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课标确立的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而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我们提供给他们的学习“菜单”不能不经过精心的筛选。要选择那些最利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材料,最利于实现预习目标的材料来学习探究。《难忘的泼水节》是部编版二年级上册第六组课文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以浅显的文字介绍名人故事。要给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在读中识字,突破“音”和“形”的难点。要继续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识字等识字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生字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汉字的奥秘,感受识字的乐趣。学习本课文,利用图片要入情入境,边读边想象,抓住令人的感动我们的地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认真钻研教材后,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几个词、句,抓住重点词语谈感受,以点带面,多层次指导朗读,感受周总理与傣族人民在一起幸福快乐的度过泼水节的情景,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又突显了教学重点。
二、《难忘的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本单元的单元目标以及学生的心理、年龄和认知特点,我把目标定位为:
1.会认“碗、彩、寿”等生字,会写“忘、泼”等 12个生字。
2.在熟悉课文的同时,随文识字,理解词语。如,襟、褂、端、蘸,认识多音字“盛”、“铺”。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运用词组串联课文中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和周总理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跳舞的画面,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用词语串记忆画面,学习边读边想象画面和图文结合的学习方法。
2.体会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 理解 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引课题
1.听说我们班同学课文学得特别棒,我来考考大家,两组词语串串烧,请你快速说出它出自学过的哪些课文?描绘的是哪幅画面?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一片片绿叶,一串串葡萄。一个个山坡,一位位老乡。引导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读完课文,可以把一些词语组合起来,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记住课文中的一些画面。
2.回忆生活场景,了解“难忘”这个词语。下面的词组是你刚刚参与的一项活动,看谁的记忆最先点燃。一面面彩旗,一声枪响。一条条跑道,一群学生。
3.导入课题,学习生字小结:这些场景,已经成为我们难忘的回忆,留在我们记忆深处。板书:难忘。学习“忘”和“泼”。“忘”:上面有一个“亡”,亡羊补牢的亡,表示丢了,下面是一个“心”,在心里丢了就是——忘(生答),在心里永远不会丢就是——难忘(生答)。老师用刚刚看过一个特别难忘的视频导入课题。(播放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视频)交流:图片上的人在干什么?哪个画面让你难忘?
①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指导学生识记,一是利用动作识记“泼”,二是观察写法,利用口诀记忆:水把头发弄湿了。
②读课文中的两句话,体会“泼水”的快乐心情,教师指导:清清的水,泼啊,洒啊!人们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③引出“泼水节”,板书,补全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新词
1.出示自读要求:
(1)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号。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思考:泼水节是哪里的节日?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2.带着三个学习任务自由读书。
三、检查字词,多形式识记。
1.各种方式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重点学习“龙”字。从家乡龙口和祖国两个层面,拓展词语,丰富体验,激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了解课文,随文识字。
1.泼水节是哪里的节日?在第几自然段?教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学生读: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们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教师出示“傣族人民”图片,随文认读“傣族人民”这个词语。
2.教师出示代表傣族习俗和习惯的象脚鼓、银碗、柏树枝、凤凰花四张图片,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说出名称,认读词语,并说出依据。教师依次对“象脚鼓”“银碗”“柏树枝”“凤凰花”进行扩展训练,了解他们的美好寓意,从中感受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哪一年的泼水节最令人难忘?为什么难忘?
学生回答,教师出示最后两段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感受 1961年的这个节日对于傣族人民的不同意义。可能学生的朗读无法读出预期的效果,教师适时出示周恩来的图片,交流对周总理的了解。引导学生亲切地读——“周总理”,继而老师补充关于周总理的知识,理解“敬爱”的意思,再次引导学生怀着敬意呼唤他——“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激发起学生对周总理的敬佩情感。
五、提取画面,用关键词记录画面
1.标出描述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一句一句认真读。
2.请一个小组开火车读,其他同学闭上眼晴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画面?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课文的句子来描述。
3.教师适时引导:地面的凤凰花、江里的龙船、天上的花炮,你的脑海里除了看到了一些画面,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理解词语:一条条、一串串、欢呼。学生模仿“欢呼周总理”。理解欢呼就是高兴的大声喊。
教师归纳:就要这样,一边读一边想,画面和声音不断的出现在你脑海里,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我们就记住了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场景。板书:欢迎。这,就是读书的好方法,板书:边读边想有画面。
4.介绍关键词记忆画面的方法,教师挑出关键词,学生填空:一条条龙船、一串串花炮、一()花瓣、一()欢呼。
六、借助插图,理解词句
1.学习图文结合的方法理解课文:读课文,观察课文插图,哪个是周总理?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2.学生从衣着、表情等方面回答,教师带学生了解“襟”“褂”等字词,继而了解“对襟白褂”,更流利的读准课文。
3.随文识字——多音字:盛、铺。
4.对比学习,第一句中的铺地毯和第二句中的铺“地毯”,为什么不同?指导学生明白,第一个地毯是打了个比方,说他像地毯,就不用加引号;第二个没有打个比方,为了避免大家误会是真地毯,所以加个引号强调一下。
5.继续学习,引导学生从插图中观察周总理的动作,理解“端”“蘸”,联系生活识字。
6.从周总理的一系列动作中,概括周总理在干什么。板书:跳舞、泼水。
七、指导朗读、感受快乐气氛。
1.随着泼水节的伴奏音乐,重点朗读周总理来到人群中并和大家一起跳舞、泼水的句子。
2.出示:“清清的水,泼啊,洒啊,人们跳啊,笑啊,是那么开心。”指导朗读,感受泼到身上的快乐和幸福。因为这水是:出示清清的水、祝福的水、吉祥的水,还是......请学生发挥想象,丰富体验,加深理解。
八、总结方法、概括画面
1.图文结合我们对周总理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课文也有了自己的理解,这,又是读书的好方法,板书:图文结合收获多。
2.介绍用关键词记忆画面的方法,教师挑出关键词,学生填空:一条()一件()一条()一个()一根()一只()
3. 出示两个画面的词组,再次巩固记忆。
4.出示: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给多名学生机会,带着感情朗读这两句,然后全班齐读,感受这个特殊节日对傣族人民的非凡意义。
九、小结升华。
1.出示:一间教室一块大屏幕一位老师一群学生一片片读书声一段美好时光小结:希望我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彼此留下难忘的美好回忆。
十、布置课后作业
1、搜集关于周总理的感人故事。
2、生活中你有哪些难忘的事情,难忘的场景?请你说给同伴和家长听。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