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8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7:33: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8《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 。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理解词语的过程中,体会逗号和句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和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让孩子理解并掌握故事内容,能读懂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初步学习用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富有同情心的善良品德。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示词语:
捡起 新旧 饥饿 卷起 挣钱 几个 燃烧 火焰 蜡烛 烛光 富裕 晃动 划船 喷香 坚强
二、新课
品读课文(课件出示课文)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她穿过马路的时候,两辆马车飞快地冲过来,吓得她把鞋都跑掉了。一只怎么也找不着,另一只叫一个男孩捡起来拿着跑了。他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用它当摇篮。
(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
环境描写,交代事情发生时间,背景,衬托小女孩的孤独,可怜
(2)乖巧、赤着脚
交代了小女孩的性格特点以及她生活的艰难。
(3)她为什么赤着脚呢?是没有鞋吗?
(4)当然不是!
(5)仅有的一双拖鞋还是妈妈穿的。
(6)“拖鞋”、“拖鞋”、“鞋”
(7)作者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笔墨去描写那双鞋?
(8)作者着力描写那双大鞋是为了凸显小女孩家境贫寒天寒地冻.
(9)连车、小男孩也欺负小女孩。
2、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
(1)在大年夜团圆欢庆的日子,小女孩一个人要去哪?做什么?
(2)可怜的小女孩原来在大街上卖火柴。
(3)“一整天”表示时间很长;两个“谁也没”表示毫无收获。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当时社会的冷漠,人们的无情。
3、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可怜的小女孩。
(1)可怜的小女孩一个人在街上走着,寒冷与饥饿侵袭着她,她无奈只得点燃火柴,点燃了几次?每一次点燃火柴后,她会看到什么呢?
(2)共五次。
4、哎,这是怎么回事呢?她刚把脚伸出去,想让脚也暖和一下,火柴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
(1)第一次
(2)她看到了火炉,她寒冷,渴望温暖。
(3)虚实结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小女孩命运的悲惨
5、学习虚实结合的写作方法
(1)虚实结合就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或幻象结合起来。
(2)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人物的某种感情,更鲜明地表达文章的中心。
(3)第五自然段中小女孩几乎被寒冷的天气冻僵是是写实;坐在大火炉面前,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是写虚。
(4)要大胆展开联想,通过创设情境,大胆展开联想,化实为虚,用虚拟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
(5)“虚”与“实”之间应有相似之处,不能生搬硬套, 由 “ 实” 到 “ 虚”,过渡要自然。
(6)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这是虚写。
(7)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
这是实写。
6、这只烤鹅背上插着刀和叉,摇摇摆摆地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虚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实写)。
(1)第二次
(2)她看到了烤鹅,她饥饿渴望美食。
(3)小女孩太饿了,竟然出现这样的幻想。
7、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许多幅美丽的彩色画片,跟挂在商店橱窗里的一个样,在向她眨眼睛(虚写)。火柴又灭了,圣诞树消失了(实写)。
(1)第三次
(2)她看到了圣诞树,她痛苦渴望得到快乐。
(3)在大年夜,小女孩也渴望能有一棵属于自己的圣诞树。
(4)圣诞树是什么样的呢?
8、“奶奶,请把我带走吧!”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可怜的小女孩,在人间得不到半分温暖和关爱,竟然想同奶奶去另一个世界。
(虚写)
(1)第四次
(2)她看到了奶奶,她孤独渴望得到疼爱。
9、小女孩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地地方去了。(虚写)
(1)第五次 : 一大把
(2)她希望奶奶留下,怕奶奶再次离开,渴望幸福。
(3)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
三个“没有”构成排比,更加表达了她生前的寒冷、饥饿与痛苦。
10、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坐在墙角,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1)小女孩在幻想中死去,幻想有火炉·烤鹅·面包......幻想有快乐,幻想有奶奶的陪伴。
(2)两个“幸福”,前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象中度过的,是幸福的;后一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了,就彻底幸福了。
11、如果小女孩出现在你的身边,你会怎么做呢?
我会把小女孩带回家,和她成为好朋友,给她食物,给她温暖,让她感受到关心和爱护。
三、巩固、总结
本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替出现,是本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四、板书设计
大年夜 下着雪
残酷现实 赤着脚
卖 冷极了 蜷缩着
火 第一次一根——大火炉→渴望温暖
柴 第二次一根——烤鹅→渴望食物 憎恨黑暗现实
的 美好幻想 第三次一根——圣诞树→渴望快乐 同情可怜孩子
小 第四次一根——奶奶→渴望得到疼爱
姑 第五次一大把——飞走了→渴望幸福
娘 悲惨死去 大年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
2、小练笔
运用虚实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