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0-03 06:4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下图中左图为某海域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海域沿岸M地气候资料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海域盛行图示洋流时,M地气候状况在图2中对应的时段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M地此时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太阳直射点南移,受东北信风控制 B. 副热带高压南移,受盛行西风控制
C.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压控制 D.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南季风控制
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苏德沼泽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 蒸发较弱 B. 地下水位高
C. 地形平坦 D. 降水丰富
4. 苏德沼泽面积最小时段是( )
A. 2月—4月 B. 5月—7月
C. 8月一10月 D. 11月一次年1月
5. 琼莱运河建成后( )
A 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 B. 埃及水资源减少
C. 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D. 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2016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利马号称世界“不雨城”,但全年有半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由于这种“毛毛雨”时常滋润,使地处低纬热带沙漠之中的利马,常年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秘鲁寒流经过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
B. 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雨影区
C. 位于沿海平原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小
D.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辐射雾
7. 右图是利马郊区附近的山坡上,“没有水的秘鲁人”建设的许多网子,用以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这种取水原理类似于
A. 形成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 B. 实验室制作蒸馏水的收集原理
C. 仙人掌针刺绒毛从空气中汲水 D. 波巴布树松软木质雨季吸储水
下面的图a示意某区域略图,图b示意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按照图示地区河流径流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甲河流域此季节 (  )
A. 盛行西北风 B. 受冬季风影响
C. 盛行西南风 D. 受高压带控制
9. 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
A 冰雪融水补给、1月 B. 大气降水补给、7月
C. 地下水补给、4月 D. 大气降水补给、11月
下图为“某月印度洋局部地区的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根据图中洋流流向,推断该月最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1. 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东北季风、地形地势 B. 东北信风、海陆轮廓
C. 季风环流、海陆轮廓 D. 地形地势、地转偏向力
读某海域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根据图中水温的分布特点可知,甲海区
A 位于北半球,有暖流经过 B. 位于北半球,有寒流经过
C. 位于南半球,有暖流经过 D. 位于南半球,有寒流经过
13. 该海域最可能位于
A. 墨西哥湾沿海 B. 澳大利亚西部沿海 C. 台湾东部沿海 D. 巴西东部沿海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①地该月盛行风向及主要成因是( )
A. 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B. 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东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D. 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5. 图中②海域渔业产量较高的月份及主要成因是( )
A. 1月寒暖流交汇 B. 1月上升补偿流 C. 7月寒暖流交汇 D. 7月上升补偿流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0分)
16. 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左图所示为大西洋海域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图,a、b、c的洋流名称?
(2)若左图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①处附近海域形成的渔场?该渔场的形成原因?
(3)若左图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4)右图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说明其形成原因?并说出与该岛东侧自然带成因相似的地区有?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如下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了一起,形成了数千米长,宽达1千米,厚数十米的“鱼带”,跋涉1 000多千米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原因。
(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
(3)说出沙丁鱼大迁徙期间德班的常见天气特点。
18.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夏季断流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黄梅国际育才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地理试卷 答案解析
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下图中左图为某海域某季节洋流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该海域沿岸M地气候资料图。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海域盛行图示洋流时,M地气候状况在图2中对应的时段为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 M地此时气候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 太阳直射点南移,受东北信风控制 B. 副热带高压南移,受盛行西风控制
C.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赤道低压控制 D. 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南季风控制
【答案】1. C 2. D
【解析】
【分析】考查南亚季风气候特点及其成因。
【1题详解】
根据图示轮廓信息可知,M地所处海域为北印度洋,图示洋流为顺时针,即此时是北半球夏季,该地盛行西南风,降水丰富,对应右图中的时段为丙,故选C。
【2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可知,M地此时气候特征为高温多雨,这是因为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南季风,受湿热的西南季风控制,M地高温多雨。故选D。
【点睛】北印度洋上的洋流为季风洋流,呈现出“夏顺冬逆”的特点。
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面积季节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沼泽航道较浅,水深变化大,水面布满漂浮植物,给航运造成了巨大的障碍。为改善航运条件,20世纪80年代修建了琼莱运河(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 苏德沼泽形成主导因素是( )
A. 蒸发较弱 B. 地下水位高
C. 地形平坦 D. 降水丰富
4. 苏德沼泽面积最小的时段是( )
A. 2月—4月 B. 5月—7月
C. 8月一10月 D. 11月一次年1月
5. 琼莱运河建成后( )
A. 尼罗河上游盆地可耕地增加 B. 埃及水资源减少
C. 尼罗河输沙量减小 D. 苏德沼泽水质改善
【答案】3. C 4. A 5. A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沼泽的成因及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等。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可知该沼泽面积变化巨大,最小时约3万平方千米,最大时可超过13万平方千米,结合地形图可知此处地形平坦开阔,使大量水在此汇集形成沼泽,再结合材料,“白尼罗河流经尼罗河上游盆地时形成的苏德沼泽”可知,形成沼泽的主导因素是地形,C对。该地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A错。由于该地降水季节变化大,地下水位变化也大,B错误。该地为热带草原气候,降水较少,D错。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环境的相关知识。读图可知此地位于北非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分干湿两季,全年高温,湿季多雨,干季时河流沿线降水少,径流量小,而春季正值春耕,农业用水量大,故可知大约春季时该沼泽受河流径流量下降影响,面积最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可知,运河通航后一定程度上分流了上游河水,使得该沼泽面积减小,可耕作土地面积增加。运河并不会影响水资源的数量多少,也未能改善沼泽水质和尼罗河输沙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
2016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秘鲁首都利马召开。利马号称世界“不雨城”,但全年有半年大雾弥漫,沾衣欲湿,利马人把这种浓雾称为“毛毛雨”。由于这种“毛毛雨”时常滋润,使地处低纬热带沙漠之中的利马,常年依然繁花似锦,风光秀丽。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 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秘鲁寒流经过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
B. 地处东南季风背风坡降水稀少而形成雨影区
C. 位于沿海平原受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小
D.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形成辐射雾
7. 右图是利马郊区附近的山坡上,“没有水的秘鲁人”建设的许多网子,用以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这种取水原理类似于
A. 形成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 B. 实验室制作蒸馏水的收集原理
C 仙人掌针刺绒毛从空气中汲水 D. 波巴布树松软木质雨季吸储水
【答案】6. A 7. C
【解析】
【分析】考查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雾的形成条件,水滴的凝结条件。
【6题详解】
雾的形成条件是静风、逆温,雨的形成条件是水汽抬升或对流运动,利马多大雾而“无雨”的最主要原因是秘鲁寒流经过附近海域,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阻止了空气的对流运动,A对。地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是降水稀少的原因,B错。安第斯山脉阻挡抬升作用是形成雨的条件,C错。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是降水少的原因,辐射雾是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形成,D错。故选A。
【7题详解】
右图是利马郊区附近的山坡上,“没有水的秘鲁人”建设的许多网子,用以从潮湿的雾中获取水分。这种取水原理类似于仙人掌针刺绒毛从空气中汲水,空气中水汽遇到介质附着物时,凝结成水滴,C对。形成热带沙漠地下冷却凝结水、实验室制作蒸馏水的收集原理,是水汽遇冷凝结形成,A、B错。波巴布树松软木质雨季吸储水,不是水汽凝结,D错。故选C。
下面的图a示意某区域略图,图b示意该区域甲河某处的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按照图示地区河流径流变化的一般规律判断,甲河流域此季节 (  )
A. 盛行西北风 B. 受冬季风影响
C. 盛行西南风 D. 受高压带控制
9. 甲河主要的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
A. 冰雪融水补给、1月 B. 大气降水补给、7月
C. 地下水补给、4月 D. 大气降水补给、11月
【答案】8. D 9. B
【解析】
【8题详解】
按照图示地区的纬度,甲河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甲河流域此季节潜水补给河水,是枯水期,受高压带控制,D对。盛行西北风是多雨,河流水补给潜水,A错。B、C错。
【9题详解】
甲河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大气降水。根据纬度,该地位于南半球,7月份是冬季,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是7月。B对,A、C、D错。
下图为“某月印度洋局部地区的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根据图中洋流流向,推断该月最可能是( )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11. 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东北季风、地形地势 B. 东北信风、海陆轮廓
C. 季风环流、海陆轮廓 D. 地形地势、地转偏向力
【答案】10. C 11. C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洋流流向,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北半球是夏季,推断该月最可能是7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图中M、N两处洋流受夏季风西南季风影响向东流,且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故影响M、N两处洋流流向的主要因素是季风环流、海陆轮廓,C正确;此时两地洋流受西南季风影响,AB错误;地形地势对洋流流向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C。
【点睛】北印度洋洋流为季风洋流,冬季呈逆时针,夏季呈顺时针方向;北半球夏季时索马里沿岸受离岸风(西南季风)影响,形成离岸流,底层水上来补偿,形成寒流。
读某海域水温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根据图中水温的分布特点可知,甲海区
A. 位于北半球,有暖流经过 B. 位于北半球,有寒流经过
C. 位于南半球,有暖流经过 D. 位于南半球,有寒流经过
13. 该海域最可能位于
A. 墨西哥湾沿海 B. 澳大利亚西部沿海 C. 台湾东部沿海 D. 巴西东部沿海
【答案】12. D 13. B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结合指向标可知:水温总体从南向北升高,说明向北纬度降低,为南半球海区;且水温的凸出方向是从低温凸向高温的,为寒流;从方向上看是从南凸向北的,也可判断该洋流是南半球的寒流。
故选D。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水温的凸出方向是从低温凸向高温的,为寒流,从方向上看是从南凸向北的,即可判断该洋流是南半球的寒流,符合答案的是澳大利亚西部沿海的西澳大利亚寒流,B正确;墨西哥湾沿海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台湾东部沿海有日本暖流流经,巴西东部沿海有巴西暖流流经,故ACD错误。
故选B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某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图中①地该月盛行风向及主要成因是( )
A. 西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B. 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 东北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D. 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5. 图中②海域渔业产量较高的月份及主要成因是( )
A. 1月寒暖流交汇 B. 1月上升补偿流 C. 7月寒暖流交汇 D. 7月上升补偿流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结合图中的等压线可知,目前亚洲大陆上形成了低压,因此应为北半球的夏季;结合地理位置可知,①地位于中南半岛,结合所学可知,北半球的夏季,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了西南风,影响中南半岛,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结合图中位置和所学可知,②地并没有寒暖流交汇,AC错误;结合地理位置可知,该地1月盛行风为东北风,7月盛行风为西南风,结合海陆位置可知,西南风为离岸风,因此会形成上升补偿流,带来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D正确,B错误。故选D。
【点睛】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0分)
16. 读“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左图所示为大西洋海域中低纬度大洋环流图,a、b、c的洋流名称?
(2)若左图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①处附近海域形成的渔场?该渔场的形成原因?
(3)若左图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
(4)右图为马达加斯加岛,该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说明其形成原因?并说出与该岛东侧自然带成因相似的地区有?
【答案】(1)a:北大西洋暖流;b:加那利寒流;c:北赤道暖流。
(2)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处,海水上下翻动,营养盐类上泛,以北海道附近海域饵料丰富,鱼类云集,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渔场。
(3)利:降低了原来污染海域污染程度;弊:扩大了污染范围。
(4)东南信风从海上吹向陆地,遇到山地抬升,形成地形雨;马达加斯加暖流流经,增温增湿。
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等。
【解析】
【分析】本题“世界某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及马达加斯加到地形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洋流分布及影响、气候类型的成因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该大洋环流以30°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应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因题干中明确该大洋环流位于大西洋,故a为北大西洋暖流,b为加那利寒流,c为北赤道暖流。
小问2详解】
图中该大洋环流以30°为中心呈顺时针方向,应北半球中低纬海区大洋环流。若该环流位于太平洋,图中①处附近海域形成渔场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形成的北海道渔场。形成原因:寒流密度大,暖流密度小,寒暖流交汇,由于密度差的原因会导致海水搅动,海水搅动把海底的营养物质带到上一层,使得海域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促进了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小问3详解】
若②海区有一大型油轮发生石油泄漏,一方面,洋流会使泄漏的石油扩散到其他海区,扩大了污染范围;另一方面,洋流也会加快净化速度,降低污染海域的污染程度。
【小问4详解】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马达加斯加岛东侧远离赤道却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受地形和洋流影响:读图可知,山脉纵贯该岛南北,南回归线从该岛南部该岛穿过,该岛受东南信风影响;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被山脉阻挡,在山脉东侧沿山坡爬升,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该岛位于低纬度大陆东岸,有暖流流经,暖流对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有利于降水的形成。远离赤道,却由于地形和洋流因素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的地区主要有: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海地岛东北部、几内亚湾沿岸等。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沙丁鱼喜冷水,好群居,以大量的浮游生物为食。厄加勒斯浅滩(如下图)是南半球沙丁鱼的主要集聚地,但每年5-7月,当一股低温的沿岸流在厄加勒斯浅滩出现并向北流动时,沙丁鱼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大迁徙。数以十亿计的沙丁鱼聚拢在了一起,形成了数千米长,宽达1千米,厚数十米的“鱼带”,跋涉1 000多千米迁徙到德班附近海域。
(1)说明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
(2)分析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
(3)说出沙丁鱼大迁徙期间德班的常见天气特点。
【答案】(1)厄加勒斯浅滩位于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受西风漂流的寒流影响,水温低,适合沙丁鱼生存;浅滩水域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食物。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2)5-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受西风带控制,厄加勒斯浅滩出现的沿岸流向北(东北)流动,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该沿岸流属于冷水流,降低了德班附近海域水温,为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该沿岸流(冷水流)与外海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起深海的营养物质,为沙丁鱼带来丰富饵料。
(3)多晴天,云量少;风力较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厄加勒斯浅滩沙丁鱼为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到厄加勒斯浅滩成为南半球沙丁鱼主要集聚水域的原因、洋流对沙丁鱼大迁徙的有利影响及天气特点等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厄加勒斯浅滩受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影响,周围水域水温较低,而“沙丁鱼喜冷水”,说明厄加勒斯浅滩适合沙丁鱼生存;厄加勒斯浅滩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浮游生物多,为沙丁鱼提供丰富的饵料;读图可知,厄加勒斯浅滩面积大,为沙丁鱼群居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
【小问2详解】
根据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5至7月,太阳直射北半球,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厄加勒斯浅滩受西风影响,西风漂流的分支,可影响浅滩附近,并向北移动,有利于沙丁鱼顺着沿岸流向北迁徙;沿岸冷水流属于西风漂流(性质为寒流),降低了德班附近的水温,为喜冷水的沙丁鱼提供了冷水生存环境;向北的冷水流与外海向南的厄加勒斯暖流交汇,搅动海水,使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海洋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沙丁鱼提供了充足饵料,有利于沙丁鱼顺流迁徙。
【小问3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德班为热带草原气候,5至7月沙丁鱼大量迁徙期间,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的干季,德班降水少,晴天多,云量少;这段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风力微弱;太阳直射北半球,德班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此段时间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
18. 下图是我国“某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夏季断流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期,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甲汛期是春季,因此判定是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判定是冰川融水所致。
(2)根据乙出现的时间在春季,可以判断为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另外结合图示区域为我国,则推断春季人类用水增加导致河流水量减少。
(3)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川融水,则可判断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由于冰川量较大,因此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4)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必与全球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量用水有关。
【点睛】河流的水文特征一般包括径流量,含沙量,汛期、结冰期、水能资源、流速及水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