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脚印的联想 教案 人教版 美术 二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脚印的联想 教案 人教版 美术 二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3-10-04 22:5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脚印的联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二年级美术下册,教材名为《脚印的联想》。该教材主要围绕脚印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脚印的观察和联想,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同时提高他们的美术表达能力和手工制作技能。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脚印的基本特点,包括形状、大小、色彩等,以及脚印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和联想,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脚印及其蕴含的信息,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美术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脚印的特点及其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能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脚印及其联想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掌握美术表达和手工制作技能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脚印图片、美术教材、彩色纸、颜料、画笔、手工制作工具等。
2.书籍及资料来源:收集相关的脚印图片和美术作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脚印的联想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脚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脚印的特点和变化,并提问学生对于这些脚印的联想和感受,从而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1)脚印特点认知: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脚印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总结脚印的特点,包括形状、大小、色彩等。
(2)脚印联想讲解:通过举例和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对于脚印进行联想,例如不同职业、动物、场景等。
(3)脚印创作指导: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和教师现场示范,指导学生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表现脚印及其联想的内容。例如用彩色纸制作立体脚印,或用颜料绘制脚印在画布上的联想场景。
3.学生实践与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生自愿组成小组,合作进行脚印的联想和创作。可以共同商讨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互相学习。
(2)教师巡回指导: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建议和鼓励。
4.课堂展示与评价
(1)展示作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展示本组的脚印联想作品,并简单说明创作思路和表现手法。
(2)评价与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对别人的作品提出建议和意见。
5.小结与拓展
(1)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拓展:进一步拓展脚印在美术作品中的应用范围,例如在鞋子、地毯等生活用品中的设计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
1.标题:脚印的联想
2.脚印特点:形状、大小、色彩等
3.联想内容:职业、动物、场景等
4.创作表现方式:绘画、手工制作等
七、作业设计
1.绘画作品:要求学生用图画表现出他们的脚印联想。他们可以选择在画布、纸张或手抄本上绘画,使用的颜色、形状和构图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选择。通过绘画,学生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联想技巧和绘画技巧结合起来,创作出富有个性的美术作品。
2.手工制作:学生可以收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脚印,然后使用颜料、彩纸、布料等材料,将脚印制作成艺术品。比如,他们可以将脚印彩绘在纸盘或小瓷砖上,或者将脚印压模在黄油饼干上。这类作业可以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材料,从多个角度来表达他们对脚印的联想和理解。
3.课堂分享: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灵感来源。这种分享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4.评估与反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对于那些表现出色的作品,教师可以给予赞扬和鼓励,同时也可以对那些还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指导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
1.教学质量和效果分析:对学生在本课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改进意见:针对本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提出改进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教学体会:总结本课教学的经验和感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