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语文学习,既是一种漫长的修行,又是一次快乐的旅行。2021年金秋九月,我们收拾行囊,又一次快乐出发,在语文的浩瀚天地里一路采撷,一路收获,一路流连!在冰封的北国飞雪的世界里,我们品味她另一番妖娆;再与娉婷、鲜妍的人间四月天撞个满怀:在雨果充满情怀与义愤的文字里瞥见古老东方文明的梦幻剪影圆明园;然后潜身与心灵对视,在精神的深处修葺三间小屋,好让灵魂能在广袤的时空里得到超脱与安适。
A. yáo píng piē mào ;B. ráo pīng piě mào
C. yāo pīng piē mào;D. yáo pīn piě mào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们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着爱和恨。对父母的尊爱,对伴侣的情爱,对子女的疼爱,对朋友的关爱,对万物的慈爱,对生命的珍爱……对丑恶的仇恨,对污浊的厌烦,对虚伪的憎恶,对卑劣的 miè视……这些复杂对立的情感,林林总总,会将这间小屋挤得满满,间不容发。你的一生,经历过的所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仿佛以木石制作的古老乐器,铺陈在精神小屋的几案上,一任岁月飘逝,在某一个金戈铁血之夜,它们会无师自通,与天地呼应,铮铮作响。假若爱比恨多,小屋就光明温暖,像一座金色池塘,有红色的鲤鱼游弋,那是你的大福气。假如恨比爱多,小屋就凄风苦雨愁云惨雾,你会精神悲戚压抑,形xiāo骨立。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 )恶 miè( )视 游弋( ) 形xiāo( )骨立
(2)文段中加下划线的“间不容发”一词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划单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并赏析其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双横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3.议论文须观点明确,根据《敬业与乐业》下列句子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
A.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两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B.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C.倘若有人问我:“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百行为先,万恶懒为首。”
D.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摆在哪里才好。
4.对下列复句的类型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递进)
B. 我不敢贸然提供有关教养的“处方”,因为我不认为自己是教养完美的典范。(因果)
C. 有教养的人允诺别人的事一定尽力去做,他不会摆架子、“翘鼻子”。无论何时何地,他的行为举止都保持一致。(条件)
D. 自我修养,与其说是注重行为举止,莫如说是重视行为举止的内涵。(递进)
5.小明同学看到圆明园被毁灭的照片愤恨不已,于是在班级开展以“做自强少年”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1)小明同学为本次活动拟一副对联。
对联遵循“仄起平收,右上左下”的原则,请指出小明张贴对联的问题并说明理由。
(2)仿照示例补充活动形式。
示例:自强人物图片展
形式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中国古典诗词中不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风骨,请你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古以来,我国不乏自强不息的人物,请列举两例,写出人物和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自强不息的精神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结合的。根据圆明园被毁灭的图片,结合自己的体会,你有何感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要善于“折叠”自己
①把51张白纸重叠在一起,厚度最多不过几厘米。但把一张足够大的白纸折叠51次,厚度竟然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人生从来不是平铺直叙,好比白纸一般,如何“折叠”自己,决定着人生的厚度、事业的成败。
②“折叠”是智慧的迂回。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的“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最初的作战计划并非如此。红军因为急于一口吃掉敌人,结果遇挫,被迫开始一渡赤水。红军在毛泽东的指挥下声东击西,穿插迂回,与敌人巧妙周旋,以三万劣势兵力牵着数十万敌人的鼻子走,成就了四渡赤水这一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战例。这次行动,周恩来称之为走“之”字路。实践证明,最近的距离不一定是直线,而看似“折叠”弯曲的“之”字路线,往往是达到最终目的的最佳路径。成事的最高境界在于,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那些不讲科学的蛮干、急功近利的“速成”,不仅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还可能在途中触礁、搁浅。像河流一样“折叠”蜿蜒,才能避开挡在前面的障碍,实现波浪式前进。
③“折叠”是生动的重复。重复是工作生活的常态,许多人都在“重复昨天的故事”,但并非所有量的积累都能产生质的飞跃。老驴拉磨般的简单重复、机械重复,结局多是“原地转圈”“涛声依旧”。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大部分人在二三十岁上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被公认为“天下第一行书”,就是因为其中充满着变化,所有重复的字都做了不同形态的处理。在“折叠”中创新,在创新中重复,坚持“不做寻常重复”,进行生动地重复,方能书写出彩华章。
④“折叠”是耐心的坚持。有人做过一个计算:如果干一件事的成功率仅为1%,反复尝试100次,成功的概率竟然能达到63%。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有水滴石穿的奇迹。通向成功的道路好比一场马拉松,比拼的不是速度而是耐力。一直“折叠”下去,就能“撕小口打大仗、积小胜为大胜”,把简单做成不简单,使平凡变成不平凡。正如英国著名小说家安东尼·特罗洛普所说:“一件微不足道的日常小事,如果你坚持去做,就能胜过那些艰难的大事。”
⑤“折叠”是“折磨”的叠加。有人提出过“坎理论”,就是要过关卡,上台阶,好比爬山越岭,上到一定高度,就过了一个坎。成功多是苦难铸就,成长多为浴火重生。走不出自己的“舒适区”,往往就是倒退的开始。其实,成长就是与自我搏斗、与自我较量的过程。多挑战“不可能”才有可能超越自己,使人生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⑥人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可以增加人生的厚度。把握好“折叠”的学问,付诸有力的行动,就能成就精彩人生。
(摘自《解放军报》,有删改)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章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请给文章③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折叠”是生命的色彩,你如何利用“折叠”,让生命更出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太阳的责任是照亮黑暗,雨的责任是滋润大地,花儿的责任是点缀世界,而我们呢?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呢?
你对“责任”有怎样的认识与思考?或者,在学习与生活中,你有哪些关于“责任”的经历和感悟?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议论短篇。要求:观点明确,能够用具体的事例诠释观点;表达流畅。
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C
2.(1)zēng 蔑 yì 销
(2)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3)比喻 对比。把“充满爱的小屋”比作“金色的池塘”,同时运用对比形象地表现了小屋的美好。
(4) 我们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吗?
3.B
4.D
5.(1)【示例】小明的对联贴反了。“远”是仄声,所在的这一联应是上联,应贴于右边;“息”是平声,所在的这一联应是下联,应贴于右边。
(2)【示例】自强故事讨论会 自强诗词朗诵赛
(3)【示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4)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断齑画粥;宋濂刻苦求学
(5)【示例】感想: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告诫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奋斗吧,同学们!为了明日的辉煌,我们要加倍努力!
6.要善于“折叠”自己。
7.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红军长征史上的“四渡赤水”这一具体战例,具体有力地证明了“折叠”是智慧的迂回的观点,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
8.【示例】达·芬奇画出惊世之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被誉为“文艺复兴最完美的代表”,就是因为他在学画初期不断地画蛋,在画蛋的过程中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用细腻的画笔表现事物最生动独特之处。
9.【示例】①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处在困境时应该勇于“折叠”自己。②面对困难时不能消极等待、逃避,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解决问题。③在经历人生的“折叠”时,要有智慧、有耐心、有创造、有提升,成就精彩人生。
【设计解析】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地语感,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对一些同音字可以按读音进行归纳
2.(1)本题考查学生汉语拼音以及汉字的书写能力。
(2)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
(4)本题考查学生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能力。
3.考查学生区分议论文观点和材料。
4.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句类型的辨析,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复句的关联词语,进行辨析,切不可死记硬背。解答复句辨析此类题的关键是明确复句辨析所需要的关联词,然后细细分析句子,谨慎辨析。
5.(1)本题考查学生对联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应用之设计活动的能力。适合中学生进行的活动有很多,如讲故事、征文、朗诵、图片展、名言积累等,从中选择两种合适的活动形式,并仿照示例的表述形式拟写出名称即可。
(3)本题考查积累古诗词的能力。回答本题时,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两句能体现出自强不息精神的诗句即可。注意诗句要完整,不要有错别字。
(4)本题考查积累名人故事的能力。回答本题时,本次活动主题从自己的积累中选择名人故事,注意书写要正确。
(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思想积极向上。
二、阅读理解
6.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阅读本文后,由文章内容可知,本文的题目就是中心论点。
7.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本段开头提出分论点:“折叠”是智慧的迂回。然后列举四渡赤水的例子及相关分析来证明观点,属于举例论证,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即可。
8.本题考查论据的补充。举出多次智慧而又有变化的重复,最后在某一方面取得光辉成就的名人事例即可。
9.本题考查拓展阅读的能力。本文谈到了“折叠”的智慧,开头指出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据此可联想到面对困难的心态,文章主体部分论述了如何“折叠”,这些都能给我们带来启发,言之有理即可。
三、作文
“作文”部分主要是依托本单元议论文的学习,围绕“责任”的话题,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各有各的责任,具体到每个个体,其责任又是什么,明确观点,选择典型的事例,表达自己的真实看法,尝试议论文的写作。以期在创作的基础上发挥个人的创造力,使学练相结合,促进学生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
作文基本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 评价细则
选材(写什么) 观点明确,选材积极向上。
组材(怎么写) 结构完整,有新颖有趣的开头结尾。 过渡自然。
表达(写得怎么样) 语句通顺。能恰当的组织材料表明观点,引用准确、精粹,保证论证逻辑严密,能够突出强调观点的内涵和外延。
创意(有新鲜感) 角度新颖,能使用优美且具有新鲜感的词语。
其他 错别字 能做到正确书写
标点 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书写 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