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塞、秦”等 4个生字,会写“塞、秦”等 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默写《出塞》。
3.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说出自己的体会。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结合诗中人物故事体味诗情。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提前板书:出塞)
师:同学们,请大家满怀深情地读这两个字“家国”。(课件出示家国及三句诗)在清朝学者顾炎武的眼中,家国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责任担当。在宋朝将领岳飞的眼中,家国是“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建功立业。在民族英雄文天祥的眼中,家国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视死如归。那在边塞诗人王昌龄的眼中,家国又有怎样的情怀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千古名诗。齐读题目。
二、读懂一首诗(贴板书)
1.读准确。师:(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这首诗,反复读,一直把它读清爽、读顺口了为止。生自由读。
师:好了,只是看,老师就特别地感动,你们每个人脸上都写着两个字——投入。读书就是要有这样的状态!谁来清清爽爽读一读这首诗?
生 1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送你四个字——声情并茂!真好!
(预设:如果有错误,让其他同学纠正)
谁还想读?
预设:生举手。
2.读出味道。
师:这么多同学想读?那我们配合着来读。怎样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身正、坐直,深吸一口气,准备,开始。
师生合作读。
师:好,味道出来了。现在我们调换一下顺序,老师读每一句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准备。师生合作读。
师:味道的更浓了。保持刚才的感觉和节奏,把你此时心底泛起的一点情绪,送到文字里。
我们一起来读。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读出了诗的温度。
三、读懂一类人(贴板书)
1.读好空间和时间。
师:同学们,这首诗我们已经读得比较顺畅了,读古诗,我们不但要读准字音、读好节奏,更要切切实实体会到诗里面包含的那种情绪、那种感觉。大家看第一句(出示:秦时明月汉时关)这句诗可谓横空出世,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广阔的空间。让我们大声齐读。生齐读师:我们还体会到最辽远的时间。再小声一点读,读得干净一点。生读。
2.看到的事物。
师:此时,你的眼中仿佛看到了哪些事物?
生:明月。还有呢?边关。(边境上的关口。也称边塞。)
(板书:明月、关)出示图片。
师:大家注意看,从这张图上你看到了怎样的明月?生回答。
3.学习互文
师:是啊,一轮清冷的明月照着冷峻的边关。
师:那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生:(预设: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
师:同学们,这里并不是说,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而是指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这种写法叫“互文”,要前后一起来理解。(课件出示: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互文),比如这句诗也是用了这种写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4.读好第一句
师:如果你就是这轮明月,大家展开想象,你曾经见到过怎样的场景呢?
生:厮杀、战斗。
师:此时,你的心里有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概括?
生:沧桑、苍凉。
师:把这种感觉送到这句诗中再来读。
生读。
5.召唤将士
师:是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里的人指的是什么人?(板书:人)
生:驻守边关的将士。
师:这些驻守边关的将士,经历的长征,是一万里么?
生回答。
师:不一定,这是一个泛指,不是准确的数字,那同学们想象一下,在万里征途上,将士们会遇到怎样的困难?
生回答。(音乐响起)
师:是啊,此时此刻,假如你是将士家中,白发苍苍的父母,遥望边关你会说什么?(万里长征子未还)。
师:是啊,我的孩子,你跋山涉水,戍守边关,时至今日,万里长征人未还。假如你是将士家中天真无邪的孩子,遥望边关。你又会说什么?(万里长征
父未还)
师:是啊,我的父亲,你跋山涉水,戍守边关,时至今日,万里长征人未还。师:的确,他们之中有的是人未还,有的是万里长征人不还。
四、读懂一个时代(贴板书)
1.回顾时代
师:同学们,一个时代所折射的是历史的变迁。读懂一首诗,还要读懂那个时代。
出示: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唐朝在对外战争中屡屡取胜,全民族的自信心空前高涨。但同时,频繁的边塞战争,也使人民不堪重负,无数青春生命葬身黄沙大漠,无数家庭破碎凄清。
师:诗人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课件出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请说说你对这句诗的理解。但使,意思是“只要”。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不教:不让。胡马:侵扰中原的游牧骑兵。阴山:中原与匈奴的边境。生回答。(出示)看这幅图。西汉时,阴山作为边境,匈奴经常侵犯,英勇善战的将领,如卫青、李广、霍去病等率军抗击匈奴,屡建奇功,消除了北方的边患。其中,著名的漠北之战最终以汉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经过这次大决战,危害汉朝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已基本上得到解决。至此“漠北无王庭”!而王昌龄所处的唐朝虽然在军事上屡屡获胜,如果能有像卫青、李广那样有勇有谋的将军,能够一战破敌,又何苦那么多将士万里出征、不得团圆哪。
2.深入理解
师:此时此刻,诗人顶着皎皎明月,看到许多将士倒在敌人的刀剑之下,他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会不禁吟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望着秦汉以来修筑的边关,将士们亲眼目睹敌人在大唐的边境烧杀抢掠,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也会吟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老百姓日思夜盼,就是不见出征的亲人归来时,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他们也一定会吟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五、读懂一种情怀。
1.引出家国。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无论在秦汉、唐朝还是现在,都有千千万万保家卫国的将士,你觉得他们在为谁而战?
生回答。
师:为了自己的家庭,为了自己的国家。是的,此时此刻,皎皎明月依然悬挂空中,边关城池依然坚固挺立,而从秦汉以来无数的戍边将士却无声地倒下了。(擦掉“人”)是这些人保卫了我们的家庭、保卫了我们的祖国。家是小的国,国是大的家,从秦汉以来国这个字有了多次的演变
(出示:秦朝、汉朝、唐朝、现在),但是作为儿女,对祖国的情怀却一直未变,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板书:家国)
师:同学们,秦时明月汉时关,明月皎皎照边关,照出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万里长征人未还,征人万里戍边关,戍守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作者内心深处生发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我们即将学习《凉州词》《夏日绝句》,展现的还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
2.诗题结课
师:最后,让我们带着浓浓的家国情怀,再一次深情地读这首《出塞》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