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发出声音响度不同
C.弹钢琴时不断变换手指的位置,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
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目的是为了减弱噪声
2.(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统考期末)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声音打交道,以下有关声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人类用语言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B.乙图: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
C.丙图: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制成声呐,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深度
D.丁图: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3.(2022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统考期末)我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装有板墙,它的作用主要是减弱噪声,这种减弱噪声的方法属于( )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在声源和人耳处减弱
4.(2022秋·黑龙江鸡西·八年级期末)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5.(2022秋·黑龙江绥化·八年级期末)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 B.在学校周围植树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 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
6.(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八年级期末)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7.(2022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噪声已成为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图片信息反映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射击时戴耳罩 B.双层隔音玻璃C.禁止喧哗 D.噪声检测仪
8.(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上小轿车正常行驶时速度是4m/s
B.击鼓时,力量越大音调越高
C.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教室的门宽约80cm
9.(2022春·黑龙江绥化·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物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
D.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可以有效控制噪声
10.(2022秋·黑龙江七台河·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11.(2022秋·黑龙江双鸭山·八年级统考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C.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D.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响声越大
二、多选题
12.(2022秋·黑龙江牡丹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做法中,有利于控制噪声的是( )
A.在强声源旁设置隔音板
B.在市区严禁燃放鞭炮
C.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笛
D.在学校附近修建发动机的修理厂
13.(2022秋·黑龙江牡丹江·八年级统考期末)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利用超声波不能测出地球到月球之间的距离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
D.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三、填空题
14.(2022秋·黑龙江哈尔滨·八年级统考期末)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属于在 减小噪声;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属于在 减小噪声。(均选填“声源处”、“声音传播途中”或“人耳处”)
15.(2022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期末)中国最年轻的兵种中特种兵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无声手枪,还有特种作战消音靴。作战消音靴是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是防止 (选填“音调”或“响度”)过大而露目标。
16.(2022秋·黑龙江佳木斯·八年级统考期末)在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交警部门在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
17.(2022秋·黑龙江佳木斯·八年级统考期末)为了营造安静的校园环境,交通部门在学校附近的马路旁设立如图所示的标志,是为了在 处减弱噪声;利用超声波探伤的原理是声能够传递 (填“信息”或“能量”)。
18.(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八年级统考期末)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如图),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 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 处控制噪声。
19.(2022秋·黑龙江齐齐哈尔·八年级统考期末)随着人们对住宅功能标准的不断提高,门窗玻璃由普通玻璃改用双层真空玻璃,如图所示。这种玻璃不影响采光但却能起到减弱噪声的效果,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 的原理,从 减弱噪声。
20.(2022秋·黑龙江绥化·八年级期末)中考前夕,为了不打扰小明学习,姥姥看电视时调小了音量,这是在 减弱噪声的.调小音量也是为了减小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
21.(2022秋·黑龙江大庆·八年级统考期末)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 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22.(2022秋·黑龙江绥化·八年级统考期末)噪声也是由发声体 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 (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
参考答案:
1.C
【详解】A.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能区分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用大小不同的力击鼓,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发出声音响度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弹钢琴时不断变换手指的位置,琴弦振动部分的长度发生变化,琴弦振动的频率改变,目的是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阻断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甲图中人类用语言表达信息、情感、并进行交流,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乙图中暖气管能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说明固体能传播声音且传播声音的效果好,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丙图中船向水中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物体被反射回来,从而可用来确定潜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深度,利用了回声定位,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丁图中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可以减弱噪声,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我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两侧装有板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故B符合题意;
C.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A
【详解】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学校周围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纺织车间工人戴上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阳台及窗户安装双层隔音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控制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机的头盔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只能用来监测噪声,不能控制噪声,故C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B
【详解】A.射击时戴耳罩能阻止声音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双层隔音玻璃能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噪声检测仪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D
【详解】A.4m/s=14.4km/h,此速度严重低于高速公路上对小轿车限速,故A错误;
B.击鼓时,力量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工厂里的工人戴一个防护耳罩,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一般学校教室门的宽度为70cm~100cm,教室的门宽约80cm,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A.真空不能传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不同,故A错误;
B.振幅与响度有关,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和信息,医生利用听诊器捕获人体内的声音信息,来诊断疾病,故C正确;
D.噪声监测装置是显示噪声的强弱,并不能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A.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通过音色来辨别的,故A错误;
B.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墙和道路两旁植树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故C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振幅不同,所以音叉发声的响度会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学校周边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所以A错;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错;
C.声的利用有两种形式:传递信息、传递能量,超声波碎石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C对;
D.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与频率无关,而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D错.
12.ABC
【详解】A.在强声源旁设置隔音板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市区内严禁燃放鞭炮可以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同时可以制止噪声的产生,故B符合题意;
C.医院周围不准交通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在学校附近修建发动机的修理厂会产生噪声,从而影响学生学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13.BCD
【详解】A.只要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因为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20~20000Hz之间,且有传声介质和一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是真空,利用超声波不能测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故B正确;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其发声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学校周围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BCD。
14. 声源处 声音传播途中
【详解】[1][2]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可以防止声音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小噪声;在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声音传播途中减小噪声。
15. 声源 响度
【详解】[1]靴振动产生声音,靴是声源,作战消音靴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作战消音靴通过多孔吸收声音,使声音慢慢变小,故这样做主要是是防止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
16. 音调 声源
【详解】[1][2]当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时,琴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频率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会发生变化,禁止汽车鸣笛,是防止噪声的产生,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7. 声源 信息
【详解】[1]该标记是禁止鸣笛,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
18. 空气 音调 声源
【详解】[1]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而声源和人耳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故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
[2]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空气柱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3]禁止车辆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9. 不能传声 传播过程中
【详解】[1][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双层真空玻璃是利用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原理,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0. 声源处 响度
【详解】把电视音量调小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防止影响小明学习;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所以把音量关小是为了减弱声音的响度.
21. 音调 能量 1531 真空不能传声
【详解】(1)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调节二胡的松紧程度,改变了弦的松紧,改变了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
(2)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3)声音到达海底的时间为:
t=2s/2=1s,
由v=s/t可得,海洋的深度为:
s=vt=1500m/s×1s=1500m.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
22. 振动 声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是发声体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2]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禁止噪声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