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
一、重点知识回顾:
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把两个全等的图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判定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边边”或“SSS”)
判定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边角边”或“SAS”)
判定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边角”或“ASA”)
推论: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角角边”或“AAS”)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称“斜边、直角边”或“HL”)
二、解题必备
1.由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还容易知道,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但是周长相等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2.寻找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三种方法:
(1)图形特征法:
最长边对最长边,最短边对最短边;
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2)位置关系法:
①公共角(对顶角)为对应角、公共边为对应边.
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的对角为对应角.
(3)字母顺序法:
根据书写规范按照对应顶点确定对应边或对应角.
3.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常用的思路方法如下:
4.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角相等的方法
由于全等三角形具有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特性,因此在证明线段、角相等时,可以找出边、角所在的三角形,然后寻找条件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三、讲练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用一张底片冲洗出来的10张一寸相片是全等形
我国国旗上的4颗小五星是全等形
所有的正方形是全等形
全等形的面积一定相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ABO≌△DCO,∠D=80°,∠DOC=70°,则∠B=( )
A.35° B.30° C.25° D.20°
3.下列说法中: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③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④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⑤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⑥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正确的(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
4.如图,在△ABC与△EMN中,BC=MN=a,AC=EM=b,∠C=∠M=54°.若∠A=66°,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EN=c B.EN=a C.∠E=60° D.∠N=66°
5.如图,△ACB≌△A′CB′,∠A′CB=50°,∠ACB′=100°,则∠ACA′的度数是( )
A.30° B.25° C.20° D.40°
.
6.如图,△ABC≌△DEC,A 和 D,B 和 E 是对应点,B、C、D 在同一直线上,且 CE =3cm,CD=6cm,则 BD 的长为( )
A.9cm B.6cm C.3cm D.不确定
7.某段河的两岸所在直线相互平行,要测量河宽AB.先在河岸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作DE⊥BF,垂足为D,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如图所示),得到△EDC≌△ABC,ED=AB,因此测得ED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EDC≌△ABC所依据的基本事实是( )
A.角边角 B.边边角 C.边角边 D.边边边
8.如图所示,∠E=∠F=90°,∠B=∠C,AE=AF,结论:①EM=FN;②AF∥EB;③∠FAN=∠EAM;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
9.如图,AB=AC,∠B=∠C则△ABE≌△ACF的判定依据为( )
A.ASA B.AAS C.SAS D.SSS
10.已知D是△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EF,FC∥AB,若BD=2,CF=5,则AB的长为( )
A.1 B.3 C.5 D.7
11.如图所示,△ABE≌△ADC≌△ABC,若∠1:∠2:∠3=28:5:3,则∠α的度数为( )
A.80° B.100° C.60° D.45°
12.已知:如图,△ABC中,AB=AC,BE=CD,BD=CF,已知∠A=70°,则∠EDF=( )
A.50° B.55° C.60° D.40°
13.如图,△ABC≌△DEF,BE=7,AD=3,则 AB= .
14.如图所示,点 A、B、C、D 在同一条直线上,△ACF≌△DBE,AD=10cm,BC=6cm, 则 AB 的长为 cm.
15.如图,△ACF≌△DBE,其中点 A、B、C、D 在一条直线上
(1)若 BE⊥AD,∠F=62°,求∠A 的大小;
若 AD=9cm,BC=5cm,求 AB 的长.
16.如图,已知△ABC≌△DEF,B、E、C、F 在同一直线上.
(1)若∠BED=130°,∠D=70°,求∠ACB 的度数;
(2)若 2BE=EC,EC=6,求 BF 的长.
17.如图,△ACE≌△DBF,AC=6,BC=4.
(1)求证:AE∥DF;
(2)求 AD 的长度.
18.如图,△ABC≌△ADE,若∠B=80°,∠C=30°,∠DAB:∠DAC=4:3,求∠DAE
和∠EFC 的度数.
19.如图(1),AB⊥BD于点B,ED⊥BD于点D,点C是BD上一点.且BC=DE,CD=AB.
(1)试判断AC与C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2),若把△CDE沿直线BD向左平移,使△CDE的顶点C与B重合,此时第(1)问中AC与BE的位置关系还成立吗?(注意字母的变化)
20.已知,在中,,,直线经过点,作于点,于点.
(1)如图1,如果点,在点两侧.
①试判断与是否全等,并说明理由;②写出线段,,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如图2,如果点,在点同侧.请你直接写出线段,,满足的数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
21.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与AC交于E.
(1)当∠BDA=115°时,∠BAD= °,∠DEC= °;当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 (填”大”或”小”);
(2)当DC=AB=2时,△ABD与△DCE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