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3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5:1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 海底世界
【教材分析】
一、教材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海底世界》一课通过通俗形象的语言,从海底的宁静、声音、动物、植物和矿产五方面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
(1)全文共 7个自然段,分为 3个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以问句开头,既吸引读者,也点明这篇课文要介绍的是大海深处的情況。第二部分(第二至六自然段),紧扣第一段提出的问题,写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富两大特点。其中第二、三自然段之间有一定的联系,第二自然段主要讲海底是宁静的,第三自然段则补充说明海底虽然宁静,但借助水中听音器可以听得到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第四至六自然段分别从动物、植物、矿产 3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也回应课文第一自然段的问题,前后呼应。
(2)题目“海底世界”,直接表达所写内容,指向性明确,体现文章主旨。以海底作为主题,并将广阔海底作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去描绘,带领学生一起进入奇幻的海底世界。
2.从语言表达上看本课在表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本文在表达上突出的特点就是结构清晰,不仅课文整体结构非常清楚,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以问句开头,直指大海深处。而且中间部分的每一个段落也都明确围绕着一个意思来写。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海底的黑暗和有光的特点来体现海底的宁静;第三自然段是围绕海底声音来写,写出了海底声音多而小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围绕海里动物的活动方式来写;第五自然段围绕海底植物色彩和大小的差异来写;第六自然段写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最后以第七自然段“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做总结,前后呼应。
(2)表达方法多种多样。
①运用了恰当丰富的修辞手法。第二自然段写海底的的宁静 “在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却有许多光点像闪烁的星星,那是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海底黑暗中的亮光。“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用比喻手法体现鱼的身形特点和游行速度快。第三自然段介绍水中声音时,使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句式,体现水中声音的多样化。“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利用拟人修辞体现海底动物在发声音和活动方式上的特点。
②擅用表示声音的词体现海底动物声音的多样性。第三自然段中,运用拟声词将海底动物的声音进行介绍:“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选取生活中熟悉的动物声音,并以此来介绍海底动物的声音,使读者对海底世界的声音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
③多处对比,突出特点,使内容更加生动。第二自然段将海面的波涛澎湃与海底的宁静做对比;海面的光亮与海底的黑暗做对比;行进速度每小时四米的海参与时速几十千米的梭子鱼做对比;最小的单细胞海藻与长达二三百米的海藻做对比,体现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
④多处举例,体现海底物产丰富,海底世界多姿多彩。介绍海底声音时用了“嗡嗡、啾啾、汪汪、打鼾”甚至一种生物在不同情况时发出不同的声音,以此体现海底声音的多种多样。介绍海底动物活动方法时,用海参的爬行、梭子鱼的游动、乌贼和章鱼喷水、贝类的巴五种动物不同的活动方法,体现海底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介绍海底植物时,不仅介绍了海底植物颜色的多种多样,还以海藻为例介绍同类植物大小的差异。
(3)巧用标点,引起读者思考。第一段中“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问句开头,直指课文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并继续阅读下文。第三段介绍海底声音时,最后以省略号结尾,代表海底声音还有很多不能一一说明,可以让学生继续举例,体现海底声音的多种多样。
(4)巧用数字,直观体现海底世界。“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千米深。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最大的海藻长达二三百米,是地球上最长的生物。”数字的使用可以使海底这个奇异的世界直观地向我们展现出来。
二、教材位置
1.人文专题位置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海底世界》以总分总的形式从海底的宁静、声音、动物、植物、物产等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产的丰富。课文分五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是对本单元语文要素的体现,也是对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训练的进一步提升。
2.训练重点位置
(1)单元导语中指出“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海底世界》以总分总的形式,分海底的宁静、海底的声音,海底的动物,海底的植物及海底矿产五方面介绍了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引导学生将第三单元中“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要素应用的本课中,把握各段第一句,并与内容相结合,明确课文分了几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物产丰富,景色奇异。
(2)课后思考题
①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本题直指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课文以问句开头,引发读者思考,并以海底的宁静、声音、动物、植物、矿产五方面向我们介绍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每段以第一句作为开头,结构清晰明确,学生容易把握。
②在课文中找找下面的句子在哪个自然段,说说那段话是怎样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底的植物差异也很大。这一题目的设计,是对第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这一语文训练要素的进一步巩固。先以第一题明确课文分了几个方面,然后以第四段和第五段总起句为例,明确这两段分别用了怎样的方法将海底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写清楚的。因此在讲解课文这两段时,从介绍的动物种类、活动方法和活动特点,植物的颜色、植物的大小差异入手,明确海底动植物的特点。同时,第五段 “也”字体现了这两段在内容上的过度。不仅海底的动物活动方式多样,海底的植物也是颜色各异,大小不同,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海底的奇异和物产丰富。③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地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第一句以“窃窃私语”这一词语将海底动物的声音小的特点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体现出来。将动物发出的声音写成人的行为,语言有趣活泼使课文读起来生动有趣。“免费的长途旅行”一词体现了贝类活动方法的巧妙。自己不动却能去遥远的地方。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贝类的聪明,贴合生活,学生读来可与自己的生活相联系。同本题中,可以将“窃窃私语”和“免费的长途旅行”做一下替换,让学生进行比较和感悟,体会拟人手法使读者读后有亲切感,使语句变得更加生动,并应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3)单元词语段运用“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是《海底世界》的开头,请你也用类似的开头说一段话,向别人介绍一种事物。你可知道,那座山上的石头有多么奇妙吗?......你是否听说过......在学习《海底世界》后,明确问句开头,将海底世界分海底的宁静、海底的声音、海底的动物、海底的植物和海底的矿产五部分介绍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因此在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题目中,将学到的构篇方法应用到习作中,学会在介绍一种事物时,可以分几方面将事物介绍清楚的方法。在此以“那座山上的石头的奇妙”为例子,引导学生可以从石头的形状、颜色、硬度等方面进行介绍。同时学习问句开头,分方面介绍最后总结的方法将习作内容写具体和清晰。
(4)生字编排覆盖面广。本课生字共十一个,分别是“窃私警肌章差胞藻达储属”,在十一个生字中,“私肌胞储 ”是左右结构,“窃警章藻 ”是上下结构,“差达属”是半包围结构。其中学习多音字“差”。在讲解多音字时将读音与词语句子相结合,加深印象。在本科书写的字中,共有“宁官汪险参攻推迅速退铁”共十一个生字。在书写时,采用分类学习的方法。“迅速退”这三个走之的字可以归类学习,“宁官”重点指导宝盖与下半部分的均衡书写。“参推”字要注意三撇和四横的等距。其中“参”和“退”是书写难点,需要仔细观察每个部件的大小,摆好在田字格的位置。
23 海底世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读本课生字词语。通过对比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平静波涛澎湃”;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打鼾”的意思;通过做动作演一演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出海底的宁静、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等。
3.能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
4.在“为海底世界录制视频讲解”的情境任务驱动下,了解第 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学习从多方面、抓典型的方法介绍海底世界。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第 4、5自然段是如何围绕一句话把一个意思写清楚的。(重点)
能围绕一个意思从多方面抓典型把事物介绍清楚。(难点)
教学准备:
学习任务单、课件、配乐朗读音频、海底鱼的视频、乌贼的视频、情境任务的视频、海报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明确任务
1.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七单元的内容,一起去寻找天地间隐藏着的无穷奥秘。这节课,让我们先去海底世界看一看,一起欣赏——
(1)播放海底世界视频。
(2)微信来电视频,明确学习任务。(为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大明湖海底世界征集海底世界视频讲解,需从多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可以借助课文这篇资料进行讲解。)
(3)导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易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本课创设海底世界征集视频讲解的情境任务,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能有效整合课文资源、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及本课课后习题的要求。情境任务与课文内容、学生实际高度贴合,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为本单元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结合预习,交流难读的字语。重点处理:
(1)波涛澎湃的海面宁静的海底①借助拼音读短语;②联系生活理解“波涛澎湃”的意思;③借助画面有感情地读,对比读出画面感。
(2)嗡嗡汪汪啾啾打鼾①借助拼音读短语;②联系生活理解“打鼾”,模拟打鼾的声音。③齐读一组词语。(3)多音字“差”:组词认读。
2.收尾连结,整体感知。
(1)课文第一句话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来读——文中有一句话直接给出了答案,结合预习,谁能快速找出来?
小结:课文就是围绕这句话介绍了海底世界的两个特点——景色奇异、物产丰富。(板贴)(2)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第 2-6自然段,画一画每段话中的关键语句,然后说一说每段话讲了海底世界的哪个方面。(出示学习活动一学习提示)
学生交流,方法指导。
①第一句:师:借助这个句子,我们就知道这段话写的是——海底很宁静(板书)。就像这样,说能接着说。
②教师重点指导第三自然段的过渡句和第六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如果学生画的不全:
师:后面三个字读出来,这一问一答才是这个自然段的关键句。这个自然段究竟写了什么?这就要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要想知道一段话的大意,就要借助关键语句的提示来概括的方法。这一问一答,就是告诉我们海底世界有声音。(板书声音)。
第六自然段,学生概括不出:
师:同学们看,这煤、石油、天然气和稀有金属都是海底的矿产。(板书)
③小结:我们抓住每个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就知道了每段话的意思,进而就知道课文就是从海底的宁静、动物的声音、动物的活动、植物的差异、丰富的矿藏这几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我们在介绍海底世界时,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来介绍。
【设计意图:字词的分类学习符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的学习要求,有助于学生形成分类梳理的意识;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介绍清楚的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一要素是在本册第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能力上的提升,教学时有意识地挂连已有的知识基础,并将语文要素的学习过程活动化,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习得能力的学习过程。】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学习写法。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读出宁静。下面,我们先去宁静的海底看一看。到底有多静呢?
1.自读。自己试着读一读,把这种静读出来。
2.指名读,教师指导:谁想读给大家听。重点指导:水越深光线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多静啊,再来读读。(这一片黑暗的深海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是深水鱼在游泳呢,多奇异呀。再读。
3.给视频配讲解。这么奇异的景色,想不想把它介绍出来?老师送给同学们第一个讲解锦囊:借助课文来介绍,先自己试一试。放开声音,再来一遍。小结:你看,我们借助课文的文字,可以直接对海底世界进行介绍。
【设计意图:第二自然段是略处理段落,写了海底世界的宁静,画面感比较强,因此,教学时直接引导学生读,通过朗读,感受海底的黑和黑中有光,进而感受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结合学习任务,教授学生第一种借助资料讲解的方法:直接引用资料进行介绍。】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感受词句的表达效果。
1.自读,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那如此宁静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如果我们用这种专业的设备——水中听音器听一听,就能听到各种声音,快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圈一圈描写声音的词语,看看海底能听到那些声音?
2.做动作演一演,理解“窃窃私语”的意思。难怪作者说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什么是窃窃私语呢?同位两个试着窃窃私语。小结:是啊,窃窃私语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海底动物就像人一样,两个一伙、五个一群地在小声说话呢,多形象啊!
3.展开想象,感受海底声音的丰富。(省略号变红)海底的声音可不止这些,可能还有的像——有的像——还有的好像——他们吃东西的时候可能会发出——行进的时候可能会发出——遇到危险——小结:你看,如果能展开想象,用上拟人、排比这样的修辞手法,会让我们的讲解更生动更有趣呢!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第二个讲解锦囊。
4.展开想象,运用修辞,进行讲解。下面,就请你试着介绍海底世界的动物声音吧!(出示学习活动二学习提示及评价标准)
1.指名读学习提示;
2.同位互相说一说,评一评;
3.指名配合视频进行讲解,同位结合评价表进行评价。
小结:不仅介绍的清楚,还运用了修辞,展开想象,让你的介绍更有趣了。
(三)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海底的动物不仅能发出各种声音,他们还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学习活动三学习提示)
(1)学生自主阅读、圈画;
(2)小组讨论交流、填表;
(3)小组汇报。
汇报过程中,穿插指导朗读:
①读出海参爬行得慢以及梭子鱼游得快的特点;
②章鱼,这真是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别的鱼都是向前游,而乌贼和章鱼却是向后退。想不想看看乌贼和章鱼是怎么活动的?一起看——(观看视频)把他们后退快的特点读出来。
③贝类就更有意思了,他们居然自己不动,还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体会拟人的表达效果:想象着贝类巴在轮船底下的样子,你觉得贝类怎么样?懒洋洋的、有些聪明,多么有新鲜感地表达呀!一起再来读读。
④下面,我们再来合作着读读这段话,老师读第一句,每个小组读一类动物的活动方法。
⑤小结:同学们看,第四自然段围绕着“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个关键语句,列举了几类典型的海底动物,写出了它们活动的方法和活动时的特点,进而就把“海底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个意思写清楚了。
2.练习围绕一个意思讲解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过渡:如果我们在介绍海底世界某一方面的时候,也能围绕一个意思来讲解,会让你的讲解更清楚,这就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第三个讲解锦囊。下面,咱们试着用上这个方法来讲讲海底动物的活动方法这一部分。(出示学习活动四学习提示及评价标准)
(1)自主练习;
(2)指名讲解;
(3)学生评价。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过渡: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其实,植物的差异也很大。那第五自然段又是怎么把这个意思写清楚的呢?默读第五自然段,在慧学单上填一填。(出示学习活动五)
(观赏海底植物的图片)
小结:你看这颜色各异,大小不一的植物,多奇异的景色啊!
(六)学习第六自然段。
过渡:海底世界的矿产又是怎样的呢?听——(播放画外音:一生介绍海底矿产)方法小结:你看这位同学还搜集了资料,整合信息,让他的介绍更丰富了。我们讲解的时候也可以搜集其他资料,让我们的讲解内容更丰富。
【设计意图:通过课文学习,掌握多种整合资料、运用资料介绍海
底世界的方法,学习过程中,有效落实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以及从多个方面介绍一种事物;也整合落实了课后题的相关要求,如领会拟人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四、五自然段是如何围绕关键语句讲清楚的。这些单元及课文的学习要求非常巧妙地整合到本课创设的主题任务情境中,无痕地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学方法、迁移运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七)总结: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从这五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介绍的时候,可以直接借助课文内容,也可以发挥想象运用修辞,还可以借助资料,让你的介绍更丰富。课下就请同学们完成作品,发送给海底世界的李叔叔吧。(出示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23 海底世界
宁静 光线变化
海底的声音
景色奇异
动物的活动
物产丰富
植物的差异
丰富的矿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