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回忆我的母亲 讲义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学习按一定顺序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2.体会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的特点和作用。 1.识记、积累生字新词,了解回忆录的文体特点。2.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记叙线索和感情基调。(重点) 3.体会本文平实、质朴而饱含深情的语言。(难点) 4.感悟老一辈革命家由爱母亲升华到爱人民的思想境界。(素养)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1.作者作品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其作品主要收录于《朱德选集》中。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朱德选集》。本文原以《母亲的回忆》为题,发表在1944年4月5日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逝世。远在抗战前线的他无法回家祭拜,便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文章。
3、文题解读
“回忆”点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我的母亲”指出本文的叙述对象。标题简洁明了,点明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和叙述对象。
4、主旨点睛
本文作者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反抗压迫、坚韧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感情,表达了自己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即学即练1】
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选填恰当的词语填空:
(1)聊叙( A )A.姑且 B.聊天 C.赖
(2)任劳任怨( B )A.相信 B.承受、担当 C.任命
(3)虽然自己不富裕,还( )还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 C )
A.救济 B.接济 C.周济
(4)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是无法补救的。( D )
A.惨痛 B.哀痛 C.沉痛
知识点02 内容与写法
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一段开篇点题,是全文的总纲,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勤劳一生”高度概括了母亲的一生,又是行文的线索,总领全篇;“我爱我母亲”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永远回忆”既直接呼应题目,又自然地引出下文。
2.第14、15段能调换位置吗?为什么?
不能。这两个并列的段落分别与文章第二部分内容的两个层次紧密呼应。其中,第14段呼应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7段);第15段呼应第二部分第二层(第8——12段),所以不能互换。
【微点拨】“两个段落(语句、词语)能不能互换”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1)定性:不能;(2)分别概括或解释两个段落(语句、词语)的内容或含义;(3)结合上下文中与之相关的段落、语句、词语等,找到他们的对应关系。
注意:此类题的答案一般为不能调换,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推敲段落(语句、词语)间的逻辑顺序。
3.说说“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中“竟”字的含义。
“竟”表示出乎意料,这里是指竟然没有让母亲实现见“我”一面的愿望。一个“竟”字,表达了“我”的内疚之情,也寄托了“我”对母亲的无限哀思与深切怀念。
【微点拨】解读加点字词的含义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1)解释本义;(2)结合语境,解释其在文中的具体含义;(3)解读其表达的思想感情或主旨。
4.说说本文选材方面的特点。
母亲值得回忆的事很多,作者只选取了最能表现普通劳动妇女本质特质的“勤劳”作为重点来写母亲的一生。文中所记的事情看似极为平凡,实则非常典型,诸如煮饭、种田、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和气待人、周济穷人等日常小事,体现了母亲作为“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的本质特征。然后作者突破家庭的范围,写母亲支持“我”上学及走上革命道路来表现母亲平凡中的伟大,至此,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呈现在了读者面前。
5.夹叙夹议,深化主题。
在叙述母亲的事迹时,作者适当穿插的精要的议论,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些议论以记叙的内容为基础,阐述的是自己的切身感受,写得精当、有力。例如在结尾作者议论道:“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是在全文记叙母亲的基础上的总结性议论,不仅赞颂了母亲,而且由母亲推广到赞颂劳动人民,使作者的感情得以升华,使文章主题得以深化。
【即学即练2】
找出文章中的议论性语句,联系上下文,理解它们的含义并体会其作用。
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中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母亲是个好劳动”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是“我”为什么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
1.字音:
溺(nì) 佃农(diàn) 祖籍(jí) 劳碌(lù) 私塾(shú) 衙门(yá) 周济(jì) 妯娌(zhóu li)和睦(mù) 差役(chāiyì) 不辍(chuò)
2.词义:
佃农:以租种土地为生的农民。
劳碌:辛劳忙碌。
私塾: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周济:在物质上给以帮助;接济。
宽厚:1.宽容厚道 2.深沉浑厚 3.宽阔厚实。
仁慈:仁爱慈善。
连夜:当晚那一夜。
慰勉:抚慰勉励。
不辍:亦作“ 不惙 ”。不止;不绝。
妯娌:哥哥的妻子和弟弟的妻子的合称。
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从课文学中考答题
1.第⑤段主要写我的劳作,是否偏离“回忆我的母亲”这个标题?请概述理由。
没有偏离标题。“我”从小勤劳能干,懂事孝顺、这是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的结果,侧面衬托了母亲的勤劳能干,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与标题紧密相关。
【答题技巧】分析某段内容是否偏离题目的思路:(1)定性:不能;(2)概括段落内容;(3)分析段落在表达情感、表现主旨、塑造人物等方面的作用;(4)分析段落与题目之间的联系。
2.文章运用了夹叙夹议的写法,试结合第7段,简要分析这一写法的作用。(分析写作手法作用)
第7段用一议论句直接点明勤劳家庭的特点,再分叙爱劳动、各司其职的一家人。后半部分以平实的语言叙述体现母亲宽厚待人、随和善良的典型事件,再以议论直接概括母亲的特点,表达“我”的敬佩与思念。这样即事生议,叙议结合,使得母亲的形象更突出。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佃户/缅甸 劳碌/俸禄 籍贯/慰藉
B.挑担/挑逗 勉强/倔强 累累/劳累
C.妯娌/轴心 朴素/占卜 蛮横/横竖
D.豪绅/呻吟 辍学/啜泣 和蔼/雾霭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溺死 迁涉 托辞 瞩目
B.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
C.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财主压榨百姓,仗势欺人,佃户们都骂他为富不仁!
B.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的特点。
C.《你好,李焕英》口碑两极分化,年轻人看得热泪盈眶,父母辈却对其痛斥。
D.每次同学遇到困难,我都会鼎力相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
B.他独自走着,低着头,分不清天上下的是雨,是雪,还是雪珠儿?
C.庚子年(1900)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
D.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
5.下面句子采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
B.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C.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
D.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6.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朱德元帅晚年虽然疾病缠身,但他无时无刻不忘党和国家赋予他的使命。(“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
B.通过学习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一课,使我领略到了母亲对子女深沉而无私的爱。(删去“通过”或“使”)
C.2021年2月17日,在日本东京国际奥委会、国际残奥委会和东京奥组委召开联合记者会。(把“召开”改为“举行”)
D.代表们就完善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完善”和“建立”互换位置)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回忆我的母亲》(节选),回答问题。
①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
②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③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7.第①段中点明全文叙事线索的语句是:
8.第③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是( )
A.具体生动的记叙 B.富有感情的描写
C.深沉的抒情 D.充满感彩的议论
9.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 ,爱 , 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10.文中谈到“无法补救的”和“能做到的”各指什么?
11.画线句子“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中“创造了”和“创造着”能否对换,为什么?
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母亲的馨香
①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
②我站在窗前望街景,看着雨水、雪水和着泥土,只一会儿的工夫,马路上就变得浑浑浊浊的,车开过来溅起了一大片泥水,一个母亲带着孩子骑自行车正巧路过,好在母亲已将惟一的一件雨衣穿在了孩子的身上。结果,泥水溅了母亲一身。母亲顾不得擦拭身上的泥水,继续前行。唉,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
③母亲是5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是位知识女性,也是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干部,与大多数母亲一样,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照顾家庭。
④母亲对我们三个孩子的感情是很难用一两句话表达清楚的。母亲在我们身上倾注了她无私的爱,而且毫无保留。在那非常岁月,正是因为割舍不下对我们的爱,母亲才顶着各种压力,坚强而又乐观地走过来。
⑤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从没烧过火炕的母亲生不好火,做不熟饭,经常被呛得鼻涕一把,眼泪一把,大人孩子只好吃夹生饭;两间歪歪斜斜的茅草屋时而漏雨、时而漏风,面对如此的困境,母亲从没埋怨什么,只是默默地想尽一切办法让我们过得好一些。“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以及外公的“历史问题”,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向积极努力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许母亲有过彷徨,也许母亲有过沮丧,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几十年的风风雨雨,脚下的路沟沟坎坎,母亲咬咬牙,挺了过来。
⑥母亲从不把内心的痛苦表现出来,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记得那时,只要母亲在,家里便有欢声笑语,歌声不断;只有母亲在,家才有家的感觉,家的温馨。我敢说与母亲只见一面的人,也会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长大以后,我问母亲:“是什么力量支撑你走过那段艰难的岁月?”母亲说:“是你们三个孩子。你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是的,面对困境,母亲没有扔下我们不管,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如果没有母亲,真不知道我们会怎样度过那二十年!
⑦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记得考大学的时候,母亲总要在中午赶回家给我做饭,五十多岁的人要往返骑四十多分钟的自行车,而且风雨无阻,不曾间断。考大学的那三天,母亲天天很少休息,晚上怕我睡不好,给我扇扇了,驱蚊子,白天还要坚持上班。那时,我最爱吃西红柿,当时价格很贵,母亲每天要买两三个,我让母亲吃,她却说:“我不爱吃,你吃吧。”凡是好吃的,母亲就说不爱吃,其实她是舍不得吃而已。在穿着上,母亲也从不讲究,一件衣服穿四五年,但她总是把我们打扮得干干净净的,整整齐齐的。说起来很惭愧,考上大学后,我的衣服仍然是妈妈洗,后来姐姐看不过去,姐姐洗。不懂事的我还经常对母亲发脾气,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冲母亲发火,可母亲总是呵护我、迁就我,我还不以为然。有时甚至对母亲表示出来的亲昵还很反感,婚后才知道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⑧如今,我已为人母,六年做母亲的经历磨练了我,使我深知一个母亲的艰辛与不易,从而真正体会到当年母亲在政治上、精神上受到打击的,还能让我们三个孩子享受母爱的滋润,把我们健康地抚养成人,是要以多么大的毅力来承爱那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呀!我想这正应了人们常说的那句话:“世上最伟大的是母亲,世上最无私的爱是母爱。”从我母亲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无私与伟大。我虽然没有资格与母亲相比,但我要像母亲一样,无私地爱我的孩子,少些烦躁,多些耐心,让她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健康地长大。
⑨在母亲节即将到来之际,仅以这篇短文献给母亲,不擅言词的女儿用文字告诉您:“女儿感谢您的养育之恩!女儿永远爱你!”
(1)第2段写了一件事,写出这件事及在文章的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2)第3段到7段,作者回忆往事:
①详写的两件事是: 。
②从3~7段的事件描写中,可看出母亲的性格特征是: 、 、 、 、 、 。
③从全文看,重点部分是: 段—— 段
(3)为什么母亲说三个孩子是自己的精神支柱?(不超过15个字)
(4)请概括第7段所写的事件: (不超过10个字)你对母亲的做法是赞同,还是反对,为什么?
(5)第8段写“我”的感受和做法:所用的表达方式是 、 。
(6)本文组织材料是按 顺序,1、2段叙事的时间 ,第3~7段叙事的时间是 ,第8、9段又回到 。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综合性学习
13.八年级2班同学在2021年母亲节来临之际开展了以“感谢您,妈妈”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请根据活动主题,拟写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20字)
(2)请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再设计几个环节。
环节一:唱赞美母爱的歌曲
环节二:
环节三:
(3)在活动中,他们搜集到如下材料。其中不能体现出母亲辛劳的一则是 。
[材料一]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母亲》歌词)
[材料二] 等我自己有了孩子,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但是,我很少听见她谈论其中的辛苦,她一定以为这种辛苦是人生的天经地义,不值得称道也不需要抱怨。
(周国平《用什么来报答母爱》)
[材料三] 每天吃过晚饭,往往九点来钟,我们上床睡,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
(梁晓声《母亲》)
[材料四] 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4)李丽同学作为活动主持人,想在结束语中用下面的句子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母爱是一缕灿烂的阳光,温暖我的心灵;母爱是一片宽广的大海,包容我的错误;母爱是 , 。
(5)宇博同学买了一枝康乃馨,他回家后将花献给妈妈,说:“ ”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9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注音。
A.diàn/diàn、lù/lù、jí/jiè;
B.tiāo/tiǎo、qiǎng/jiàng、léi/lèi;
C.zhóu/zhóu、pǔ/bǔ、hèng/héng;
D.shēn/shēn、chuò/chuò、ǎi/ǎi;
故选B。
2.D
【详解】本题中A项中“迁涉”应为“迁徙”;B项中“碾转”应为“辗转”;C项中“通辑”应为“通缉”。D书写无误,故选D。
3.D
【详解】考查正确运用词语的能力。
A.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使用正确;
B. 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不怕埋怨。使用正确;
C. 热泪盈眶:满眼是泪。形容非常感激或高兴。使用正确;
D. 鼎力相助:指大力支持帮助,用于请别人帮自己。不符合“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的语境,使用错误;
故选D。
4.B
【详解】考查标点运用。
B.没有疑问语气,不是疑问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B.其他三项不同。本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其他三项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议论。故选B。
6.C
【详解】考查病句的辨析。
C.语序不当,应将“在日本东京”调到“召开”前面;
故选C。
7.她勤劳一生。 8.C 9. 民族 人民 10.“无法补救的”指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能做到的”指“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11.不能。“创造了”是已经创造,“创造着”是正在创造,两者有时间先后的顺序问题,调换了就不符合这一时间发展顺序了。
【解析】7.本题考查线索的查找。
一篇文章的线索一般起的作用是贯穿全篇,把全篇连成一个统一的整体。第一段总领全文,其中的“勤劳的一生”是母亲的本质特征,是全文的叙事线索和记叙的重点,全文都在写母亲勤劳的一生。
8.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辨析。
表达方式有五种: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愿母亲在地下安息”一句是抒情句子,表达对母亲情深意切的怀念和沉痛的悼念;
故选C。
9.标题考查筛选信息。
结合第②段“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理解,文章的两个“尽忠”的内容是作者感情的升华,由爱母亲升华到爱民族,爱人民,决心献身革命事业。
10.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
根据第②段中的“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可知无法补救的原因是“在母亲去世前未能见母亲一面”;根据“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可作答“我”能做到的是什么。
1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创造了”表示已经完成,表明过去的历史是由像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创造的,而“创造着”表示正在进行,表明现在和未来的历史也要由像母亲这样平凡而伟大的人来创造,两者在表意上是有明显的时间先后顺序的。
12.(1)事件:雨雪中,母亲将唯一的雨衣穿在孩子身上,自己身上被浇湿。
作用:引出本文内容——我的母亲。
(2) 文革期间母亲坚强地面对困境;母亲对最小的孩子“我”的关爱和牵就。 坚韧 刚强 乐观 爽朗 无私 慈爱 ③ ⑧
(3)伟大的母爱支持母亲克服一切困难。
(4)母亲对最小“我”的偏爱。
示例:赞同,因为本身家庭情况就不乐观,而且“我”又是最小的一个,作为母亲的,肯定不会落下任何一个,不能把前面几个都带好了,就不管最小的这个了。示例:不赞同,如果总是因为“我”是最小的,对我特殊偏爱的话,那么这就不是爱而是溺爱了,这样对于“我”的成长是没有帮助的,反而以后可能变成一个只会依靠父母的人。
(5) 议论 抒情。
(6) 时间 现在 过去 现在
【详解】(1)考查概括事件和句段作用。
根据本段中的“看着雨水、雪水和着泥土”可知,场景是“雨雪中”。根据“好在母亲已将惟一的一件雨衣穿在了孩子的身上。结果,泥水溅了母亲一身”可知,发生的事件是母亲将唯一的雨衣穿在孩子身上,自己身上被浇湿。根据末句“此情此景,让我想起了给予我生命,同时也给予我无私母爱的母亲”可知,作者记叙这一事件的作用是引出下文对自己母亲的回忆与赞美。
(2)①考查概括事件。
根据第⑤段中的“‘文革’期间,因为父亲的所谓‘问题’以及外公的‘历史问题’,批判母亲的大字报铺天盖地,一向积极努力的母亲在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也许母亲有过彷徨,也许母亲有过沮丧,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可知,详写的第一件事是:文革期间母亲坚强地面对困境。
根据第⑦段中的“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可知,详写的第二件事是母亲对最小的孩子“我”的偏爱。
②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⑤段中的“但是母亲坚韧刚强的性格使得她有泪往肚子里流”可得:坚韧刚强。
根据第⑥段中的“在人前,她的态度永远都是乐观的”“也会记得她那爽朗的笑声”可得:乐观爽朗。
根据第⑦段中的“母亲总要在中午赶回家给我做饭”“凡是好吃的,母亲就说不爱吃,其实她是舍不得吃而已”可得:无私慈爱。
③考查分析文本重点。读文可知,第③段到第⑦段详细的记叙了母亲在那个特殊时期的艰难,母亲对我的偏爱与牵挂。表现了母亲坚韧刚强、乐观爽朗、无私慈爱的性格特点。第⑧段运用议论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所以第③段到第⑧段是文本的重点部分。
(3)考查语句理解。
联系第⑥段中的“面对困境,母亲没有扔下我们不管,而是一如既往地关爱我们”可知,是母爱支撑着母亲在困境中始终保持对生活的希望,为了孩子,母亲以自己的坚韧和顽强战胜了困难,走出困境了。所以母亲会说“你们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4)本题考查段落概括及发表观点的能力。
从本段中“由于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在生活上,母亲对我特殊偏爱。”可以概括出该段主要写的是母亲对最小“我”的偏爱。至于对于母亲的做法是否赞同,在做题目的时候发表不同的看法,赞同的话主要通过“母爱”这方面去答。不赞同的话主要是通过“对孩子的溺爱”方面去作答,同时主要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即可。
(5)考查表达方式。
本段中的“是要以多么大的毅力来承爱那巨大的痛苦和压力呀!”用叹句的形式直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与赞美之情,是抒情。
本段中的“从我母亲身上,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母亲的无私与伟大”是作者母亲的看法,认为母亲是无私与伟大,是议论。
(6)考查写作顺序。
根据第①段中的“窗外又下起了小雨夹雪”和第②段中的“我站在窗前望街景”可知,此时的时间是现在。
根据第⑤段中的“父亲被下放到县城之后”,第⑦段中的“记得考大学的时候”,可知,这些是作者的回忆,时间是过去。
根据第⑧段中的“如今,我已为人母”可知,此时的时间是现在。
所以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13.(1)(示例)感恩从心开始,让爱温暖彼此。
(2) (示例)画感恩母亲的作品 写感恩母亲的书信 做感恩母亲演讲(任选其二即可)
(3)材料四
(4) (示例)一曲美妙的音乐 抚慰我的悲伤
(5)(示例)妈妈,节日快乐!谢谢您这么多年为我付出的辛劳,您辛苦了!
【解析】(1)
考查拟写宣传语。
围绕着“感谢您,妈妈”的主题,语言简洁,言之成理即可。
如:感恩母爱,用心行动。
(2)
考查设计活动。
开放类试题,围绕着“感谢您,妈妈”的主题,适合学生开展即可。
如:写赞美母亲的文章,诵感恩母爱的诗歌等。
(3)
考查材料探究。
材料一:“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体现了母亲的辛劳;
材料二:“才明白把五个孩子拉扯大哪里是简单的事情”体现了母亲的辛劳;
材料三:“母亲则坐在床角,将仅仅20瓦光的灯泡吊在头顶,凑着昏暗的灯光为我们补缀衣裤”体现了母亲的辛劳;
材料四:“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表现了母亲的聪明能干,与“辛劳”无关;
故选材料四。
(4)
考查仿写。开放类试题,与前句格式相同,语义相关即可。
如:母爱是一泓清澈的溪水,洗去我的疲惫。
(5)
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如:妈妈,今天是母亲节,我给您买了花,祝您节日快乐!也谢谢您对我的教育与付出,谢谢您,妈妈!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