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16 夏天里的成长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会写“棚、苔”等9个字,会写“活生生、苔藓”等11个词语。 2.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学习重难点 找出文章的中心句,能说出课文从哪些方面描写“夏天里的成长”。
学情分析 经过六年的培养,学生已经养成了基本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参与课堂学习,自觉的完成各项作业,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积极在课堂上表现。抓住学生这一年龄特征 ,我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单元篇章页,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重点,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长现象展开谈话,拉近学生与课文题目的距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
1.引入篇章页:经历了一个又一个夏天,你们不知不觉地就长大了,在这成长的过程中,你们学过很多文章,也写过很多文章,你们觉得一篇好文章什么最重要呢?(中心思想)
2.课件出示单元篇章页:
梁朝的萧统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预设】“立意”就是作者写文章的目的,“意”就是中心意思。
3.明确: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我们要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并且要学会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齐读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
3.引入课题:同学们,说起夏天,你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心中的夏天,你会用哪一个呢?(叫学生到黑板上写关键词)夏天,我们每个人的感觉都不一样。在作家梁容若的笔下,夏天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小散文—《夏天里的成长》。
齐读课题。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预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在预习中解决问题。自学生字词,扫除字词障碍,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从文章整体入手,粗线条勾画课文轮廓,让学生对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表达方法有初步的认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扫除障碍。
(1)同桌互相检查学习任务单的第1题,有错字及时纠正。
【预设】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结构及笔画,重点字教师示范书写。
瀑:右边下面的部件不要写成“水”;
缝:要注意走之与左右两个部件之间穿插避让,注意正确的笔顺。
(2)检查生字词。
出示:
活生生 苔藓 草坪 甘蔗 瀑布 增加
缝隙 软绵绵 谚语 棚架 农作物 尽量
指名认读,互助正音,齐读。
强调:缝隙(fèng) 尽量(jǐn)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写了有关夏天的什么内容呢?找到相关的句子,完成学习任务单的第3题。
汇报交流:“生物快速生长”“大地什么都在长”“人要用力地长”
(3)你们真厉害!这么一梳理,不仅读出了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弄清了文章的结构,还读出了其他三个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4)小结:作者通过“动植物的生长,山河大地、铁轨柏油路的生长,孩子的成长”这样三个方面,写出了“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学习任务三:回顾课堂,布置作业
(设计意图:本环节用抒情式的语言进行课堂小结,渲染热烈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对下节课的学习饱含期待。最后落实本课的生字词书写,做到堂堂清。)
1.课堂小结:火热的夏天里,万物充满生机。夏天就是这样一个丰富多彩、充满激情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万物迅速生长着,唯恐辜负了这个好时节。
2.布置作业:
(1)工整规范地抄写本课词语:活生生、苔藓、草坪、甘蔗、瀑布、增加、缝隙、软绵绵、谚语、棚架、农作物、尽量。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导语初步明确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那么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探究。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1.工整规范地抄写本课词语。
2.完成分层作业第一课时。
板书:
竹节人
课 题 16 夏天里的成长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学 校 授课班级 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学习各个自然段,体会这一自然段是怎样体现课文的中心意思的。 2.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体会课文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写法。
学情分析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于夏天里各种事物 飞快地长、跳跃地长这些句子,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但是对于如何体现“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这 个习作单元教学重点有一定的难度。教学设计中我 们要聚焦“立意”要素,引导学生经历有发现、有成长 的学习过程。
教学辅助 PPT、学习任务单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四: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习作单元。教学时,要有意识的带领学生关注单元“双线架构”,围绕单元目标,落实语文要素。)
1.回顾第一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梳理课文脉络,完成课文树。(学习任务单)
(1)中心意思:文章围绕哪句话写的?(板书:中心意思)
(2)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作者从几个方面来写?(板书:不同方面)
(3)不同例子:作者选择了哪些事物做例子呢?
2.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是本课的学习重点。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继续去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吧。
学习任务五:研读课文,感悟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充分利用树形图,直观形象地引导学生揣摩、掌握“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整体感知与细节品析相结合,既避免阅读的“碎片化”,更能挖掘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从而习得方法。)
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动植物的生长。
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相应的中心句。
交流:(课件出示)
提问: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预设】“飞快的长”表示长得快;“跳跃的长”表示前后变化大。
(4)浏览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动植物的生长?这些动植物是怎样长的?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学习任务单)
动植物 怎样长
小组交流:(课件出示)(相机完成树形图)
动植物 怎样长
瓜藤 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竹子、高粱 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苞蕾 昨天是……今天是……明天是……
苔藓 几天不见,就长满了……
草和菜 几天不见,就变成了……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
提问:这些事例是怎么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预设】瓜藤,竹子,高梁的长体现了“飞快的长”;苞蕾、苔藓、草和菜、小猫小狗小鸡小鸭的变化,突出了“跳跃的长”;作者从长短、形态、大小等不同方面来写动植物的生长,表现了“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6)提问:纵向观察表格,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列举事物的。
【预设】以时间长短为序
(7)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示“长”的词语,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运用富有变化的表示“长”的词语,如“长出”“多出”“变成”“长满”“有了”,表现不同事物成长的不同形态,避免了单调。
从这些关键的语句中,你体会到什么?(万物远速生长)
(8)指导朗读,师生合作朗读,感受夏天万物迅速生长的这份盎然生机。
2.学习第三段,感受山河大地的“生长”。
(1)请快速浏览第三自然段,找出中心句。
(课件出示):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2)圈一圈:都写了什么“生长”?
【预设】:山、地、河、铁轨、柏油路。(相机完成树形图)
(3)同学们,你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描述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吗?
交流汇报:
【预设】
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因为铁路的铁轨也长,所以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了。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面高起来。
(4)发现:这些也是“长”吗?这里的“长”是什么?
(5)指导朗读:加动作读、师生配合读。
(6)探究:是什么让它们都在“长”。
(7)理解“不热不长,不热不大”:夏,大也。——《尔雅》。
(8)感受作者视角:你觉得作者笔下哪种生长最神奇?
【预设】:铁轨、柏油路。思考:为什么不写热胀冷缩?视角独特,语言新鲜有趣。
(9)儿歌小结:写“长”不用“长”,都能写好“长”,语言新鲜又有趣,值得我们来学习。
3.学习第四自然段,体悟人的“成长”。
(1)过渡:同学们,有生命的植物,动物和不具生命的山水、铁轨甚至柏油路在夏天里都在成长,说明了夏天的确是万物迅速成长的时期,那么人也是一样的,也是在一天天地长大。请大家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并找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
(课件出示)
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2)交流:说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写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
引导:①学生们在夏天里是怎样成长的?②读读文中的两句谚语,想一想作者引用它们是为了说明什么。③由农作物想到了人应该怎样生长?
明确:作者先讲学生们的成长,再引用农家该语,从农作物说到人,最后点明中心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3)提问:“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如何理解这句话?
①学生讨论交流。
②点拨:这里的“热天”仅仅指的是夏天吗?这里的“长”只是指身体的长、在学校年级的变化吗?(相机完成板书树形图中“人”部分内容。)
明确:青少年时期就相当于人生中的“热天”,这个时候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还指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更侧重于人的精神上的成长。
(4)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又得到怎样的启示?(学生畅谈)
明确: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获取知识、能力,不能错过获得知识储备的最佳时期,否则可能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5)齐读第4自然段。
学习任务六:领悟写法,学以致用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任务驱动,带领学生读原文,发现不论是2000多字的原文,还是500多字的课文,都有共同的写作秘密: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来写,使学生思维得到提升,及时迁移训练,当堂巩固消化。)
1.体会写法:同学们,结合树形图,你发现本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围绕中心意思写)
2.讨论写法:本文第2—4自然段的顺序可不可以调换?删去其中的一个自然段可不可以?
明确:本文从三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围绕中心意思写,使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更深入。
3.发现特色: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多次的朗读体验,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预设】:说到视角独特、语言新鲜,第四段话里也有几处语言很新鲜有趣,谚语:“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
(1)理解:这两句北方农业谚语,讲的什么意思?
(2)作者想通过这两句谚语告诉我们什么?
①农作物到了该长的时候不长,或是长得太慢,就没有收成的希望。
②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看似在写庄稼,其实作者是告诉我们:黑发不知勤学早、少壮不努力、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小结:本文语言优美、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然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4. 小练笔: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秋天的脚步也随之近了。请你模仿课文的写法,围绕中心句:秋天的脚步近了,完成思维导图,看谁想到的方面最多、最好。(只罗列段落的主要意思即可)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无论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还是无生命的山河大地,它们都在夏天迅速地生长,更深刻地领悟到了人“要赶时候”“尽量地长”。我们还学会了“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
自主作业:
根据自己的情况,可以选择一项或两项完成。
积累: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2)练笔:夏天,你的周围还有哪些事物也在生长?用自己的话写一写,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创作。
板书:
夏天里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