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羿射九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值、射”等13个生字,会读“射箭、庄稼、值日”等词语。
2.能根据表格提示内容,按照顺序讲清楚神话故事。
3.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用联系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等方法,把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表格提示内容,按照顺序讲清楚神话故事。
2.默读课文,做到不指读。用联系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等方法,把自己觉得神奇的内容和同学交流分享。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出示课题)师:谁读课题?(生读:羿射九日)师:题目怎么读比较好?(注意停顿:羿/射九日)再读课题。羿是谁?(是的,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英雄人物)
2.师:是的,预习课文的时候,已经初读了这个神话故事,生字词都认识了吗?射箭值日熔化人类艰难弓箭爆裂炎热退去庄稼滋润奔腾“庄稼”重点指导,jia轻声,庄稼就是——地里的农作物。
师:生字从词语中跳出来了,你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射值熔类艰箭裂炎退庄稼滋腾“值熔箭裂稼滋”,再读读这一组字,你有什么发现?(声旁和字的读音有一定关联,都是形声字)
师:按照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可真是个好方法!过渡:字词难不倒大家,接下来我们带着一个任务来走进故事。谁来读?(生读:开展想象,用自己的话讲清楚神话故事)
驱动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把握故事脉络
1.师:一个完整的神话故事,包含哪三方面内容呢?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板书)(出示空白表)师:那么羿为什么要射日?怎样射日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再默读一遍课文,读通句子,不出声,不指读,边读边思考。
2.生交流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师:你能不能把表格中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把故事的基本内容说给大家听听呢?
驱动任务二:紧扣课后问题,总结学法,学以致用
过渡:多么神奇的故事呀!如果我们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相信能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
活动一:学习课文1-3自然段,聚焦故事起因,展开想象。
1.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1-3自然段。请同学们默读1、2、3自然段,这部分哪些内容很神奇?为什么神奇?请你画出相关的语句,一会我们交流。
预设:第1、2、3段的句子,学生自由找,自由说为什么神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联系生活实际、抓关键词句、反复朗读展开想象)
师:你真会想象!你能读一读句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吗?
2.重点指导:禾苗被晒枯了,土地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被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
师:可是,十个太阳一起出来,给大地带来了巨大灾难,人类的日子非常艰难。(板书:艰难)从哪里看出艰难?(晒枯、烤焦、蒸干、熔化)我们抓住这些关键词(贴板书)
师:禾苗被晒枯了,再读一读,联系生活想一想,还可能有什么晒枯了?(庄稼、树木、小花、小草、田野......)你们想象得真好,所有有生命的植物都枯萎了......土地被烤焦了,还有什么被烤焦了?江河里的水快要蒸干了——连地上的沙石好像都要熔化了——
师:动物、植物都没有了,粮食和水也没有了,人类也无法生存了。你能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一段吗?(生配乐读句子)
3.你看,我们在学习1-3自然段时,紧扣“展开想象”,围绕“神奇”,用了哪些学习方法开展想象?还记得吗?(抓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反复朗读)展开想象,感受到了十个太阳给大地带来的巨大灾难。(贴板书)
活动二:运用方法,展开想象,自主学习课文4-6自然段。
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运用这些学习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课文4、5、6自然段。(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要求:默读课文4、5、6自然段,你觉得哪些内容很神奇,展开想象,讲一讲。(计时三分钟,小组合作,全班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1:第二句。还有补充的吗?还有想分享的吗?如果提到“游过九十九条大河”,提示“跨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
预设2:第3句。大家注意到了吗?文中还有一幅图画,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看来,借助图片,也是帮助我们展开想象的好方法。
师:我们通过小组合作,用上这么多学习方法,展开想象,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羿神勇射日的情景。
活动三:学习第7自然段,感受羿的光辉形象。
1.师:羿射九日后,大地是一种怎样的景象?(生自由说)是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说)你想象的真美好!
2.大地由一片荒芜变得生机盎然,谁的功劳?此时,你想对羿说什么?(他的勇敢无畏感染了你/他的神勇让你难忘/为人类造福,是人类的守护神......)
3.师:其实,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像羿这样英勇无畏,为民造福的英雄形象还有很多很多,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治水除害的大禹,追逐太阳的夸父,你读过这些英雄人物的故事吗?《中国神话故事集》这本书,读过吗?课下推荐大家读一读,选一个你最佩服的英雄人物,我们也来办一个“神话英雄人物故事会”。
驱动任务三: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清楚神话故事
师:《羿射九日》,如此神奇的神话故事,想不想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请你展开想象,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讲清楚。先同桌练讲。推选同学上台完整讲述故事。(大众评审,讲得好不好,能否得到奖品)
师:你讲得真棒,书签送给你,相信你能把羿的精神品格传承下去。
布置作业
1.把《羿射九日》的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中国神话故事集》,筹备“神话英雄人物故事会”。
《羿射九日》课后反思
《羿射九日》的教学重难点是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照一定的顺序讲故事。为了达成以上目标,我们立足单元统整视角,对教材编排、学生已有学习经验、学法进行勾连,聚焦课文语言,以评促学,不断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科素养。
一、勾连学历,发布学习任务“讲故事”既是低年级言语训练的重要载体,又体现了第一学段阅读和口语交际的目标要求。梳理教材发现,“讲故事”这一要求出现在多篇课文中,《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千人糕》是“借助插图讲故事”;在上个单元中,《大象的耳朵》借助关键词句讲故事,《蜘蛛开店》借助示意图讲故事,《小毛虫》借助图文结合的多种提示讲故事,讲故事的能力要求是螺旋上升、层层递进的。因此,我们在充分勾连第七单元的“讲故事”要求下,创设了“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讲清楚神话故事”的学习任务。首先,学生通过联结已有讲故事经验,借助关键词和表格提示,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把故事讲清楚。
二、聚焦语言,感受神奇“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这一语文要素,在本册的第二单元中已经安排了“读句子,想象画面”的训练,因此在本课中要立足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圈画词句,想象画面,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交流故事里中神奇的地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为什么画了这个句子”“神奇在哪?”“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能把神奇读出来吗?”通过问题的抛出,学生在读文中,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感受神奇、交流神奇、读出神奇。同时,在引领学生抓住语言品读神奇的同时,我们还努力让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表达的秘妙,比如,在感受“人类生活艰难”的时候,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想象,除了禾苗被晒枯了,还有什么也被晒枯了?还有什么被烤焦了?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说一说。让学生在拓展说话练习中,进一步内化语言,达成读说联动。
三、以评促学,落实素养在新课标“教-学-评一致”的理念引领下,我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口头评价中相机梳理学习方法,如“你能联系生活展开想象,真了不起”“你能联系上下文读懂词语的意思”,实现“学教评”活动的一致性。在“学讲故事”中,我们确定了“按顺序”“讲清楚”“讲神奇”三个“讲故事”评价指标,通过不同主体的多元评价,学生在教师评、同学评、小组评中,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多方面评价,进一步落实了语文素养,激活了课堂气氛,使师生彼此成为学习的共同体。
回顾整堂课,我深感自己的不足,首先,我的课堂语言要更“学生化”,从学生的“学”出发,让课堂“教”的痕迹轻一点,“学”的痕迹重一点,使课中有人,人在课中。其次,学习形式还应多样有效,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合作学——小组展示学”这样的学习形式中感受神奇,交流神奇,让学生的“学”能充分展开。一课一得,《羿射九日》这一课不仅学生学有所得,作为上课的老师,我也收获良多,希望在日后的教学中,我能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每一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