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3 15:4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纪念鲁迅有感
鲁 迅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毛泽东曾评价: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臧克家
臧克家,现代著名诗人,山东诸城人。193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烙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后又相继出版了《泥土的歌》《欢呼集》《臧克家诗选》等诗集。
创作背景
有的人
1949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臧克家来到北京,亲身参加了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文本
正确、流利、有感情
有的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肉体亡,精神永存
虽死犹存
肉体在 ,精神亡
虽存犹死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轻蔑、鄙夷、厌恶、痛恨
庄重、惋惜、肯定、赞颂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骑”:反动派欺压人民,作威作福的丑态
“俯”:低下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鲁迅散文《野草》,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愿意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
你想到了什么?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做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跨”——反动派的必然下场
“摔”——打倒,推翻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反动派和贪官想名垂千古却遗臭万年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对 比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进行对照、比较。
作用:通过比较分清好坏,辨别是非。
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手法的词句:
生死价值观对比
活着——————死了
死了——————活着
01
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
刻名字想不朽
情愿做野草,等火烧
别人不能活
为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
俯身做牛马
02
03
04
人民群众对两种人的态度:
名字烂的更早-----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下场可以看到
抬举的很高很高
05
06
07
摔跨-----记住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
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底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
人民把他摔跨;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的更早;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
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给人民做牛马的
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的很高,很高。
反 复
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有意让一个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
作用:强调语气,加强情感。
请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反复的词句
第一节
有的人
第二、五节
骑在人民头上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第三、六节
把名字刻入石头
第四、七节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
领悟诗歌主旨
这首诗不只是写对鲁迅的怀念,还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什么样的人是有价值的人?
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01
04
03
02
岳飞
自小习文练武,一心报效国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所带领的岳家军另金人闻风丧胆
焦裕禄
风沙漫天,他带头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他带头查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他访贫问苦,给群众送救济粮。
李素丽
遇到老弱病残孕搀上扶下,提醒中学生维护公交车秩序,她说“辛苦我一个,方便众乘客”
王伟
从小立志报国自愿应招入伍,在部队苦练本领,多次立功受奖。在执行任务时飞机被撞毁,光荣牺牲,被称为“光荣卫士”
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试牛刀
有的人
对比,反复是这首《有的人》突出的写作特点。第一小节突出了两种对立的人,用____与_____进行了对比。
连一连
(1)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2)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3)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1)我为人人,
鞠躬尽瘁。
(2)虽生犹死, 行尸走肉
(3)虽死犹生,
永垂不朽




古诗(用简单语言表达丰富内涵)
参考点-------多读:初读----讲解完意思后再读----讲完-背下来
流程:1、解题——读课题
2、读——自由读、请个别同学读(注意音调,多音字等)
3、寻找大问题,引入诗篇
反思总结
1、诗篇主线————纪念鲁迅先生
2、两个感叹号的区别
3、文章内部穿插继续补充鲁迅先生作品,写作背景等情感的表达,加深学生对情感的理解、把握与感知。
4、一、二年级:拼音,字,词
三、四年级:重点段落
五、六年级:把握全篇文章,结构方面分析,手法方面分析,情感表达、题
5、课文录音(不能为了读而读,鹦鹉学舌不可取,一般老师范读,最开始采取自读——点个别人读,纠正),做动作,表情要自然,不能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
6、难点:自己理解的情感如何传达给学生
了解学生学情,课前明确学生已经懂了哪些知识,课堂上需更加深入
7、新颖点(特色但运用好很难——把握时间不可喧宾夺主时间过长,也不可一带而过,需稍加分析。):群文类读(类似的课外文章的对比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