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讲义(含解析)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 讲义(含解析)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3:31:4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讲义
[单元学习任务]
人文任务 语文任务
通过阅读“体会山水胜迹中的情思”。 1.了解游记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2.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3.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梳理文章脉络,理清文中“一滴水”游历丽江的过程,感受丽江在自然和人文审美方面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构思,理解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体会文章的语言运用技巧,并学以致用。
[任务一] 语基构建
1.字音:
闸(zhá) 砚(yàn) 蘸(zhàn) 喧哗(xuān huá) 矗立(chù) 苍劲(jìng) 翡翠(fěi)擦拭(shì) 硕大(shuò) 喧腾(xuān) 目眩神迷(xuàn)
2.词义:
喧哗:形容声音大而杂乱。
草甸: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闸口:闸门开时水流通过的孔道。
矗立:高大而笔直地挺立、高耸。
苍劲:指树木苍老挺拔。
徘徊:比喻犹豫不决。
掺入:倒进。
砚池:指砚端低洼储水处。
眺望:指从高处远望。
擦拭:用布、手巾等摩擦使干净。
硕大:肥大;巨大。
喧腾:喧闹沸腾,形容声音杂乱。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任务二] 资料助读
阿来,出生于1959年,藏族,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逐渐转向小说创作。2000年,他的第一部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8年,作品《蘑菇图》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略有改动。2012年6月,阿来第三次来到丽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植物园。。回到丽江城后,受友人所赠十三卷本《云南史料丛刊》的“诱惑”,阿来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着众多写丽江的佳作,面对着丽江的千头万绪,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然。最终,阿来写出了这篇文章。
丽江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任务一] 文本梳理与构建
任务点一 结构导图
任务点二 主旨点睛
本文以第一视角讲述了一滴水游历古城丽江的经过,展示了丽江优美怡人的景色、古朴的建筑、质朴的民风,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任务二] 文本学习与探究
任务探究一 内容理解
1.简要写出一滴水的经历。
明确 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边的经历。
2.纵观全文,如果把一滴水旅行绘成几幅不同的画卷,那应该是什么样的画呢?
明确 “一滴水”将自己的所见娓娓道来,浪漫而富有童趣,全文所展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如同风景画、建筑画、民俗画,美不胜收。
3.第13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着重介绍了东巴文“水”这个字?
明确(1)作者是化身为一滴水游丽江的,这里介绍“水”这个字,自然合拍。(2)从“水”这个字说明了当地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和文明,反映了当地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任务探究二 写法品析
4.说说本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
明确 ①构思新颖,视角独特。②想象合理,描写真切。③突破人的感知局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阅尽沧桑
5.作者以“一滴水”贯串全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①“一滴水”既通古贯今,又由高而下,容易把时间和空间这两条线索结合起来,使文章形成有机的整体。②用“一滴水”贯串全文的另一个好处是获得了自由的视角。时而居高瞰下,时而由远观近,时而升高远望,时而仰视天幕,时而抵近细察,时而一瞥即逝,能全面灵动地展示观察对象地特点。③“一滴水”既是观察者,也是“丽江故事”的讲述者,它在文中或娓娓道来,或直抒心曲,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情感表达更加真挚。
任务探究三 语言品析
6.“咕咚一声翻上水面,看见了很多不同模样的人。黑头发的人,黄头发的人。黑眼睛的人,蓝眼睛的人。我看见了潭边的亭台楼阁,看见了花与树。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这几句中一连串的“看见了”表明了什么?
明确 一连串的“看见了”,表明“我”的观察点在不断发生变化,也表现出丽江的魅力让“我”目眩神迷。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7.“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一句中,几个“看到了”的内容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明确 不能。因为“我”在随着水车缓缓升高,看到的景物会由眼前到远处、由低到高地变化。“古城”是眼前所能看到的;“山上的老柏树”一般是在山腰或山顶的位置,在比古城稍高的地方就能看到;“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一般是在山脚,需要站在更高的地方才能看到;“蜿蜒老街”则需要在最高点,才能够看见老街顺水而去的蜿蜒的样子。这样排列符合不断升起的高度所决定的观察视角。
拟人
一、考点解说
《一滴水经过丽江》运用拟人手法,赋予“一滴水”独特的“性格”“气质”,取得了特殊的艺术效果。试运用拟人手法,调动你的情感和想象写一段话。
二、写法指导
拟人是指把事物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思想感情、行为动作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景物,要注意:(1)把握感彩(喜欢、崇敬、思念、厌弃、忧伤等);(2)根据事物特点与所要表达的感情,准确选择描摹事物的动词、形容词等;(3)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三、优秀示例
小溪怎么样了呢?一半溪水另觅路径流向一边,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边。也许是在为自己的“早晚”这一信念而进行的搏斗中,溪水分道扬镳了: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一点儿到达目的地,而另一部分水认为另一边是近路,于是它们分开来了,绕了一个大弯子,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孤岛。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终于明白: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以拟人的手法,写小溪分流与汇合时的情态,表现其灵性和理性。)
一、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轻盈(yíng) 喧哗(xuān) 驿道(yì)
B.矗立(zhù) 映照(yìng) 闸口(zhá)
C.苍劲(jìng) 犹豫(yù) 翡翠(fěi)
D.眺望(tiào) 擦拭(shì) 硕大(shuò)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咕咚 跌落 喉咙 晶莹夺目
B.喧哗 游览 回廊 亭台楼阁
C.映照 摄影 穿越 五彩斑澜
D.犹豫 翡翠 擦拭 目眩神迷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知道,作为一滴水,我终于以水的方式走过了丽江。
B.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超越并赶上了其他的水滴,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C.我记起了跌进落水洞前的心愿:也要流过四方街。
D.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B.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依止:停止。)
C.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五彩斑斓:指多种颜色错杂而繁多耀眼。)
D.夜幕降临,街道上、商店里到处华灯溢彩,绚丽多彩的都市夜生活开始了。(绚丽:灿烂美丽。)
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使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流过丽江的全过程。
B.本文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C.本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自然景物、人文风情。
D.本文通过描绘一滴水的奇幻旅程,表达作者对丽江的热爱。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 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
二、文本阅读能力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
②进城之前,一道闸口出现在前面。过去,把水拦在闸前,是为了在四方街上的市集散去的黄昏开闸放水,古城的五花石的街道上,水流漫溢,洗净了街道。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古城的建筑就这样依止于自然,美丽了自然。
③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在这里,我有些犹豫。因为河流将要一分为三,流过古城。作为一滴水,不可能同时从三条河中穿越同一座古城。因此,所有的水,都在稍作徘徊时,被急匆匆的后来者推着前行。来不及作出选择,我就跌进了三条河中的一条。叫做中河的那一条。
④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
⑤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一座院子,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我想停下来看看,东巴文的“水”字是怎样的写法。但我停不下来,没有看见。我确实想停下来,想被掺入砚池中,被蘸到笔尖,被写成东巴象形文的“水”,挂在店中,那样,来自全世界的人都看见我了。在又一座桥边,一个浇花人把手中的大壶没进了渠中。我立即投身进去,让这个浇花的妇人,把我带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院子里,兰花在盛开。浇花时,我落在了一朵香气隐约的兰花上。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太阳出来了,我怕被迅速蒸发,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正好跳回浇花壶中。
⑥黄昏时,主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⑦好像是因为那些鼓点的催动,水流得越来越快。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加入了我们。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节选自《一滴水经过丽江》)
7.根据文段内容,填写下表。
游踪 景象 感受
登上水车 ① 依止自然,美丽自然
② 东巴文字 掺入砚池,蘸到笔尖
投身民居 ③ 恬淡怡然,安居乐业
穿城而出 古城夜晚,旷野田园 ④
8.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丽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说说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特点与作用。
10.在《一滴水经过丽江》课文中,赶路、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集聚、唱歌等,构成了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丽江民俗画:劳动民俗画、市井民俗画、宾主交流民俗画……请参照示例,选择文中你喜欢的一幅民俗画进行描述。
示例:在街道上,银匠敲打着银器,玉器店的老板挂出翡翠,字画店的老板售卖字画,老者们演奏古代的音乐,银器、翡翠、东巴象形文、纳西古乐,构成了一幅热闹和谐的市井民俗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西溪的晴雨
郁达夫
①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
②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
③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④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
⑤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⑥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 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⑦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
⑧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 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
⑨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
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11.阅读全文,补全作者的游踪,感受雨天的西溪。
游踪: 走进静莲庵堂→ → →到了交芦庵
12.文中第④段为什么称自己为“难度的俗物”?这里的“俗益”指的是什么?
1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14.有人认为第①段所写的西湖景色与西溪的景色没有关系,可以去掉。你是否同意?请说出你的理由。
15.本文记叙了雨中和晴日两次游玩西溪的经历,都让人感受到了诗情画意。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体会。(雨中和晴日各写出一例)
示例:在微雨的背景下,营造了湿风吹冷、野草飘香的氛围,为全文营造了朦胧素淡的诗意。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的识记能力。解答这类题要重点识记自己易读错的字的字音。B项,“矗立”的“矗”应读chù。本题中易读错的字音还有“驿(yì)”“劲(jìng)”等。
2.C
【详解】C.五彩斑澜——五彩斑斓;故选C。
3.B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析。
B.语序不当,应为“赶上并超越”。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
B.“依止”在这里是“依托,依附”的意思。
故选B。
5.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展现了丽江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B项,“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说法错误。
6.C
【详解】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整体阅读语段之后,确定总起句是④句,②句“正是在春天”与前一句“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相承接,确定答案是C。
点睛:做本题时注意上下的过渡和衔接,语言要简明、连贯、得体。注意语段中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具体方法是紧紧抓住“序”字做文章,先确定中心句;然后再梳理各句之间的关系,如果有关键词的一定要抓关键词;最后逐句推敲,看整段是否符合一定的顺序。
7.①古城全貌②经过小店③百姓寻常生活④五彩斑斓,宁静澄澈 8.构思新颖,视角独特。②想象合理,描写真切。③突破人的感知局限,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阅尽沧桑。 9.对比手法。突出古城美丽夜景抚慰心灵与陶冶性情的无穷魅力。
【解析】7.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此题要根据提示找到相关内容,再仿照示例进行概括。第①空可由第②段“看到了古城,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看见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等内容概括为:古城全貌。第②空可根据第⑤段“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经过售卖纳西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等内容概括为:经过小店。第③空根据第⑤段“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等内容概括为:百姓寻常生活。第④空根据第⑥段“这时,古城五彩的灯光把渠水辉映得五彩斑斓”“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第⑦段“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等内容概括为:五彩斑斓,宁静澄澈。
8.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赏析。作者用“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构思非常新颖、独特。既然是“一滴水”,那么既可上天,也可入地,可以入民居,可入以江河,选用视角灵活,看的方式多样,从高到低,从远到近等,获得了自由的视角和观察方式。虽然“一滴水”的行动十分自由,但文中情节设置得合情合理,描写丽江景象、百姓生活真实可感。可据此回答。
9.本题考查语句赏析能力。回答时,要说出赏析角度、表达效果、表现的内容、作者的情感。“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内心也很喧哗”与“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形成对比,所以可以从对比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对比能突出事物的特征,通过在“那些地方”和在“丽江”人们内心感受不同的对比,突出的是丽江宁静美好、抚慰心灵的魅力。
10.【我的描述】示例:马帮在驿道上来往,木匠石匠在小山前建城,牧童在草地上放牧,浇花人在院子里给兰花浇水。这里的人们勤劳肯吃苦,这是一幅热闹又平和的劳作民俗图。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根据课文内容描绘的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丽江民俗画:劳动民俗画、市井民俗画、宾主交流民俗画……参照示例,选择文中你喜欢的一幅民俗画进行描述。可使用修辞手法。
示例:置身四方街,有种身处八卦阵的奇异感觉。街市上有古香古色的木柱、木门、木花窗,四周店铺客栈林立,古道上闲散的步履,身着传统纳西族服饰的老妈妈质朴的目光,这一切都宛如古铜镜中的一抹斜阳,灿烂无比。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承载着古城的故事延伸向四周,五花石铺设成的狭长古道,以及青石的茶马古道不知让多少马蹄践踏过。这是一幅热闹又温馨的市井民俗画。
11. 参观古墓; 车览沿山大道; 从留下上船(欣赏摇船少女) 12.(1)坐汽车去西溪(游赏)。(2)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荫的斜平海上,满眼渺茫青绿;春秋时节,微雨之中,好景尽在沿山大道。 13.运用拟人手法,将青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青山突然出现又快速消失的景象;表现游船之轻快,风景之宜人,心情之愉悦。 14.将西湖湖光山色的整齐小巧与西溪晴雨景色的变化多姿对比;更突出西溪景色的够味儿;使情感跌宕起伏,充满情趣;引出下文游览西溪的记叙。 15.示例:
微雨西溪:高坐车上,所见的是“一派空明”,“渺渺茫茫,青青绿绿”的雨中山水图;乘船游览,又以一幅少女摇舟图叙写出摇船少女的风姿,竹西歌吹般的闲情,既让人感受到一种文人的浪漫情怀,又让人感受到悠然的诗意。
晴日西溪:午后斜阳里流连于弹指楼上,观景、挥毫、饮酒,晚烟中的洞箫,凡此种种,无不透露出闲情诗意;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勾勒出一幅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的夕阳芦荡图,营造了浓重的诗意氛围,让人在品读文人雅趣中产生美的艺术感受。
【解析】11.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根据第②段的“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可以概括出第一空答案:参观古墓;根据第④段“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可以概括出第二空答案:车览沿山大道;根据第⑥段“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可以概括出第三空答案:欣赏摇船少女。
12.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可知,游西溪本来应该坐船慢慢欣赏,而我们却是坐汽车去西溪(游赏)。根据“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可知,坐汽车去西溪,不但可以看到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荫的斜平海上,满眼渺茫青绿的景象,而且春秋时节,微雨之中,好景尽在沿山大道。据此即可作答。
13.这道题考查赏析语句的能力。记叙文语句的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结构等入手。答案一般包括赏析角度+写出了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特点(情感)。根据“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可知,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将青山人格化;“忽而移上你的面前”“又匆匆的别了”生动形象地描写出青山突然出现又快速消失的景象;这句话从侧面表现了游船之轻快,风景之宜人,心情之愉悦。
14.这道题考查对文章构思的理解。根据“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可知,文章第一段写西湖是一个引子,引出下文游西溪的原因;写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是为了衬托出后文西溪晴雨景色的变化多姿,更能突出体现西溪的景色之美;也为突出一行人游西溪时情感的跌宕起伏做了铺垫。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5.这道题考查阅读文章的感悟体会。注意题干要求:雨中和晴日各写出一例,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让人感受到的诗情画意。比如微雨中的西溪:“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这里描绘了一幅少女摇舟图,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文人的浪漫情怀和闲情雅致的诗意。再比如晴日下的西溪:“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作者、老龙夫妇、老僧几个人在弹指楼上观景、挥毫、饮酒,吹箫,好不逍遥自在,好有闲情雅致,让人在品读文人雅趣中产生美的艺术感受。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