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2.能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能根据角色演绎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设计特色】“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读文,以读促思,以读悟文。
【教学重难点】
旨在然学生初步感悟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古人的思想感情,并为初中文言文的学习打点基础。在教学时指导学生集合主食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故事的内容,引导学生明白文中所讲的道理,并受到一些启发。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
1.同学们,上课之前我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诗文功底,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出诗的下一句,你来说上一句,看谁说的又对又快!
2.同学们看看这些诗句都是包含“日”的,这些诗句中的"日”表示的都是太阳。那今天我们这节课也来学习一篇与太阳有关的文言文。来伸出右手与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注意"辩”字的写法。
二、读通读懂课文,整体感知
1.读了课题,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两个孩子在争辩关于太阳的事)。
2.那这篇之章是怎样描述这个故事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在读的时候师有一个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停顿。读好后坐正端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可以看看注释。
3.老师先来师范读,请大家注意听。
4.我们再来开火车读一读,一人读一句,做好准备。(注意,读到长句子时.及时引导全体同学一起读)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日初出泡沧凉踪,及其日中如探场,此不为近者热而运者凉乎 熟为汝多知乎
5.请一位同学读一读整篇课文,再齐读一遍。
6.加大难度,去掉节奏和注音还能读好吗 (出示课件 4)请一位同学来读。
7.接着看,有什么不同?古人写文章都没有标点。(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读一读,再找同学来读)虽然没有标点,我们也要读出停顿好吗 读完再找同学读一读。
8.看来难不倒大家,古人写文章不仅没有标点,还喜欢从右往左,从上往下写.能读好吗?一起来挑战读一读。
9.还想挑战吗 还有终极版,不过最大的悬念一般放在最后。我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在下课前一定能挑战终极版!
三、疏通文意
1.读到这里.同学们都快能背诵了,有没有不理解的字词?“游”的意思是 第一个就难住了。孔子曾率领他的弟子们周游列国十几年到处去推广他的儒家思想.所以这里的游当"游学"讲。好.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说一说每一句话的意思。一会请同学们来汇报.小组内可以相互补无相互提醒,看谁能说的又清楚又明白。(教师及时巡视)
2.请一位同学说一说文章的意思,教师及时讲解较难词语。
3.同学们都说完了,都现在知道他们为什么而争论了吗:争论的是太阳的什么?(争论的是"太阳早晨和中午离我们远近的问题).
4.那第一儿的观点是什么?
板书:日始出近,日中时远。那他又为什么这么说呢 车盖是什么 盘孟又是什么?那这一小儿是从太阳的哪一方面来说的 (太阳的形状或大小)(及时讲解车盖和盘盂,让学生带着感觉读,指导朗读这一句。)另一儿的观点是什么?他又为什么这么说呢?(及时讲解沧沧凉凉和探汤,指导朗读。)那沧沧凉凉和探汤又有什么共同点?(太阳的温度)及时指导朗读。
5.生范读这四个句子。朗读有要求:我来问,你再读一儿对太阳的大小观察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日始出...近.而目中时庭)这是为什么呢?(日初出大如...及日中则...”此不为...)很好再来.一小儿对太阳的温度观察后发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得出的结论是:(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四、扮演角色,感悟课文
1.问题又来了:一儿说,日初出近,一小儿却说日初出远.这叫针锋相对。第一儿说日中时远,另一小儿却说日中时近.这叫势不两立。
2.到底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近,什么时候离我们远呢?到底两个儿谁说的对谁说的不对 为了这事,两小儿之间有一番 ,用书中的词语叫"辩斗"。
3.请问什么是辨斗”?辨斗时的场景又是怎样的?
光说体会不到.那清两位同学来演一演"
4.学生演.找生来评价.提建议:
5.师生合作来演一演.要求:不许笑,要进入角色.
师:
①我以日始初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②(快速)日初出大如车盖.日中时则如盘孟.此不为运者小而逐者大乎
③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时中时.
④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
⑤非也非也非也....
⑥你这个人怎么这么啰嗦!近者大远者小。
⑦不跟你啰嗦了,就是日初出近日中时远。
五、拓展延伸、辨别明理
1.看到了吧,这才叫"辩斗”。这两小儿是用什么在辩?(现象、直觉、理由、.知识)。更是用自己的思考在辩。你们喜欢两小儿吗?为什么?(因为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且说话有理有据。)
2.那你们赞成谁 老师课前搜集了资料谁能来读一读?
3.我们现在通过资料很快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可在当时在 2000多年前连孔子也不能决也。指导朗读:
①于是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②连孔子这么大的学问家都不知道,那怎么办呢?于是雨小儿笑曰:
③你都不能帮我们解决.我们找推再理会 于是小儿笑曰:
④这可怎么办呀 于是两小儿一起笑曰:
4.你知道你们刚才笑得是谁吗?.孔子是什么人?听明白了吗,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孔子在当时可是最有学问的人啊.你们都敢笑你们这些小儿都是怎么想的?那你看这两小儿了不起。
师:作为孔子来说啊,这么大的学问家,两个小孩还不好糊弄吗?.随便找个理由塘塞过去不就行了?可不可以?为什么?你是有什么依据来判断孔子是不会骗小孩儿的?(通过孔子的言论我们认识孔子这个人)来读一读孔子名言。(出示课件 19)
5.这样一个如此谦虚,如此好学,如此努力的孔子会骗两个小孩吗?不会。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总结
师:小故事大道理.今天我们认识了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说活有理有据的两小儿,还认识了实事求是的孔子,他们已经进入我们的心里了,最后终极版挑战来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大声的背诵全文了。
总结:小故事大道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读更多的文言文,理解更多的道理,拥有不一样的春天,下课!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