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端午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9端午粽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00:4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端午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豆、节”等 13个生字;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会写生字“午”“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3.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又黏又甜”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等词语。
4.了解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认识“豆、节”等 13个生字;认识立字旁和米字旁;会写“午、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
教学过程
一、猜美食,引端午
1.师生玩游戏:小吃货,猜美食。
师:元宵节我们吃什么美食?(生:汤圆)
师:中秋节我们吃什么美食?(生:月饼)
师:端午节我们要吃什么美食?(生:粽子)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粽子实物),它是--(生:粽子)。出示字卡认读“粽”。师:端午节我们吃得粽子,又叫端午粽。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题目中藏着两个生字,谁来读?(字卡:端、粽)认读。
2.板书课题,认识新偏旁。
师:这两个字中藏着一个小秘密,你发现了吗?引导学生观察偏旁,认读新偏旁。教师板书课题,讲解“端”中藏着一个立字旁,“立”做偏旁,最后一笔横变提。“午”是一个生字,伸出小手食指,跟老师一起书写。“粽”中有一个新偏旁是米字旁,“米”做偏旁,最后一笔捺变点。
3.齐读课题:9端午粽
二、随文识字,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板块一:学习第一自然段,读好“一”的不同读音,体会外婆煮好粽子盼我们回去。导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吃端午粽吗?(生:喜欢),有个小朋友,也特别喜欢。因为一到端午节,外婆总是煮好粽子,盼着他们回去。
1.指导读第一自然段。师:谁来读一下第一自然段。学生读,教师评价。
2.指导读好一的变调。师:这个句子中“一”出现了两次,但读音不同,谁能读好。师:这就是“一”的变调,我们在上册《秋天》一课中,已经学习了“一”的变调,如: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师:老师把本课中“一”变调的词组整理了一下,谁来试着读读。指导学生读好读音。教师对学生朗读评价。
3.指导学生读出外婆对“我”的疼爱。
师:端午节,外婆煮好--(生:一锅粽子),教师张贴“一锅粽子”学具。外婆煮好粽子,盼着我们回去。谁能读出外婆对我们的爱。指名读、评价。
板块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指导读好长句子,理解粽子的色、香味。导语:外婆对我们的爱都包在粽子里,请大家根据学习要求,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交流中,以生为本,学生找到哪处,教师点拨交流哪处。预设一:学生交流“色美”
1.学生回答自己读后知道了什么后,教师出示箬竹叶图片,引导学生读好词语。通过看图,理解“青青”。指导朗读词卡“青青的箬竹叶”。强调词组读连贯。
2.出示糯米图,学习生字“米”,通过区分大米、小米的用处,来理解糯米是用来包粽子的,出示“粽”,加深“米字旁”的记忆。指导朗读词卡“白白的糯米”。
3.出示“红红的枣”词卡,指名读。
4.仿照叠词,说话训练( )的香蕉 ( )的苹果( )的西瓜( )的( )( )的( )( )的( )
5.总结作者写粽子的顺序:作者先写粽子的——外面,再写——里面,最后写——中间。外婆包粽子用到的颜色多,很漂亮,我们可以说色美。教师相应板书:色美
6.指导朗读段中的长句子。师:指名读。评价中,概况学生读好句子的方法。总结出读好长句子的妙招:关键词不读破,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练习读、指名读、齐读。预设二:学生感悟“气香” 师:通过自由读,你知道了什么?(生:粽子熟了一股清香)师:我们来闻一下,指名学生上台做掀开锅盖动作,教师随机画出香气往上飘。询问学生闻到了什么?(生:一股青香)教师相应板书:气香 指导学生读出粽子的香味。教师评价。预设三:学生品尝“味甜”师:通过自由读,你还知道了什么?(生:粽子又黏又甜)师:黏的是什么?(生:白白的糯米)甜的又是什么?(生:红红的枣)师:我们亲自来品尝一下,指一名学生上台剥粽子、吃粽子,说感觉。板书:味甜教师引导学生用“又黏又甜”练习说话,积累词语。如:苹果又()又( )。最后教师小结,把板书中的色美、气香、味甜,融入一个粽子里面。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好第二自然段。
板块三:学习第三自然段,巩固读好长句子,了解粽子花样多。
导语:外婆包得粽子闻起来——一股清香,吃起来——又黏又甜,大家都夸他包得粽子——十分好吃,而且——花样也多。师:外婆包的粽子都有哪些花样?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在学生学习书写“豆”时,引导学生先回忆生活中常见的豆子种类,根据豆的演变,识记生字,并用口诀,帮助学生书写正确。学习“肉”时,联系生活实际,用组词方法记牢这个字。同时总结出本课的“米”“豆”运用联系生活识字法。师:外婆包的粽子,我们吃了心里什么感觉?(生:美滋滋)师:除了给我们吃,外婆包的粽子还会给谁吃?引导学生抓“吃”、“带”、“分”,体会外婆关爱邻居。师:这也是一个长句子,谁能用刚才读长句子的小妙招,来读好这个句子。学生读,教师评价。师:如果外婆送你一小篮粽子,你想送给谁,为什么?学生自由表达,教师评价。
板块四:谈话交流,明白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
导语:端午节我们为什么吃粽子?学生回答中,教师相机出示第四自然段。出示生字“念”,分解字形,帮助学生识记生字。从中体会端午粽还包含着中国人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之情。
三、拓展延伸,了解端午
导语:同学们,你知道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吗?小组内交流一下。指名说。教师播放视频《端午节的故事》。
四、实践活动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选一项作业,进行实践活动。
1.画粽子。
2.阅读推荐故事书。
3.学包粽子。
板书设计
9端午粽
色美 气香味甜
一锅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