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名著导读 《西游记》 同步讲义
知识点01 阅读指导,归纳佳作。
【即学即练1】(一)整本书阅读指导:说一说阅读名著应该阅读什么?
参考示例:①记住名著名称和作者的文学常识。
②知道故事情节(或主要内容)
③能有词语概括文中人物的形象特点,
④能结合名著内容谈感受。
⑤能从写法角度简要赏析。
(二)阅读《西游记》,应该采取怎样的阅读方法?
参考示例:粗读感知法和批注精读相结合。
粗读感知法:默读名著,读懂内容即可,读后可以说出故事情节,人物特点,自己的阅读初步体会。(出示专家提示:默读是最有效的读书方法之一,可以边读边思考,默读速度为500/分钟。也可以是浏览,一目十行的完成)
批注精读法:通过批注完成:可以画自己喜欢的语段,多读几遍,甚至推荐给同学;可以对印象深的内容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还可以写一段小书评。
(三)简要概括《西游记》内容。
【知识点解读】:1.《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说。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巅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以“玄奘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经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出明代百姓的社会生活状况。
2.吴承恩(1501年—1582年)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汉族,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大约40岁才补得一个岁贡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职,没有被选上,由于母老家贫,去做了长兴县丞,终因受人诬告,两年后“拂袖而归”,晚年以卖文为生,在81岁左右时去世。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官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他自言:“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参考示例:小说主要讲述了孙悟空出世跟随菩提祖师学艺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沙僧和白龙马,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主要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等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三大部分,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
(二)说说整本书的内容怎样划分?
参考示例:(内容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七回)介绍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大闹天宫;
第二部分(八到十二回)包括唐僧出世', '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王八冥'等几个小故事,交代取经缘起,起着过渡和衔接作用。
第三部分(十三到一百回)'西天取经',其中包含'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又曲四十一个小故事构成,各个小故事既相对独立又前后呼应,是全书故事的主体,写悟空等降伏妖魔,最终到达西天取回真经。
(三)师徒四人到过很多地方,请说出3个。并说出所到之地遇到的妖怪名称。
参考示例:白虎岭:白骨夫人; 琵琶洞:蝎子精;
黑风山:黑熊怪,白衣秀士白花蛇; 黄风岭:黄风怪
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 通天河:鲤鱼精;
车迟国:虎力、鹿力、羊力大仙 乌鸡国:假国王狮子怪;
平顶山莲花洞:金角银角 青龙山:犀牛怪
翠云山:铁扇公主; 摩云洞:玉面狐狸;
(四)师徒四人及白龙马最后得到了怎样的光荣称号?
参考示例:旃檀(zhāntán)功德佛;斗战圣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八部天龙。
(五)最能体现孙悟空反抗精神的是什么情节?毛主席有两句诗曾精辟地道出了神猴的本领。这两句诗是什么?
参考示例:打闹天宫。这句诗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六)请用思维导图绘制取经路线图。
参考示例:
知识点02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
【即学即练2】(一)分析作品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情节以及性格特征?
参考示例一:
人物:孙悟空。(他由仙石化成,手持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缩的金箍棒,能够72变,一个筋斗十万八千公里。他被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炼了49天,反到炼出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一切妖魔鬼怪。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典型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性格特征:桀骜不驯、敢作敢当、勇敢机智、爱憎分明、幽默。在'大闹天宫'中,孙悟空身上表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勇于反抗、敢作敢为的战斗精神;在'西天取经'中,孙悟空身上双表现出一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积极进取、永不妥协的理想主义精神。
参考示例二:
人物:猪八戒。(本是仙届的天蓬元帅,因醉酒调戏嫦娥,被贬下凡,长成一副长嘴大耳、呆头呆脑的形象。一方面他好吃懒做,见识短浅,一遇困难就嚷着要散伙,爱占小便宜,耍小聪明,贪恋女色,常因此出丑,成为惹人发笑的喜剧形象。另一方面,他也还不失忠勇和善良。在与妖魔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斗,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而而且他能知错就改,还算淳朴憨厚,自有可爱之处。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典型情节:调戏嫦娥、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性格特征:好吃懒做、见识短浅、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忠勇善良、淳朴憨厚。
参考示例三:
人物:唐僧。身材高大,举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经造诣极高。他西行取经遇到九九八十一难,始终痴心不改,在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最后被封为“旃檀功德佛”。)典型情节:三打白骨精、四圣试禅心。
性格特征:崇信佛法、严守戒律、目标明确、立场坚定、勇往直前的精神坚不可摧;但有时贤愚不分、好坏不辨。
参考示例四:
人物: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路上,任劳任怨,忠心不二,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二)你喜欢《西游记》的哪个人物?请结合内容对其作出评价。
参考示例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孙悟空刚烈、直率的品行),真假美猴王(表现了孙悟空忠心和为真理而战)。
参考示例二:猪八戒:高老庄(表现了猪八戒的好色、贪婪)大战黄风怪(表现了猪八戒的懦弱、利己)。
参考示例三:唐僧:三打白骨精(表现了唐僧的不辨忠奸)最终成佛(表现了唐僧的坚韧和不屈)
参考示例四:沙和尚:三打白骨精(表现了沙和尚的忠心)最终成佛(表现了沙和尚的坚韧)。
(三)《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常常把人物性格和某种动物的习性巧妙结合。请从下面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①孙悟空 ②猪八戒
参考答案:①“孙悟空”示例:《西游记》中把孙悟空聪明好动的性格和猴子机灵顽皮的习性巧妙结合。比如,孙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祖师训斥;菩提老祖传口诀后,他很快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后因人前卖弄被祖师驱逐。②“猪八戒”示例:《西游记》中把猪八戒懒惰的性格和猪好睡的习性巧妙结合。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猪八戒去巡山,才走出不远,就钻在草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
解析:(1)①本题考查对小说中人物塑造特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孙悟空这一人物取自哪一动物,这类动物有何鲜明的特点。读过小说我们知道,孙悟空是一只石猴,猴子当然就是“尖脸缩腮,金睛火眼”,猴子是最活泼的动物,这就切合表现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神通和机智、好动的性格。比如悟空拜师学艺,听讲时抓耳挠腮,手舞足蹈,被祖师训斥;菩提老祖传口诀后,他很快就学会七十二般变化和驾筋斗云等本领,后因人前卖弄被祖师驱逐。
②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因触犯天条被贬下界托生为猪,后被唐僧收留为徒。猪的体形特征和习性,就是长鼻大耳,行动蠢笨,而且又是贪吃好睡,这都符合作者所要赋予猪八戒的性格特征的需要。比如,唐僧师徒途经平顶山,让猪八戒去巡山,才走出不远,他就钻在草里睡觉,后来又编造谎言搪塞,不去巡山。
(四)《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立体丰满,从两个故事中任选一个,结合唐僧的表现,从两个方面谈谈你对他的认识。
(1)四圣试禅心(2)四圣试禅心
参考示例一:在“四圣试禅心”的过程中,唐僧坚决拒绝留下做女婿,不为美色富贵所动,体现出他取经意志的坚定;另一方面, 当那妇人发怒,要求必须留下一人做女婿时,他又唯唯诺诺,问徒弟三人谁愿意留下来,由此看出他的软弱、无主见。
参考示例二:在“四圣试禅心”的过程中,唐僧坚决拒绝留下做女婿,不为美色富贵所动,体现出他取经意志的坚定;另一方面,在猪八戒犯错被吊在树上时,他能原谅八戒的过错,让徒弟去救八戒,由此看出他的宽容。②示例:唐僧对于孙悟空反复说有妖怪并多次让自己下马上马这些事感到很生气,而对红孩儿的哭诉信以为真,表明他不辨真假;唐僧一听见孩童的呼救声,就想搭救,表明他很慈悲、心地善良。
(五)团队往往面临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冲突;解决冲突的过程,体现了团队的合作精神。请结合《西游记》作品内容作出阐释。
参考示例:《西游记》中,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以为悟空滥杀无辜,怒逐悟空。后来唐僧遭难,八戒用激将法请回悟空,徒弟们合力救下师傅,唐僧和悟空也重归于好。
(六)《西游记》塑造了一系列生动的人物形象,请从中任选一个,写一段100多字的人物简介。
参考示例一:猪八戒:原是天庭玉皇大帝手下的天蓬元帅,主管天河。因醉酒调戏嫦娥被玉皇大帝逐出天界,观音菩萨赐法号悟能,唐僧西去取经路过高老庄,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被唐僧收为二徒弟后,唐僧给他起了个别名叫“八戒”。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耙。
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嘴巴甜。但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猪八戒贪吃贪睡,自私自利,好进谗言。他常常想作弄人,猪八戒的知错就改,能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在取经事业中对师父忠心耿耿,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被如来佛封为“净坛使者”
参考示例二:孙悟空,法号行者,唐僧西天取经时的大徒弟,会七十二变、腾云驾雾。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伪装的伎俩;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的兵器如意金箍棒,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因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他嫉恶如仇,英勇无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
知识点03 主旨探究与艺术特色
【即学即练3】(一)说说《西游记》属于一部怎样的小说?
参考示例:神魔小说。《西游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人们无不在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面前惊叹不已。然而,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作为神魔小说杰出代表的《西游记》亦不例外。 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指出,《西游记》“讽刺揶揄则取当时世态,加以铺张描写”。又说:“作者禀性,‘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的确如此。通过《西游记》中虚幻的神魔世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实社会的投影。而作者对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态度也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至于昏聩无能的玉皇大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猴子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其统治之昏暗,虚弱,不言而喻。如来佛祖所创佛教,僧人自然不能以钱财所迷,可是佛祖竟然默许手下人收取贿赂,而《西游记》一路上妖魔鬼怪,多与神佛有瓜葛,如青牛精是太上老君坐骑,金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的童子,狮驼岭三魔王均与文殊,普贤菩萨甚至如来佛祖有关系,这反映封建社会官官相护的黑暗情景。
(二)试结合内容,分析《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对这些形象的刻画,即使是信手拈来,也无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西游记》不仅有较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丰富奇特的艺术想象、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幽默诙谐的语言,构筑了一座独具特色的 《西游记》艺术宫殿。《西游记》在艺术上的最大成就,是成功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人性,神性和猴性三重特点。大英雄的不凡气度,对师父师弟有情有义,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是为人性,毛脸雷公嘴,山大王则是猴性,而七十二变,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则是神性。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大闹天宫的桀骜不驯,与西天取经相比似乎改变许多,其实悟空的个性仍然没有变,比如在骗取妖怪的二件宝物,让玉帝派人装天,威胁道:“若不从,即上灵霄宝殿动起刀兵。”在得知妖怪是观世音菩萨所派,咒她“活该一世无夫”,对如来佛祖更是以“妖精的外甥称呼”,孙悟空,这么一个不“听话”,不为强势屈服的硬汉子,跃然纸上。
(三)谈谈你对这部小说所反映的主题的理解。
参考示例:讽刺批判社会现实的黑暗,歌颂悟空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不为强权,乐观顽强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必须经历艰难才能最终获得幸福成功。
(四)结合相关情节,说说孙悟空的性格特点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
参考示例: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热情讴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
(五)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唐僧的性格特点和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
参考示例: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诚为一身的高僧,一遇妖魔涕泪交流,见佛就拜,不论真假,为了说明必须经历艰难、坚持不懈才能获得幸福成功。
(六)小说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
参考示例:昏庸无能,不辨忠愚。对封建统治者的嘲讽蔑视,对黑暗社会的尖锐讽刺、嘲笑和批判。
(七)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
参考示例:反对压迫,追求平等,追求自由、民主。
考点:解释有深层含义的句子(通常与中心有关)
【知识点】方法:有的句子有浅层意思和深层意思。句子的浅层意思或表层意思往往与句子的字面意思有关,句子的深层意思则是句子字面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含蓄的、双关的、暗示的、特殊的含义,也就是作者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而要明白说话人说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就要从说话人的身份、性格、说话时的背景等来考虑,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联系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写作背景,不能凭空猜想、主观臆测。
考法:从《西游记》中,有人读出了“取经惟诚,伏怪以力”的感悟。结合名著内容,谈谈对“取经惟诚,伏怪以力”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示例:参考示例:以唐僧为核心的取经团队经历了众多苦难的考验却矢志不移西天取经的志向,一路靠团队的力量降魔伏怪,最后取得成功。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小说中下面角色出场的顺序,依次是( )
A.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
B.孙悟空——唐僧——猪八戒——白龙马——沙僧
C.唐僧——孙悟空——白龙马——沙僧——猪八戒
D.孙悟空——唐僧——沙僧——猪八戒——白龙马
2.请根据文段提示回答。
那洞门里有两个女童,闻得声音开了门,见是牛魔王嘴脸,即入报“奶奶,爷爷来家了。”
那罗刹听言,忙整云鬟,急移莲步 ,出门迎接,这大圣下雕鞍,牵进金睛兽;弄大胆,诓骗女佳人。罗刹女肉眼,认他不出,即携手而入。
(选自60回)
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孙悟空 (填数字)调芭蕉扇中的情节,罗刹女不愿意借出真扇的原因是 。
3.名著阅读。
公主闻言,忙忙走出洞门来。只见行者提着两个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掼。慌得那公主厉声高叫道;“那汉子,我与你没甚相干,怎么把我儿子拿去?他老子利害,有些差错,决不与你干休!”
(1)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文中公主是 国(国名)三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一阵狂风摄到山洞,被 (名字)强占为妻,生儿育女。行者抓住这两个孩子是要跟公主交换
4.下面语段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文中的“他”所指的人物是( )
“他”走进去,更不谦逊,直上高台立定。旁边有个小道士,捧了几张黄纸书就的符字,一口宝剑,递与“他”。“他”执着宝剑,念声咒语,将一道符在烛上烧了。那底下两三个道士,拿过一个执符的像生,一道文书,亦点火焚之。那上面乒的一声令牌响,只见那半空里,悠悠的风色飘来。猪八戒口里作念道:“不好了!不好了!‘他’果然有本事!令牌响了一下,果然就刮风!”行者道:“兄弟悄悄的,你们再莫与我说话,只管护持师父。等我干事去来。”
A.羊力大仙 B.鹿力大仙 C.虎力大仙 D.牛力大仙
阅读图画,完成后面的问题。
5.以上图画内容源于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
6.仔细观察以上四幅图画,然后从中任选两幅,对其情景进行简要描写。
7.某校七年一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
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问题。
“师傅你错怪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的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罢了,只是你手下无人。”
(节选自《西游记》)
8.此情节中的“妖魔”是指 ,分别变为 、 、 ,三戏唐僧。
9.选段体现了孙悟空什么性格特点?中外文学作品中还有哪些具有这种特点的形象,请以“作品——形象——情节”的方式举一例。
10.《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请写出猪八戒上花果山请孙悟空的原因。
11.保加利亚作家柳德米尔·斯托亚诺夫说过,优秀的文学作品创作出的人物形象,往往能让成千上万的读者在他身上找到自己。你从下列作品中的哪个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请结合作品中的相关情节和自身实际谈一谈。
A.《水浒传》 B.《西游记》 C.《简·爱》
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逵道:“叵耐这厮无礼,却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却坏我的名目,学使我两把板斧,且教他先吃我一斧!”劈手夺过一把斧来便砍。
材料二:
大众听他两张口一样声,俱说一遍,众亦莫辨。惟如来则通知之,正欲道破,忽见南下彩云之间,来了观音,参拜我佛。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
12.李逵口中“这厮”是 (填名字),如来佛祖所说的“假行者”指的是 (填名字),从所填二人中任选一人,谈谈其这样做的目的是 。
13.针对上题所填二人的行为,谈谈你的看法。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一)浅层次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抓破了嵌金的花帽。三藏又恐怕扯断金箍,住了口不悆。不念时他就不痛了。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痛,痛得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痛了。行者道:“我这头原来是师父咒我的。”三藏道:“我念的是《紧箍经》,何曾咒你?”行者道:“你再念念看。”三薇真个又念。行者真个又痛,只教:“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行者道:“听教了!”——“你再可无礼了?”行者道:“不敢了!”他口里虽然答应,心上还怀不善,把那针儿幌一幌,碗来粗细,望唐僧就欲下手,慌得长老口中又念了两三遍,这猴子跌倒在地,丢了铁捧,不能举手,只叫:“师父!我晓得了!再莫念!再莫念!”
【乙】
到了下午的不知什么时候,我抬起了头,看看四周,发现夕阳已在墙上涂上了西沉的金色余晖。我问自己:“我该怎么办呢?”
然而我的心灵做出的回答——“马上离开桑菲尔德”——竟是这么迅速,这么可怕,我急忙掩住自己的耳朵。我说,这样的话我现在受不了。“不做爱德华·罗切斯特的妻子,这只是我痛苦的最小部分,”我辩解道,“从那些最美好的迷梦中醒来,发现一切都是虚空和徒劳,虽然可怕我还受得了,能撑住;可要我断然地、立即地、永远地离开他,我无法忍受,我办不到。”
但是紧接着,我内心却有个声音断言说我能够办到,而且预言说我将会办到。我跟我自己的决心搏斗着。我宁愿做个弱者,这样就可以不走这条摆在眼前、要我受更多困难的可怕的路了。可是已变成暴君的良知却扼住了爱情的咽喉,辱骂她说,她这会儿还只是把她那漂亮的小脚刚刚伸进泥潭。他还起誓说,他定会用他那条铁臂,把她一直按选深不见底的痛苦深渊。
14.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选自《西游记》。作为我国古代神魔小说的典范,小说围绕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前往西天取经的主线,写了许多降妖除魔的故事。
B.【甲】文中,孙悟空“口里虽然答应”,实际上“望唐僧就欲下手”,传神地揭示了他桀骜不驯的天性。
C.【乙】文选自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小说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带有自传体色彩。
D.《简·爱》展现的是主人公凭一已之力努力前行,最终得偿所愿的个人奋斗史,而《西游记》更注重表现的是西天取经路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15.连线题。《西游记》中孙悟空一路走过很多山,许多山代表着孙悟空在取经路上的成长和突破。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将下列四座山与“成长真经”之间的对应关系连线。
山名 “成长真经”
花果山 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五行山 付出终有回报
火焰山 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灵山 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16.九九八十一难阻挡了取经人也成就了取经人,苦难折磨了简·爱,也造就了这个可敬可佩的女子。请结合《简·爱》整本书主要情节,说说简·爱是怎样逐一克服多重苦难最终拥有幸福人生的。
(二)
阅读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段一】
沙僧见他变了脸,不肯相认,只得朝上行礼道:“上告师兄:前者实是师父性暴,错怪了师兄,把师兄咒了几遍,逐赶回家。一则弟等未曾劝解,二来又为师父饥渴去寻水化斋。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后救转师父,特来拜兄:若不恨师父,还念昔日解脱之恩,同小弟将行李回见师父,共上西天,了此正果;倘怨恨之深,不肯同去,千万把包袱赐弟;兄在深山,乐桑榆晚景,亦诚两全其美也。”他闻言,呵呵冷笑道:“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选段二】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见他走时,即令大众下手。早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观音、木叉,一齐围统。孙大圣也要上前,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相,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抢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至今绝此一种。如来不忍,道声:“善哉!善哉!”大圣道;“如来不该慈悯他,他打伤我师父,抢夺我包袱,依律问他个得财伤人,白昼抢夺,也该个斩罪哩!”
(选自《西游记》江苏人民出版社)
17.选文涉及到了《西游记》中的一个精彩故事,这个故事是 ,选段一中的“他”是 。
18.从选文内容来看,六耳猕猴有什么性格特点?
19.选段一对孙悟空与唐僧发生冲突第三次离开的情节有所交代,请你联系整部作品,分别概括孙悟空前两次离开的情节并对其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试卷第12页,共13页
试卷第13页,共1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考查名著阅读知识积累。《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主要写花果山顶石头崩裂出的石卵,化为一个石猴,石猴行动敏捷,心机灵巧。老猴提出谁有本事钻进山洞可拜它为王的建议。石猴紧闭双眼纵身跳进瀑布,他发现里面有石锅、石灶、石碗、石床、石凳等,是一个极佳的安身之地。众猴伏地拜石猴为王,号称美猴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常,不得久寿而悲啼。根据一老猴指点,石猴经南曕部洲到西牛贺洲,上灵台方寸山,入斜月三星洞,拜见须菩提祖师,被收为徒,起名曰孙悟空。所以第一个出场的是孙悟空;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唐僧的包括白龙马在内的四个徒弟在此回中均一一登场。观音奉如来旨意前往长安寻找唐僧的途中先在流沙河收伏沙悟净,后在福陵山云栈洞收伏猪悟能,接着救下面临天庭斩杀的小白龙。并劝化孙悟空,让他们共保取经人。所以正确选项是D。
2. 二 罗刹女与孙悟空有夺子之仇。
【详解】本题考查把握名著内容。悟空三调芭蕉扇情节概括:一调: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到五万四千里外。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公主又用扇扇他,悟空口含定风丹,一动不动。公主害怕忙回了洞府,闭门不出。悟空变作一只小虫,飞入洞中,钻在茶沫之下,随茶水被公主喝入肚腹之中,拳打脚踢,来回翻腾,公主腹中疼难忍,答应借扇,但给的是一把假扇。二调:悟空二次来借扇,悟空变成牛魔王模样,骗得真扇,却被牛魔王所变的猪八戒夺回。三调悟空三次来借扇,悟空与牛魔王大战,八戒、沙僧、哪吒及天神上前助战,最后把牛魔王打得现出原形。悟空用芭蕉扇扇灭山火,师徒四人继续西行取经。结合“见是牛魔王嘴脸”可知,本情节是二调芭蕉扇中的情节。
《西游记》中“孙悟空大战红孩儿”的故事是:火云洞红孩儿是牛魔王与铁扇公主的儿子,用苦肉计骗取了唐僧的信任,纵风将唐僧抓走,并口喷三昧真火烧得悟空、八戒落荒而逃。悟空请来龙王洒下雨水,反被烧伤。八戒去请观音,被红孩儿假扮观音捉去,最终悟空请观音帮忙,用莲花宝座降伏红孩儿,收他做了善财童子。罗刹女认为孙悟空害她母子分离,怀恨悟空,不愿意借出真扇。
3. 宝象 黄袍怪 沙僧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
《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居住在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怪,十三年前在百花公主宫中赏月时用妖风将她掳走,做了压寨夫人。百花公主托唐僧给父亲带信,叫父亲设法搭救。唐僧经过宝象国,推荐八戒和沙僧去营救公主,结果被打败,沙僧被捉。猪八戒使用激将法让孙悟空一起降妖。孙悟空变成百花羞的模样骗取黄袍怪的内丹,在黄袍怪招架不住的时候天庭来人把黄袍怪收走。文段中是孙悟空营救沙僧的片段。题空一:宝象;题空二:黄袍怪;题空三:沙僧。
4.C
【详解】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结合文段中“他执着宝剑,念声咒语,将一道符在烛上烧了”“那上面乒的一声令牌响,只见那半空里,悠悠的风色飘来”可知文本叙写的是小说《西游记》第四十五回《三清观大圣留名 车迟国猴王显法》中唐僧与虎力大仙赌胜祈雨的故事。
三个自称能够呼风唤雨的妖道被车迟国王奉为国师后,疯狂虐待佛教徒。悟空他们为解救佛家子弟,在三清殿用法术打败国师。这一天,他们要求国王换文西行,国师千方百计从中作梗。恰逢百姓求国师祈雨,国王遂令唐僧和虎力大仙(道士)祈雨赌胜。于是,有了文段叙述的故事。
后来孙悟空到天上告诉龙王和雷公电母,不许在虎力大仙祈雨的时候降雨,要听自己的号令。用这种办法破坏了虎力大仙的祈雨。
故选C。
5. 西游记; 明朝/明代; 吴承恩 6.示例:图一:行者/孙悟空为借芭蕉扇,对罗刹女/铁扇公主躬身行礼,好言奉承。罗刹女右手执剑,左手指着行者,斥责行者坑害自己的儿子红孩儿。图二:罗刹女斗不过行者,便取出芭蕉扇,晃一晃,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图三:罗刹女斗不过行者,又取出芭蕉扇,扇了几扇,哪知行者身怀灵吉菩萨的宝贝/定风丹,面对罗刹女,竟丝纹不动。图四:行者在罗刹腹内翻江倒海,罗刹心痛难禁,跪地求饶,命女童拿来芭蕉扇。行者从罗刹口中飞出,拿起芭蕉扇,腾云而去。
【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作家作品的把握。通过观察图画,明确画面人物有孙悟空和罗刹女(铁扇公主),明确出自明朝吴承恩的《西游记》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情节。
2.本题考查画面描述。根据连环画内容,明确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情节,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火焰山是必经之路,火焰山火大且不是一般的火,唯独芭蕉扇可以扇灭。芭蕉扇是铁扇公主的宝物。孙悟空第一次向铁扇公主借扇,铁扇公主一扇子扇飞孙悟空,孙悟空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子折腾,铁扇公主给了一把假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骗走真扇,牛魔王变成猪八戒骗回真扇;孙悟空大战牛魔王,铁扇公主借出芭蕉扇,孙悟空扇灭火焰山,唐僧师徒向西赶路。结合人物动作和表情,明确个性化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述即可。
7.参考示例: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本性昏愚、忠奸不分;他不辨是非,总是听信猪八戒的调唆;他对待妖怪心慈面软,对待除妖有功的孙悟空却用紧箍咒来折磨;历尽千辛万苦到达西天后,面对传经者索要的“人事”, 他却不知反抗,唯唯诺诺,实在可气。
【详解】本题考查针对正方辩词进行辩驳。了解对话的原因、对象、及讲话人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一要明确“正方”的论点和论据,二要仿照“正方”的格式。阐述即可。
如:我方认为,唐僧胆小懦弱,取经一路,险象环生,每每至此,唐僧最先害怕躲藏,自己不主动反抗,而总是支使徒弟上前;遇有妖魔施计,总是误信为真,本性昏愚;自己无法眼辨别,却总是怪罪他人,总是糊涂地对除妖有功的孙悟空用念紧箍咒来施以折磨,人妖不分,糊里糊涂。他是遇事总轻信盲从,忠奸不分的人。
8. 白骨精; 年轻女子、 老婆婆、 老头 9.爱憎分明的性格、过人的智慧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示例:《水浒传》;鲁智深具有爱憎分明的性格,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情节是拳打镇关西。
【分析】8.本题考查名著人物的把握。
根据语段内容明确这是出自《西游记》“尸魔三戏唐三藏”情节。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骨岭前。在白骨岭白骨洞内,住着一个凶残、狡猾,善于伪装的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上山送斋的村姑、朝山进香的老妪和老翁,全被孙悟空识破。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白骨精心有不甘,又第三次变成老丈又被孙悟空识破。唐僧盛怒之下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
9.《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等情节,体现了孙悟空爱憎分明的性格、过人的智慧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第二问可以列举四大名著中具有“爱憎分明的性格、过人的智慧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物。考查知识的迁移。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举例时明确“作品——形象——情节”,示例:《水浒传》中的鲁达爱憎分明、扶危济困、嫉恶如仇。从他对待金家父女和郑屠的不同态度就可以充分看出。当他倾听了金家父女对郑屠的血泪控诉后,非常同情关心他们,主动赠送银两,亲自保护他们逃离虎口。金家父女离开后,鲁达来到郑屠肉铺,以买肉为名,当众戏弄郑屠,杀他的威风,激他与自己斗打。在“拳打”时,对郑屠采取“应口”要打,“讨饶”也要打的不调和态度,三拳便将他打死,为民除了害,他与金家父女素不相识,与郑屠也无个人恩怨,他的作为充分表现了他爱憎分明的立场,见义勇为的高贵品质和对受压迫者扶危济困,对压迫者嫉恶如仇的性格特点。
10.唐僧被黄袍怪抓走变成老虎,向孙悟空求助降服黄袍怪。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把握。八戒智激美猴王:唐僧被黄袍怪拿住,又被黄袍怪摄入洞中的百花公主放了,并请求他到宝象国给父王送信,前来搭救。八戒和沙僧斗不过黄袍怪,沙僧被擒,唐僧被变作老虎。白龙马也被打伤了。经白龙马苦劝,八戒到花果山请孙悟空,利用悟空重名头的性格特点,用激将法请他搭救了唐僧和沙僧。
11.示例1:我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鲁智深为救金翠莲父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拳打镇关西,帮其脱离困境。生活中,我也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面对班级中抄作业等不正之风,敢于挺身而出。
示例2:我从《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孙悟空重情重义,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多次遭受师父的误解,甚至被赶走,但他依旧忠心耿耿,一路降妖除魔,保护师父前往西天取经。我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在班级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总会尽我所能出手相助。
示例3:我从简·爱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简·爱是一个善良的人,在洛伍德学校看到海伦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会去安慰她;在海伦病重时,会去陪伴她。我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在同学情绪低落时,会关心陪伴他(她)。
【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评价。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围绕作品人物与自己的相似点谈即可。
示例:我从《西游记》中的猪八戒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猪八戒好吃懒做,一路上老想着能够分行李回高老庄,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修成了正果。就好像生活中的我,也想着享受,想着不出力就能过上好的生活,老想面对困难打退堂鼓。但好在我始终没有最终放弃自己,还算一个上进的学生。
我从《水浒传》的武松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武松有恩报恩,帮施恩醉打蒋门神,夺回了快活林。生活中我的朋友有难时我也一定鼎力相助,尽我所能。
我从《简 爱》中的简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她爱憎分明,被表哥约翰兄妹救下并获得了舅舅的遗产后,没有独吞,而是把遗产三个人平分。日常生活中,我有什么好的东西,也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平分。
12. 李鬼 六耳猕猴 选择李鬼:李鬼假扮李逵是为了借李逵的名号打家劫舍、劫人钱财。(选择六耳猕猴:六耳猕猴假扮孙悟空是为了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13.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冒充别人的行为都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做一个诚实的人,每个人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言之成理即可)
【分析】12.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和人物的记忆。①从材料一“叵耐这厮无礼,却在这里夺人的包裹行李,却坏我的名目”可知,材料选《水浒传》四十二回“假李逵剪径劫单身,黑旋风沂岭杀四虎。自情节”——李逵回家接老母,在山间小路上被李鬼抢劫,李逵要杀他,李鬼假意说自己有老母要赡养,李逵信以为真,给了他一锭银子,把他放了。无意中,李逵投宿到他家,李鬼和他妻子密谋害李逵,被李逵听到,李逵怒起,把他杀了。可知“这厮”指李鬼。②从材料二“我佛合掌道:‘观音尊者,你看那两个行者,谁是真假?’”可知,材料选自《西游记》五十八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接下来的情节是: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如来笑道:“汝等法力广大,只能普阅周天之事,不能遍识周天之物,亦不能广会周天之种类也。”……“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③任选其一,应该选李鬼比较易答。从李鬼假扮李逵常在小路上抢劫来看,李鬼是假借李逵名义打家劫舍,抢夺钱财。如选六耳猕猴,原因也很清楚,就是他想代替孙悟空到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13.本题考查表达见解的能力。题干要求“针对上题所填二人的行为”,可见需要先找出二人的共性,再谈看法。二人的共性是假冒别人。这就需要从品德角度来思考和评判。做人应诚实守信,这既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14.D 15.花果山——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五行山 ——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火焰山——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灵山——付出终有回报。
16.简·爱在童年时失去父母,幼小的简·爱寄养在舅父母家里,过了10年倍受歧视和虐待的生活。寄人篱下的生活没有简·爱屈服,她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反抗,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孤儿院,生活艰苦,院长是个冷酷的伪君子。简·爱继续遭受精神和肉体上的摧残。简·爱与同学们经过抗争,这里的生活大有改善。
在桑菲尔德庄园,当得知罗切斯特15年前已经结婚时,简·爱强忍心中的痛苦和不舍,离开了罗切斯特。她爱罗切斯特,但并没有因爱而迷失方向。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她没有对罗切斯特曾经的隐瞒怀恨在心,面对失去财富和健康的罗切斯特,没有对他弃之不顾,而是决定与他结婚。
靠着坚强的意志,善良友爱的内心,自尊自重的人格,简·爱战胜了多重苦难,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
【分析】14.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D项“主人公凭一已之力努力前行,最终得偿所愿的个人奋斗史”判断错误,作品主要表现了“主人公维护妇女独立人格和争取爱情平等方面所作的努力”,不能说成是个人奋斗史。故错误;
故选D。
15.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根据题干可知,要借助山,分析孙悟空的成长史。
花果山,是孙悟空的出生地。这里是他的洞天福地,自由自在。但老猴子的死去,让他决心走出大山,去学本领,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一生。因此要连线“走出舒适圈,人生才有意义”;
五行山,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被如来佛祖关押之地。在这里,他被困500年,沉淀了心性,因此连线“守住寂寞,沉淀心性,方能厚积薄发”;
火焰山,这八百里火焰,挡住了取经路。孙悟空在这里“三调芭蕉扇”,才最终熄灭了火焰,因此连线“战胜困难有时需要付出多次努力”;
灵山,是取经队伍的目的地。自大唐到灵山十万八千里,他们师徒克服重重险阻,终于取得真经,并且各自也都修成正果,因此连续“付出终有回报”。
16.本题考查名著内容。根据题干可知,要结合《简·爱》整本书主要情节,说说简·爱是怎样逐一克服多重苦难最终拥有幸福人生的。因此,这是对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的一个综合考查。
简·爱所遭受的苦难,主要是童年舅父家受虐待、孤儿院中受摧残,成人后与罗切斯特的爱情波折……结合这些主要情节以及简·爱坚强、友善、自尊自重的应对,最终战胜苦难,获得人生的幸福。
17. 真假美猴王, 六耳猕猴 18.恃才放旷(自负狂妄、桀骜不驯)、贪图功名、执迷不悟、狡猾(“精明”) 19.⑴因打死六个强盗被唐僧絮叨而负气离开;伤人性命却不受教诲,闻指责就发怒、不遂意就出走,表明孙悟空行为莽撞、冲动,佛心未定,还需教诲。
⑵因三打白骨精被唐僧写下贬书驱逐离开;打死妖魔却被错怪逐走,满心委屈却不得不离开,表明孙悟空虽征途艰险但忠诚护师,虽屡遭惩处却不忘师恩。
【解析】17.本题考查《西游记》情节。结合“不意师兄好意复来,又怪师父执法不留,遂把师父打倒,昏晕在地,将行李抢去”可知,这是有一个假孙悟空出现打倒了唐僧,抢走了行礼,由此可判断这是真假美猴王的情节。结合“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可知,这里的“他”承认抢走了行礼,要自己去西天取经,这不是孙悟空会说的话和做的事,由此可判断这是假的孙悟空,是六耳猕猴。情节概括:唐僧因悟空又打死拦路强盗,再次把他撵走。六耳猕猴趁机变作悟空模样,抢走行李关文,又把小妖变作唐僧、八戒、沙僧模样,欲上西天骗取真经。真假二悟空从天上杀到地下,菩萨、玉帝、地藏王等均不能辨认真假,直到雷音寺如来佛处,才被佛祖说出本相,猕猴精被悟空打死。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1)结合选段一“贤弟,此论甚不合我意。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我不上西方,亦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可知,六耳猕猴认为自己熟读牒文,能够自己去取经,对自己非常的自信,看出他恃才放旷(自负狂妄、桀骜不驯)。(2)结合选段一“我今熟读了牒文,我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可知,六耳猕猴要通过西天取经获得万代传名,看出他重视功名,贪图功名。(2)结合选段二“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可知,当看到自己的身份被揭穿了,就立马想要逃走,看出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执迷不悟、狡猾(“精明”)。
19.本题考查《西游记》情节。(1)情节概括:第一次。《西游记》原著第14回,刚刚收服孙悟空的时候,有几个强盗打劫,让孙悟空打死了,然后唐僧赶走悟空,最后观音给了唐僧一个紧箍,紧箍咒。表现分析:孙悟空此时对于人命没有很在意,漠视人命,而且对于唐僧的教诲具有很强的反抗心理,并非是真心想要护送唐僧取经,表明他还是非常莽撞、冲动,佛心未定,需要磨练。(2)情节概括:第二次。《西游记》原著第27回,离开五庄观后,唐僧师徒在白虎岭遭遇白骨精。白骨精三度变化想吃唐僧肉,却接连三次被孙悟空打死。最终,唐僧发狠,将孙悟空赶走。表现分析:这个情节里,是唐僧误会了孙悟空,但是面对唐僧的驱赶,孙悟空临走还要嘱咐八戒保护好唐僧,事事安排妥当,表明此时孙悟空对唐僧已经有了非常深的感情,已经是真心要护送唐僧取经了,展现了其忠诚、重情义的特点。
答案第2页,共8页
答案第3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