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品自然之美感万物之情》统整单元视野下的古诗教学
诵东坡千古佳句 赏西湖“醉”美之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时的奇特景象,培养想象思维能力,体会诗情感,感受诗句语言美和中国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3.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会品析诗句,自主朗诵表达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的意境美。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还原诗歌画面,在此基础上感受诗人豁达的胸襟。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主题情境导入
1.师生问好品自然之美,感万物之情。学习第一单元的内容,策马疾驰老舍笔下一碧千里的草原,我们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倾心凝视宗璞笔下幽雅唯美的丁香,我们解开萦绕心中的忧郁与烦恼;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读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再次展开联想想象(板贴)赏一场“醉”美西湖的雨,感受西湖之景的奇幻与魅力。
二、解析诗题初读古诗
1.齐读课题。
2.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明确:时间、地点。还知道了什么?望湖楼中的湖是指杭州西湖理解醉书的意思
3.师:醉书又如何理解呢?介绍组诗
4.理解了题目,再读诗题,注意停顿。生自由练习。
5.检查初读,明确读音。
6.齐读古诗。
三、整体感悟 渐入雨境
1.同学们,读着读着你会发现,其实这首诗描写的就是六月二十七日西湖上的一场雨,那么究竟是一场怎样的雨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呢?请你再来读一读,想一想。
2.自由读,自由想。
3.集体交流:结合诗句理解雨大。概括:雨来得急、下得猛、去的快。相机指导:“忽”字理解,以诗解诗。
李白的《赠汪伦》中也用到了这个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友人突然踏歌送别)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也有这个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忽然而来的好消息,作者喜极而泣。)不同的诗句,同样的意思,一个“忽”字,写出了来的突然,变化之快。再读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
师:忽然之间,雨散云飞,一切归于平静。苏轼所见就是这样一场盛夏之雨。来得——,下得——,去得——。感情朗读。
四、品词析句想象画面
师:这场西湖的骤雨,忽然而来,忽然而去,看似作者随意挥洒、信手拈来,实则构思巧妙、匠心独运。让我们走进文字的字里行间,随着作者的所见放飞我们想象的空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赏析第一句:指导学生抓住“翻墨”这个比喻词展开想象。明确:翻墨流动的速度、流动的方向。
2.赏析第二句:运用同样的方法,读一读第二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1)指导学生抓住“跳珠”想象雨点滴落的样子,溅起水花。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作诗:雨点打进船舱里,如果诗人来不及躲进船舱避雨,雨点还会打在。这句话就得这么写:白雨跳珠乱入 。放眼望去,白亮亮的雨点你追我赶从天而降,雨点还会打在,所以这句话还可以这么写:白雨跳珠乱入 。
(2)指导学生抓住“乱”,理解雨滴掉落的各种状态。师:想着想着大家都成了小诗人。老师想请教小诗人,这句话中的这个“乱”字,可不可以换成“飘”“飞”“溅”字呢?
生集体交流
师:一个“乱”字会包含了很多情况,也让我们想到很多画面。也许是像陆游笔下的: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也许是像戴叔伦笔下的: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也许是像毛泽东笔下: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明确展开联想想象“抓动态”。感情朗读。
3.赏析第三、四句:再来读最后两行,你又看到了这样的画面?
指导明确:运用“抓比较”的方法展开联想想象。
师:苏轼笔下西子湖上这一番大自然的即兴表演,让我们感受到黑云翻墨的气势,白雨跳珠的魅力,卷地风来地猛烈、水天一色得祥和。与其说是苏轼醉酒而写,不如说是醉景而书。带着我们的想象,咱们再来完整的读一读。读出大自然的伟大与神奇。合作:师生合作朗读
五、知人论诗升华感悟
师:这场大雨不期而至,在别人眼中面对骤来骤去的暴雨或许早已慌乱不已,
但是我们的诗人苏轼,在这暴风骤雨面前,确是如此坦然与淡定,笔墨挥洒之间,将眼中所见,一气呵成。那么,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苏轼才能写出这样的变幻奇特之景?结合手中的材料想开去,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这样灵动壮美的西湖之景又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寓意?指导学生运用补充材料展开联想:集体交流师:相信此时此刻每个人都有了新的感悟和理解,短短二十八个字,不仅往我们感受到了一千多年前的那场暴风雨,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乐观向上、坚定执着的苏轼。人生难免会经历风风雨雨、挫折磨难,我们要想苏轼一样,坚信阳光总在风雨后,柳暗终将是花明。
六、课外延伸拓展迁移
师: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苏轼因西湖而一展才华,西湖因苏轼而美名远扬。苏轼给西湖的山山水水,留下绵绵不绝的千年回响!而苏轼将自己放逐于西湖,在诗酒之间寻觅心灵的故乡。课后请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苏轼和西湖的故事,搜集苏轼有关西湖的诗词。欣赏西湖的美景,了解苏轼内心故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课后反思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宋代诗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作。全诗四句话写云、雨、风、水,生动形象;写山、船、地、楼,句句求实,堪称写实景的佳品。一、教学效果六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在导入新课、解析诗题、理解诗意的前提下,我在教学过程中,紧抓关键词语引领学生不断深入想象,推想,想象诗中画面,引领着孩子们在古诗词的意境中赏析,体会,把玩,领悟,而孩子们也以投入的精神和积累的知识与老师交流,切磋,互动,就是在这切磋互动中,孩子们不断深入诗人的内心世界,丰富了情感,与诗人共鸣。我在引导学生体会诗词所抒发的情感的基础上,再通过听泛读和引领学生整体诵读古诗,使学生的情感回归到诗的本体上来。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的学习我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方法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课教学环节中的诗人论诗环节,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货梯情感体验的同时获得人生感悟。孩子表达很流畅内涵也很深入。
总之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不足之处:虽然这一课的学习中,有成功的地方,但教学永远都是有缺憾的。在本课中,提问学生范围不够广,在问题引导上还需要在锤炼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