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绿》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0《绿》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6: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10《绿》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
二、教学目标
(一)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二)小组合作进行比较阅读,初步感受现代诗语言的特点。
(三)通过任务群学习,积累语言,尝试创意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一)发挥想象,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交流自己的感受。
(二)通过比较阅读,初步感受现代诗语言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朋友圈评论,写绿的词语,拓展积累
1.教师示范读,出示第一个朋友圈图文。师:同学们,上课。生:老师,你好。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写的一首现代诗——《绿》(手写课题),齐读课题。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第10课。老师非常喜欢这首诗,我想读给你们听。
师:当刘老师第一次读完这首诗的时候,就忍不住引用了第一小节,发了一个朋友圈。
2.读诗句,说说感受。
师:谁来读一读?
生: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指名3个学生读)。一起读。
师:到处是绿的,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生:(预设)清凉、美丽、生机勃勃;绿的感觉很独特;很舒服......
师:到处都是绿的,那就是那个地方一眼望去,全是绿的。
3.写评论,积累词语。朋友圈刚发朋友不久,就有朋友来评论了,他们引用了几句古诗,要和我们的现代诗比比美。一起来读。生(齐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第二个朋友,这样评论。
生: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师:柳树是绿的,江水是绿的。你觉得,这些绿色还在哪里?
生:(预设3个同学回答)
师:真的到处都是绿的。同学们,第三个朋友又来评论了,他是这样评论的,(此处贴第一张朋友圈图片加评论),一起读。
生:柳芽儿是嫩绿的,湖水是碧绿的。学生实践:上台贴带有绿色的词语师:柳芽是嫩绿的,湖水是碧绿的。如果让你来写下心中喜欢的那份绿,你会写哪个词?拿出卡片,写上你喜欢的那种绿。(学生一边写,老师鼓励学生贴到黑板上。)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同学们喜欢的这些绿色吧。
生:齐读绿色词语。
(二)朋友圈点赞,比较阅读,诵读感受
1.朗读诗与文,初步感受
师:这么多的绿色,真是美不胜收啊。每个人心中都有不一样的绿色,这一些表示绿色的词放在一起,诗人把它简单的一组合,就又写成了一节诗。来,请你自己先读一读。
师:谁为大家读一读?请4位同学读。
师:绿的发黑,绿的出奇。齐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节。学生第二次齐读。
师:这么多的绿,绿的发黑,绿的出奇,这么多的绿又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生:预设。很丰富,有神奇的感觉;绿的深浅不一,而且感觉绿的发黑,绿的特别。
师:绿的发黑,说明绿的程度很深,绿的出奇,说明绿的不同寻常。同学们,你们读出了自己的感觉,我们来把这两节诗连起来读一读。男同学读上面这1 节,女同学读下面这1 节,好像绿色的墨水瓶一二起。师:老师读第一节,同学们读第二节。
师:诗人继续往下写,一起读。(学生齐读)学生实践:小组合作朗读第三小节师:小组内合作读一读这一节诗,你可以4 个人一起读,也可以每人一行。等会儿请小组来朗读。开始。
师:找1.2.3个小组来读。(前两组是四个人分别读,第三组
合读)
师:师生合作读。老师读一行,你们读一行。
师:这是诗人艾青写下的绿。有一位作家,他来到了西湖边,也用他的笔写下了这样的一份绿。这一段话也正好是4 句话,请4位同学起来朗读。
2.出示第二、三个朋友圈图文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艾青写的诗《绿》,又读了宗璞写的散文,西湖旁边的绿。如果他们两位都发了朋友圈,你会为谁点赞?请你对比着读一读,想一想给谁点赞,然后细细的思考一下,你为什么给他点赞?(此处将两组朋友圈贴黑板的右边。)
学生实践环节:上台为喜欢的诗点赞,小组交流原因
3.比较阅读,进行点赞让学生自己读这两小节。
师:确认给谁点赞了吗?我们请第一大组先来点赞。第二组准备,第三组。
4.学习小组交流点赞的原因和理由在学习小组里面把自己为他点赞的原因说一说,理由讲一讲。好,开始。
5.全班交流生:交流喜欢哪首诗。预设。我喜欢艾青写的诗。格式很工整,读起来很简洁,朗朗上口。
师:这是他的发现。因为觉得诗很工整,所以你喜欢是不是?诗歌没有刻意追求押韵和字数,但是这里运用了排比,造成了一种变化中的统一。
生:预设。我给艾青点赞,因为他这首诗读的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风、雨、水、阳光它们本身不是绿的,被想象出来就是变成了绿的。
师:风雨水阳光本身不是绿的,那怎么就是绿的了呢?是如何想象的?谁能来说一说?
生:预设。发挥想象说一说,为什么风、雨、水、阳光是绿色的。师:讲得真好,鼓掌。原来是这样。微风拂过翠绿的柳枝,所以,刮的风是绿的。雨点儿落在了碧绿的茶园里,所以下的雨是绿的。翠绿的竹林倒映在了小溪里,所以流的水是绿的。阳光照耀在树林里,绿色的大森林透着阳光,所以,阳光也是绿的。
师:接着说。
生:喜欢宗璞的散文。因为真实,有画面感。
师:你最喜欢哪句,你读读。
生:连石头缝里的都写了。
师:有补充吗?
生:写实,扑眼而来。
师:艾青笔下的绿引发我们想象,宗璞笔下的绿让我们身临其境,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绿意扑眼而来。
(三)朋友圈回复,发现特点,尝试写诗
1.出示第四个朋友圈图文艾青故里的管理员,他也发了一个朋友圈,请看。一位同学是这样来评论的,一起读。(此处贴上最后一条朋友圈图片,贴黑板左边。)
生:走的路是绿的。
2.引发思考,发现特点师:发现什么没有?他和艾青写的诗有一点相似。
3.合作写诗,小组展示学生实践:合作仿写——评论的回复模仿着艾青写的诗来评论的,是不是如果像这样来回复这个同学,让你也来写一写行吗?行,好,请从拿出作业纸,和小组里的同学合作完成。请1组、2组、3组、4组,一起读读同学们贴上面的。
师:就是绿的那么丰富,就是绿的那么神奇,就是绿的让你超乎想象。
4.回顾学习,尝试背诵
真好,同学们,刚才我们读了诗人笔下的诗,也自己写下了诗句,绿的那么神奇,那么富有想象力,那么这3 节诗放在一起,又该怎么把它读好呢?我们先请3 个同学分别来试试,一位、两位、三位。三位学生合作读,一人读一小节。再请三位,一人读一小节。我们一起合作读。老师读第一节,男同学第二节,女同学,第三节准备。一起来读。师:前面三节诗我们已经反反复复读过很多遍了,能背诵了吗?我们试着背一背,不会的同学可以悄悄看看书。
生:齐背一遍。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评论、点赞、回复完成了3 个学习任务,那后面的两节诗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朋友圈又会有怎么新的任务?我们下节课继续下课。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老师辛苦了。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任务:朋友圈发布,链接生活,创意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