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联系时代背景,感受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
1.感受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气概。
2.理解第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读写词语。
2.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2.初读课文,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交流阅读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都知道哪些长征故事?(爬雪山、过草地……)
2.红军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这时毛主席挥笔作诗《七律·长征》。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诗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歌。
(2)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
(3)根据注释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与大家讨论。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1)读准字音。
wēi yí páng bó mín
逶 迤 磅 礴 岷 山
téng wán yá
腾 细浪 走泥 丸 云 崖 暖
(2)认清字形。
①区分不同结构的生字。
②找出生字的形近字。
律—津 崖—涯 渡——度 索——紧
(3)规范书写。
(4)理解词语。
等闲:平常。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5)朗读诗歌。
三、整体感知,了解诗意
1.朗读全诗,想一想每联的意思是什么。
①首联: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平平常常的事。
②颔联: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是从脚下滚过的泥丸。
③颈联: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金沙江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大渡是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
④尾联: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积雪的岷山。个个笑逐颜开。
2.朗读全诗,想一想全诗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1、2句,统领全篇;第二部分是第3~7句,具体经过;第三部分是第8句,总结全诗。)
四、有感情地朗读,总结全文
1.师范读课文,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
2.学生按节奏试读,读出诗句的停顿节奏
3.小结:这首《七律·长征》气势磅、格调高昂,展现了一幅又一幅战斗图。
五、布置作业
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诗句,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背诵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诗歌。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诵《七律·长征》,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两句写的?
2.指名读第1、2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无数山,无数水,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诗句告诉我们,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这不仅仅包括自然界的险阻,还包括军事上的激烈战斗和政治上的复杂斗争。但是红军战士们把这些都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3.有感情地朗读第1、2句,你能体会出红军的什么精神?是从哪个词体会出来的?(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从“只等闲”中体会出来的。)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学习提示。
(1)朗读全诗想想: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成果。
(1)五岭透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板画:五岭的逶迤、乌蒙的磅礴。
②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红军要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会怎么样?(难)
③但是红军战土不怕,跟随着红旗翻过了五岭,又越过了乌蒙,征服了一座座大山。在红军的眼里这山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④指导朗读“五岭透海腾细浪,乌蒙磅确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教师根据诗句讲故事。
②刚才你们听的时候心里感觉怎么样?你们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③这里“金沙水拍云崖暖”是什么意思?(云崖暖:心里暖。)
④大渡河是天险,敌人满以为能阻挡红军的脚步,但是天险也被红军逾越了。那毛主席为什么又说“大渡桥横铁索寒”?(红军来到大渡河上,眼前横着一一座铁索桥。桥上 ,桥下 ,桥头 ,红军 。)
⑤天险逾越了,但现在回想起那场面,还叫人胆战心惊。
⑥“暖”,写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⑦指导读。金沙水拍云崖暖(轻快红军的欢快心情),大渡桥横铁索寒(低沉——表达对牺牲战士的沉痛缅怀之情,加重语气)
(3)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一“寒”一“暖”,一“喜”一“悲”,这正是——“红军不怕远 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更喜”喜什么?为什么“尽开颜”?
②困难像雪球一样砸来,但红军战士依然以平常心来对待,你体会到了什么?(“更喜”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尽开颜”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③正是因为有这种大无畏的精神,红军战士克服了像雪球一样砸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正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5)同学们也带者这种豪迈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四、激情吟诗,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运用停顿、重音等技巧,再现诗中意境。
2.配乐朗读,练习评读。
3.背诵全诗。
五、拓展阅读。
学习了《七律·长征》,我们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概。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
六、布置作业
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五岭→腾 乌蒙→走
金沙→暖 大渡→寒
岷山→喜
(藐视困难的大无畏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