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中外的交往与冲突课标解读 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整体感知西汉时期 开通 ,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及友好往来。
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唐朝时从 年间开始,日本派遣了十多批 来中国。唐朝赴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 ,并精心设计了
寺 。贞观年间,高僧 前往 游学,成为著名佛学大师,并以亲身见闻写成 。
宋朝造船业发达,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 ,加以管理。
元朝中外交往也很频繁, (国籍)旅行家 来华居住十几年,著有 。知识回顾张骞丝绸之路贞观遣唐使鉴真唐招提玄奘天竺《大唐西域记》市舶司意大利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荣——郑和下西洋西洋: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印度洋及沿岸一带。文莱阅读教材和下面材料,思考:郑和为何要下西洋?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宣扬明朝的国威
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合作探究:假如我们回到明朝,正值郑和出航,我们一同前往:
技术组:介绍此次航程路线
后勤组:介绍航行所需准备
使节组:介绍与各国交往与贸易情况
文官组:记录此次航行的主要情况
(时间、背景、经过、结果等)郑和下西洋的盛况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 有哪些因素 物质前提:技术条件:主观因素: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应用郑和的个人因素;优秀的船长、水手的通力合作等。危——戚继光抗倭1、倭寇指什么?
2、明朝中期为什么倭患严重?自主探究:
阅读材料:
“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货满千船”
——《倭变事略》
这则材料说明了倭患的程度如何?
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阅读材料: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材料中的“我”指谁?
2、“海波平”指的是什么?
3、“海波”平息了吗?是如何实现的?
4、通过“我”的事迹,并结合材料,你认
为“我”有什么品质值得学习?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胜利?
4)、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3)、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2)、戚继光卓越的军事和指挥才能;民族英雄——戚继光民族英雄:在反抗外来侵略中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辱——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这里的“攫取”“居住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葡萄牙人夺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或葡萄牙人把澳门占为己有?思考?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来。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这是澳门被葡萄牙长期居留的开始,但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盼——国家富强,祖国统一拓展延伸当今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成了一个“地球村”。你觉得今天我们所学的这堂课对我们当今对外交往有什么启示?
今天我们应该加强和世界的联系与交流,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紧迫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巩固新知1.郑和的舰队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古里和锡兰
?C.苏门答腊岛和满刺加 D.占城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
A、戚继光 B、郑和 C、郑成功 D、岳飞3、1533年骗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是( )
A、荷兰殖民者 B、葡萄牙殖民者
C、英国殖民者 D、西班牙殖民者 AAB4、阅读下列材料
“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瞑十万余里,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夷城,迥割于烟霞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衙……”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说出该事件的起止时间。
3.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 巩固新知谢谢大家!谢谢图说历史 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先后七次次 数影 响1405—1433年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下西洋的盛况刘家港到达地区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