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9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9: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基础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一、根据拼音写字词。(8分)
rì kòu jù lí bào zhà lóng zhòng qū fú
( ) ( ) ( ) ( ) ( )
1. qí ( )盘 彩( ) ( )实
2. dù ( )河 刻( ) ( )金
二、组词填空,在下列句子中填入用“宣”字组成的词语。(不重复)(2分)
1.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 )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2.习近平总书记庄严(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3.上海迪士尼( )调整门票价格。
4.广播、电视、报纸要积极( )党的方针政策。
三、选择题。(1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崎岖(qí) 山坳(ào) 瞻仰(zhàn)
B.干涸(hé) 擎着(qíng) 电钮(niù)
C.逶迤(wēi) 磅礴(páng) 抡动(lún)
D.憧憬(chōng) 歼灭(qiān) 冰雹(báo)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刘胡兰斩钉截铁地说:“要杀要砍由你们,怕死不是共产党员!”
B.那些激荡在革命岁月里的回声,像一个个铿锵绽放的音符,弹奏成一曲惊天动地的交响。
C.我们来到黄山脚下,居高临下向上望:黄山真是险峰林立,危崖突兀!
D.在抢答题环节,参赛选手紧握抢答器,全神贯注,细心思考和判断。
3.下列句子人物描写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动作描写)
B.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外貌描写)
C.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心理描写)
D.“怎么可能呢?”我自信十足地说,“我一定能考第一名!”(语言描写)
4.下列对课文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喜”字体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的喜悦心情。
B.“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热血沸腾”一词表现出战士们的喜悦和兴奋。
C.“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两个“只听见”突出了全场的肃静。
D.“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周围的宏伟建筑,令人心头光明而又温暖。”“温暖”是因为作者由灯想到如今的幸福生活,内心感到温暖。
5.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语段观点的一项是( )
2023年1月11日,六集电视专题片《长征之歌》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吕建成说:“每一代人要走好每一代人的长征路。看了《长征之歌》,我更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作为能源研究人员,我们要用智慧和勇气,去面对新长征路上遇到的种种挑战,用科技创新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郭小虎说,每当片尾的主题歌响起,心中就流淌出对长征英烈的缅怀和对“新长征路”的幢憬与希望。“那音乐沁润着我的心灵,在时空交错中诉说着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使命担当。”
A.《长征之歌》在央视综合频道开播
B.每一代人要走好每一代人的长征路
C.《长征之歌》体现了长征精神的传承
D.《长征之歌》取得积极反响
四、按照要求完成句子练习。(5分)
1.为了避免黄金周交通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了新的交通管理措施。(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1分)
2.故乡的清晨,是那么的宁静,是那么的纯洁,是那么的美丽。(仿照加点部分仿写句子)(2分)

3.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请根据语境补全句子。(2分)
(1)“老鼠,老鼠啊!”弟弟 ,慌乱中被椅子绊了一跤。
(2)他朝老妈眨了眨眼, :“老妈回去吧,我走啦!”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0分)
1.(1)红军不怕远征难, 。(1分)
(2) ,大渡桥横铁索寒。(1分)
2.《狼牙山五壮士》记叙的整个事件发生顺序可概括为: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 。(3分)
3.《开国大典》通过写 的盛况,揭示了 的意义,表达了 。(4分)
4.南宋陆游的名句“ ”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虽然自己地位卑下,但是从没忘记忧国忧民的责任。(1分)
六、综合实践。(5分)
班级将举办一次以“爱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按照活动步骤积极参与,完成任务。
【任务一】确定演讲题目
1.下列演讲的题目与本次主题不一致的是(1分)( )
A.爱国是民族的灵魂 B.我爱我的家乡
C.祖国在我心中 D.我和我的祖国
【任务二】搜集演讲材料
2.你打算选择“吾辈当自强”作为演讲题目,下列素材不合适的是(1分)( )
A.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B.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
C.刘胡兰15岁英勇就义 D.贝多芬顽强对抗耳鸣
【任务三】撰写演讲稿
3.演讲开头的方法有很多,如开门见山、提出问题、引用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为你的演讲写个开头。(3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30分)
(一)(15分)
选段A: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选段B:①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②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选段A主要描写了 的场面,选段B的场面可以用 这一小标题概括。(2分)
2.从描写方法来看,选段B中句①属于“ ”的描写,这段内容还通过选取
和 进行“点”的刻画。这两种描写结合运用的好处是什么?(5分)
3.选段A首句中的加点词语“屹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3分)
4.请指出选段B中画横线句②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3分)
5.下列对两则文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 )
A.选段A选自《狼牙山五壮士》,选段B选自《开国大典》
B.选段A的情感基调是悲壮,选段B的情感基调是喜悦。
C.如果没有选段A中英雄们的付出,就不会有选段B中呈现的场面。
D.选段A和选段B都采用由概括到具体的描写顺序来写场面。
(二) (15分)
①“天亮之前,不拿下碉堡,大部队总攻就会受阻,后续行动就会受到影响。”入夜时分,上级指挥员的动员,让张富清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潜进永丰城炸掉敌人的碉堡。
②他主动请缨,和两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天还没亮,他们就背上炸药包和手榴弹,一路匍匐前进,来到城墙下。张富清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率先扒着墙砖缝隙,攀上四米多高的城墙,率先跳进城里。
③张富清刚落地还没站稳,几个敌人就围了上来。他端起冲锋枪一阵扫射,一下子打倒七八个。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头被猛砸了一下,用手一摸,满脸是血。他顾不上头上的伤,毅然冲向碉堡,用刺刀在碉堡旁边的地上迅速刨出一个坑,把随身背来的八颗手榴弹和一个炸药包码在一起,一个侧滚的同时,拉掉了手榴弹的拉环。一声巨响,敌人的一座碉堡被炸飞了。张富清忍着疼痛,趁着腾起的黑烟,顽强地爬近另一座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
④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平时期,张富清又响应党的号召,前往条件艰苦的鄂西山区。这里有个高洞村,海拔一千二百多米,深居悬崖之上、峰岭之间。全村进进出出就只有一条不宽的小路。小路一侧的山岩笔直陡峭,如刀削斧砍;另一侧的山谷深不见底,怪石嶙峋。路面狭窄,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落崖。张富清二话不说,带上妻子儿女一头扎进大山,在高洞村住下来。他亲自披挂上阵,领着村民,炸山修路。
⑤开工前,张富清上山下山辗转奔波,跑立项,备材料,搞勘探,样样亲力亲为。开工后,他身先士卒,带领村民夜以继日地奋战。
⑥谁也忘不了入冬前的那个夜晚:男女老少齐上阵,抬的抬,搬的搬,铁锤钢钎(giàn)和各种工具撞击石头的声音响成一片。张富清手持铁钎,弯着腰憋足了劲儿,将大石块往悬崖边上撬,头上热汗涔(cén)涔;一个身强体壮的小伙子,用力抡着大镐,猛砸坚硬的石块;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弓着身子就势将堆积在悬崖边的石块推下悬崖……
⑦寒来署往,村民们在张富清的带领下,硬是用最简陋的工具,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了一条路。路修好了,村民的出行安全了,货物的运输方便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迎来了新希望。
⑧24岁,在生与死之间,他选择冲锋在前,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董存瑞式的战斗英雄;31岁,在小家安乐与百姓福祉之间,他选择到偏远的穷乡僻壤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张富清完成的任务各种各样。但突击队员的精神从未改变:永远向前,突击!突击!突击!
1.用简要的语言写出张富清的英雄事迹。(2分)
事迹一(①~③自然段)战争年代, 。
事迹二(④~⑦自然段)和平时期, 。
2.第②自然段两次运用“率先”,写出了 。(2分)
3.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高洞村的环境,有什么作用?(2分)
4.第⑥自然段,作者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写劳动场面,请你在括号里填写恰当的内容。(3分)
5.文中有三处省略号,下列对其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分)
(1)第一处省略号省略的是张富清抗敌的场面,表现了张富清的奋勇顽强。( )
(2)第二处省略号省略的是村民修路的场景,可见村民修路充满困难。 ( )
(3)第三处省略号省略的是路修好后村民生活的变化,突出了张富清带领修路的意义。
( )
6.同学们给这篇文章拟了几个题目,你觉得哪个题目最合适?为什么?(3分)
A.英雄张富清 B.突击突击突击 C.突击队员
我选 (填序号),理由: 。
八、习作。(30分)
六年来,学校里一定开展过不少活动,儿童节演出、夏令营、春游、运动会、植树……每次活动总有精彩的瞬间,热闹的场面,或者难忘的人、事,请把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要求:①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个人表现,注意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等。②把活动的体会写下来,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③题目自拟,不少于450字
参考答案
一、日寇 距离 爆炸 隆重 屈服 1.棋 旗 其 2.渡 度 镀
二、1.宣读 2.宣告 3.宣布 4.宣传
三、1. A 2. C 3. B 4. B 5. D
四、1.为了避免黄金周交通,各地纷纷出台了新的交通管理措施。
示例:春天是无法比拟的,春天的天空是那么湛蓝,春天的树叶是那么翠绿,春天的鲜花是那么粉嫩。
3.(1)大声叫喊 (2)挥了挥手
五、1.(1)万水千山只等闲 (2)金沙水拍云崖暖
2.痛击敌人 顶峰歼敌 英勇跳崖
3.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民群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激动自豪的心情
4.位卑未敢忘忧国
六、1.B 2.D 3.示例:“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高亢、激昂的国歌声在耳边奏响,仿佛万马奔腾,让人想到无数的革命先烈冲锋陷阵,勇往直前,用生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英勇壮举,激励着我们发奋图强。今天,我演讲的题目就是“吾辈当自强”!
七、(一)1.五壮士英勇抗争、跳崖 群众进场 2.面 铁路工人 郊区农民 写出了人民群众参加开国典礼的激动与兴奋。 3.不能,“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地站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移,“站立”意为直立着。作者运用“屹立”一词,能够更好地突出五壮士顶天立地的高大、英勇的形象。如果换成“站立”,就达不到此效果。 4.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群比作海洋,红旗比作波浪,形象地写出了广场上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热闹场面。 5.D
(二)1.主动请缨,奋不顾身炸碉堡。 扎根山区,到高洞村修路(或炸山修路)。 2.张富清英勇无畏、奋勇当先的精神 3.写出了炸山修路的条件恶劣,突出了张富清迎难而上的精神。 4.①张富清 ②老大爷 ③热火朝天/干劲十足/齐心协力 5. (1)√ (2)√ (3)√ 6.A A从介绍主要人物角度拟题,全文介绍了张富清在战争年代和和平时期的英雄事迹。
八、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