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1: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导入
这个视频就是讲述了今天我们要学的小故事,希望大家能通过本课,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
点击播放视频 陈元方答客问
8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
2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阅读目标
重点, 涉及思考探究一,积累拓展四
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了解古代聪颖机智的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难点,涉及积累拓展五
重点,涉及思考探究三
3
品格素养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并学习古代少年的聪慧与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刘义庆(403—444),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他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作者简介
预习资料速查
文体知识
预习资料速查
志人小说
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它是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不拘一格的特点。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虽不免追随俗尚,或供揣摩,然要为远实用而近娱乐矣。”他指出,志人小说的写作目的,虽仍有记录史实、供人揣摩的考虑,但欣赏和娱乐的特点已经很强了。
期( )行

文言知识积累
重点字
·
文言知识积累
多音字
( )限期
( )期年



尊君在不
“不”同“否”。
文言知识积累
通假字
·
1. 陈太丘与友期行
( )
2.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 )
3. 友人惭
( )
文言知识积累
词类活用
·
名词作动词,约定。
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
·
·
文言知识积累
一词多义
俄而雪骤(

相委而去( )

·
·
与“俄”合用,表示时间短促,
“俄而”可译为“不久,一会儿”
连词,表顺承,可不译
相委而去
文言知识积累
古今异义
·
古义:舍弃;今义:委任。
1. 省略句
太丘舍去( )
2. 感叹句
非人哉
( )
文言知识积累
文言句式
“舍”后省略宾语“友人”
哉,表感叹的语气助词。本句表示强烈愤怒的感情。
1.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文言知识积累
名句积累
文章记述了怎样的故事情节?
从《陈太丘与友期行》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情节
道理
人物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感情
预习思考问题
文章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2
导思
1
导思
3
导思
4
关键词:聪慧、方正
带着问题读课文
导思
课文初读感知
读法指导
①初读文言文要注意在掌握原文内容的同时,把握作者情感,融入自身的具体感受,朗读时语速应当是平稳、舒缓的。
②依据词性、句式、语法成分及情感的延续、转换等,掌控好全文的语气节奏,如“俄而/ 雪骤,公/ 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中“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应当与“雪骤”分开读,“公”是主语,应当与谓语分开读,“何所似”要读出疑问语气。
课文整体感知
简要概括课文主旨。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赞扬了陈元方的聪明机智、明白事理,同时从另一个方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有礼貌。
一课一法
[讲]正确停顿是朗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句中停顿是文言文朗读的难点之一,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确定句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句首语气助词、关联词后面应停顿。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夫” “若夫”“盖”“虽”“惟”等,朗读时应稍加停顿,不能与后面的文字连读。如:惟/弈秋之为听。(《学弈》)
一课一法
2. 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以使语意明确。如:公/ 欣然曰。(《咏雪》)
3.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双音节词的,要分开读。如:可/ 以一战。(《曹刿论战》)
4. 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 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曹刿论战》)
5. 文言句中有表示方位的词或时间性的词,如“俄而” “先”“中”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俄而/ 雪骤。(《咏雪》)
一课一法
6. 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左将军/ 王凝之/ 妻也。(《咏雪》)
7. 转折连词之前应有停顿。如:此不为/ 近者热/ 而远者凉乎?(《两小儿辩日》)
8.“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
总之,相对完整的意义结构都需要相应的停顿。
板书设计
交代
陈太丘与友期行
开始
高潮
尾声
期行
不至
舍去
乃至
父友:问
元方:答
父友:怒—非人哉
元方:曰—无信、无礼
父友: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聪慧明理
个性率真
课文细读品味
1.说一说文中的敬辞与谦辞分别是哪个词,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课文细读品味
2.“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是什么描写?说明了什么?
语言描写。陈太丘的这位朋友,自己言而无信失了约,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说明他不但无信,而且无礼。
课文细读品味
3.“元方入门不顾”表现了元方的什么特点?
“入门不顾”这一动作真实地表现了元方作为一个小孩子直率、好恶情感容易外露的特点。
1.[重点] 陈元方反驳“客”的话精彩在何处?
有三处:首先,言简意赅,内容凝练,“期日中”是前提,“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其次,条理清晰,有理有据,先说事情,再指出其无信和无礼的表现;再次,用词妥帖,讲究分寸,“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不失身份,也不过火。
课文全篇探究
2.[发散思维]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示例一:不失礼。“友人”得知太丘已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语言粗野,不堪入耳;元方则针锋相对,指出对方“无信”“无礼”,义正词严。从这一方面来看,文章批评的是“无信”“无礼”之人,宣扬的是讲究诚信、为人正派的品格,所以不失礼。
课文全篇探究
因为是“友人”失礼,不尊重元方的父亲在前,所以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同时也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示例二:失礼。因为“友人”毕竟是他父亲的朋友,他不应不尊重长辈。且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不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这个人。元方不应该对“友人”置之不理,而是要给人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课文全篇探究
1.故事完整,语言简练。
《陈太丘与友期行》篇幅虽短,却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以陈元方的一句话作为故事的主旨句,由此前后辐射,将这则故事写得波澜起伏。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2.巧用对话,形象鲜明。
文章通过人物对话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陈太丘与友期行》主要记述了陈元方和客的一段对话。对话以责备客“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元方的“方正”,又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
归纳总结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