10月,开始就读于赖特——赫马森聋人学校。1896年10月,被剑桥女子学校录取,为就读哈佛大学女子学院做准备。1903年3月,创作自传《我的一生》。1908年7月,出版文集《我感知的神奇世界》。1918年1月,出版文集《走出黑暗》。1927年10月,出版自传《我的信仰》。1929年春,自传《中流》出版。1933年,发表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938年春,出版自传《海伦·凯勒日记》。1955年12月,出版传记《我的老师》。1964年9月,获得“总统自由勋章”。1968年6月1日,在睡梦中去世。
6. (1)① 在读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之后,我被坚强的海伦深深地感动了。 (2)③ !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标点符号以及病句的能力。①句缺主语,③句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是问句,是感叹句。
7. 迥然不同天壤之别云泥之别判若云泥判若两人迥乎不同 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姹紫嫣红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截然不同”的近义词语。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答此题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很重要,特别是对成语的积累。
8.A
【详解】B.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
C.搭配不当,应把“开启”与“开辟”互换位置;
D.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
故选A。
9.B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衔接。
先通读句子,把握基本内容。本段内容是关于人生的态度和取舍,可知③为首句;
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
③句“人生是一个不断取舍、不断超越的过程”,既然有取有舍,就有两面性,而①句提到“好与坏、悲与喜”,由此可知③位于①前;
①句中,人“坦然面对世间的千变万化”,自然能有所收获,对应⑤句中的“变得温柔而强大”,可知①位于⑤前;
第④中提到“沉淀”,②句紧接着说“沉淀自己,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人生最好的升华”,由此可知④位于②前;由此排序为③①⑤④②。
故选B。
10. 非常感谢 军训 未参加班级第一次游玩 充满收获 11.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在生病时父亲用原始的办法帮助对抗疾病,突出作者小时候的贫穷,用轻松诙谐的语调表达了作者的心酸。 12.(1)吃苦耐劳、乐观积极、勤劳坚强、心怀感恩(知恩图报)
(2)①文章中,作者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凭借吃苦耐劳以及惊人的意志考入清华大学,并且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人,用毅力和感恩温暖着他人。②材料中,宋濂克服恶劣的环境、巨大的贫富差距,保持对读书的热爱,用勤奋与刻苦的精神面对求学之路的困难。③求学之路需要面对许多困难,如恶劣的环境、身边人的影响、自己意志力的不坚定,我们应保持对学习的热爱,转化为提升自我的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要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坚忍不拔的精神。
【解析】10.本题考查情节梳理与概括。
根据事件“乘坐T35列车坐一宿回家”定位到文中第④自然段,可以找到表示作者心理的语句“我非常感谢这趟列车”;
根据事件“中午解散看到大家吃西瓜”定位到文中第⑤自然段,在“我看到大家吃西瓜”的前面找,可以找到表明事情发生的时候是“刚军训的时候”;
根据给的时间是大一,心理是“最大的遗憾”在文中定位到第⑥自然段,“真的没有这些钱”“也就没有去”“第一次出游的照片没有我”“这是我本科四年最大的遗憾”可以知道本段主要讲述“我”因为没钱,没有去参加班级组织的第一次游玩,所以照片里没有“我”,这是“我”本科里最大的遗憾。将这件事进行简短概括,就是“没有参加班级第一次游玩”;
根据事件“骑自行车六公里做家教”和时间“大三”,定位到本文的第⑦自然段,找到表示“我”对此事观点的语句“那是一段充满收获的日子”,所以心理是充满收获。
11.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句子中有“像”这个比喻词,可判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像”字前面是“我”生病时身上盖着厚被子、脑袋蒙着毛巾,后面是“一只粽子”,所以是把“我”生病时盖厚被子、脑袋蒙毛巾的样子比喻成一只粽子。生病没能及时去医院,再加上本文一开头就说“家里是困难户”,可以判断作者家庭贫困,所以生病也只能用东西把自己裹起来而不是去医院。把生病却无钱去医院的自己比作粽子,这种表述带有反讽的幽默感,体现作者的辛酸。
12.本文是综合拓展题。考查分析人物特点,以及结合材料和文章主旨谈个人观点。
首先对文中人物的特点进行概括,结合文中说到的“乘坐T35列车坐一宿回家”可知体现“我”的吃苦耐劳;“默默地喝水瓶里的水,心静自然凉”可看出乐观积极;“骑自行车六公里做家教”可看出勤劳坚强;回忆求学期间遇到好的同学老师,觉得是上天眷顾,体现了心怀感恩。
其次,阅读链接材料,材料的主要意思是写主人公宋濂拖着鞋子背着书箱走在深谷,冬天为了求学,四肢冻僵皮肤裂开,每天吃两顿粗饭,不羡慕同学奢华的生活作风而是追求学习上的满足。该文出自《送东阳马生序》片段,和本文相同,主要内容都是在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宋濂拖着鞋背着书箱去求学、每天吃两顿粗饭、穿粗衣,体现了吃苦耐劳,本文作者坐一宿列车回家;宋濂冬天为了学习,四肢冻僵皮肤裂,体现了不畏艰难,本文作者骑自行车六公里去做家教;宋濂不羡慕同学穿华服,自己穿粗衣,追求学习的满足,体现了乐观积极和一心向学,作者军训不像同学吃西瓜,而是喝凉水“心静自然凉”。所以材料和本文都让我们明白了在求学中应具有宋濂和作者这些热爱学习、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精神。
【点睛】链接材料的参考译文: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