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复习旧知
1.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开始(时间、事件?)——初建政权组织(事件?)——
建立对峙政权(时间、事件?)——军事全盛(事件?)——由盛转衰(事件?)——失败(时间、事件?)
2.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如何评价该文件?
3.太平天国的哪一文件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提出者?
1851年,金田起义——永安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西征——天京事变——1864年,天京陷落
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进步性:
局限性:
4.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资政新篇》,洪仁玕
5.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①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
②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近代史上壮烈的一幕。
指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图存的过程。其中包括政治上的民主、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
何为近代化?
何为洋务?
指涉及外洋的一切事务,它包括军事、民用工业的创办,训练新军,派遣留学生等,后又扩展到修路、开矿、办厂等。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第4课 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1864
19世纪中期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困境?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一、洋务运动
1. 背景
【内忧】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外患】列强侵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一、洋务运动
……探源之策,在于自强,自强之术,必先练兵。
——奕 、桂良、文祥等奏折,中国史学会主编: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三)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覃思(思想深广)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镇压国内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
2.目的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用”)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清政府如何应对内忧外患的困境?
一、洋务运动
3. 概况
阅读教材,将洋务运动的概况填充完整
时间
目的
代表人物
口号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中央:
地方: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自强”、 “求富”
一、洋务运动
4. 主要措施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1861年,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1866年,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一、洋务运动
4. 主要措施
②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
西方机器,语言不通
京师同文馆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福州船政学堂
一、洋务运动
4. 主要措施
②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首批留美幼童
容闳
中国留学生之父
姓名 职业
蔡绍基 北洋大学首任校长
詹天佑 “中国铁路之父”
容尚谦 海军舰长
梁敦彦 清朝外务尚书
唐国安 清华学校首任校长
唐绍仪 民国首任总理
一、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洋务派在兴建军事工业的同时,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为此“百方罗掘”但仍“不足用”。
——《李鸿章致总理衙门信》
夫欲自强必现裕;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
经费问题比较严重
创办民用企业,振兴商务,为国家提供钱财
一、洋务运动
4. 主要措施
③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1890年,汉阳铁厂(张之洞)
1888年,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1878年,开平煤矿(李鸿章)
1872年,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一、洋务运动
4. 主要措施
北洋海军于1888年建立起来,共有军舰25艘。而且这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支海军甫一诞生,就是亚洲海军第一,世界海军第七。1888年颁布的《北洋海军章程》是中国第一个海军条令,规定很具体。
——王立新:《洋务运动》
北洋舰队“定远号”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新式洋枪队,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方法练兵。
大规模进行近代海防建设,到19世纪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新式海军初步建成,其中北洋舰队的规模最大。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
④建立新式海陆军
一、洋务运动
5. 评价洋务运动
这一运动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并且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促使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和国防的近代化。
——唐凌《洋务运动进步意义简论》
洋务运动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评价洋务运动?
①积极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它使得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一、洋务运动
5. 评价洋务运动
从整体上看,洋务派是一个构成十分庞杂的集团,上述几个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仅是该集团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但他们上下结合,基本上决定着这个运动的最终目的。他们身处地主阶级集团,其主观愿望和活动反映着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使得他们无论办什么洋务事业都离不开这个基本点。
——摘编自《晚清洋务运动局限性之成因新探》
根据材料,评价洋务运动?
②局限性: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统治。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惨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破产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0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0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1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1
二、边疆危机
1. 基本概况
观察地图,并结合课本P22-24内容,思考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边疆在哪些地理方位上面临着危机?分别是来自哪些侵略者的威胁?
美国
19世纪60年代,美军进攻台湾,大败。后支持、联合日本侵台
日本
1874年,日军进攻台湾
东南
西北
阿古柏
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19世纪70年代,俄国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俄国
西南
——中越边境
法国
二、边疆危机
1. 基本概况
地理方位 侵略者 边疆 地区 清政府举措 结果
东南 美、日 台湾
西北 阿古柏 新疆
俄国 新疆伊犁
西南 法国 中越边境
派沈葆桢率兵入台,与日军交涉
命左宗棠
收复新疆
与俄国交涉,同时准备武力收复
援越抗法,向法国宣战
日本勒索清政府50万两白银后撤兵
1878年,清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领土;1884年,在新疆建立行省
收回伊犁大部分地区,但割让1万多平方千米领土,付出大量赔款
取得镇南关大捷,但仍签订不平等条约。1885年,在台湾建立行省
阅读教材P22-24页,补充表格中相关的历史信息。
二、边疆危机
2. 左宗棠收复新疆
19世纪60年代,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大部分地区。
19世纪70年代,俄国直接出兵侵占新疆伊犁地区
新疆告急
二、边疆危机
2. 左宗棠收复新疆
中国边疆危机在西北和东南同时发生,清政府为应对危机,进一步加强边疆和海疆防务。但由于财力不支,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塞防孰重孰轻的问题,史称“海防与塞防之争”。
左宗棠
李鸿章
“海防塞防并重派”主张收复西北新疆失地与加强东南海防同时并进,不可厚此薄彼
“海防派”多以国家财力紧张、新疆旷地无用为由,主张以海防为重心,弱化塞防
二、边疆危机
视频中左宗棠抬棺出征,体现了其什么样的决心和精神品质?
誓死收复新疆、
捍卫国土
不怕牺牲、爱国
1884年,清政府根据左宗棠的建议,在新疆地区建立行省;
【历史意义】巩固了西北边防,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维护了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2. 左宗棠收复新疆
二、边疆危机
3. 中法战争——背景
为迎合法国大资产阶级掠夺原料和输出资本的要求;法国欲侵略越南,并以此为跳板蚕食中国。
二、边疆危机
3. 中法战争
——基本概况
阅读教材P23~24,并结合《中法战争形势图》,梳理中法战争的过程,完成年代尺
1883年底
1884年
1885年3月
1885年6月
中法战争爆发
法军偷袭福建马尾军港;后进犯台北,被击退。
镇南关大捷
签订中法《越南条款》(《中法新约》),
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同意在中越边境开埠通商
二、边疆危机
3. 中法战争——影响
1885年4月7日,慈禧太后颁发停战令。6月9日,李鸿章和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订立正式条约(即《中法新约》,承认越南是法国的保护国,并且给予法国在广西、云南通商的特殊权益,规定中国以后如在这两省修造铁路,要同法国人商办。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中法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战争,但转眼之间却被清政府的妥协投降路线葬送。法国不胜而胜,中国不败而败。这让广大群众进一步看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使先进的中国人日益感到亡国的威胁,进一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道路。
——李侃《中国近代史》
①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②先进的中国人意识到清政府的腐败不能,激发国民寻找救国新道路;
③清政府的妥协刺激了列强的野心,民族危机加剧。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2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2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3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3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3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4
【勾画重点,补充笔记】 P24
课堂小结
第4课
洋务运动
和边疆危机
洋务运动
边疆危机
背景
目的
基本概况(时间、代表人物、口号)
主要措施
评价
东南:美、日侵略台湾
西北:收复新疆
西南:中法战争
①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兴办新式教育
③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④建立新式海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