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教案
年级 7年级 班级 2班 40人 周次 4周 课次 1 执教教师 日期 2023年9月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85%学生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一般运球技术动作。 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运用各种运球技术的能力。 3.通过教学使学生提高从事和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课的类型 技能课
课序 时间 活动内容 教与学 预计运动负荷 教学组织与要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一 2′ 课堂常规 (如图1) 教法: 1.教师整队,清点人数。 2.安排见习生。 3.宣布本课教学内容。 学法: 1.学生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 2.了解清楚本节课的任务及目标。 2′ 小 ☆☆☆☆☆☆☆☆☆☆ ☆☆☆☆☆☆☆☆☆☆ ☆☆☆☆☆☆☆☆☆☆ ☆☆☆☆☆☆☆☆☆☆ ◇ 图1 要求:静、快、齐、认真
二 8′ 准备活动 识线慢跑热身,介绍篮球场地区域和线。
2篮球专项步伐:防守侧滑步、碎步、交叉步、顺步、转身等。
3游戏:‘抢球大战'。 ①以篮球场两侧底线为终点,裁判在中圈抛球,双方抢球。 ②一方抢到球后可以传给队友,但不能带球跑,只能站在原地护球。 ③传给其他队友后,最后队友将球压在底线上则算胜出。 教法: 组织慢跑热身,教师介绍篮球场区域和线的作用。
鼓励学生进行篮球专项步伐练习,讲解步伐的正确动作,鼓励学生积极练习。
3.讲解游戏规则,组织开展游戏。 学法: 预热身体,了解篮球场上线和各区域的作用。
认真观察教师动作,掌握篮球专项步伐的动作要领,积极模仿,充分热身。
3.了解规则,积极参与,游戏中注意安全。 8′ 小~中 ☆☆☆☆☆☆ ☆☆☆☆☆☆ 图2 要求: 1.积极参与、精力集中, 2.不断增大各关节的活动幅度 3.保持活动中的纪律性
三 24′ 复习原地左右手交换运球、V字运球 (图3) 学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动作方法:运球队员欲从左侧突破时,先用右手运球,吸引对手向右移动,这时运球队员突然用右手按拍球的右侧上方向左侧变方向运球、同时右脚向左前方跨出,用肩、腿护球,接着迅速换左手按拍球的后上方,运球加速超越对手。 重点:用身体和异侧手臂掩护球;拍球部位与落地点。 难点:观察场上情况;人与球的协调配合。 1.领会动作的重要性。 2.观看示范后,体验体前变向过人技术动作。 3.原地做“前推后拉”、体前换手变向、向左右拨球的运球练习。掌握换手运球、推球、拉球、拨球的基础动作。(图3) 4.原地"运球摸桩练习,强化控球手感,明确拍球部位和球落地点。(图3) 5.分解练习变向突破第一步,重点学习转体探肩、蹬跨快速。(图3) 6.针对性练习降低重心高度,护球手变向运球中推(拿)标志物。分组练习IVI弱防守体前变向运球练习。(图4) 7.3v3比赛(图5) 方法:进球得一分,若运用到体前变向持球突破技术直接得分的,记两分。比赛共计两节,三分钟一节,规定时间内得分多的为胜利。 课课练 教法: 复习强化原地左右手交换运球。V运球。 学法: 认真复习强化原地左右手交换运球,-V云球。运球有力 动作幅度大。 教法: 导入主题,实战中运球遇到防守者如何应对 总结归纳学生发言,提出低、快动作要领及保护球是前提,引出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2.教师示范讲解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动作,组织学生初步体验。 3.初步体验后,领会技术运用方式,组织集体强化原地练习交换手变向摸桩练习。 4.讲解示范变向突破的第一步,提示拍球部位和落地点,并组织集体练习。集体练习后组织分组结合球练习。 5.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易错动作,针对重心高,护球不好问题,组织学生练习变向突破中推(拿)标志物训练。 学法: 1.认真思考问题,积极发言,总结体前变向运球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2认真观察老师示范,在理解基础上进行体验练习,注意安全和场地制。 教法: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半场3V3比赛,提示学生敢于运用本课学习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技术。也可以选择其他练习内容。 学法: 1.遵守比赛规则,敢于运用本课学习的技术动作,注重团队合作,比赛时注意安全。 2.动作掌握不熟练的同学可多次练习。 教法: 组织学生进行上肢与核心力量的练习。 学法: 积极主动,认真练习 24′ 中 ☆☆☆☆☆☆☆☆☆☆ ☆☆☆☆☆☆☆☆☆☆ ◇ ☆☆☆☆☆☆☆☆☆☆ ☆☆☆☆☆☆☆☆☆☆ 图3 ☆ ☆ ☆ ☆ ☆ ☆ ☆ ☆ ☆ ☆ ☆ ☆ ☆ ☆ ☆ ☆ ☆ ☆ (图4) ☆☆☆ ☆☆☆ ☆ ★ ☆ ★ ☆ ★ ☆ ★ ☆ ★ ☆ ★ (图5)
四 6′ 结束部分: 集合队伍 放松练习 师生共同总结 收回器材 (5)布置课后练习,并给出科学的练习建议 (6)总结本节课学生练习情况与目标达成情况 (7)点评,宣布下课 教法: 如图1 1教师讲解示范,带领学生进行肢体抖动等放松动作。 教师评价本节课练习情况。 先让学生做自评,然后老师再进行总评 4、对课后提出练习要求 5.师生再见 学法: 1.认真听老师总结,并积极参与课堂评价 2.记得练习内容,课后积极练习 6′ 小 要求:积极参与,放松身体,用心体会、认真
场地器材 2个篮球场、哨子一个、标志筒
练习密度 平均心率110~120次/分,课的密度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