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讲义(含解析)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讲义(含解析)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3: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讲义
[单元学习任务]
人文任务 语文任务
通过阅读“体会山水胜迹中的情思”。 1.了解游记特点,把握游记的基本要素,熟悉游记的写法与多样的风格。 2.感知文章所写的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寄寓在景物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景、人、事的感悟与思考。 3.揣摩品味课文的语言,欣赏、积累精妙的语句,领会游记多样化的语言风格。
18 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写景顺序和角度,理解作者对自然独特的感悟和思考。
2.体会文章把对景物的描写与内心体验,渺远思绪融为一体的写法。
3.品味文中看似随意实则精巧的语言,感受其雄伟、圣洁、瑰奇的特点。
[任务一] 语基构建
1.字音:
黧黑(lí) 棱角(léng) 骤然(zhòu) 虔诚(qián) 恭顺(gōng) 蠕动(rú) 凄凉(qī) 懈怠(xiè dài) 敦实(dūn) 蜿蜒(wān yán) 消长(zhǎng) 衰竭(shuāi)漫溢(yì) 演绎(yì) 安营扎寨(zhā) 风云变幻(huàn) 接踵而至(zhǒng)
2.词义:
黧黑:形容人的脸色黑。
棱角:指物体的边角或尖角。
骤然:来的很突然,没有任何的征兆,一下子就发生了,没给任何准备。
酝酿:指事情逐渐成熟的准备过程。
虔诚:指恭敬而有诚意的态度。
恭顺:指恭敬并服从。
蠕动:指爬行的昆虫,泛指像虫类爬行一样地动。
眩晕:因机体对空间定位障碍而产生的一种动性或位置性错觉。
蜷卧:蜷缩卧倒。冰窟:冰块里的一个开口空间。
懈怠:松散怠慢。
漫溢:指水满向外流。
演绎:铺陈、表现的意思。
安营扎寨:泛指军队或其他团体建立临时驻地。
风云变幻:意思为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气
接踵而至:指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来者很多或事情持续发生。
大煞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
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川流不息:指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消长:减少和增长。
[任务二] 资料助读
马丽华,生于1953年,山东济南人。作家,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1976年进入西藏,多年间遍访西藏各地,写作出版了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著有长篇散文《藏北游历》《灵魂像风》,散文集《终极风景》,诗集《我的太阳》,长篇小说《如意高地》等。
本文选自《藏北游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年版)。有删节。《藏北游历》的写作与人文记录电影《万里藏北》的拍摄关系密切,马丽华是这部电影的主创之一,在拍摄过程中更深刻地认识了藏北的自然与人文,也经历了“高原反应”、骨折等种种磨难。1987年3月上旬,作者跟随电影摄制组走进各拉丹东,随后记录下此次经历。
各拉丹东
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西部青、藏边境,是唐古拉山脉最高的一组雪山群,主峰海拔6621米。藏语“各拉丹冬”意为“高高尖尖的山峰”。各拉丹冬终年积雪,冰雪覆盖面积极大,大小现代冰川105条。为长江上源沱沱河源地。
各拉丹冬所处地区气候干燥,年降水量极少,但在5000米以上高处存在着强大的局部环流,使降水量高出山下几百毫米,常常雪、雹、霰铺天盖地,极利于冰川发育。大面积的冰川为长江的上源沱沱河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任务一] 文本梳理与构建
任务点一 结构导图
任务点二 主旨点睛
全文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描绘了各拉丹东的壮丽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表达了“我”对各拉丹东的热爱、赞美以及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
[任务二] 文本学习与探究
任务探究一 内容理解
1.作者在观赏雪山时,产生了哪些联想和想象?
明确 ①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②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③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2.各拉丹冬是一个冰雪世界,景色单调,环境恶劣,再加上“我”身体受伤,所以此行并不美好。但在作者的笔下,各拉丹冬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这该如何理解?
明确 各拉丹冬虽然是一个冰雪世界,但是在阳光和风的作用下,那里有形态各异的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它们图案复杂,造型各异,晶莹洁白,犹如仙境,尽显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我”虽然身体受伤了,但并没有妨碍“我”对冰塔林等美景的欣赏,也没有阻挡“我”对长江之源的体验与感受,所以“我”眼中的各拉丹冬仍是一个美丽的世界。
任务探究二 写法品析
4.文中多次写到作者的身体状况,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明确 从文章写法的角度来看,作者反复叙写自己在各拉丹东的身体状况,一方面,使读者在阅读“所见”的同时也读到“见者”,体会到她身上的乐观与坚强,阅读感受也更亲切、真实、可信,有身临其境之感;另一方面,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东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所见”的独特性。
从文章整体审美特征的角度来看,作者在展现各拉丹东大美的同时,呈现大量痛苦的身体感受,使文章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显得真切而感人。
5.本文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独到之处?
明确 ①作者善于捕捉所写景物的神韵,无论是简笔勾勒、大笔涂抹还是详细描写,都重在写神而非绘形。②在写景时往往把主观的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景物描写更偏向于主观化、印象化。③作者在把主观与客观交织融合时,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或感慨于自然历史的无尽(写冰河上的风),或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写冰塔林、冰川),或联想当下景物的“未来”(写冰下流水)。这样的写法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赋予了文章独特的韵味,同时还能引发读者的遐想,使读者能更好地沉浸到文章营造的境界中去。
任务探究三 语言品析
6.本文的用词有什么特点?
明确 本文用词准确,语言丰富。无论是故事的叙述,还是写景的描绘,作者都能选用巧妙准确的词语,使文章语言生动丰富,富有表现力。如:“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中的“蠕动”一词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巨大冰谷中行走的情态。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中,“切割”本义是用刀或机床等把物品截断,在句中则指太阳和风改变了冰体的形态,化无形为有形,用词准确,语言灵活多变。
7.文章中第11段写到的“琼瑶仙境”是指什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
明确 “琼瑶仙境”指的是冰窟中的景色,作者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仙境。“流苏……像长发……”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冰窟中形状的怪异,冰体的蜿蜒挺拔,冰山的褶皱;整段写出了冰世界的闪耀光彩,静穆与高大,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移步换景
一、考点解说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一文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展现了格拉丹东的雄伟神奇。请你试着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二、写法指导
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时,要注意:(1)交代清楚观察点的变化。(2)把移步中或移步后看到的景物具体生动地展现出来。(3)精心选择所见地景物,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避免流水账式的记录。
三、优秀示例
秋天的晨雾像一个五彩斑斓的盒子,雾气腾腾,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我漫步在乡村小路上,隐约可见前面有一条雾带,忽然雾带不见了,我用手四处乱抓,可什么也没抓到。原来,我正站在雾带里,当然看不见,抓不到啊。我走到毛豆田里,鞋子、裤角都湿了。毛豆叶上的雾球慢慢地滚动着。小草轻轻地靠在我的脚上,像是在和我亲热一样。
不知不觉中我又来到新村边。向南望去,以往那高高的楼房今天只能看见模糊的轮廓,以前那挺拔高大的树木,今天也只能隐隐约约看见一些树影。晨鸟“啾啾啾啾”地歌唱,好像在歌唱这迷人的早晨,又好像在叫人们出来看这迷人的晨景。
穿过新村,我迈上公路。街上的人们在雾气中穿行,他们的头发是湿漉漉的,像是刚从澡堂里出来的。拖拉机冒着白烟,慢慢地开着;汽车“嘀嘀”的喇叭声,催着人们向前走,摩托车的车灯,在雾中形成一道笔直的光线;自行车“铃铃”地缓缓前进。正是这些声音,奏起了“雾中晨鸣曲”。
一、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棱角(líng) 骤然(zhòu) 虔诚(qián) 安营扎寨(zhā)
B.摄制(niē) 呼啸(xiào) 凄凉(qī) 秋高气爽(shuǎng)
C.蠕动(rú) 砾石(lì) 演绎(yì) 气喘吁吁(yū)
D.敦实(dūn) 蜿蜒(wān) 衰竭(shuāi) 气势磅礴(pá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聚然 敦实 穿流不息 虔诚
B.衰竭 凄凉 风云变换 骨骼
C.演译 懈怠 漫不经心 砾石
D.裸露 蠕动 接踵而至 帐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沧海桑田、湖草蓝天,万物各得其所,绘就天地大美的生态画卷。
B.每逢佳节,与亲人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是坚守岗位的人们的一种奢望。
C.她随着人流漫不经心地走着,目光涣散。
D.一切时光倒转,往事历历在目,那一瞬间闪过了无数画面。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
怒不可遏:愤怒得不能抑制,形容愤怒到了极点。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
B.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历历在目: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C.如我所说吧——我可是名副其实的车夫之王啊。
名副其实: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D.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曼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
轻歌曼舞:轻快的歌声,柔缓的舞蹈。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的、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考、关注点密不可分。
B.通过对春雁集会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C.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了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
D.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
6.下面文段横线上所填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此刻除了风声,还有一种声音轻易便可 出来。那是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 ,开始 长江的故事。
A.辨别 渗出 讲述
B.辨别 流出 演绎
C.区别 流出 讲述
D.区别 渗出 演绎
二、文本阅读能力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又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7.选文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8.选文第二段中引述传说有什么作用?
9.赏析选文第三段中的“卖弄”一词。
10.有人说选文最后一段写拍照、摔跤、受伤的细节显得多余,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11.小明的父亲为爷爷的九十大寿准备了很多烟花爆竹。小明劝阻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可父亲说:“爷爷九十岁生日值得庆贺,为此设宴请客,多放烟花表示孝道。”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呼伦贝尔银色的春天
艾平
①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②朋友从“晴光转绿苹”的南方来。降落在呼伦贝尔大地,他不由得一脸惊讶——哎哟,这不是回到了冬天吗?“雨足郊原草木柔”在哪里?“马踏春泥半是花”在哪里?的确,这里看不到绿色,积雪一如冬季,覆盖在无垠的草原上,旧年的牧草从雪里钻出来,随风摇曳,马群的后面,冰碴儿和霜花飞扬而起……我告诉他,呼伦贝尔的春天,在银装素裹中。
③呼伦贝尔二十多万平方公里,大兴安岭群山,由西南向东北纵贯其间。在大山的西面,就是茫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我们驱车,走向草原深处,一路看烟雪浩渺,苍穹浑然。脑海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通通被平坦旷远的地势摊平,遥看有,近却无。
④走出一百公里,伊和乌拉山像巨人一样,平地而起,出现在我们面前。此山诞生于远古的某一次地壳运动,海面成为草原,礁石升腾成山。和草原上的所有丘陵一样,这山的形状使人想起馒头,不同的是,在馒头的顶端,兀立着一排高大的岩石,像是长生天信手将一段长城放在了这里,恰好挡住了西伯利亚来的寒流。这里的牧民年年在山顶垒石插柳,建成一个大敖包。每到六月,他们从四面八方而来,带着美酒和全羊,祭祀祈福,盼望草原风调雨顺,万物吉祥。此时,那些鲜艳的经幡凌空飘扬,把云染成了宝蓝色、明黄色、翠绿色。我们攀上岩石,向敖包献上洁白的哈达,以顺时针方向,绕敖包王圈,每人垒上一块石头,以示敬意。
⑤春天的信息如期而至。
⑥我指给朋友看,在南面的石缝中,溢出一缕缕苔藓样的污渍,那是鹰的粪便。鹰在这里做窝孵卵,是因为这里险峻又有阳光。岩石南北两面的温差很大,一块面包,在南面可以晒焦,在北面可以雪藏到夏天。朋友背靠岩石,果然感到一片温热,瞬间将身上的寒凉驱走。我拨开脚下的草丛,让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
⑦一切仿佛都是长生天的杰作,伊和乌拉山脚下,九曲十八弯的海拉尔河缓缓流过。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那凛冽而又野性的河水,从山间奔涌直下,到了平坦的草原,就没了脾气,乖乖变成绣女手中的丝线,慢慢地在天鹅绒般的大地上缠绕,不知道绕了多少道弯,方依依不舍地远去。
⑧谁说季节还在沉睡?西来的风撒下一把冰冷的钢针,为河道除了积雪,掀开了盖头,让春天由此展露美颜。看那河床吧——长长的蓝冰在雪原上闪耀光泽,犹如蓝宝石的无数切面,反射着太阳的光芒,仿佛一条雪原上的项链,熠熠楚楚,美不胜收。走下山去,我们远远就闻到了河水的气味,是灌木浸泡在水中的清香,是干草在冰雪中酥软的冷香。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畔弥漫着温情的潮湿。我们拥抱蓝冰,听到河底微微的水声。
⑨我要在这里找一朵花儿给朋友看。那花是从雪窠里长出来的生命,是寒冷中色彩的童话,是一个渺小的奇迹。果然,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了她。这小花名叫细叶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她是那么矮小,几乎是贴在地皮上长着,她是那么低调,浑身是毛茸茸的灰,只有花蕾上是一抹幽幽的蓝。
⑩朋友啊,你可知道,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
【微词典】熠熠(yì yì):形容闪光发亮。
(1)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冰雪下的呼伦贝尔的春天的确来了?
(2)从第③段中画线句“脑海中的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通通被平坦旷远的地势摊平,遥看有,近却无。”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句?请写出原句,并注明出处、作者。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4)文章结尾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棱角(líng)——léng;
B.摄制(niē)——shè;
C.气喘吁吁(yū)——xū;
故选D。
2.D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B.风云变换——风云变幻;
C.演译——演绎;
故选D。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不符合语境;
B.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泛指家庭的乐趣。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C.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也说漫不经意。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D.历历在目: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用在这里符合语境;
故选A。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要根据语境来判断词语的含义。
D.“轻歌曼舞”意思是轻松愉快的音乐加上柔和的舞蹈。这里用“轻歌曼舞”形容白云的状态。拟人手法,写出了白云的轻柔和优美。故选D。
5.B
【详解】B.引号属于滥用,应删掉。故选B。
6.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词填空的能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B项正确,本题可根据对课文的阅读记忆及语感来确定。
7.主要叙写“我”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用“我”在各拉丹冬出现各种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 8.为文章增添神秘色彩,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为后文摔跤受伤埋下伏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好奇作者“领教”了什么。 9.“卖弄”一词在这里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无所不能。 10.不同意。写用新相机退后拍照,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之大之壮观;写摔了一跤受伤是为了说明冰河的坚硬,并且照应前面引述的传说。这些都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景观壮美,让人叹服畏惧。
【解析】7.试题分析:考查语段的内容和作用。内容要进行概括,写的是作者在各拉丹冬的身体状况。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并且用作者的不良反应来衬托这里隆冬时节天气严寒以及海拔高的特点。一定要读懂下文的内容再作答。
8.试题分析:考查文章引述传说的作用。这类题比较好答,作用基本上差不多。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段的引用在内容上:使天气转晴及“我”摔跤的现象显得迷离有趣。结构上:为后文摔跤受伤埋下伏笔。这样分点来答,既使答案内容层次清晰,又使答案内容完整无缺。
9.试题分析: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同时了解词语的本义和基本义,能够根据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意思表达正确即可。“卖弄”本义:指恃恩弄权或夸耀、显露本事,贬义。语境义:贬词褒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造物主的创造力超出人的想象,高高在上和无所不能。这就是说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
10.试题分析:关于语段是否删除的题目,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用新相机退后拍照,是为了显出完整的冰山之大之壮观。从侧面表现了各拉丹冬的条件恶劣,但景观壮美。
11.示例:爸爸,我不赞成放那么多烟花。其实,表示孝道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帮爷爷实现他的愿望,在生活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等,放烟花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
【详解】本题考查口语交际。解答此类题,第一步要分析情景,明确题意,表明观点。本题要求父亲不要放烟花,以免造成环境污染。第二步要正确、得体地表达。首先要礼貌地称呼对方;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向他解释放烟花的害处,如既不能为爷爷带来任何好处,还污染环境,影响邻居等。另外,根据题意,还要谈到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孝道,如在生活和身体上多关心爷爷,或在爷爷生日那天种一棵纪念树等。注意语气要委婉,可以加上象征性的征询,如“您说对吧”“您觉得呢”等。语言表达要简明、连贯、得体。
示例:爸爸,表达孝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为爷爷买礼物、达成爷爷的愿望、关心爷爷的身体等,而放烟花既污染环境又影响他们,不太好。您说对吧?
12.(1)①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②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底有微微的水声。③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名叫细叶白头翁的小花,它已然含苞待放!
(2)①毛泽东《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②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拉尔河九曲十八弯的特点,并赋予它人的情感,也写出了大地湿软的特点,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海拉尔河的喜爱,也表现出作者对壮美的呼伦贝尔的赞美之情。
(4)抒情。这句话把小小蓝花的开放,比作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呼伦贝尔在冰雪覆盖下,春天来临的情景,也让我们感悟到,生命在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这才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呼伦贝尔的春天的确来了,可从第⑥段“我拨开脚下的草丛,让朋友看——一抹嫩嫩的绿,已经在泥土里洇出”,第⑧段“蓝冰的边缘已经融化,河畔弥漫着温情的潮湿。我们拥抱蓝冰,听到河底微微的水声”,第⑨段“果然,在柳树下的残雪中,我找到了她。这小花名叫细叶白头翁,已然含苞待放!”可以看出。
(2)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的默写及作家作品的识记。
从第③段中画线句“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遥看有,近却无”可联想到:
①毛泽东《沁园春 雪》“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②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凛冽而又野性的河水,从山间奔涌直下,到了平坦的草原,就没了脾气”“依依不舍地远去,赋予“海拉尔河水”以人的行为,运用拟人的修辞,“乖乖变成绣女手中的丝线,慢慢地在天鹅绒般的大地上缠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拉尔河水凛冽而又野性、河道九曲十八弯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海拉尔河的喜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作者对壮美的呼伦贝尔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本题考查表达方式。
文章结尾“这小小的蓝花,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是抒情。这句话把“小小的蓝花”,比作“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呼伦贝尔在冰雪覆盖下,春天悄然来临的情景。结合第①段“这就是呼伦贝尔。大雪无痕,周天寒彻,然而每一种生命都勇敢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着,物竞天择,永不放弃,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分析,“是草原花海的第一声呐喊,也是春天里最富营养的牧草”是说无论是植物、动物,一切生命都在与困难抗争,他们勇敢地、努力地活着,顽强地延续生命,物竞天择,这才构成了生生不息的春天。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