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八下第六单元写作课“学写故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完整地叙述故事;
2. 从联想和想象、细节描写、写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三个方面来充实故事内容。(重难点
课前准备:
屏显一只运动休闲鞋,让学生自由分享自己关于鞋子的故事(内容不限),激发学生开始想,给予学生鼓励。
导入:
莫言先生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他还说自己能获奖是因为故事讲得好。那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好呢?(停顿2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怎么把故事讲好,讲出彩。
教学过程:
(一)说故事。
问:孩子们,看到这张图片,你觉得这会发生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发挥你的想象。(选择一到两个学生发言并点评
环节小结:
通过两张图片的猜读,引导学生认识到,故事中的想象必须是有意义而且合理的,不能一味的只追求新奇。如果故事里的想象只有新奇而无意义,就变成哗众取宠了。
策略一:合理而有意义的联想和想象
(二)视频播放
过渡:
视频戛然而止,定格到了这张画面。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张照片,想一想,小男孩在捡到鞋子后,会想写什么?会做些什么?根据画面内容从神态、心理、动作等角度进行细节描写。
练笔时间6分钟左右。
小组合作,交流选出一篇小练笔,集小组力量按要求修改,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
环节二小结:
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让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化。
策略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三)继续视频故事
过渡:
怎么办?双腿难敌火车,鞋子送不到富家少年手里了。怎么办?(停5秒左右)
请同学们为故事设计一个结尾。(当堂写,3-5分钟)
展示:
学生展示写好的故事结尾。(此处,让学生来点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这回分解。
知识性小结:
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虽然出人意料,却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故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策略三:写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这是关于两个小男孩和一双崭新的黑色皮鞋的故事。4分钟的微电影,没有一句台词,超过10亿的点击量,温暖了全世界,感动了世界上不同种族、不同文化的人。故事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让我们有了更深的思,想到了舍与得,想到了成全,想到了人都是相互的,当善良遇见善良,就会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朵。
结尾是开放式的,视频中的结尾无非只是个例子,真正的结尾在同学们的手中,在同学们的笔下。
作业:
以“我和 的故事”为题,写一篇富有想象而又温暖的故事。要求:将今天学到的写故事的三个方法灵活地运用到写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