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形象,揣摩动作、心理描写,理解把握文章主旨。
3.初步感受《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了解狼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特点,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梳理故事情节,把握形象,揣摩动作、心理描写,理解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了解狼在传统文化中的形象特点,并能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学方法
谈话法、诵读法、品析法。
教学思路
1.新课导入。
2.朗读感知,概括文章大意,领悟文章传达出的道理。
3.精读分析,找出描写狼和屠户的关键语句,概括屠户的心理变化过程以及狼和屠户的形象。
4.思考探究,归纳总结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5.积累拓展,结合作者相关材料,初步感受蒲松龄《聊斋志异》的讽刺艺术。
课时安排
1课时(第二课时)
预习要求
1.查字典,理解课后“积累拓展四”中成语的意思。
2.借助注释工具书,读懂课后故事《狼子野心》。
教学过程
教学导入
新课导入:成语是经过长期运用、凝练而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下面请大家分享你所知道的与“狼”相关的成语并解释含义。
屏显:请例举出你知道的与“狼”有关的成语,并说说这些成语中狼的意思。
狼的形象多是贬义的,通常是狡猾凶残、忘恩负义的形象,是恶势力的代表。
师:那我们今天就进一步走进课文《狼》,通过深入的学习,感受本篇课文中,作者塑造了“狼”怎样的形象!
教学环节
一、朗读感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本文选自《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书斋的名字,“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狼》这个故事“异”在何处呢?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1.通读全文,作者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简述故事)
课文主要讲了屠户与狼斗智斗勇的故事。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看,从屠户的角度可以怎样概括?(每段用两个字概括)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3.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将狼与屠户看作战场上的敌我双方,回答下列问题。
①之间的关系如何?
对抗、对峙、针锋相对等……
②狼和人的对抗是如何变化的?
狼最初对人占上风(1、2)--继而双方对峙(3)--最后人消灭了狼(4)--说明道理
③说明了什么道理?
人类富有智慧,一定能战胜任何狡猾凶残的动物。
2.按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看,从屠户的角度可以怎样概括?(每段用两个字概括)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二、精读课文,理解分析
师:接下来,我们通过生动的动画短片,再次走进故事,感受作者是如何塑造狼和屠户的形象的。
①播放动画 ②回答问题
遇狼
1.在文中找出描写狼的句子。
“缀行甚远”
2.从中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贪”,狡猾、贪婪。
惧狼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狼的形象是怎样的?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
“贪”“黠”,狡猾、贪婪、不知足。
2、此段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这时屠户的心理活动?
“惧”“投以骨”“复投之”——害怕、侥幸、怯懦妥协。
御狼
1、狼的表现是怎样得(原文回答)?表现出了狼怎样的形象?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怯”,看见屠户拿起了刀,不敢贸然进攻,表现出既胆怯又狡诈的特点。
2、 屠户采取了怎样的行动(用原文的话回答),此时他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展现了屠户怎样的形象?
“顾”“屠乃奔依其下,弛担持刀。”
丢掉幻想,准备抵抗、敢于斗争。
勇敢无畏
杀狼
1、说出屠夫杀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夫的什么特点?
“暴起”“劈”“毙”“转视”“断”。
机智勇敢,聪明无畏,敢于斗争。
2、结合本段说说两狼的表现及目的,由此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表现:“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
目的:“隧入”“攻其后”
特点:狡诈
师:读完故事,你认为屠户在于狼交锋的过程中,心理活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对屠户和狼的大量动作以及少量心理描写中,你认为屠户和狼分别是怎样的形象,结合圈画出的语句,加以思考。
议论
1、朗读最后一段,作者发出怎样的感叹 这属于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议论。
收束总结全文,点题。
三、思考探究
师:蒲松龄笔下屠户与狼斗志斗勇的故事可谓是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在深入品析故事后,请谈谈你从这个故事中还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在这个故事中你还从屠户和狼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发?
①对待这种象恶狼的恶人不能心慈手软而应该像屠户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②一味退缩,只会助长敌人气焰。要冷静,利用有利地形和条件,予以反击。
③禽兽再狡猾也斗不过聪明的人,像狼一样的坏人不管耍什么花招,终究会被识破,自取灭亡。
④通过狼贪心不足遭到灭亡的故事,告诫我们做什么事不能太贪。
师:在厘清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形象以及收获启示后,请大家结合文章的中心句,谈谈文章的主旨。
本文的主旨就是文章最后一段的议论。狼在故事的发展中最初处于主导地位,伺机吃掉屠户;屠户背倚积薪后,又是狼主动“诱敌”进攻。屠户则处于被动地位,可是最终是人奋起自卫,先后杀死两狼。这就表现了人的智慧和力量,说明恶势力终将自取灭亡。
本文记述了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最后杀狼的故事。说明了狼再狡猾也斗不过人的道理,并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应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四、积累拓展
郭沫若先生为蒲松龄故居写了一副对联,联曰:“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对蒲松龄及其作品做了评价。
材料一:蒲松龄《除日祭穷神文》
穷神!自从你进了我的门,我受尽无限窘,万般不如意,百事不趁心,朋友不上门,居住在闹市无人问。我纵有通天的手段,满腹的经纶,腰里无钱难撑棍。你着我包内无丝毫,你看我囊中无半文,你着我断困绝粮,衣服俱当尽,你着我客来难留饭......
材料二:马瑞芳《马瑞芳奖聊斋》
蒲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登门。当时官吏为了催税,搞所谓“敲比”,就是把欠税人拖到公堂上打板子,有时活活打死。蒲松龄为了交税,要卖掉缸底的存粮,卖掉妻子织的布,甚至卖掉耕牛。他抱怨土地:怎么谷穗不直接长银子?
1.请同学们结合老师补充的资料思考,郭沫若先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评价?
对当时社会的黑暗进行批判和宣泄,通过鬼妖的故事映衬着人性的光芒和丑陋,彰显真善美,批判假恶丑。狼在古代文化中是贪婪、凶残的象征;贪官污吏同样贪婪、凶残;批判、讽刺狼,即批判讽刺贪官污吏,可谓入木三分。
师:现代社会,你对狼的形象是否有新的认识?
小游戏,将“狼的性格”与“狼”值得学习的精神进行分类。
六、课后作业
发挥想象,将《狼子野心》改写成一则白话故事。注意充实内容,增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的描写。
推荐作品:
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另外两篇
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肖潇《母爱的较量》
贾平凹《怀念狼》 蔡振兴《夜遇狼狈》
板书设计
《狼》
蒲松龄
狼:贪婪、狡猾、凶残
屠户:勇敢无畏、细心谨慎、聪明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