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新课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新课标】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4 11:27:38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知识结构
城市化

通过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初步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
课程标准

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核心素养目标
01
02
03
立足时空观念和史料证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如人口增长、教育大众化、城市化等。
立足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立足史料证实和历史解释,了解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的加剧。
唯物史观
时空观念
史料证实
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促进人口增长的因素:
(1)工业革命促进工农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根本原因)
(2)医疗卫生条件改善,出生率上升和死亡率下降
(3)政局稳定。
代表:英国、美国
1.人口的增长:
2.人口增长情况: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②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
③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社会角色的变化,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①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3.工业革命使劳动力结构发生的变化:
4.大众教育
(5)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中等教育--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1802年)
(2)时间:19世纪中期以后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1)目的:为了工业化的需要
(4)分类:
(3)代表:德国和法国
洪堡
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
普鲁士教育体系开创者
1802年,拿破仑在法国颁行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学
图为近代英国乡村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图为近代法国课堂
一、人口增长与大众教育
1824年英国创办的牛津大学
大众教育
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5%以下时是精英教育阶段,超过15%时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时进入普及化教育阶段。
工业化
城市化
推动
促进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高度集中逐步形成了城市,而城市的发展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雇佣劳动力,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二、城市化
二、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3.走向: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增长、农村人口流向城市
2.形成: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里。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关系:
工业革命为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又与工业革命密切联系,并行发展。
资料1:英国的曼彻斯特原来只是个小镇,工业革命期间,这里的纺织业发展很快,除了有很多纺织厂以外,还建立了煤气厂和印刷厂等,逐渐成长为大型城市。
曼彻斯特
资料2:美国的纽约位于哈德孙河入海口处,濒临大西洋。由于开通了运河,兴建了铁路,这里的交通非常便利,很快就成为美国最大的城市。
纽约
二、城市化
近代城市人口的变迁(单位:万人)
1800年 1850年 1880年 1900年
纽约 6.4 69.1 191.2 343.7
伦敦 95.9 268.1 476.7 658.1
东京 80 105 160
悉尼 0.8 2 22.5 48.2
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看看这几个城市人口的增长趋势有什么共性?
这说明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长加快。
现象: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上升。
二、城市化
初期的城市缺乏统一规划而十分拥挤,城市环境也很差。
19世纪前期的巴黎
狭窄肮脏的伦敦街道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环境开始改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
一些城市富人的卫生间开始有了抽水马桶
二、城市化
视频:城市化的利与弊
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同时……工人……生活愈加贫困。例如工人每天要劳动15到16个小时……没有星期天等节假日,工资却少得可怜,难以维持一日三餐……工人子女的生活同样悲惨,他们没有幸福的童年……甚至六七岁就被迫给资本家当童工,任其宰割。
——纪录片《马克思主义诞生》
思考:这反映什么问题?
贫富差距加大;工人劳动环境恶劣;
工人劳动强度高;任用童工现象严重等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的表现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成因:资本家通过对资源的控制和市场垄断,不断对社会财富进行聚敛形成
2016年调查报告,美国前10%的富有家庭拥有51万亿美元财富,约占美国家庭总财富的四分之三。
19世纪的伦敦的工人居住区
1. 首先是社会矛盾激化。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2. 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1858年夏天,由于大量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泰晤士河,英国伦敦散发阵阵恶臭并引发霍乱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有害的变化:
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另一方面,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强烈。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环境污染是工业化带来的另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 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贫富分化加剧导致社会矛盾激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排斥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
探究交流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生态环境;
加强城市管理,合理规划城市建设;
注意均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技。
2.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工业化进程给我们的启示:
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社会矛盾激化,环境污染、废气废水排放,生态环境的恶化。
教育方面的普及,提高了西方国家的大众文化水平,为欧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X
1.【唯物史观】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以下不属于工业化国家发生的变化的是( )
A.人口迅速增长. B.人民教育水平下降
C.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D.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B
2.【史料证实】平奇贝克在《女工与工业革命》中提及:工厂“使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自立和勇气”。这主要说明工业革命( )
A.促使女性走上企业领导岗位 B.提高女性的生产积极性
C.增强女性融入社会的能力 D.培养女性优良工作习惯
C
3.【史料证实】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化教育。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的国家有( )
①法国 ②德国 ③印度 ④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A
4.【史料证实】下图是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图,促使在1801-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B.殖民扩张和掠夺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工业革命的完成
D
5.【唯物史观】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相比,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得益于( )
A.新技术革命 B.工业化水平高
C.城市人口的比例超过农村人口 D.机械化水平高
A
6.【历史解释】早期城市化带来的“城市病”有( )
①人口减少 ②交通拥挤 ③污染严重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B
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谢谢观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