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
地 理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南设得兰群岛是南极洲的火山群岛,它处于一个岛弧的地质环境,早期基本上和南极半岛连在一起,后来群岛逐渐与半岛分离,形成布兰斯菲尔德海峡。下图为布兰斯菲尔德海峡附近区域莫霍面深度的等值线分布图(单位:千米)。据此完成1~2题。
1.甲处莫霍面深度可能是
A.28 km B.29 km C.30 km D.32 km
2.南设得兰群岛纬度较高,在2月份时气温仍较低,海冰不易融化,海冰仍然较多,判断2月份时布兰斯菲尔德海峡处的海冰移动的方向是
A.自北向南B.自南向北C.自东向西D.自西向东
中国制造业区位优势空间格局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通过影响就业机会、收入和生态环境质量(空气污染对劳动力流入具有负面影响)作用于劳动力空间流动选择,同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低碳化发展的迫切性愈发突出。整体上,研究期内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显著促进了劳动力流入,但不同制造业行业、不同城市和不同个体劳动力间存在差异。读图,完成3~4题。
3.制造业区位优势变化对劳动力空间流动的影响因行业、城市等而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
B.东部和东北城市、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外其他城市、特大超大和小城市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能够促进劳动力流入
C.中西部城市、城市群外围城市、大中城市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能够促进劳动力流入
D.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限制了劳动力流入
4.关于未来影响劳动力流入的因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绝对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
B.就业机会增多与就业报酬增加促进了劳动力流入
C.城市生态环境变化(城市生态宜居性)的负向效应促进了劳动力流入
D.劳动力个体差异对劳动力流入的影响不显著
虹吸效应是中心城市从周边地区集聚生产要素和经济活动,而扩散效应反之,溢出效应反映了两者叠加的影响。下图为“城市群中心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时间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发展差距最大的时间是
A.t0 B.t1 C.t2 D.t3
6.溢出效应对区域城市发展的影响有
①利于中心城市产业升级 ②促进城市群的形成
③加快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 ④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阿留申群岛位于白令海与北太平洋之间,由300多个小岛组成,大部分岛屿为火山岛。该海域大风、多雨雾,岛上几乎无树,植被以喜湿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阿留申岛上居民以狩猎和捕鱼为生。下图为阿留申群岛周边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亿焦耳/平方米·年)等值线及其南侧海域等深线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中A处海底地形形成的驱动力是
A.火山喷发B.断层活动C.板块碰撞D.板块张裂
8.岛上几乎无树,植被以喜湿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其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有利于植被生长
B.终年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温带气旋活动强烈,暴雨冲刷,土壤瘠薄
C.位于中纬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
D.寒流流经形成海雾天气,利喜湿的草甸,苔藓生长
9.阿留申岛上居民驾驶渔船进行捕鱼,下列关于渔民捕鱼时遇到的不利自然条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海底火山喷发,多暗礁B.风浪较大,易翻船,造成人员伤亡
C.多海雾,影响航行视线D.寒流降温减湿,气候干冷,不利捕鱼
冰岛位于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被誉为“冰与火之国”,境内的火山一般都被厚厚的冰川覆盖。冰岛某火山附近的沉降堆积盆地中,分布着厚厚的火山灰,河流在布满火山灰的地形上发育成为“辫状水系”。据此完成10~12题。
10.“冰岛不冰"是旅游爱好者当中广为流传的说法,下列关于"冰岛不冰”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
B.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云雨天气,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较高
C.地处板块碰撞挤压处,岩浆活动多发,地热资源丰富
D.森林茂密,气候湿润,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高
11.河流在布满火山灰的地形上发育成为“辫状水系”,其形成过程是
A.岩浆活动—火山灰堆积—断裂下陷—流水侵蚀
B.火山灰堆积—冰川融化—流水侵蚀—断裂下陷
C.断裂下陷—火山灰堆积—冰川融化一流水侵蚀
D.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下陷—火山灰堆积
12.据材料推测,下列关于冰岛自然地理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冰岛地处高纬,多冰川,内陆多高原、火山,气温低,不适宜居住,人口稀少
B.沿海地区多为平原,地势低,气候较温和,人口较多
C.西南部地处西风迎风坡,且受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影响,降水丰富,气温较高,人口集中
D.北部河流短促,水能丰富,有利工业发展,人口稠密
陕西关中盆地冬春季节多出现严重大气污染现象。图1示意关中盆地污染发生时的高空、地面环流形势,高空环流越强,逆温层越不易发生。图2为该地某月11~27日2次发生严重污染时,盆地某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变化。据此完成13~14题。
13.结合材料并据图1分析,该地本次污染从开始到结束的大气垂直剖面演化过程为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D.③①②
14.西风最强的日期最可能是
A.11日 B.14日 C.22日 D.26日
大兴安岭是我国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下图为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地草原带垂直分布图,调查发现该地区多数低缓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据此完成15~16题。
15.与洪积扇相比,洪积扇前缘
A.更适于农业耕作B.沉积物颗粒要粗大
C.流水侵蚀作用更强D.地下水位更高
16.该地低缓山体顶部经常无森林分布而分布草甸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低B.降水少C.风力大D.土壤贫瘠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摩洛哥当地时间9月8日晚上11点,摩洛哥阿特拉斯山脉约图示六角星
位置发生6.8级地震。下图为摩洛哥的位置及其城镇河流分布图。
材料二 隆起的阿特拉斯山脉像一道绿色的屏障,使山脉东南和西北两侧形成截然不同的自然环境,其中西北侧多生长较慢的硬叶低矮灌木群落。
(1)用曲折线画出阿特拉斯山脉的走向。并说明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4分)
(2)说明阿特拉斯山脉西北侧气候对当地生长较慢的硬叶低矮灌木群落形成的影响。(4分)
(3)据图推测描述摩洛哥人口分布特点。(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沙特阿拉伯位于阿拉伯半岛,西临红海,东濒波斯湾,沙漠面积广大,石油资源丰富,出产椰枣较多,粮食不能自给。20世纪70年代,沙特阿拉伯利用石油出口积累的财富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在沙漠腹地开采地下水,将沙漠改造为麦田。沙漠腹地的圆形麦田直径约1km,道路也设置成同心圆,中枢喷灌设备围绕圆心旋转浇灌农田。目前,本国生产的小麦可以满足国内90%的需要,椰枣和蔬菜还可出口,西红柿等农产品进入了英国超市。下图为沙特阿拉伯7月降水分布和小麦种植区分布图、中枢喷灌设备在圆形麦田中旋转灌溉示意图。
(1)说出沙特阿拉伯发展小麦种植的主要不利条件。(6分)
(2)分析沙特阿拉伯生产的西红柿能进入英国超市的原因。(4分)
(3)简述沙特阿拉伯农地、道路设置为同心圆的优势。(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柴达木河位于柴达木盆地最东部,上游托索河(源地附近有冬格措纳湖,海拔4090米)和乌兰乌苏河(源头附近有阿拉克湖,海拔4100米)汇合后形成中游香日德河,流经香日德镇后潜入地下,潜流20多千米后在小柴旦附近重新溢出,汇聚形成柴达木河,最终注入南、北霍布逊湖,丰水时两湖连成一体。柴达木河西支源头乌兰乌苏河附近山地都是红层地貌(红色砂岩),香日德河平常呈淡红色,一到某个季节,河流变成鲜红色,并在交汇处形成鲜明的“红配绿”河流景观。下图为柴达木河流域水系分布图。
(1)简述柴达木河流域的地形特征。(4分)
(2)结合材料,比较乌兰乌苏河、托索河与柴达木河的水源补给类型差异,填在表中。(4分)
(3)说出香日德河河水变为鲜红色的季节,并分析其原因。(4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马德雷湖地处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的东南部沿海,东临墨西哥湾,由于"帕德雷岛"的存在,使得该湖泊与墨西哥湾分离,成为湖泊。马德雷湖通过狭窄的水道与外海相连通,由于水道较为狭窄,湖水与外海海水交换十分缓慢。马德雷湖水体较浅,湖水盐度较高(50‰以上),远超墨西哥湾(约36‰~37‰)。
(1)描述帕德雷岛的形状特征及其形成过程。(6分)
(2)据材料推测图上南口与北口处(马德雷湖与墨西哥湾之间)表层海水流动方向是否一致,并说明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上补充箭头画出马德雷湖出口处与墨西哥湾之间海水流动方向。(4分)
(3)马德雷湖是一个超咸的鴻湖,湖水盐度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最低的2‰~100‰),请说出盐度最低值出现的可能天气气候原因。(4分)
长沙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
地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B【解析】在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的区域的数值范围是“大大或小小”,甲处莫霍面深度范围在28~30千米。
2.D【解析】据材料可知,南设得兰群岛纬度较高,2月时气温仍较低,海冰不易融化。2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受盛行西风带影响,风力强劲,与该海域自西向东流动的西风漂流,共同作用使海冰向东移动。
3.C【解析】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劳动与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则相反;中西部城市、城市群外围城市、大中城市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能够促进劳动力流入,东部和东北城市、城市群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外其他城市、特大超大和小城市则相反。
4.B【解析】城市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总体上有利于吸引劳动力流入;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创造的就业机会与就业报酬促进了劳动力流入,而对城市生态宜居性的负向效应则抑制了劳动力流入。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乡城流动、男性劳动力等更倾向于选择制造业区位优势上升的城市,受就业竞争力的制约,这些群体在制造业部门和城市选
择上存在一定局限。
5.C【解析】t0时,虹吸效应与扩散效应均为0,中心城市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与外围城市间的发展差距较小,A错误。t1时,虹吸效应最强,扩散效应缓慢增长,说明该阶段中心城市发展速度最快,但发展水平并未达到最高,与外围城市发展差距也没有达到最大,B错误。t2时,虹吸效应呈下降趋势,但是仍然大于0,说明中心城市依然存在将外围城市的人口、资源吸纳到自己的圈子中的现象,同时,扩散效应继续增强,与虹吸效应数值相等,说明二者达到平衡,此阶段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发展差距达到最大,C正确。t3时,扩散效应开始超过虹吸效应,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能力增强,外围城市得到快速发展,二者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D错误。故选C。
6.A 【解析】溢出效应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迁移一部分人口、转移一部分产业,较为低级的产业转移出去后,有利于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化升级,①正确;周边的小城市在受到溢出效应后得到发展,有利于本地经济发展,与中心城市共同构成城市群,②正确;中心城市郊区城市化处于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期,且溢出效应并不是由郊区向城市靠拢,③错误;溢出效应使得市中心产业优化升级,高素质人才被留下,但并不会造成中心城市空洞化,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C【解析】A处海底地形为海沟,是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故选C。
8.C 【解析】阿留申群岛形成年代较晚,火山活动频繁,火山熔岩不利于植被生长;位于盛行西风带,洋面广阔,风力强劲,不利于树木生长;冬季受阿留申低压控制,多气旋活动,降水多,淋溶强烈,土壤瘠薄;岛屿面积小,受海浪影响大;寒暖流交汇多形成海雾,加上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高大乔木生长,所以岛上几乎无树,植被以喜湿丛生的草甸、苔藓为主。故选C。
9.D【解析】渔民驾驶渔船进行捕鱼,不利自然条件有海底火山喷发,暗礁多;受西风控制,风浪较大,易翻船,造成人员伤亡;位于低气压带区,降雨大,空气湿度大,多雾天气,影响航行视线;纬度高,气温较低(易冻伤),海面结冰期较长等。
10.A【解析】“冰岛不冰”的原因有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锋面、气旋活动频繁,多云雨天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强,冰岛得到太阳辐射少;地处板块张裂地带(大西洋海岭带),地热资源丰富;冰岛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冰原覆盖。
11.C【解析】有火山灰沉积,说明以前地势低。该地位于生长边界,地壳断裂下陷,形成盆地。盆地地势低,火山灰堆积于沉降盆地,形成沉积层。火山爆发后,岩浆将覆盖在火山上的冰川融化,形成洪水。从山顶流下的洪水冲刷地面的火山灰,从而形成“辫状水系”。
12.D【解析】根据材料,冰岛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沿海地区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气温较高;中部地区因为地势高,多火山分布,人口分布稀疏;西南部是西风的迎风坡,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增温增湿,居住条件优越。
13.D【解析】读图1可知,逆温发生时,垂直方向上上升气流受阻,逆温层上盛行下沉气流。①图等值线数值以正值为主,说明垂直方向上气流以下沉运动为主,逆温层较厚;②图等值线以负值为主,说明主要盛行上升运动,逆温层消失;③图等值线以负值为主,说明主要盛行上升运动,但上部有0和0.4的等值线分布,说明开始出现逆温现象。
综上所述,该地本次污染从开始到结束的大气垂直剖面演化过程为③①②,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4.D【解析】根据材料“高空环流越强,逆温层越不易发生”可知,西风最强的日期逆温层最不易发生。逆温发生时阻碍了空气的对流运动,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根据图2可知,四个日期中26日大气污染指数最低,应为西风最强的日期,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A 【解析】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从扇顶到扇缘,由于流速减慢,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因此与洪积扇相比,洪积扇前缘沉积物颗粒小,流水堆积作用更强,土层更深厚、肥沃,更适于农业耕作,A正确,B、C错误;从图上看出,洪积扇前缘的地下水并不比洪积扇高,而要低,甚至出露地表,D错误。故选A。
16.C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东坡山地草原带,低矮山体海拔较低,温度不是很低,A错误;该地位于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山体较为低矮,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冬季受西北风的影响,风力较大,所以山体的顶部无森林分布而分布着高山草甸,C正确;根据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大兴安岭中部地区,以台地和山麓洪积扇为主,土壤较为肥沃,D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如图所示。大致沿河流源头画出,但不能与河流相交。(1分)
影响:阿特拉斯山脉隆起后,该山脉西北侧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作用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地中海气候;(1分)该山脉东南侧处于西风背风坡且受信风带或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1分)该山脉高差较大,气候垂直差异显著。(1分)
(2)该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日照强烈、气候干燥,使得该地灌木群落具有硬叶的特点;(2分)冬季受西风和寒流影响,低温多雨,多强风,使得该地灌木群落具有生长较慢、低矮的特点。(2分)
(3)人口分布不均;(2分)北多南少,西多东少;集中分布于沿海、沿河地带。(任答1点给2分)
18.(1)主要不利条件:气候干旱,年降水量少;土壤较贫瘠;种植经验不足。(6分)
(2)沙特阿拉伯光热充足,西红柿品质较好,且大规模种植,产量高、价格低;英国气候条件不利于西红柿生长,市场需求大;现代化交通运输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任答2点给4分)
(3)有利于长臂喷灌设备旋转浇灌,提高灌溉效率;(2分)减少了农地内的道路用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2分)
19.(1)海拔高;东南和南部多高大山地,地势起伏大;西北位于盆地内部,地势起伏小;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沙漠、戈壁及红层地貌广布。(任答4点给4分)
(2)冰雪融水(2分) 地下水(2分)
(3)夏季。(1分)原因:乌兰乌苏河沿岸红层地貌广布,河流携带的红色泥沙,经过长年累月的积淀,形成干涸浅红色的河床,使平常的河水呈现淡红色;(1分)夏季地表径流冲刷红色泥沙汇入河道,染红河水;(1分)河流径流侵蚀、搬运沉积于河底的红色泥沙,(1分)加深河水的红色,使下游的香日德河形成河水鲜红的自然景观。
20.(1)形状特征:南北狭长的条带状沙堤岛屿。(2分)
形成过程:沿海入海径流携带大量泥沙,(2分)输入到墨西哥湾海域,由于受到自南向北流动平行于海岸线的墨西哥湾暖流影响,(2分)使得泥沙在洋流的带动下,沿海岸线自南向北运动,并发生沉积,从而形成南北狭长的沙堤岛屿。
(2)流向一致。(1分)因马德雷湖湖水盐度较高,说明其盐分难以排出,(1分)可推测南北两侧的出入口处表层水流
方向均为由海向湖。[若湖水可以排出,湖泊应为淡水湖,湖水盐度不会太高。(1分)]
画法如下:逆时针方向(箭头必须都对才给分)。(2分)
(3)(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来自墨西哥湾的东北信风带来丰沛降水;(2分)飓风带来狂风暴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