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诗经二首 讲义(含解析)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诗经二首 讲义(含解析)语文八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3:3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诗经二首 讲义
[单元学习任务]
人文任务 语文任务
自然美景,幸福生活,人所向往;奇绝艺人,精湛技艺,令人赞叹。 本单元的古诗文,有的记事,有的记游,有的状物,有的抒情。阅读这些诗文,能让我们了解古人的思想、情趣,感受他们的智慧,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大意。 2.反复诵读,领会诗文的丰富内涵。 3.品味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10 诗经二首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把握两首诗歌的内容。
2.了解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品味诗歌重章叠句、回环往复的特点,体会它们在诗中所起到的作用。
3.体会诗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感受《诗经》独特的艺术魅力。
[任务一] 语基构建
1.字音:
雎(jū) 鸠(jiū) 窈窕(yǎo tiǎo) 逑(qiú) 荇(xìng) 寤寐(wù mèi) 芼(mào) 蒹葭(jiān jiā) 溯洄(sù huí) 晞(xī) 湄(méi) 跻(jī) 涘(sì) 沚(zhǐ) 坻(chí)
2.古今异义
左右流之(古义:捞取 今义:流动)
道阻且右(古义:艰险 今义:阻挡)
3.一词多义
左右流之(名词,右边)
道阻且右(动词,向右迂曲)
左右采之(动词,采摘)
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
4.词类活用
钟鼓乐之:名作动,敲钟击鼓。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琴瑟友之:琴瑟,名作动,弹琴鼓瑟。友,名作动,亲近。
[任务二] 资料助读
《诗经》诗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305篇,到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关雎》选自《诗经 周南》,是《诗经》的首篇,通常被认为是我国爱情之祖。《蒹葭》选自《诗经 秦风》,是《诗经》中的抒情名篇。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收集这些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总之,《诗经》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开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先河。
风、雅、颂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共160篇。它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体现出民族特色。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共105篇。它分为《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
“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共40篇。
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任务一] 文本梳理与构建
任务点一 结构导图
任务点二 主旨点睛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执着追求。
《蒹葭》是一首情景相生的爱情诗。以深秋的芦苇起兴,通过对实景和想象、幻想之景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苦恼、惆怅及对其强烈的思念之情。
[任务二] 文本学习与探究
任务探究一 内容识记与理解
1.(1)《关雎》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雎》中写男主人公日日夜夜都念念不忘、执着追求淑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幻想和淑女结婚时鼓乐齐鸣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4)《蒹葭》中,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蒹葭》中写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确 (1)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3)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 (4)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5)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2.《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诗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
明确 《关雎》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这本是诗人眼前之景,但水鸟和鸣也可用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有关联,这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浑然一体,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3.《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上有什么异同?
明确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理解为恋人,那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如果把“伊人”理解为理想、前途等,那么诗中的“水”便是横亘在主人公现实处境与理想境界之间的障碍的象征,整首诗便表达了追逐理想事业而不得的惆怅。
如果把“伊人”理解为贤才,那么整首诗便含有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渴求之意。
任务探究二 写法品析
4.《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了主人公凄恻的情感。
5.《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几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
《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做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任务探究三 思想评价
6.有人说,《蒹葭》是在写青年男女的恋爱;也有人说,《蒹葭》是在写对理想的追求;还有人说,《蒹葭》其实是在写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渴求。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明确 如果把诗中的“伊人”理解为恋人,那么,这首诗表现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如果把“伊人”理解为理想、前途等,那么诗中的“水”便是横亘在主人公现实处境与理想境界之间的障碍的象征,整首诗便表达了追逐理想事业而不得的惆怅。
如果把“伊人”理解为贤才,那么整首诗便含有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渴求之意。
[任务一] 分析诗中的比兴手法
《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蒹葭》《关雎》这两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手法,并举例。
技法点拨
首先,读懂诗句意思,弄清作者意图。
其次,区分“比”和“兴”。看重心:比喻的表意重心偏靠前,起兴的表意重心靠后。
看关系:比喻是客观上很像,起兴是主观的联想。
第三,表达效果可从文章主题,与下文内容的关系等方面来考虑。
答案:
《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水鸟比兴,以河洲之上关关鸣叫求偶的雎鸠为“比”的对象来比喻男子追求淑女,同时也由此兴起写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地追求。
[任务二] 古代诗歌之比较阅读
一、考点解说
古代诗歌之比较阅读是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难度比较大的题型,要求考生在理解所给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解答。这种题型的材料一般是不同诗人写的相同或相近题材的诗,或者同一诗人写的不同时期的诗。因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同一题材的诗或不同时期的诗,会有不同的思想感情、语言风格、表达技巧等。如《关雎》《蒹葭》两首诗的风格和表现手法相近又不相同。纵观近几年各地中考出现的此类试题,其考查方向主要有两种——“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例如要求分析不同的诗歌运用的相同表现手法或表达的不同情感。
二、主要设问方式
①两首诗在表达情感上有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色,请比较分析。
②两首诗都运用了xx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三、技法攻略
1.异中求同。
此种题目通常要求比较不同的诗作,找出其在内容和表达技巧上的相同点。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关于诗歌主题和表达技巧的术语。如:①边塞诗中征人思乡的主题相同;②表达技巧上,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相同;③思乡诗中乐声传情的表现手法相同。④思亲诗中明月寄情的手法相同。
2.同中求异。
此类题目的考查点主要集中在对思想感情、表现手法、语言特点、诗歌风格等的对比分析上。
(1)分析思想感情,不能脱离诗句孤立分析。内容突显情感,景物蕴含情感,答题时要在对内容的比较中发现思想感情的不同。比较常见的有关诗歌思想感情的术语有豁达乐观、恬淡闲适、忧愁伤感、寂寞孤独、忧国忧民等。
(2)对表现手法的分析可以从多角度入手,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都不能脱离诗句。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铺垫、象征、烘托、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
(3)语言特点的对比主要体现在诗歌的“炼字”上。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将题目所给的字分别还原于诗歌中,结合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再现诗歌描绘的景象,分别点明所给字的运用之妙,然后在分别将所给字和作品主题建立联系,点出其在突出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4)诗歌风格的对比要做到“知人论世”。如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顿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放飘逸、王昌龄的雄健高昂、王维的诗中有画、杜牧的清健俊爽、高适的悲壮苍凉、李贺的雄浑奇特、李商隐的朦胧隐晦、陆游的悲壮忧愤等。
一、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雎鸠(jū) 窈窕(yǎo) 好逑(hào) 水中沚(zhǐ)
B.荇菜(xìng)寤寐(wù) 参差(cī) 水之涘(sì)
C.琴瑟(sè) 芼之(mào) 溯洄(sù) 水中坻(dǐ)
D.乐之(lè) 未晞(xī) 且跻(jì) 水之湄(méi)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拟声词,指鸟叫声)
B.寤寐求之(睡觉)
C.寤寐思服(穿衣服)
D.宛在水中坻(底部)
3.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起兴手法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B.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D.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儒家列为五部经典著作之首。
B.《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小雅,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
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
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6.下面对《诗经 关雎》和《诗经 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诗句运用了“兴”的手法,表现出了小伙子对心上人的念念不忘、执着追求的感情。
B.“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实写,描写了男子与追求的淑女结婚时的热闹情景,表达了他的美好愿望。
C.“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几句采用的是兴的笔法,描写了秋天水边的景色,营造出充满朦胧之美的艺术境界。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的“宛”字是“仿佛、好像”的意思,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7.下列《蒹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时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诗歌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主人公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地表现内心的情感。
二、文本阅读能力
(一)课内阅读。
8.阅读《蒹葭》,回答问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3)《诗经》中,常常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在古汉语的规则中,这类词汇大都是形容词,所以也有助于表达曲折幽隐的感情,描绘精彩美丽的自然。请从课文中找出例子,并体会其作用。
9.阅读《关雎》,回答问题。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 , 。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3)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拓展阅读
10.阅读《迢迢牵牛星》,完成下列问题。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词,即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叠词的使用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
B.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情景,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熟。
C.“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不远,表现出了织女内心的高兴与激动。
D.“盈盈”不是形容水,和下句的“脉脉”都是形容织女。“脉脉不得语”是说河汉虽然清浅,但织女与牵牛只能脉脉相视而不得语。
(2)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试卷第8页,共9页
试卷第1页,共9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好逑(hào)——hǎo;
C.水中坻(dǐ)——chí;
D.且跻(jì)——jī;
故选B。
2.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B.句意: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寤寐”指日日夜夜;
C.句意:日日夜夜总思念她。“思服”指思念;
D.句意:仿佛就在水中滩。“坻”指水中高地;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起兴是《诗经》主要的写作手法之一。起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
A.以河洲上关关鸣叫的雎鸠引出主人公对淑女的殷切盼望,运用起兴手法;
B.以水中左右漂荡的荇菜引出君子欲求淑女的渴慕之心,运用起兴手法;
D.以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起兴,引出对伊人的追寻,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歌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故选C。
4.D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划分。
D.句意为:逆流而上去追寻她,追随她的道路险阻又漫长。“溯洄”做状语修饰“从之”,“阻且长”为并列短语修饰“道”;
故划分为: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故选D。
5.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诗经》中大都是四言诗,并非“都是”;
故选D。
6.B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赏析。
B.“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此句是虚写,描写男子对“窈窕淑女”怀有深长的相思而彻夜难眠,浮想联翩,设想着凭借琴瑟之声向她表白自己的爱情;
故选B。
7.B
【详解】本题考查诗文理解与分析。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这是比兴的手法。B项中“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是错误的;
故选B。
8.(1)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托物起兴(比兴手法),开头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3)《蒹葭》中的“苍苍”“萋萋”“采采”(叠字)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作了辅垫,渲染了气氛。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画面。
《蒹葭》共三节,每节以芦苇、霜、露、水为主要意象描写出晚秋从深夜到清晨的景物变化,茫茫芦苇的萧条、白露凝霜的凄清、冷寂与思慕的人儿不见踪影的落寞,展示出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清凉景色,暗衬出主人公身当此时此景的心情。结合下文“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可知,作者以萧瑟、冷寂的秋景引出对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牵肠挂肚的思念和追寻,是比兴的手法,眼前寂寂秋景、漫漫秋水、凄清晚景,渲染了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了情景交融的背景。
(3)本题考查语言特色。“双声”是声母相同的词语;“叠韵”是韵母相同的词语;“叠字”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其作用可从音韵效果、表现意境方面分析。
《蒹葭》中的“蒹葭”是双声词,指水边芦苇等植物;“苍苍”、“萋萋”、“采采”是叠字,都用来形容芦苇茂盛的样子,为下文“溯洄从之”、“溯游从之”的不懈追寻作了辅垫,渲染了凄清、萧瑟的气氛;双声叠字的运用,极大的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9.(1)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2)运用“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和鸣联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3)《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显得美好、喜悦而又不低俗,所谓“乐而不淫”;写求之不得的焦虑、苦闷而又想象求而得之的热闹情景,所谓“哀而不伤”。
【详解】(1)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此句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淑女”更代表着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是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
(2)考查诗歌表现手法。《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
《关雎》主要运用了“比”“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关关和鸣的雎鸠,栖息在河中的小洲;贤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的配偶。开头以起兴开篇,借眼前的景物起兴,由雎鸠鸟的和鸣(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引出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同时将“河洲上鸣叫求偶的雎鸠鸟”比成“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与追求”,运用了“比”的手法,表现对美好贤良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情景交融,统领全诗。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窹寐求之”意思是;参差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将“水中左右飘摇的荇菜”比成“君子对淑女追求时的动荡、爱慕的心思”,引出对淑女的日思夜想,引出下文君子对淑女的渴慕与追求。
(3)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关雎》是一篇男女言情之作,男子夸她是个美丽又贤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说自己曾经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讨女子的欢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钟鼓之乐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满的婚姻就从这里开了头。从见关雎而思淑女,到结成琴瑟之好,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与追求的过程,美好、喜悦而不低俗;所谓“哀而不伤”,即写出男子对女子求之不得的苦闷、焦虑,又写出求之而得时的高兴、热闹情景。《关雎》这首诗表达的情感是快乐却不放纵,哀愁却不痛苦,是最美好、舒服的一种感觉,故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0.(1)C
(2)主人公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详解】(1)本题考查诗文理解与分析。
C.由“相去复几许”可知,虽然“‘河汉’既‘清’且‘浅’,而且也相距不远”,却是可望而不可即,表现出的是织女内心的忧愁与哀怨。C项“表现出了织女内心的高兴与激动”是错误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情感的分析。
由诗文中“牵牛星”、“河汉女”、“机杼”、“河汉”这些与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意象可知,此诗描写的对象是天上的牛郎织女,视点却在地上,以思妇的角度观察他们夫妇的离别之苦。诗歌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借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抒发了人间夫妇的别离忧怨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答案第4页,共4页
答案第3页,共4页