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教与学】(鲁科版)(物理)选修3-2 同步教学课件+同步作业章末归纳提升+综合检测3 交变电流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教与学】(鲁科版)(物理)选修3-2 同步教学课件+同步作业章末归纳提升+综合检测3 交变电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5-01-19 07:08:46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交变电流的产生、表达式和图象问题 综合检测(三)
第3章 交变电流
(分值:100分 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交流发电机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B.交流发电机是把电能转变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C.交流发电机中电枢和磁极中不动的叫定子,转动的叫转子
D.交流发电机利用的是电磁感应原理
【解析】 发电机显然是利用了磁场和导体相对运动产生感应电流,即应用了电磁感应原理,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电枢和磁极中转动部分叫转子,固定不动的部分叫定子,A、C、D对,B错.
【答案】 B
2.关于感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感抗是由于电流变化时在线圈中产生了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
B.感抗的大小不仅与自感系数有关,还与电流的频率有关
C.感抗虽然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但不消耗能量
D.感抗是线圈的电阻产生的
【解析】 感抗产生的原因是由于电感线圈的自感,它的效果是阻碍产生自感的交变电流的变化,没有消耗能量.感抗由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变电流的频率共同决定,故错误选项为D.
【答案】 D
3.有两个电容器的电容为C1=5 μF,C2=3 μF,分别加在峰值一定的交变电源上.下列哪种情况“通过”电容器的电流强度最大(  )
A.C1上加频率为50 Hz的交变电流
B.C2上加频率为50 Hz的交变电流
C.C1上加频率为60 Hz的交变电流
D.C2上加频率为60 Hz的交变电流
【解析】 电容和频率越大,容抗越小,电流越大,所以C正确.
【答案】 C
4.交变电压的瞬时值u=Umsin 100πt,当t=1/600秒时,u=5 V,则用电压表测电压,电压表上看到的读数为(  )
A.5V    B.5V   
C.10V    D.10V
【解析】 把时间和相应的电压值代入瞬时值表达式得到最大值Um=10 V,再求出有效值U==10 V.电压表测量的是有效值,所以读数为10 V.C对.
【答案】 C
5.测电笔中的氖管起辉电压为86.6 V,把它接到70.7 V、50 Hz的余弦交流电源上,则氖管(  )
A.不能发光
B.能发光,每秒发光50次
C.能发光,每秒发光100次
D.增大电源电压,每次发光时间减少
【解析】 交变电流电压的最大值为×70.7 V≈100 V,大于起辉电压86.6 V,故能发光,一个周期内发光两次,每秒发光100次.
【答案】 C
6.(2013·黄冈检测)图中在0~T及T~T两段时间内电流均按正弦规律变化,则如图1所示交变电流的有效值为(  )
图1
A.10 A      B.5 A
C.5 A D.15 A
【解析】 0~T,电流有效值为 A=10 A,T~T,电流有效值为 A=5 A,根据有效值的定义有:(10)2R+(5)2R=I2RT,可求得I=5 A,C对.
【答案】 C
7.如图2所示,将硬导线中间一段折成不封闭的正方形,每边长为l,它在磁感应强度为B,方向如图所示的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转速为n,导线在a、b两处通过电刷与外电路连接,外电路有额定功率为P的小灯泡并正常发光,电路中除灯泡外,其余部分的电阻不计,灯泡的电阻应为(  )
图2
A. B.
C. D.
【解析】 硬导线转速为n,角速度为2πn,电压的最大值为Um=Bl2·2πn=2πnBl2,小灯泡的功率P=()2·=,所以灯泡的电阻为,故选项B正确.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8分.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8.(6分)一交流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3所示,则此交流电的频率是________Hz,若将该电压加在10μF的容器上,则电容器的耐压值不应小于________V;若将该电压加在一阻值为1 kΩ的纯电阻用电器上,用电器恰能正常工作,为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电路中保险丝的额定电流不能低于________A.
图3
【解析】 根据f== Hz=50 Hz,在电路中接入电容器,电容器的耐压值是交流电压的峰值,应为200 V,保险丝的额定电流是交流电流的有效值,应为I== A=0.14 A.
【答案】 50 200 0.14
9.(8分)一个按正弦规律变化的交变电流的图象如图4所示,根据图象计算:
图4
(1)交变电流的频率.
(2)交变电流的有效值.
(3)写出该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
(4)在什么时刻电流的大小与其有效值相等?
【解析】 (1)f== Hz=50 Hz.
(2)I== A=14.1 A.
(3)ω=2πf=100π rad/s
i=20sin(100πt)A.
(4)10=20sin(100πt)
t=0.01(2k+)s(k=0,1,2,…).
【答案】 (1)50 Hz (2)14.1 A (3)i=20sin(100πt)A (4)t=0.01(2k+)s(k=0,1,2…)
10.(14分)有一正弦交流电源,电压有效值U=120 V,频率为f=50 Hz向一霓虹灯供电,若霓虹灯的激发电压和熄灭电压均为U0=60 V,试估算在一个小时内,霓虹灯发光时间有多长?为什么人眼不能感觉到这种忽明忽暗的现象?(人的眼睛视觉暂留时间约为 s)
【解析】 由正弦交流电的最大值Um与有效值U的关系得:Um=120 V
设t=0时交流电的瞬时电压U=0则交流电的电压瞬时表达式为:
u=120sin 100πt V
如图所示,画出一个周期内交流电的U-t图象,其中阴影部分对应的时间t1表示霓虹灯不能发光的时间,根据对称性,一个周期内霓虹灯不能发光的时间为4t1,当U=U0=60 V时,由上式得t1= s
再由对称性求得一个周期内能发光的时间:t=T-4t1= s
再由比例关系求得一小时内霓虹灯发光的时间为:
t=× s=2 400 s
很明显霓虹灯在工作过程中是忽明忽暗的,而熄灭的时间只有 s(如图t2时刻到t3时刻)由于人的眼睛具有视觉暂留现象,而这个视觉暂留时间约为 s远大于 s,因此经过灯光刺激的人眼不会因为短暂的熄灭而有所感觉.
【答案】 见解析
11.(14分)如图5丙所示,AB间为交流电源,电压u=311sin 100πt,经过某“过滤”装置P后将甲所示正弦交流电滤去一半,得到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求:
图5
(1)CD间接打点计时器时打点周期为多大?
(2)CD间接有“220 V,40 W”灯泡时其发光功率为多大?
(3)CD间能否连接“220 V,20 μF”的电容器?
【解析】 (1)过滤前交流电的周期T===0.02 s.
过滤前打点计时器每经0.02 s打一次点.
过滤后电流变化周期还是0.02 s.如果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是向下振动时,打点周期不变,为0.02 s;若打点计时器的振针是向上振动时,不能打点.
(2)题图乙所示交流电的有效值为U,有
·=·T
U=Um= V.
由P=知=知此时小灯泡的功率
P=20 W.
(3)过滤后,电流的最大值不变,大小为311 V,电容器的电压“220 V”是击穿电压,所以不能直接连接在CD间.
【答案】 (1)见解析 (2)20 W (3)不能
12.(16分)如图6(甲)所示,一固定的矩形导体线圈水平放置,线圈的两端接一只小灯泡,在线圈所在空间内存在着与线圈平面垂直的均匀分布的磁场.已知线圈的匝数n=100匝,电阻r=1.0 Ω,所围成矩形的面积S=0.040 m2,小灯泡的电阻R=9.0 Ω,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按如图6(乙)所示的规律变化,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为e=nBmScost,其中Bm为磁感应强度的最大值,T为磁场变化的周期.不计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求:
图6
(1)线圈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
(2)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
(3)在磁感强度变化的0~的时间内,通过小灯泡的电荷量.
【解析】 (1)因为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变化的周期与磁场变化的周期相同,所以由图象可知,线圈中产生交变电流的周期为T=3.14×10-2s.
所以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最大值为Em=2πnBmS/T=8.0 V.
(2)根据欧姆定律,电路中电流的最大值为Im==0.80 A
通过小灯泡电流的有效值为
I=Im/=0.40 A
小灯泡消耗的电功率为P=I2R=2.88 W.
(3)在磁感应强度变化的0~1/4周期内,线圈中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nS
通过灯泡的平均电流
==
通过灯泡的电荷量
Q=Δt==4.0×10-3C.
【答案】 (1)8.0 V (2)2.88 W (3)4×10-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