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3古诗词三首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0:43: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结合诗句掌握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和韵味。
3.帮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思,想象诗(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词的意境,借助语言文字,充分展开想象,感悟诗词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中国古诗词的热爱与赞美。
教学重难点
1.反复阅读,理解诗(词)句的含义。
2.想象诗(词)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宿建德江
课时目标
1.在自学的基础上、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宿建德江》的内容。
2.背诵《宿建德江》。
3.体会作者充满忧愁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2.理解诗人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谁会背诵孟浩然的诗?
2.指名背诵。
3.这节课我们学习孟浩然写的《宿建德江》,板书课题。
二、自学古诗
1.范读全诗。
2.指名让学生读,检查学生的读音及断句。
3.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
4.出示自学要求:
(1)根据课文注释,结合词语理解诗句。
(2)小组讨论,议一议如何理解这首古诗。
(3)提出问题。
三、检查自学
1.理解词语的意思。
移舟:划动小船。
泊:停船靠岸。
烟渚:雾气笼罩下的江中陆地。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愁新:即新愁,由落日到黄昏,引起诗人新的愁苦。
野旷:空旷的原野。
天低树:天好像比树还低。
2.出示课文插图,结合图意理解诗句的意思。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边,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游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好像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四、安全警示教
如果遭遇校园暴力事件一定要告诉家长,不管遭遇了怎样的恐吓,都要告诉家长,不要承受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板书设计
宿建德江
所感:泊舟——新愁
所见:望月——近人
(漂泊中的乡愁)
第二课时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课时目标
1.知道诗的大致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的喜爱之意。
教学重难点
1.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2.感受作者对西湖忽雨忽晴的景色的喜爱之意。
教学过程
一、背诵导入新课
1.全班齐背诵《宿建德江》。
2.这节课我们要学的是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请大家快速默读一遍题。
二、读题,解题,
1.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这首诗是谁写的?(苏轼)
3.指名简介。
三、朗读古诗
1.自由朗读诗,划出节奏。
2.指名学生划出节奏。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指导学生读出节奏感,(指名读,分小组读,齐读)
四、研读古诗
1.这首诗重点写的是什么?(雨)哪里的雨?(西湖的雨)
2.诗中是怎样描写下雨过程的?(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
3.学习第一句。
(1)下雨前是怎样的一幅画面?翻墨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未遮山是什么意思?
(2)你能用一个子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你能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
(3)用自已的语言描绘这一句诗。
4.学习第二句。
(1)乌云来势凶猛,雨也绝不温柔,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了?
(2)跳珠是什么意思?运用了什么修辞于法?乱入船是什么意思?
(3)你能用四个字词语概括下这样的雨吗?(大雨倾盆、滂沱大雨、大雨如注……)
(4)齐读第二句诗。
5.学习第三、四句诗。
(1)当我们沉浸在白雨跳珠的情景中时,这调皮的雨却似平有意躲着人们,转眼间就不见了。哪个字写出了变化之快?(忽)此时此刻呈现给作者的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两句表达的内容。
(2)有感情朗读。
五、感受意境美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西湖的夏天一场雨的过程)
2.这场雨下得怎么样?(快且大)
3.哪里可以看出来啊?(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
4.你觉得诗句写得美吗?为什么?(有色:黑云,墨,白雨。有动感:翻、跳、卷、吹。比喻形象生动:黑云像翻墨,白雨如跳珠,水如天。刻画出了夏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的特点)
5.一起朗读,读出诗的美。
六、古诗积累。
1.苏轼六月二十七日在西湖一口气写下来五首诗,本诗只是其中的一首。
2.此时你认为题目中的“醉”可以怎么理解呢?(陶醉、沉醉)为什么可以这样理解?(诗人被西湖雨后的美丽景色陶醉了)
3.齐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4.小结:诗人在西湖望湖楼上边喝酒边欣赏西湖的景色,结果被西湖一场急雨后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七、作业布置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
板书设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雨前:黑云翻墨
雨中:白雨跳珠
雨后:水如天
(绮丽景色 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通过语言文字,感悟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
3.通过语言文字,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企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用目己的话说出词的意思。借助图画,展开想象,品味词的意境美。
2.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唐诗宋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广为传诵。今天这节课让我们领略宋词独特的魅力。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懂题
1.谁来读读题目?从这首词的题目中,你有什么发现?(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题目是“黄沙道中”。黄沙即黄沙岭。)
2.简介作者。
三、读通词
1.师范读。
2.学生自由地练习朗读这首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导学生读准节奏。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男女生比赛读。
四、读懂词
1.理解词义。
惊鹊:喜鹊被惊醒
鸣蝉:蝉鸣叫
丰年:丰收的年景
茅社:用茅草盖的旅社
社林:社庙丛林
2.交流,作者道走进在黄沙岭有什么收获?
(1)看到:美丽的风景。
明月 惊鹊 风吹稻田 天外疏星……
(2)听到:悦耳的声音。
蝉鸣 鹊叫 蛙声 说丰年
(3)闻到:好闻的气息。
稻花香
(4)触觉:清风吹拂脸颊的凉爽。
3.你能体会到作者在黄沙岭中行走时心情是怎样的吗?(愉快、喜悦、着急……
五、体会词的意境
1.感悟上阕词的意境。
(1)听朗读录音,闭眼想象:皎洁的月光,带着稻花香的清风,微微吹拂在脸上,鸟鹊被惊醒,拍动着翅膀离开了枝头,蝉儿不停地鸣叫着,青蛙在不停地唱着歌,好像在谈论着丰收的景象。
(2)这些景物美吗?有这么多的美景陪伴着作者夜行,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2.感悟下阕词的意境。
(1)学生自由朗读。
(2)在山野中夜行遇雨,作者是什么心情?(着急)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理解“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六、布置作业
把这首词变成一首现代美文,自己动笔写一写吧!
板书设计
西江月.黄沙道中
看:明月 惊鹊
听:鸣蝉 蛙声
闻:稻花香
想:说丰年
夜景优美 心情愉悦
关心人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