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夏天里的成长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一:初读课题,释疑解惑。
读了课题《夏天里的成长》,我猜想:
我的疑惑: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
1.读拼音,写字词。
péng jià tái xiǎn cǎo píng gān zhe
( ) ( ) ( ) ( )
pù bù zēng jiā fèng xì yàn yǔ
( ) ( ) ( ) ( )
2.同桌互相读读上面的词语,注意有错及时纠正过来。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写了有关夏天的什么内容呢?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学习任务一(学生自由回答)
略。
学习任务二
1.棚架 苔藓 草坪 甘蔗 瀑布 增加 缝隙 谚语
2. 强调:缝隙(fèng) 尽量(jǐn)
学习任务三:
第16课 夏天里的成长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单
学习任务四:
1. 回顾第一课时学习内容,梳理课文脉络,完成课文树。
学习任务五:
1.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动植物的生长。
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画出相应的中心句。
(2)浏览第2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动植物的生长?这些动植物是怎样长的?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的表格。(学习任务单)
动植物 怎样长
2.学习第三段,感受山河大地的“生长”。
(1)请快速浏览第三自然的,找出中心句。
(2)圈一圈:都写了什么“生长”?
(3)同学们,你会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描述这五种事物成长的特点吗?
3.学习第四自然的,体悟人的“成长”。
(1)请大家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课文是如何具体写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
(2)提问:“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如何理解这句话?
(3)同学们,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又得到怎样的启示?
学习任务六:
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秋天的脚步也随之近了。请你模仿课文的写法,围绕中心句:秋天的脚步近了,完成思维导图,看谁想到的方面最多、最好。(只罗列段落的主要意思即可)
参考答案:
第二课时
学习任务四:
学习任务五:
(1)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2)
动植物 怎样长
瓜藤 一天可以长出几寸
竹子、高粱 一夜可以多出半节
苞蕾 昨天是……今天是……明天是……
苔藓 几天不见,就长满了……
草和菜 几天不见,就变成了……
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个把月不过来,再见面,它已经有了……
2.(1)随着太阳威力的增加,温度的增加,什么都在生长。
(2)山、地、河、铁轨、柏油路。
(3)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一天地变丰满。因为稻秧长,甘蔗长,所以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来。因为水长,瀑布长,所以河也是一天一天地变宽变深。因为铁路的铁轨也长,所以连接处的缝隙几乎填满了。因为柏油路长,所以路面高起来。
3.(1)作者先讲学生们的成长,再引用农家该语,从农作物说到人,最后点明中心人“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
(2)青少年时期就相当于人生中的“热天”,这个时候是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还指知识的积累,思想的成熟,更侧重于人的精神上的成长。
(3)我们一定要在青少年时期珍惜时间,积极获取知识、能力,不能错过获得知识储备的最佳时期,否则可能成为一事无成的人。
学习任务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