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1 社 戏
R·八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导入
童年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长大后,回忆往事时,更是怀着一种浪漫情怀,大家的童年一定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想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掌握课文中重点字词,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重点)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叙事曲折有致的写法;理解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难点)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之情以及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重点)
字词学习
◆生难字
不惮dàn 潺潺chán 凫水fú 撺掇cuān duo 踱duó 颇pō
怠慢dài 吁气xū 宛转wǎn 絮叨xù dāo 磕kē 楫jí
归省xǐng行辈háng 舀水yǎo 蕴藻yùn zǎo 伊yī 篙gāo
鲁迅,原名周树人,文学家、革命家、思想家。浙江绍兴人,有小说、杂文、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里。1918年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又发表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等。
背景链接
本文写于1922年10月。当时,中国共产党刚成立,党领导下的大规模农民运动也还没兴起。这时的鲁迅正生活在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北京。他日夜忧国忧民,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矢志不渝地战斗着。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第一部分
1-3
第一层(1):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和机缘。
第二层(2):平桥村村民热情好客、民风淳朴和不拘礼教的民情风俗。
第三层(3):写在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为看社戏做了铺垫。
写“我”随母亲回平桥村省亲,交代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人物。
第二部分
4-30
写去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一层(4-9):写看社戏前的波折和转机。
第二层(10-13):写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第三层(14-21):写在赵庄看社戏。
第四层(22-30):写看社戏后深夜归航偷豆。
第三部分
31-40
写看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课文解读
我们鲁镇的习惯,本来是凡有出嫁的女儿,倘自己还未当家,夏间便大抵回到母家去消夏。
铺垫:从民俗(鲁镇的习惯)入手,富于生活气息。同时为下文“我”随母亲归省做铺垫。
第一部分(1-3)
“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在到赵庄去看戏”这个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过渡,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的平桥村乐事,引出下文到赵庄去看社戏的事。“第一盼望”突出社戏对“我”的吸引力之大。
第二部分(4-30)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围绕什么展开的?如果让你在“社戏”前面加一个动词的话,加什么好呢?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看戏”两个字是在第四段第一句话。这句话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和主要情节“看戏”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课文中第一次出现“看戏”两个字是在第四段第一句话。这句话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和主要情节“看戏”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看戏的过程按时间或事件的发展顺序可分为几部分?
六一公公的责备有何特点?
第三部分(31-40)
六一公公无意责备双喜等小朋友的偷豆行为,只是觉得他们踏坏了庄稼可惜。表现六一公公善良、宽厚,爱惜劳动果实。
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六一公公是一个淳朴乡民的形象。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可见他并不是吝啬的人,而且还善解人意;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1.A写了我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
3.略写的是:A B G
深入探究
(六)提问: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结构梳理
社戏
淳朴善良
无私友爱
盼看社戏 平桥村——“我”的“乐土”
去看社戏
怀念社戏
戏前波折 波折——转机
夏夜行船 见闻——感受
船头看戏 仙境般的环境
月夜归航 偷豆的趣味
怀念好豆
怀念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