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泽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组(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图中O代表极点,圆圈表示纬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和乙地都位于( )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北半球 D. 南半球
2. 与甲地相比,乙地地球自转( )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D.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山西省太原市(112.5°E,38°N)某同学对居住地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a、b、c、d四个日期描述正确的是( )
A. a日哈尔滨春汛现象显著 B. b日北极黄河站适宜科考
C. c日山西省正午杆影最短 D. d日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
4.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该同学记录的日出时间( )
A. a日推迟 B. b日提前 C. c日提前 D. d日不变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各序号( )
A. ①③的形成为热力作用 B. 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C. ③⑥影响下多阴雨天气 D. 受⑤影响,伦敦终年温和湿润
6. 推测气流②风向的变化过程( )
A. 西风——偏西风——西北风——北风
B. 北风——偏北风——东北风——东风
C. 东风——偏东风——东南风——南风
D. 南风——偏南风——西南风——西风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①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A. 富含生物化石 B. 有较多的气孔 C. 质地坚硬致密 D. 有明显的层理
9. 人们经常使用的装修材料之一的大理岩属于( )
A. 岩浆岩 B. 岩浆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下图为“湄公河三角洲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湄公河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 该地区气候形成原因与地面状况有关
C. 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常年稳定 D. 该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11. 下列有关湄公河三角洲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广阔,乳肉畜牧业发达 B.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C. 为著名的新兴工业区 D. 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12. 甲国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有利条件有( )
①林木资源丰富②劳动力廉价③资金雄厚④交通便利⑤地理位置优越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读“某月的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此季节,图中②处季风成因最主要的是( )
A. 澳大利亚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
B. 赤道低气压带与亚洲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 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巨大海陆热力差异
D.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14. 关于此季节图中③处气候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干燥 B. 降水丰沛 C. 高温多雨 D. 雨热同期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20时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16. 图中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B. 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 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D. 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________。
(2)这天C地________点日落。ABCD四地白天由长到短是________。
(3)这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为________。
(4)有一个人从B点沿经线发射炮弹,该炮弹可能落在D点的________侧。(填“东”或“西”)
(5)此刻,若C点为90°E,则新的一天的范围为________。
18.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4)简述黄河宁夏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8月25日晚,持续了四天的重庆北碚山火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以火攻火”一词很快就登上了热搜。“以火攻火”也就是“点倒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1)重庆北碚山火的发生与2022年7月以来的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有关。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大火发生前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的原因。
(2)“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运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使山火与倒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试简述其原理。
鸡泽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组(每题3分共,48分)
下图为“某半球俯视图”,图中O代表极点,圆圈表示纬线,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甲地和乙地都位于( )
A. 东半球 B. 西半球 C. 北半球 D. 南半球
2. 与甲地相比,乙地地球自转的( )
A.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大 B. 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小
C.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大 D. 角速度相等,线速度较小
【答案】1. D 2. C
【解析】
【1题详解】
据图可知,在“某半球俯视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方向,可知O点为南极点,图示区域位于南半球,甲地和乙地都位于南半球,D正确, C错误。图中没有经度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两地所属东西半球, AB错误。故选D 。
【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AB错误。不考虑海拔因素,地球表面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读图可知,甲地比乙地距离极点更近,因此甲地纬度高于乙地,所以自转线速度甲地小于乙地, 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地球自转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地球表面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相等。不考虑海拔因素,地球表面纬度越高,自转线速度越小。
山西省太原市(112.5°E,38°N)某同学对居住地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a、b、c、d四个日期描述正确的是( )
A. a日哈尔滨春汛现象显著 B. b日北极黄河站适宜科考
C. c日山西省正午杆影最短 D. d日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
4. 若黄赤交角变小,则该同学记录的日出时间( )
A. a日推迟 B. b日提前 C. c日提前 D. d日不变
【答案】3. C 4. D
【解析】
【3题详解】
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年中夏至日出时间最早,冬至日出时间最晚。从图中可以看到a日期日出时间最晚应为冬至日,冬至日前后并不会发生春汛,A选项错误。c日期日出时间最早,应为夏至日,b日期位于a、c之间,应为春分日前后,北极黄河站附近适宜科考应为北半球夏半年,B选项错误。 c日期为夏至日,山西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这一天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杆影一年中最短,C选项正确。d日期位于夏至日之后,应为秋分日前后,长江流域油菜花盛开应为春季,D选项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当黄赤夹角变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变小。 a日为冬至日,黄赤夹角变小,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变小,昼弧和夜弧差异减小,其白昼时间变长(太阳直射点的最南位置不到原来的南回归线,故黄赤交角变小后太阳直射点最靠南时北半球的山西昼长也比原来长一些),故其冬至日出时间应提前,A选项错误。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分,与黄赤交角变大变小并无影响,故其日出时间不变,B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c日为夏至日,黄赤夹角变小,晨昏线与经线夹角变小,昼弧和夜弧差异减小,其白昼时间变短(太阳直射点的最北位置不到原来的北回归线,故黄赤交角变小后太阳直射点最靠北时北半球的山西昼长也比原来短一些),故其夏至日出时间应推迟, C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南北回归线间是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假如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太阳直射的范围也将扩大或变小。地球上极圈内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极圈的度数是回归线度数的余角。因此,黄赤交角扩大,极圈的度数减小,极圈到极点的范围扩大,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扩大;而如果黄赤交角减小,极圈的度数增大,极圈到极点的范围减小,有极夜和极昼现象的范围也随之减小。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三圈环流示意图,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各序号( )
A. ①③的形成为热力作用 B. 此时为北半球冬季
C. ③⑥影响下多阴雨天气 D. 受⑤影响,伦敦终年温和湿润
6. 推测气流②风向的变化过程( )
A. 西风——偏西风——西北风——北风
B. 北风——偏北风——东北风——东风
C. 东风——偏东风——东南风——南风
D. 南风——偏南风——西南风——西风
【答案】5 D 6. D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为赤道低气压带,是热力作用形成,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作用形成,A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为北半球的夏季,B错误;③为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C错误;⑤为盛行西风,受其影响,伦敦终年温和湿润,D正确,所以选D。
【6题详解】
据图分析,气流②是赤道上空流向较高纬度上空的高空气流,最初是南风,后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逐渐向右偏,形成偏南风、西南风,最终偏转为与等压线平行的西风,D正确,ABC错误,所以选D。
【点睛】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地球的自转,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赤道,则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从北半球来看,赤道地区上升的暖空气,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南风)移动,受地转偏向力影响,由南风逐渐右偏成西南风,在30°N附近上空堆积,于是产生下沉气流,致使近地面气压升高,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图为某地地层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7. 图中岩层,最晚形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①岩石在地表的部分常具有的特征是( )
A. 富含生物化石 B. 有较多的气孔 C. 质地坚硬致密 D. 有明显的层理
9. 人们经常使用的装修材料之一的大理岩属于( )
A. 岩浆岩 B. 岩浆 C. 变质岩 D. 沉积岩
【答案】7. A 8. B 9. C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②、③、④三个岩层具有明显层理构造,为沉积岩,先形成的在下,后形成的在上,因此这三层中形成最晚的是②层,①岩层为岩浆岩,图中岩浆岩穿透②岩层并覆盖其上,表明①岩层形成比②岩层晚,因此图中四个岩层中最晚形成的是①,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
【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岩层的岩体在地表形成火山锥,应为喷出型岩浆岩,喷出冷凝速度较快,岩浆中气体排出过程形成较多气孔构造,质地相对比较疏松,B符合题意,排除C;化石分布在沉积岩层中,①为岩浆岩,排除A;层理结构一般是沉积岩特征,岩浆岩大多不具有这一特征,排除D,故选B。
【9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大理岩为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形成的,属于变质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层层序律三定律:一是叠层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上新下老;二是原始连续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横向连续延伸;三是原始水平律,地层未经变动时则呈水平状。
下图为“湄公河三角洲略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下列关于湄公河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 该地区气候形成原因与地面状况有关
C. 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常年稳定 D. 该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11. 下列有关湄公河三角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广阔,乳肉畜牧业发达 B. 农作物以水稻为主
C. 为著名的新兴工业区 D. 居民多为黑色人种
12. 甲国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有利条件有( )
①林木资源丰富②劳动力廉价③资金雄厚④交通便利⑤地理位置优越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答案】10. D 11. B 12. A
【解析】
【分析】
10题详解】
湄公河三角洲受南亚季风控制,夏季吹西南风,冬季吹东北风,形成热带季风气候,A错误;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造成,B错误;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受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流量大,冬季小,季节变化大,C错误;该地区为河口三角洲地形,由河流沉积作用形成,D正确。故选D。
【11题详解】
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雨林,草原广阔错误,A错误;湄公河三角洲水热充足,水稻种植业发达,B正确;湄公河地区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没有知名的新兴工业区,传统工业比重大,C错误;居民多为黄色人种,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甲国为越南,该地区的植被主要为热带季雨林,林业资源丰富,①正确;越南相较于中国,资金和科技都落后于中国,不具备吸引力,③错误;东南亚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距离马六甲海峡较近,地理位置优越,②⑤正确;与中国东部相比,越南的交通不具有很强的吸引力,④错误;综合A选项正确。故选A。
【点睛】东南亚地区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且廉价,加工工业发达,热带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较大。
读“某月的气压中心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此季节,图中②处季风成因最主要的是( )
A. 澳大利亚与亚欧大陆之间的气压差异
B. 赤道低气压带与亚洲低压之间的气压差异
C. 太平洋与亚欧大陆之间巨大的海陆热力差异
D.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14. 关于此季节图中③处气候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干燥 B. 降水丰沛 C. 高温多雨 D. 雨热同期
【答案】13. D 14. A
【解析】
【13题详解】
②处位于印度半岛。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故D正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南亚季风成因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错误。B、C项与②处季风形成无关,故错误。故选D。
14题详解】
图中③处位于我国东部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降水丰沛,冬季温和少雨,A错误,BCD描述正确。根据题意,故选A。
【点睛】亚洲南部和东部是世界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东部的季风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造成,而南亚的夏季风的成因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
读某区域两个时刻等压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20时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 )
A. 偏东风 B. 偏西风 C. 偏南风 D. 偏北风
16. 图中20时,M地与丙地相比,其风力大小及主要原因是( )
A. 大,M地地面摩擦力小 B. 大,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C. 小,M地地面摩擦力大 D. 小,M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答案】15. C 16. A
【解析】
【15题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山东半岛位于黄海附近,结合10月8日20时图及所学知可知,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然后根据北半球向右偏转30°~45°可知,20时黄海地区的风向为偏南风,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
读图可知,20时, M 地和丙地等压线疏密程度差不多,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BD错误; M 地地处沿海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小,风力大;丙地地处内陆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面摩擦力大,风力小,A正确,C错误。故选A。
【点睛】高空风平行于等压线,近地面风斜穿等压线。风速大小与等压线疏密程度有关,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二、综合题(共52分)
17.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________;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________。
(2)这天C地________点日落。ABCD四地白天由长到短是________。
(3)这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为________。
(4)有一个人从B点沿经线发射炮弹,该炮弹可能落在D点的________侧。(填“东”或“西”)
(5)此刻,若C点为90°E,则新的一天的范围为________。
【答案】 ①. 冬至 ②. 23°26′S ③. 16 ④. BADC ⑤.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⑥. 西 ⑦. 30°W向东至180°
【解析】
【分析】
【详解】(1)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以北地区都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射点在23°26′S。
(2)A点所在经线平分昼半球,地方时为12时。C点在西边,与A点相差4小时,因此A点地方时为8时。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长由南极圈(24小时)向北极圈(0小时)逐渐递减,因此四地昼长由长到短分别是BADC。
(3)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地区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最小值为北半球各地。
(4)B点在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会受到向左偏转的地转偏向力。从B点沿着经线向北发射炮弹,炮弹可能落在D点的西侧。
(5)若C点为90°E,0时所在经线为30°W,因此新的一天的范围为30°W向东至180°。
【点睛】日期分界线有两条:其中一条为国际日期变更线(即180°经线),是固定的;另一条为0:00所在经线,是移动的,所有的经线都有可能是0时。其中,0:00以东→180°为新一天;0:00以西→180°为前一天。
18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材料,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
(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4)简述黄河宁夏段的主要水文特征。
【答案】(1)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低地,是内力作用造成;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平原地形,是外力作用的表现。
(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
(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4)流量夏季大、冬季小;冬季结冰,有凌汛;含沙量较小。
【解析】
【分析】本题以黄河宁夏段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我国部分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大地地质构造、我国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宁夏平原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图可以看出: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带,两侧地块相对抬升,中间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地形平坦,河流多发育河曲地貌,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堆积形成河漫滩,河漫滩平原相连形成大面积平原,所以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宁夏平原由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AB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说明地势相对较低,其形成原因是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形成河谷(山谷);CD 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等高线向低处凸出说明地势相对较高,其形成原因是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为主(形成地上河)。
【小问3详解】
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搬运能力的减弱,泥沙逐渐沉积。一般来说,颗粒大,比重大的随着流速减缓、搬运能力减弱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可以随着水流到更远的地方,然后才沉积。
【小问4详解】
黄河宁夏段的水文特征主要与降水、融水、所处区域的纬度位置、河道流向、气候等有关,当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冬季气温低于0℃;河流部分河段由低纬流向高纬。水文特征表现为流量夏季大、冬季小;冬季结冰,有凌汛;含沙量较小。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2年8月25日晚,持续了四天的重庆北碚山火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以火攻火”一词很快就登上了热搜。“以火攻火”也就是“点倒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
(1)重庆北碚山火的发生与2022年7月以来的持续晴热高温天气有关。请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大火发生前出现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的原因。
(2)“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运用了热力环流的原理,使山火与倒火相遇时,可燃物和氧气都已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试简述其原理。
【答案】(1)纬度低,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昼长夜短,太阳辐射量大;长时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持续形成晴朗天气,大气削弱作用弱,地面接受太阳辐射而升温;地面辐射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形成高温天气。
(2)山火导致火场气温升高,气流上升,近地面水平气流由四周向火场,吸引"倒火"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形成一个没有燃烧物的隔离带从而阻止了火势的蔓延。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重庆山火”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热力环流的成因及原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川渝地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7月昼长夜短,太阳辐射强;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晴朗天气持续时间长,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地面持续升温;由于地面辐射强,释放能量多,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而形成高温天气。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消防人员有时会用"点倒火"的方式快速灭火。在风力很小的情况下,山火会导致火场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在近地面形成低压,使得近地面水平气流会由四周流向火场,此时在火场周围点倒火,“倒火”会向火场方向燃烧。当两火相遇时,可燃物都已经燃烧殆尽,山火自然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