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怡(yí)情 傅(fù)彩 诘(jī)难 统筹(chóu)
B.咀嚼(jué) 狡黠(xiá) 蒸馏(liú) 聪颖(yǐng)
C.滞(zhì)碍 阐(shàn)证 劝诫(jiè) 死抠(kōu)
D.懒惰(duò) 幽(yōu)居 卑鄙(bì) 羡(xiàn)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文彩藻饰 纵观统筹 读书废时
B.天资聪颖 滥加粗暴 孜孜不倦
C.独到见解 咬文爵字 豁然贯通
D.仔细揣磨 明辨是非 高谈阔论
3.选出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 )
A.脐橙是当地著名的经济作物,许多赣南农民以种植脐橙为生。
B.登高远望,看到高山大川、沧海桑田的壮丽景色,我心潮澎湃。
C.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说明能否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在于能否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
D.3月31日,“孝文化之乡——孝感”专用邮资图首发式暨2019年中国邮政“绿水青山·最美邮路”系列主题赛在孝感东站广场举行。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眼界决定了读书人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________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③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④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①④③②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不仅给我们心灵以濡养,还丰盈深邃了我们的思想。
B.他画的兰竹图,布局疏密相间,用墨浓淡相宜,笔力遒劲,风格潇洒。
C.仲春时节,这里繁花遍野,姹紫嫣红,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D.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振聋发聩的掌声和欢呼声。
6.下面的句子,填入文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A.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读书使人充实
B.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
C.作文使人准确,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
D.讨论使人机智,读书使人充实,作文使人准确
7.古诗默写
(1)蒹葭苍苍,_________。(《诗经》)
(2)乡书何处达?,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无题》)
(5)陆游《游山西村》中描摹农村风俗画卷、让人体味出诗人热爱传统文化深情的一联诗是:__________
8.请你参加学校以“漫游书香陕西,共享读书快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书写汉字】请将本次活动主题中的“书”字按照正确的笔画顺序工整、规范地书写在下面的田字格里。
(2)【活动二:设计活动】学校将筹备开展“陕西诗词达人赛”系列活动,请你仿照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项目。
示例:陕西诗人故事我来传
项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项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探究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插队时走了30里路去借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经常给干部推荐书……读书是他的习惯,是他的爱好,更是他的生活方式,因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材料二:为深化全民阅读,营造书香之城的浓厚氛围,西安地铁二号线北客站正式推出首列移动“有声图书馆”专列;同时还将在二号线5座重点车站打造“有声图书馆”主题车站,在站台合适位置铺设有声图书宣传载体,乘客可扫码免费收听有声图书内容。
材料三: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在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启幕,为营造书香社会、增强文化自信和助力陕西文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陕西省阅读文化节期间,陕西各地策划举办了陕西文化大讲堂、“科学人生·百年”院士风采展、绘本故事进基层、书目推荐、网络诗词大会、诗歌朗诵会等各类与阅读有关的活动560多项。
探究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动四:提出建议】为使本次活动更有实效,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读书热情,请根据你的实践经验为学校提出两条建议。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
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完全不应该对他滥加粗暴的不讲道理的非议。
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自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
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列宁就曾经多次批评普列汉诺夫,说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而实际上对马克思的著作却做了许多曲解。我们今天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也应该抱虚心的态度,切不可以为都读得懂,其实不懂的地方还多得很哩!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抄》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应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所谓未晓处且放过,与不求甚解的提法很相似。放过是暂时的,最后仍然会了解它的意思。
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9.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
10.围绕如何读书,作者主要谈了哪些观点?
11.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中的两处加粗成分叫插入语,它们有什么作用?
12.作者说“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此你有何看法?
13.作者是如何证明“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这一观点的?
14.长期以来,对于读书就有“博览”与“精通”的争论,你持什么观点?说明理由。
有关读书,你还知道哪些名言,试写出一则并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体会。
(二)阅读《谈读书》,完成练习。
谈读书
弗朗西斯 培根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①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而书中所示,如不以经验范之,则又大而无当。
狡黠者鄙读书,无知者羡读书,唯明智之士用读书,然书并不以用处告人,用书之智不在书中,而在书外,全凭观察得之。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生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②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16.作者在文中阐述的读书的作用是什么?
17.作者认为读书时需要纠正哪三种不正确的态度?
18.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几种读书方法?他是怎样介绍最后一种读书方法的?
19赏析文中①②两处划线的句子。
①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从运用论证方法的角度赏析)
②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三)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从小学生“读书等身”说开去
①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②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改进教育方式,十几年来,开展每日午读、亲子读书会、阅读节等活动,让孩子们爱上了阅读。小学6年的时间,一个孩子竟能读1700本课外书。阅读不仅让孩子开阔了视野、提高了成绩,还锻炼了口才和思维,跟爸爸妈妈在家里相处也变得更加融洽。
③有感于读书给孩子带来的变化,玉峰实验学校的一位家长突发奇想,让孩子与读过的书合一张影,结果发现书堆起来,跟孩子身高一样高。如果要解码该校一些小学生“6年读1700本书”的奧秘,或许正源于学校通过改进教育方式,让这里有了更多“读书等身”的孩子,其实现路径就是挤时间读书——“只要每天坚持花 20分钟时间,就能在小学6年读完1700本书。”
④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8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与2017 年基本持平;超过半数成年国民倾向于数字阅读,纸质阅读比例下降;在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2.1%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多,6.3%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比较多,37.8%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一般,41.5%的认为自己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成年国民阅读数量少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忙,没时间”。相比小学生“读书等身”,我们是否有点汗颜?
⑤古人云:“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抗战名将彭雪枫常告诫自己:“如果不抓紧时间学习, 我会输给工作的。”在戎马倥偬的岁月里,他不论行军作战多么艰苦,都坚持每日读书,常常手不释卷、挑灯夜战。他的名言是“知识之在于我,向来是如饥似渴的”,座右铭是“苦读苦读一百个苦读”,约法三章是“每日决学两小时”。今天我们各方面条件都比过去优越得多,即使工作再忙,其实也不难发现有一些碎片时间。比如在公交、地铁等车时,在银行排队时,或者睡前20分钟,都能成为自己专享的读书时间。
⑥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写作上了。”对读书人而言,就是应该合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是拿手机刷屏,还是读电子书或者手不释卷,是对我们读书习惯与学习定力的考验。如果在碎片化时间看碎片化信息,那么浅表、庸俗就会无形放大;如果在这期间读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的修养和才干就会不断累积。所以,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其价值和意义就在这里,同时读纸质书和读电子书也并不相悖。
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人早已为我们指出了读与写之间的关系。在这个新时代,人人都想“下笔如有神”,取得像大文豪们那样“著作等身”的成就。然而,梦想不会从天而降,还需先静下心来,多挤点时间,“读书破万卷”,才能厚积薄发,梦想成真。作为普通人,纵然我们做不到“著作等身”,但只要每天坚持读书,也能做到“读书等身”。(有删改)
20.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21.第②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2.仔细阅读第⑤段,分析本段的论证思路。
23.根据本文观点,说一说在今天这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可以怎样读书。
24.下面对原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通过多种活动方式,让学生爱上了阅读,也让更多孩子“读书等身”。
B.第④段引用了大量的调查数据,意在告诉我们:成年人纸质阅读量明显不足,原因是工作忙没有时间。
C.选文第⑦段论述了读与写的关系:读是写的前提,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厚积薄发。
D.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既摆事实又讲道理,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答案
B 2.B 3.B 4.A 5.D 6.B
7、(1)白露为霜 (2)归雁洛阳边 (3)干戈寥落四周星 (4)春蚕到死丝方尽 (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8、(1)
(2)陕西诗词名胜我来赞 陕西诗词名句我来赏
(3) 读书意义重大,陕西为营造书香社会,在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促进市民读书。+
(4)示例:开设阅读课,增设阅览室;举行读书报告会等。
9.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10.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1.开头的插入成分表明下面的观点是引用别人的,不代表自己的意见;结尾处表明下面的结论是自己通过实践而得出的,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
12.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同意。因为读书的目的就在于领会书中的真意,形成人生的感悟。”
13.先由列宁对普列汉诺夫的批评引出自己的观点,接着举三国诸葛亮观其大略的读书方法为例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又补充说明“活读”并不是不认真读,而是着眼于全局。
14.此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赞同‘博览’,因为只有博,才能见多识广,才能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
15.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体会略。
16.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17.①存心诘难作者 ②尽信书中所言 ③只为寻章摘句
18.①浏览②精读③读摘要。“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运用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形象地说明了“代读”的弊端。
19.示例:①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用“自然花草”比喻人天生的才干,用“修剪移接”比喻读书,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的观点,使抽象的道理显得通俗易懂。②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列举六门学科知识对人的作用,语脉贯通,极有气势,增强了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0、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
21.举例论证,通过列举“玉峰实验学校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成效显著”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只要每天坚持读书,就能做到‘读书等身’”,增强了说服力。
22.先引用名言强调抓紧时间读书的重要性,接着列举彭雪枫勤读的例子,告诉我们要抓紧时间,坚持每日读书,最后告诉我们:一些碎片时间,是可以成为读书时间的。(意对即可)
23、示例:①坚持每天阅读;②合理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③要读有价值的东西;④静下心来挤时间读;⑤读书形式多样化;⑥多读书,读好书。(任意答出三点,合理即可)
24、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