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兴 起 : 19C,60.70S压制萎缩 : 国统后期(1937——1949)短暂发展 : 国统前期(1927——1937)短暂春天 : 一战期间(1914——1919)初步发展 :19C末20C初(1895——1914)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专题二外国洋行、外资企业大量出现中国买办阶级及无产阶级开始出现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1、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2、表现:3、影响: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背景:①外资入侵劳动力和商品市场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2、概况:时间、 地点、
产生途径、企业3、意义:洋务运动的诱导②外资企业的刺激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时间:
地点: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一部分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部分手工工场的转变产生 途径:著名 企业:发昌机器厂(上海)、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贻来牟机器磨房(天津)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意义A、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B、新的政治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也随之成长,成为挽救民族危机的领导力量。C、早期维新思想产生洋务运动2、内容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创立近代教育,派遣 留学生创办近代民用工业建立近代海军(北洋、南洋、福建海军)洋务企业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3、评价:1)引进了西方近代先进生产技术。2)对抵制外国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本国的封建经济瓦解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三、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1、原因:甲午战后外资的入侵,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劳动力和市场)
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限制及“清末新政”(奖励实业)
“实业救国”思潮 2、概况:时间在甲午战后;
3、意义:民族资产阶级壮大,登上政治舞台,发动了维新变法。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思考: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1)政治环境: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某些障碍,为民族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共同探究1、黄金时期的原因日本货都被烧了、被抵制了,那我们用什么呢?
当然用国产货了!2)社会环境: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二十一条”1915)分析图片材料所反映的场景与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关系?上述图文材料反映民族工业发展哪方面的因素?3)劳动者素质: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心,“实业救国” “中国之所以受欺是由于没有工业没有科学”。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材料二: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材料三:一战期间面粉出口增长表 4)外部条件:一战期间,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民族工业发展
的有利条件?2、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2、发展主要在轻工业,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4、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绝对的优势
5、短暂性(一战是晴雨表)1、从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沿海,不平衡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3、特点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缺乏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技术薄弱,劳动力和市场条件都不足(先天不足).
②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③大部分是轻工业,重工业很少.
④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
⑤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阻碍,发展艰难.(后天畸形)二、国统前期(1927-1936)民族工业的短暂发展一)原因1、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与措施(“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2、广大群众的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三、国民党统治后期(1937-1949)
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一)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1、国民政府的统治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官僚资本的压迫繁重的苛捐杂税2、日本侵华及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946《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二)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的表现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官僚资本2)特点: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3)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
陈果夫、陈立夫)小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1)19世纪60、70年代,产生2)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1912),初步发展
(第一次发展)3)民国初年(1912-1919),短暂的春天
(进一步发展)4)抗战前夕(1927-1936),短暂发展
(第三次发展)5)国民党统治后期,陷入困境(1937—1949)近 代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历 史 命 运 一、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求生存1、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及面临的压迫背景: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近 代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历 史 命 运 二、民族资本主义在斗争中求发展1、斗争的目的:
2、斗争的对象:
3、斗争的方式:
4、主要事例:①为了本阶级的生存与发展
②为了民族利益①、②、③①罢市、游行抗议
②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③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④反对国民党的独裁政治(五四运动、济南惨案、九一八后、一二八后,抗战爆发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双重压迫 反抗要求革命性资金少
规模小
技术弱依赖性妥协性两面性地主、官僚、买办等投资者(根本原因)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另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妥协性【小结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