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皇帝的新装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 皇帝的新装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3 09:08: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皇帝的新装
作者简介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又译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德森等,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
安徒生出生于欧登塞城一个贫穷的鞋匠家庭,于圣库努德教堂受洗,童年生活贫苦。父亲是鞋匠,母亲是佣人。早年在慈善学校读过书,当过学徒工。受父亲和民间口头文学影响,他从小爱文学。11岁时父亲病逝,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他14岁时只身来到首都哥本哈根。17岁发表诗剧《阿尔芙索尔》,崭露才华。因此,被皇家艺术剧院送进斯拉格尔塞文法学校和赫尔辛欧学校免费就读。历时5年。1828年,升入哥本哈根大学。毕业后始终无工作,主要靠稿费维持生活。1838年获得作家奖金——国家每年拨给他200元非公职津贴。
安徒生文学生涯始于1822年的编写剧本。进入大学后,创作日趋成熟。曾发表游记和歌舞喜剧,出版诗集和诗剧。1835年出版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国际声誉,是他成人文学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安徒生童话》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在全球各地发行和出版。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安徒生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享年70岁。
作者简介
Author Profile
中文名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
外文名
Hans Christian Andersen
国 籍
丹麦
出生地
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市
毕业院校
哥本哈根大学
出生日期
1805年4月2日
逝世日期
1875年8月4日
职 业
作家
主要成就
被誉为现代童话之父
信 仰
基督教
代表作品
《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
主体思想
Subjective ideology
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
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
创作特点
早期童话
中期童话
晚期童话
《打火匣》
《小意达的花儿》
《拇指姑娘》
《海的女儿》
《野天鹅》
《丑小鸭》
《皇帝的新衣》
《演木偶戏的人》
《卖火柴的小女孩》
《母亲的故事》
《影子》
《冰雪皇后》
《一滴水》
《柳树下的梦》
《她是一个废物》
《幸运的贝儿》
《单身汉的睡帽》
艺术特色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叙事视角
作者用孩子的说话方式创作作品中的语言,直白、自然,遵循孩子的思考方式和心理发展特点进行作品主题思想的创作,用一些生动但不离谱、神奇而不怪诞的故事情节讲述一个个深刻的道理。
情感
带着微笑和温柔的情感进行悲剧叙事是安徒生童话悲剧美的一个显著特点。作品以人对理想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希翼的破灭,人的精神追求的失败,美的心灵的被践踏,还有善良的劳动者的被迫害或被奴役为结局。
爱情悲剧
爱情的悲剧性结局同样被美的情感所充盈。在安徒生的世界里.爱情中的悲已被俏悄悬搁或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物善的行为、爱的执着、痴心和无私的奉献。
死亡
在与死亡相关的文学描述,一般与悲戚、眼泪、痛苦、悲壮、惨烈等心态有着不解之缘。死亡的诗意叙事是安徒生童话悲剧美的另一特色。
什么是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它往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它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
生字词
词语解释
滑稽:(语言、动作)引人发笑。文中是“荒唐”的意思。
称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担任的职务。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十分吃惊。
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精致:精巧细致。
呈报:报告(上级)。
炫耀:夸耀。
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皇帝爱新装的?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置装费用 兴趣爱好 换衣次数
为下文骗子愚弄皇帝做了有力的伏笔。
皇帝
虚荣
愚蠢
两个骗子为什么能够欺骗皇帝?
爱穿新衣的嗜好
爱慕虚荣的心理
自负多疑的个性
皇帝和大臣为什么都要谎称自己看见了新装?
皇帝昏庸愚蠢
大臣虚伪奸诈
他们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愚蠢的人”。
安徒生童话
01
02
为什么大人不敢说出真相,而小孩子敢说出来呢?
官员怕丢职位
群众怕丢脸面
单纯的小孩子没有私心杂念的困扰,敢于说真话。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一 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这表现了小孩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天真无邪 无私无畏 敢说真话
告诫人们应该保持天真纯洁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小孩子”寄托着作者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可笑、腐朽。作者的立场也就十分明显了。
“仍然装模作样的把戏演下去”是他们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如果“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
后来,从小孩子到老百姓都说了真话,为什么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然装模作样的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作者想要通过这个童话告诉我们什么?
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
它还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本文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所骗,穿着根本不存在的新装游行的故事,揭露了皇帝和大臣自欺欺人的丑行,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虚伪和自欺欺人。
教师总结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