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长
风
破
浪
会
有
时外交关系的突破历史·尤海红说课程序一、教材二、目标 三、重难点 四、学生和学法外交关系的突破五、教法 六、教学过程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历史人民版必修1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的第2课。
整个专题阐述了新中国外交的不断进步,按时间段看本课属于第二个时间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建国初期外交政策延续性的学习,也为新时期改革开放外交政策与成就的讲述铺定基础
2、教材特点:
教材信息量大,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
3、对教材的处理:突出“中美关系”,将其他两块内容简化,对教材进行调整。 一、说教材 二、说目标 (一)课标内容:
1.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历史学科指导意见》(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并能说出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了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认识并理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和影响;
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探讨这一事件的历史与现实的意义;
2、通过分类列表的方法,概括中国外交方面在20世纪70年代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通过研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史实材料,养成论从史出的习惯;
4、通过结合当时的背景及今天的现状来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
二、说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
明白“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外交地位高低取决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的道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坚强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明白“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道理,进一步形成开放意识;
体会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感受他们在外交活动中所展现的人格魅力。 二、说目标 重点1: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三大外交突破
2:中美关系正常化难点: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与国际格局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三、说重点与难点 依据:突出核心;掌握全面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依据:思维层次里属于深层次的内容,将中国与世界相结合,进行开拓思维,是学生答题的弱点,因而定位难点 突破:设计相关问题将难点浅化 四、说学生和学法 学情分析(面向高一学生):
优点:部分知识点在初中已有涉及;
了解一定的史实;
时事联系紧密,学习兴趣浓厚;
有一定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不足:专题教学造成思维模糊,记忆误区;
深入思考存在难度,浮于表面;
学法:阅读法、归纳法、史料研习法、列表法、探究法 四、说教法
1、以问题教学法为主,辅之情景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按“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提供依据——得出结论”的模式组织教学,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2、①新课程理念
②理论依据:提出问题后围绕问题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活动,贯彻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景法、合作法、探究法等设问:三幅图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们都发生在什么时期?乔冠华大笑毛泽东会见尼克松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五、说过程情景导入(2分钟)第一层次:基础细化 第二层次:难点浅化第三层次:
情感升华新课学习:
(25分钟)外交突破突破一:中国重返联合国突破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突破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第一层次:基础细化关键、核心“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问题——提供依据——得出结论”情景一: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突破一:中国重返联合国问题1:为什么乔冠华部长会如此开怀大笑?问题2: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用“加入”之类的说法?问题3:当时有哪些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促成中国能够恢复合法席位?问题4:恢复有何意义?设计意图: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为下个重点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 突破二:中美关系正常化情景一:周恩来: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问题1:如果当时你在现场,请说出过去两国22年没“交往”的史实。情景二:尼克松:“我走完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问题2:“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指什么?两国能实现正常化的原因有哪些?(3段材料)材料二 70年代的美国,由于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得不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尼克松迫于形势的变化,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收缩。
—《世界近现史》
提供依据材料一 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中国日益振兴,广大发展中国家采取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事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格局逐渐表现出由两极向多极发展趋势。
——《历史》必修一中国实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居守势地位
两国从自身利益出发
得出结论材料三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二十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
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设计意图:突破重点,论从史出, 培养提取有效信息能力美乒乓代表团登上长城基辛格秘密访华关键:尼克松访华邓小平访美情景三活动1:同学讲述“乒乓外交”、基辛格博士秘密访华等有关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过程中的小故事。
活动2:设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制表完成)得出结论设计意图:积极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表格有利于构建知识体系,反馈学生活动的结果情景: “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
——田中角荣突破三: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1、历史上中日关系回顾。
2、直接促使田中首相要加速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
3、他此行的目的为何?
4、请帮他谈谈两国关系改善对两国及世界的影响有哪些?第二层次:难点浅化学习探究:新中国外交关系的突破与国际格局深刻变化之间的关系
1.联系旧知,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2.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国际影响?
3.新中国实现外交突破时,当时的国际格局怎样变化?
4.你认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变化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探究一:结合历史如何展望中美关系? 探究二:如何理解中日关系问题与希望并存?胡锦涛会见日本前首相桥本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第三层次:情感升华(8分钟)设计意图:联系现实、感悟历史、辨证分析,多角度看待一、重返联合国 1、关于联合国(成立时间、主要机构)
2、含义:创始国之一——被阻挠——恢复
3、斗争及标志:26届联大
4、原因:①国力、地位②支持③外交政策
5、意义:外交胜利、地位作用、世界和平发展二、中美关系解冻1、原因:两国的共同需要(美、中)
2、过程:乒乓外交 基访华 尼访华 建交
公报 建交
3、影响:世界和平发展、中美两国发展、中国
外交领域三、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主要、直接
2、标志及两国交往:田访华、公报
3、意义:两国关系、两国发展、亚洲世界和平知识体系设计(板书) 例如:外交是没有硝烟的较量,是智者的游戏,也是妥协的艺术,更是一个国力强弱的晴雨表。同时是在国际上展现的舞台、擂台和平台,需要各自的实力、毅力和魅力,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外交史. 资深新华社涉外记者老王计划撰写回忆录《风雨兼程——新中国外交风云片段》请你为本书写一段留言:课堂延伸(课外作业)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